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發現發育不良、只有木星6倍重的棕矮星

臺北天文館_96
・2011/10/16 ・906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56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組跨國研究團隊,在2個年輕星團中,發現20多顆獨立(free-floating)的棕矮星(brown dwarf),其中一個棕矮星的質量只有木星的6倍,像個發育不良的小孩。更甚者,其中一個星團含有的棕矮星數量多得驚人,約有半數的成員星都是棕矮星。

棕矮星是所謂的「失敗的恆星」,其質量介在恆星與行星之間,因為質量不夠大,不足以點燃或不足以維持核心的核融合反應而無法成為一顆正式恆星,其表面的亮度來自原本雲氣收縮的殘餘熱度,因此會逐漸冷卻,最後其大氣特徵將與行星非常類似。

Alexander Scholz和Koraljka Muzic等人利用位在夏威夷的8.2米昴望遠鏡(Subaru Telescop)進行「鄰近年輕星團次恆星天體(Substellar Objects in Nearby Young Clusters,SONYC)」巡天計畫,以可見光和紅外波段,針對NGC 1333星團和蛇夫座Rho星團(rho Ophiuchi star clusters)進行長時間曝光觀測,以便搜尋棕矮星這類暗天體。一旦發現可能為棕矮星的天體,再動用昴望遠鏡和位在智利的8.2米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進行光譜觀測以便確認。

Spectra of several brown dwarfs in the young star cluster NGC1333, taken with the FMOS instrument on the Subaru Telescope. The spectra show a characteristic peak around 1670nm. Water steam in a brown dwarf atmosphere absorbs radi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peak. The plot shows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water absorption increases in cooler objects (from 3000 to 2200K). FMOS allows astronomers to take spectra for many objects simultaneously, a crucial advantage for the SONYC Survey. Credit: SONYC Team/Subaru Telescope  其中僅約6倍木星質量的棕矮星發現於NGC 1333星團中,是迄今已知質量最小的獨立天體。這樣的質量,與眾多已知的氣體巨行星相當,只不過氣體巨行星有環繞恆星公轉,這種棕矮星卻是獨立存在、沒有環繞其他恆星。數個在NGC 1333星團和蛇夫Rho星團中新辨識出的棕矮星,質量也小於20倍木星質量,使得它們成為目前已知的棕矮星中質量最低的一群。但是,這種質量這麼小的獨立天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還是個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NGC 1333星團中的棕矮星比例,似乎比其他年輕星團還多,這種差異顯示星團形成過程中可能會受到週邊環境的影響。而這樣的研究結果也再度證明:沒比木星大多少的天體,形成過程可能也與一般恆星類似;換言之,自然界傾向擁有多種生產行星級天體的途徑,套句電影「侏羅紀公園」的話:「自然界總會找到它自己的出路。」

資料來源:“Failed Stars” Galore with One Youngster Only Six Times Heftier than Jupiter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文章難易度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0

3
2

文字

分享

0
3
2
哈伯也懂漂移?3D-DASH:哈伯太空望遠鏡最大的近紅外巡天計畫
Tiger Hsiao_96
・2022/07/10 ・2933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蕭予揚 清大天文所碩士生,將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天文博士
      林彥興 清大天文所碩士生,EASY 天文地科團隊總編

若問當前軌道上最強的可見光太空望遠鏡是誰,那當然非哈伯太空望遠鏡莫屬。身處太空的它有著直徑 2.4 公尺的主鏡,可以在不受大氣層干擾的情況下,清晰地拍攝遙遠且黯淡的天體。然而,哈伯望遠鏡並非全能,雖然它在解析度(angular resolution)和靈敏度(sensitivity)上都無人能及,但也有不擅長的領域 ── 它的視野相當小。

哈伯太空望遠鏡。圖/NASA

即使是哈伯裝備的所有相機中視野最大的「先進巡天相機(ACS)」,其視野也只有 202 角秒 x 202 角秒而已,相當於滿月的 1.5%,或是一個十元硬幣在約 25 公尺外的大小。可以想見,想要用這麼小的視野拍攝廣大的區域,是相當緩慢而沒有效率的事。

直到最近幾年,天文學家發明了稱作「Drift And SHift (DASH)」的新型觀測模式,可以在不改變哈伯硬體設備的前提下,大大增加哈伯在近紅外線波段的拍攝效率。利用這項技術,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團隊展開名為 3D-DASH 的大型紅外線巡天計畫,其拍攝的天空範圍,是前一個紀錄保持人「CANDELS」的七倍之多。

不斷選擇「引導星」的傳統觀測模式

想了解為什麼 DASH 技術可以大大提升哈伯的觀測效率,就要先從哈伯原本是怎麼觀測的開始談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黑夜中拍照的經驗呢?在低亮度的環境中,相機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進行曝光,才能拍出清楚的照片。而如果你在曝光的過程中不小心移動了相機,那拍出來的照片就會糊成一團。同理,由於天文學家想要拍攝的目標,大多是極其遙遠且黯淡的天體,所以天文觀測時單張照片的曝光時間,往往動輒數百秒以上。因此,專業天文望遠鏡常會配備「導星(Guiding)」系統,以確保望遠鏡能在數百秒的時間內,都精準的指向同一個位置。

導星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望遠鏡和相機觀測的同時,同時用另一套相機監測視野中星星的位置。一旦發現畫面中恆星的位置有任何小小的移動,導星系統就會命令望遠鏡調整指向(pointing),即時把誤差修正回來。在哈伯望遠鏡上,這個負責導星的相機叫作「精細導星感測器(FGS)」。而這個用來幫望遠鏡「導航」的星星,就被稱為「引導星(guide star)」。

哈伯在進行拍攝時,需要找一顆導星來隨時校正方向。圖/GIPHY

一般來說,在哈伯望遠鏡每指向一個新的目標,都需要先花費一段約十分鐘的時間選擇引導星,然後才能進行科學拍攝。然而,由於哈伯的軌道週期僅有 97 分鐘左右,因此在一次軌道中,哈伯基本上只能拍攝一或兩個固定的天區,不然就會有大量的觀測時間被浪費在尋找引導星的過程中。如此一來,天文學家若想透過哈伯來拍攝 800 個不同指向,就需要花費 800 次的軌道繞行時間才能結束這項任務。

花費很多時間有什麼問題呢?哈伯望遠鏡的觀測,是由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向全世界天文學家公開徵求觀測企劃之後,再從中挑選出最具科學效益的企劃後實施。一個耗時 800 個軌道週期的觀測,很難在競爭激烈的觀測計劃書中脫穎而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如果,天文學家真的很需要用哈伯進行大面積的巡天,該怎麼辦呢?

提升效率的新方法

如前述,一般來說哈伯每指向一個新目標,都需要花費十分鐘來進行捕捉引導星。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把導星功能關掉,不就可以省下這些時間了嗎?

計画通り!圖/GIPHY

還真是沒錯,哈伯的設計的確是可以關掉導星系統,利用其中的陀螺儀來進行控制。但陀螺儀的能提供的穩定性終究不如導星系統,一旦曝光時間過長,望遠鏡的微小移動還是會造成最後曝光出來的星星像塗抹花生醬一樣糊成一片,這樣的影像是很難用於科學分析的。

開導星耗時間,不開導星又沒辦法長曝,該怎麼辦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時就輪到「Drift And SHift(DASH)」技術出場了!DASH 的核心概念很簡單:

  • 為了省時,我們就關掉導星。
  • 關導星不能長曝,那我們就拍很多短曝光時間的照片,降低每張照片的模糊程度,再把它們對齊之後疊起來。

以 3D-DASH 計劃來說,關掉導星會讓哈伯的指向以每秒 0.001 至 0.002 角秒的速度緩緩飄移。因此天文學家將每張照片的曝光時間壓縮到 25 秒以下,讓星點在畫面中的移動不超過一個像素(WFC-3 的像素大小為 0.129 角秒)。利用這樣的技術,天文學家就能在哈伯的一次軌道週期中,拍攝八個不同的指向,把觀測效率提升了八倍!

3D-DASH 的觀測天區和其他觀測計畫天區大小、深度(最暗可拍到的天體星等)的比對圖。圖/arxiv

拍這些照片有什麼用?3D-DASH 的科學意義

3D-DASH 計畫的觀測資料最近已於網路上公開,不過這龐大的資料量,觀測團隊以及其他科學家們還需要更多時間進行分析。不過,在公布這個計劃的論文中,團隊已經提出了一些值得分析的科學問題。

舉例來說,天文學家認為如今多數的橢圓星系(elliptical galaxy)們,都是由較小的星系合併而來。因此尋找合併中的星系,並測量它們的各項物理性質,是研究星系演化歷史的重要方法。但很多時候,地面望遠鏡可以大略看到一個光點可能是兩或多個相鄰的天體組成,卻沒有足夠的解析度可以研究它們的細節。但有了 3D-DASH 的資料,天文學家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星系們合併的細節,並研究其中細微的結構以及測量更多複雜的物理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合併中的星系們。圖/NASA

不過這種大範圍的巡天計畫也不是完美的。為了拍攝廣大的天區,每個天區分配到的平均觀測時間就會比較少,因此比起 CANDELS 等前輩們,3D-DASH 只能看到相對亮的星系們。雖然如此,3D-DASH 這種相對廣而淺的觀測,不僅可以提供更大量的星系樣本,幫助天文學家使用強大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也可以讓天文學家先大概了解這片天區裡有些什麼,如果發現了有趣的目標,就可以使用哈伯或韋伯等其它強大的望遠鏡們進行更深入的觀測!

3D-DASH 的所涵蓋的天區,以及其超高的解析度。圖/arxiv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Tiger Hsiao_96
2 篇文章 ・ 13 位粉絲
現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天文博士。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泛星計畫」再度發現肉眼可見的彗星
臺北天文館_96
・2022/01/13 ・259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林建爭|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泛星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 校稿/王品方|美國夏威夷專案文物修復師

位於美國夏威夷茂宜(Maui)島哈萊阿卡拉(Haleakal)山上,由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執行的泛星計畫(Pan-STARRS)望遠鏡近期又發現了一顆新的彗星。這顆彗星將在明(2022)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最接近地球,目前估計其亮度最亮可達 5 等,因此人們將很有機會透過肉眼或是雙筒望眼鏡看見。

泛星計畫英文全名是(Panoramic Survey Telescope and Rapid Response System; Pan-STARRS),直譯為全天域觀測望遠鏡及快速反應系統,其最主要目的是藉由此觀測系統,指認出軌道可能與地球相交的近地小行星,使人們能預警撞擊與研擬避免撞擊地球的解決方案,關於泛星計畫《臺北星空 42 期》有詳細介紹。該計畫原本要建置四座 1.8 米口徑的望遠鏡,不過由於經費限制,目前僅建造兩座望遠鏡(PS1 與 PS2)並投入科學觀測中,圖 1 是 PS1 圓頂。PS1 及 PS2 裝載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數位相機,大約有 14 及 15 億像素,一幅影像視野約 7 平方度。

圖 1. 泛星原型望遠鏡及圓頂。圖/Pan-STARRS

每天晚上每個望遠鏡總觀測天區約 1,000 平方度的夜空,而每個目標星場會曝光四次,每次曝光約 45-120 秒,每次間隔約 15 分鐘。圖 2 是泛星計畫所使用的六個濾鏡,分別是 grizyw,其中 w 波段較寬,橫跨 gri 三個波段,而 y 波段接近 1 微米近紅外線。目前搜尋小行星主要以 w 波段觀測,曝光時間 45 秒,其他波段的曝光時間則依其科學目的而有所調整。天文臺拍攝完的影像,會同步下載到夏威夷大學計算中心的伺服器上,團隊人員隨即處理影像,接著每兩幅影像互相比較,因此在一小時內移動的星體便能即時辨識;如果有近地小行星軌道與地球軌道重疊,且有撞擊地球之風險,泛星團隊會立即回報給小行星中心,全世界大大小小望遠鏡將會對該星體進行後續的觀測,以估算其軌道和大小,並進一步確認它們對地球構成威脅的機率。一般說來,泛星團隊在觀測後的 12 小時內,便能將當晚觀測到已知或新發現的近地小行星位置及亮度匯報給小行星中心。

圖 2. 泛星計畫所使用的濾鏡與集光通量分布圖,該濾鏡由 Asahi 公司設計、製作。每個波段下方數字表示單次曝光的星等誤差小於 0.2 等的極限星等。(台北星空原稿PDF沒有放圖說)

泛星計畫在發現近地小行星方面一直處於領先的角色,自從泛星望遠鏡上線後,有近五成較大的近地小行星(直徑>140 米)由該望遠鏡發現,圖 3 顯示自 2014 年起,泛星計畫的小行星發現數量開始領先其它巡天計畫並持續至今。自從 2010 年十月泛星計畫發現了第一顆新彗星 P/2010 T2 以來,該計畫在發現彗星方面也有不少收穫;其中過去五年(2016 年至 2021 年)從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小行星資料庫的統計中,新發現的彗星約有 350 顆,而泛星計畫發現約 130 顆,每一年佔新發現的彗星中約有三成五以上。

圖 3. 過去十年由不同巡天計畫所發現的近地小行星統計圖。泛星計畫(Pan-STARRS)及卡特林那巡天計畫(Catalina)兩大計畫是過去幾年來最主要的貢獻者。圖/NASA

今年 7 月底,泛星計畫望遠鏡再度發現了一顆新彗星,當時被暫時命名為「P11ibiE」,這顆彗星預估在明(2022)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最接近地球,當彗星接近地球和太陽時,太陽的輻射會使彗星表面變暖,隨著氣體和塵埃從其冰冷的表面釋放出來後,整體的表面積(塵埃與氣體)變大,讓更多陽光從彗星反射出來,這樣的過程使得彗星變亮。也因此這顆彗星讓我們很有機會透過肉眼或是雙筒望遠鏡看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顆彗星是由夏威夷大學天文所的天文學家 Robert Weryk 在 2021 年 7 月 26 日首次觀測記錄,通報至小行星中心,接著由全球的望遠鏡協助觀測確認後,在 8 月 1 日正式命名為 Comet C/2021 O3(PANSTARRS)。儘管這顆彗星正逐漸接近地球,但屬於對地球沒有威脅的星體,其軌道預測近日點距離約 0.29 天文單位(註:地球與太陽距離是 1 天文單位),目前與地球的距離約 3 天文單位,如圖 4 所示,這顆彗星以雙曲線軌道繞行太陽,目前預計在 2022 年 4 月 21 日經過近日點,接著它就會展開新的旅程,朝太陽系外遠去。

圖 4. Comet C/2021 O3(PANSTARRS)在 2021 年 8 月 1 日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該彗星當時離地球約 4 天文單位,不過該彗星於截稿時離地球約 3 天文單位。圖/NASA

夏威夷大學天文所的天文學家 Richard Wainscoat 也表示,類似這種長週期彗星的軌道是相當難預測其未來的路徑,它可能受到其他行星(例如:木星)的重力影響而改變軌道週期。而 Comet C/2021 O3(PANSTARRS)在運行的過程中,也有可能會因重力或其他小行星體撞擊而偏離軌道,甚至可能會變成週期彗星而回歸,不過即使再次回來,也是數百或是千年後的事了。Robert Weryk 認為這顆彗星不大,這可能會導致它在接近太陽時,受太陽重力拉扯碎裂解體;即使沒有,太陽的輻射也會使彗星內的物質蒸發,形成彗星特有的標誌「彗尾」。目前預估要觀察該彗星的最佳機會是明年五月的前幾天,屆時彗星將在日落後低懸於西方天空。

YouTube 相關影片:

世界上最大的數位巡天資料庫。影/YouTube
日冕噴發造成彗星變亮。影/YouTube
彗星、流星、小行星大不同。影/YouTube

參考資料: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占星術是真是假?——《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_96
・2016/02/04 ・3895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490 ・五年級

吳昌任/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林詩怡/臺北市立中崙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兩人合著有《追星族的天空奇緣》(第49 梯次好書大家讀推介)、《星空球》(2013 年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組)

人生總會有不那麼順遂的時候,明明已經盡力了,事情還是不如所願,唯有當事者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心情才得以釋懷,最常見的就是把這些無法解釋的遭遇歸咎於運勢。

占星術到底是真是假?從它的定義可以略知一二。鮮少有不合邏輯的騙術能存在許久,所以如果想要知道如何利用天文現象創造出占星術,就必須先把天文學研究清楚。早期研究天文是為了種族的延續,例如從日、月的運行訂出曆法,讓人民可以在規律的季節變化中,知道何時該做哪些事,使得糧食無缺同時避免災害。掌握天體運行的韻律之後,曆法主要架構就完成了,接下來只剩下微調,讓曆法可以長時間與日月運行吻合,這時候就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想想天上世界與地上人間的關係。

14781711002_4bb5ff5464_o
曆法結束,該來解釋星空了。 Source: Planting, harvesting and surgical operations, etc., according to the signs of the zodiac ( A.F. Seward,192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大家所說的占星術是沿自於巴比倫時代,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瞭解占星術是真是假,就要先知道巴比倫人是如何定義各種影響運勢的星座。現在我們就先從最簡單的開始解說起。

每個人都可以從出生日期對照出自己的星座,這就是跟運勢有關的星座,稱為太陽星座。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巴比倫人發現一年之中太陽會在恆星之間移動一整圈,這個軌跡稱為「黃道」,而這些經過的星座就稱為「黃道星座」。巴比倫人認為,當太陽位於哪個星座裡就主宰了人的個性。不同星座的人的個性為何,則是來自於人類對於這個星座的想像與解釋。以天蠍座為例,天上一部分的星星連起來像是蠍子的形體,所以稱為天蠍座。蠍子不會隨時用毒針攻擊,但是當要保護自己時,就會用毒針刺對方。所以天蠍座的人一下子表現出愛,一下子又讓人很受傷,簡單的說就是又愛又恨。

1
找找看天蠍座在哪!答案在文末。(作者提供)

如果世界上真的只有依照太陽星座去區分的12 種人,民眾不會想要相信占星術,因為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和你是同樣的太陽星座,但是個性與成就卻不同的例子。天上的星體不是只有太陽會相對於星星移動,所以太陽星座的定義可以用在從地球上看起來會相對於星星移動的其他天體上,例如:月球與行星,這讓占星術有更高的說服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個月當中,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會改變,造成不同的月相,所以同一個太陽星座的人,其月亮星座可能會不一樣。太陽星座與月亮星座都相同的人,其金星星座、水星星座、火星星座、木星星座與土星星座的其中一些可能不一樣,如此一來,就可以把人分成12 的7 次方,也就是3 千5 百多萬種!這麼多的組合可能,對於當時的人口來說已經綽綽有餘,所以巴比倫人相信占星術能解釋每個人的差異,也不足為奇。

你可以想出挑戰占星術的其他例子嗎?說說雙胞胎吧!早期沒有超音波科技,四十幾年前的孕婦懷了雙胞胎也不知道,直到生產當天發現生了一個小孩之後肚子沒消下去,才知道還有一個小孩在肚子裡,所以當時的雙胞胎出生時間可以相差一個小時左右!

雙胞胎的太陽、月亮以及行星星座都相同,但是個性卻不一定相同。為了要解釋這個現象,占星術又增加了一小時以內就會出現變化的上升星座與下降星座。顧名思義,出生瞬間會有一個黃道星座一部分在東方地平線上,一部分在東方地平線下,這個黃道星座就稱為上升星座,同時在西方地平線附近的則是下降星座。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星星大約是以一小時15 度的速度持續繞著天球北極旋轉,所以如果你想要以雙胞胎的例子來挑戰占星術,就會因為出生的時間差,使得上升星座與下降星座在地平線上的比例不同,占星術就這樣把人又多分了144 倍的種類,數量約51 億,同時也解釋了雙胞胎個性不同的問題。

當心靈很脆弱的時候,即使是很平常的描述,你都會覺得說得很準,此時越是要小心有心人士利用這個時候讓你對他掏心掏肺的。我們再來討論一些從巴比倫時代到現在的天文事實,看看這些是如何影響占星術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的生日當天,太陽真的還是在巴比倫人觀察到的那個位置嗎?

根據定義,出生當天從地球上看起來,太陽應該是在你認為的太陽星座的方向上。但是地球自轉軸的方向並不是固定的,比較像穩定旋轉之後的陀螺一樣,旋轉軸會慢慢的繞著一個看不到的中心旋轉,這樣旋轉一圈要大約兩萬六千年。垂直於地球自轉軸的赤道向外延伸到星空中,就稱為天球赤道,而天球赤道與黃道的其中一個交點被訂為一年的開始,在經過長時間的曆法變革之後,太陽運行到這個交點就是該年的3 月21 日,這個點稱為春分點。

2

當地球自轉軸改變指向的時候,天球赤道會跟著改變方向,使得春分點的位置移動,中國把這個現象稱為歲差,也就是說,一樣是3 月21 日,巴比倫時代看到太陽在天上的位置與現在觀察到的位置已經不同了。如果你在生日當天觀察太陽在天上的位置,可能已經不在你認為的太陽星座方向了。此時根據定義來看太陽星座的出生日期範圍,結果會與你之前認為的很不一樣,相差了三個星期左右。舉例來說:1 月28 日出生的人,根據以前的定義是水瓶座,但是現在1 月28 日太陽是在魔羯座的範圍裡。

為什麼以前只有12 個黃道星座,現在卻有13 個?

這是最近幾年又將占星術炒熱的話題之一,也讓占星術又重回大家聊天的話題中。會出現第13 個星座,代表一年當中的某段時間裡,黃道會經過第13 個星座:蛇夫座的範圍。究竟是黃道的位置改變了?還是巴比倫人沒有發現這一件事?

四千多年來,黃道的位置變了嗎?

如果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面改變了,那麼黃道的位置就會變。根據長久以來的觀測紀錄看來,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面並沒有什麼變化,也就是說,黃道並沒有在這四千多年內改變位置,所以黃道第13 星座並不是因為這樣才出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擷取自TheSky Ver.5

巴比倫人沒有發現黃道經過蛇夫座嗎?

左下的圖為人馬座、天蠍座與蛇夫座附近的星空,為了標示清楚,加上了星座連線,你很清楚的看出這三個星座以及黃道的位置,你覺得黃道有經過蛇夫座嗎?是不是就很明顯的看出來,在某一些日子裡黃道真的經過蛇夫座的一小部分,而這延伸出這個部分的星星不是很亮。

由影像就可以看出來,巴比倫人不是故意忽略掉蛇夫座,而是在沒有訂定出星座界線以前,這一段目前認為經過蛇夫座的黃道,會被認為是在天蠍座裡的。也就是說,會出現第13 個黃道星座,其實是訂出星座界線之後的結果,而星座界線是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為了將天上的星星清楚界定是隸屬於哪個星座,避免同一顆星有不同的名稱所制訂出來的。因為星座界線的出現,才會有黃道第13 星座的誕生。

占星學家發現了這個事實以後,就必須創造出蛇夫座的個性。記得嗎?方法就是依照星座的形象加以擴張。蛇夫座的人喜歡控制別人,因為蛇夫座就是一個抓住巨蛇的人,這樣你就更能了解星座個性是怎麼來的了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星座的生日日期範圍都是一個月左右嗎?

有了星座界線,我們就可以更準確的依照定義把哪幾天出生的人屬於哪個星座重新判斷一次。如果你有可以標示出日期與太陽位置的星空球,就可以發現太陽在每個黃道星座範圍裡的日子並不一樣長,在室女座的範圍內可以長達四十幾天,而在天蠍座裡卻不到十天。

巴比倫人知道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嗎?

八大行星裡的金木水火土,是人類用眼睛就可以看到的5 顆行星,所以古文明皆有這5 顆行星的紀錄,其他的三顆行星因為距離地球較遠,都是透過望遠鏡才發現的。巴比倫人不知道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存在,怎麼可能會把這3 顆行星的影響放入星座運勢裡呢?可想而知,現在你看到運勢裡面提到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部分,都是這幾百年來的占星學家加進去的。

4

冥王星後來被改列為矮行星,它對於星座運勢的影響還有這麼大嗎?

冥王星被發現後沒多久,天文學家就知道它的質量、體積很小,但當時的占星學家為了趕上最新的科學進展,紛紛把冥王星的影響加入星座運勢中。結果2009 年冥王星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改列為矮行星,這些曾經說冥王星影響了運勢的人現在是不是該改回來?如果冥王星還是擁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那麼和它一樣都屬於矮行星的穀神星(Ceres)、女戰神(Xena)等,是不是也該納入影響運勢的因素之中?

知道今日的占星術有這麼多矛盾之處之後,大家應該回到占星術當時發展出來的時空背景,正確的瞭解它的用意。但是,我們也不需要把占星術當作是萬惡,只要不迷信就好了。反之,我們可以用占星術來提醒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前進。如果你覺得星座運勢當中好的部分和你對自己的期待還滿像的,何不把這些描述記在心理,讓自己朝著這個方面前進。至於那些不好的描述,就不要太在意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解答

2016-01-cover〈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16年1月號〉

延伸閱讀:
銀河導航系統
探索最美麗浩瀚的研究領域—中研院天文所所長賀曾樸專訪

什麼?!你還不知道《科學月刊》,我們47歲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入不惑之年還是可以當個科青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496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