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2014智活星期二】曾仁杰:文化創意與科技應用─教育翻轉

PanSci_96
・2014/11/07 ・700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472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763318331_a75203641e_z

紀錄:羅紹桀

「我的小孩現在國一,他問我的問題我幾乎全部都不會,我唯一能幫助他的就是英文跟數學,但許多自然等等都能講出一些我從來沒有聽過的辭彙,這真的是每一個小孩的義務教育需要的嗎?」

演講一開始,曾仁杰老師就以他自己兒子的例子請我們反思目前教育的現況太過理論而與現實脫節,今天他將帶領我們一起思考翻轉教育的精神與實踐的方法。

曾仁杰:文化創意與科技應用─教育翻轉

教室如何不被Goog0le取代?

自從Google開始盛行,幾乎網站上面什麼都找得到,所以學生學習方是自然不同以往,既然如此,教學流程是不是反而應該顛倒過來:「在教室外時盡力Google,在教室時專門來做在家裡無法做的事,如實作方面的技術指導和問題解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曾老師與智活聯盟更希望在翻轉教室中加入「科技」與「文創」兩個極端的元素,希望老師能帶著學生到實際的場域,實際做出一些成品,從中學習,這些是一個人在家中透過網路比較難自行學習的東西。

智活聯盟串連全台

智活聯盟以交大為統籌中心,聯合全台北中南各大學校,以三大領域「設計思考與生活實驗室」、「智慧裝置與文創加值」、「多元族群與社會包容」等主題設計課程,並深入實際場域,透過不同領與產生創新。


【關於智活星期二】

智活星期二是Pansci與CRE@TAIWAN智活聯盟共同舉辦的小規模聚會,旨在推廣「智慧科技導入常民生活」的教學理念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三、四位各大專院校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15分鐘內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學方法論與實踐經驗,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推廣智慧生活與創新服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PanSci_96
1262 篇文章 ・ 2411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伺服器過熱危機!液冷與 3D VC 技術如何拯救高效運算?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4/11 ・3194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高柏科技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我們談論能擊敗輝達(NVIDIA)、Google、微軟,甚至是 Meta 的存在,究竟是什麼?答案或許並非更強大的 AI,也不是更高速的晶片,而是你看不見、卻能瞬間讓伺服器崩潰的「熱」。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搭載 Blackwell 晶片的輝達伺服器接連遭遇過熱危機,傳聞 Meta、Google、微軟的訂單也因此受到影響。儘管輝達已經透過調整機櫃設計來解決問題,但這場「科技 vs. 熱」的對決,才剛剛開始。 

不僅僅是輝達,微軟甚至嘗試將伺服器完全埋入海水中,希望藉由洋流降溫;而更激進的做法,則是直接將伺服器浸泡在冷卻液中,來一場「浸沒式冷卻」的實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安全嗎?從大型數據中心到你手上的手機,散熱已經成為科技業最棘手的難題。本文將帶各位跟著全球散熱專家 高柏科技,一同看看如何用科學破解這場高溫危機!

運算=發熱?為何電腦必然會發熱?

為什麼電腦在運算時溫度會升高呢? 圖/unsplash

這並非新問題,1961年物理學家蘭道爾在任職於IBM時,就提出了「蘭道爾原理」(Landauer Principle),他根據熱力學提出,當進行計算或訊息處理時,即便是理論上最有效率的電腦,還是會產生某些形式的能量損耗。因為在計算時只要有訊息流失,系統的熵就會上升,而隨著熵的增加,也會產生熱能。

換句話說,當計算是不可逆的時候,就像產品無法回收再利用,而是進到垃圾場燒掉一樣,會產生許多廢熱。

要解決問題,得用科學方法。在一個系統中,我們通常以「熱設計功耗」(TDP,Thermal Design Power)來衡量電子元件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產生的熱量。一般來說,TDP 指的是一個處理器或晶片運作時可能會產生的最大熱量,通常以瓦特(W)為單位。也就是說,TDP 應該作為這個系統散熱的最低標準。每個廠商都會公布自家產品的 TDP,例如AMD的CPU 9950X,TDP是170W,GeForce RTX 5090則高達575W,伺服器用的晶片,則可能動輒千瓦以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散熱不僅是AI伺服器的問題,電動車、儲能設備、甚至低軌衛星,都需要高效散熱技術,這正是高柏科技的專長。

「導熱介面材料(TIM)」:提升散熱效率的關鍵角色

在電腦世界裡,散熱的關鍵就是把熱量「交給」導熱效率高的材料,而這個角色通常是金屬散熱片。但散熱並不是簡單地把金屬片貼在晶片上就能搞定。

現實中,晶片表面和散熱片之間並不會完美貼合,表面多少會有細微間隙,而這些縫隙如果藏了空氣,就會變成「隔熱層」,阻礙熱傳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種關鍵材料,導熱介面材料(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它的任務就是填補這些縫隙,讓熱可以更加順暢傳遞出去。可以把TIM想像成散熱高速公路的「匝道」,即使主線有再多車道,如果匝道堵住了,車流還是無法順利進入高速公路。同樣地,如果 TIM 的導熱效果不好,熱量就會卡在晶片與散熱片之間,導致散熱效率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要怎麼提升 TIM 的效能呢?很直覺的做法是增加導熱金屬粉的比例。目前最常見且穩定的選擇是氧化鋅或氧化鋁,若要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則有氮化鋁、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更高級的選項。

典型的 TIM 是由兩個成分組成:高導熱粉末(如金屬或陶瓷粉末)與聚合物基質。大部分散熱膏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盡可能地貼合表面、填補縫隙。但也因為太「軟」了,受熱受力後容易向外「溢流」。或是造成基質和熱源過分接觸,高分子在高溫下發生熱裂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熱膏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乾裂或表面變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柏科技推出了凝膠狀的「導熱凝膠」,說是凝膠,但感覺起來更像黏土。保留了可塑性、但更有彈性、更像固體。因此不容易被擠壓成超薄,比較不會熱裂解、壽命也比較長。

OK,到這裡,「匝道」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問題是:這條散熱高速公路該怎麼設計?你會選擇氣冷、水冷,還是更先進的浸沒式散熱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液冷與 3D VC 散熱技術:未來高效散熱方案解析

除了風扇之外,目前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電腦快速散熱呢?圖/unsplash

傳統的散熱方式是透過風扇帶動空氣經過散熱片來移除熱量,也就是所謂的「氣冷」。但單純的氣冷已經達到散熱效率的極限,因此現在的散熱技術有兩大發展方向。

其中一個方向是液冷,熱量在經過 TIM 後進入水冷頭,水冷頭內的不斷流動的液體能迅速帶走熱量。這種散熱方式效率好,且增加的體積不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萬一元件損壞,可能會因為漏液而損害其他元件,且系統的成本較高。如果你對成本有顧慮,可以考慮另一種方案,「3D VC」。

3D VC 的原理很像是氣冷加液冷的結合。3D VC 顧名思義,就是把均溫板層層疊起來,變成3D結構。雖然均溫板長得也像是一塊金屬板,原理其實跟散熱片不太一樣。如果看英文原文的「Vapor Chamber」,直接翻譯是「蒸氣腔室」。

在均溫板中,會放入容易汽化的工作流體,當流體在熱源處吸收熱量後就會汽化,當熱量被帶走,汽化的流體會被冷卻成液體並回流。這種利用液體、氣體兩種不同狀態進行熱交換的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導熱速度甚至比金屬的熱傳導還要更快、熱量的分配也更均勻,不會有熱都聚集在入口(熱源處)的情況,能更有效降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整個 3DVC 的設計,是包含垂直的熱導管和水平均溫板的 3D 結構。熱導管和均溫板都是採用氣、液兩向轉換的方式傳遞熱量。導熱管是電梯,能快速把散熱工作帶到每一層。均溫板再接手將所有熱量消化掉。最後當空氣通過 3DVC,就能用最高的效率帶走熱量。3DVC 跟水冷最大的差異是,工作流體移動的過程經過設計,因此不用插電,成本僅有水冷的十分之一。但相對的,因為是被動式散熱,其散熱模組的體積相對水冷會更大。

從 TIM 到 3D VC,高柏科技一直致力於不斷創新,並多次獲得國際專利。為了進一步提升 3D VC 的散熱效率並縮小模組體積,高柏科技開發了6項專利技術,涵蓋系統設計、材料改良及結構技術等方面。經過設計強化後,均溫板不僅保有高導熱性,還增強了結構強度,顯著提升均溫速度及耐用性。

隨著散熱技術不斷進步,有人提出將整個晶片組或伺服器浸泡在冷卻液中的「浸沒式冷卻」技術,將主機板和零件完全泡在不導電的特殊液體中,許多冷卻液會選擇沸點較低的物質,因此就像均溫板一樣,可以透過汽化來吸收掉大量的熱,形成泡泡向上浮,達到快速散熱的效果。

然而,因為水會導電,因此替代方案之一是氟化物。雖然效率差了一些,但至少可以用。然而氟化物的生產或廢棄時,很容易產生全氟/多氟烷基物質 PFAS,這是一種永久污染物,會對環境產生長時間影響。目前各家廠商都還在試驗新的冷卻液,例如礦物油、其他油品,又或是在既有的液體中添加奈米碳管等特殊材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把整個主機都泡在液體裡面的散熱邏輯也與原本的方式大相逕庭。如何重新設計液體對流的路線、如何讓氣泡可以順利上浮、甚至是研究氣泡的出現會不會影響元件壽命等等,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高柏科技目前已將自家產品提供給各大廠商進行相容性驗證,相信很快就能推出更強大的散熱模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4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智活星期二】曾仁杰 : 智活文創的發展策略與三創思維
PanSci_96
・2013/12/14 ・1369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27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394422_785508941474704_1514461800_n

文 / Ya-Chin

國立交通大學曾仁杰教授,也是智活文 創聯盟計劃主持人,近年來除了致力於智慧生活科技的應用推廣。同時,也藉由交大帶領十二所國私立大學、科技大學、教育大學文創或科技相關的課程老師,將文 創與科技整合應用,並讓學生將所學應用再實際場域中,來活用所學,也一同提升學生與社區的關懷互動概念,為台灣文創培育注入一鼓新的力量。

今日,透過智活星期二講座,和大家分享智活文創課程推動的成果與對於文創的未來看法。

 

生活=文創=科技 : 智活文創聯盟

智活文創聯盟,是以從「文化導向生活科技」為出發點,讓『智慧科技導入日常生活中,融入在地文化,並藉由規劃”創新服務”來推動產業發展』。讓冷冰冰的智慧高科技,增添不少溫度與台灣文化的熱情,帶領大學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科技,並推動產業新的創心與台灣展新的可能。除此之外,參與智活文創的夥伴學校,再以『技術』和『人文關懷』核心切入,分別以三個方向去做課程的帶領:  (1) 設計思考與生活實驗室、(2)智慧裝置與文創加值、(3) 多元族群與社會包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改變他人,先改變自己

課程設計中,為了讓非科技人做科技事、非文創人做文創事,並可讓學生去思考如何應用在生活周遭上。因此所帶領的老師們,在課程的籌畫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老師自己必要先有改變。所以智活文創聯盟也為此舉辦許多的工作坊,讓不同領域的老師們相互交流與學習,讓他們不僅懂科技、也懂文化,甚至也能走入場域去與社區做互動。在這些跨領域結合能力的老師帶領下,更能讓學生們在課程活動中,了解科技與文化的銜接點,來激發創意與社區進行互動。

藉由課前導入文化概念的技術;課中,結合場域的實際狀況,使得過程間讓學生與老師們都彼此的相互學習、激發巧思與創意。不過卻也發現,許多學生的創意想法因課程結束後而結束掉。所以因之提出了『智活文X三創(創意、創新、創業)』的概念,讓學生們在課程中的創意,不僅只是是做功課、交報告而已,還可以將之轉型及輔導成為創新,並協助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出創業的可能性。

在智活文創的課程的成效中,令人為之欣慰的事,除了看到了量化(課程的參與度)的改變,也有質化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課程計劃結束之後,這些跨領域師資能力、場域經營的仍有效的保持與提升,顯示了課程的永續發展性。

腦力港- 荷蘭  恩荷芬的借鏡

提起華山文創園區,曾仁杰老師也告訴我們當在推動文創時,可向恩荷芬(Eindhoven) 這個城市借鏡。荷蘭-恩荷芬是(Eindhoven) 以科技和設計著稱,為歐洲科技領先的科技中心之一,將許多具有創意的企業聚集起來的科技重鎮,並且也附予文化與社會的回饋性。曾仁杰老師舉了在恩荷芬企業中許多例子,像是社會服務的餐廳,優先雇用社區的低收入戶者為員工;或者是將兼具科學與藝術的巧思,來做出廢物利用等等,具有創意與環保概念的商品,而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藉由這種以『文化』導入創新的方式與思維,再結合提供一個開放性創新平台、跨部門、跨學科、國際化的高度整合,將可為台灣注入新的血脈與活力,透過這些整合資源與力量來結解決台灣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問題,一同創造台灣新的可能與舞台。

不求第一,但求唯一;先做唯一,才能第一

曾仁杰老師也強調、期許智活文創聯盟的夥伴還有大家,不應只一直追求第一,可以學習、效仿荷蘭-恩荷芬是(Eindhoven)的精神,秉持著『創新的熱情與活力』,做出自己的唯一性,而再讓這些唯一,順勢帶領我們開創、邁向第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智活星期二】曾仁杰:「不同領域碰撞,產生的就是價值」
PanSci_96
・2013/08/06 ・1418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37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2OiiDkydc

 

文/林俞佐

「『智活文創』分別代表的是:『智慧、生活、文化、創新』」任教於交大土木系的曾仁杰教授,也是台灣智活文創聯盟計畫主持人,他在首場與PanSci泛科學合辦的「智活星期二」活動中,開宗明義地說明智活文創的架構跟精神。

「台灣智活文創產業跨校教學聯盟」的目的,是要將大學課程裡尋常的科技教育與文創結合。「我們希望可以將大學的課程中融入一些文創和科技的元素,並將這些領域碰撞、教學的經驗散播出去。」曾教授並接著問道:「如果要使挑食的小孩吃蔬菜水果最好的辦法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把食物裝在麥當勞的紙袋裡。」開頭的投影片問答讓人驚覺價值包裝的魔力所在。(註:我曾經很喜歡喝麥當勞的大杯可樂,就是因為那個紙杯的包裝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的價值,是以有人「利用」來作為前提。曾老師分享一則故事:在二戰時期,偽畫專家Meegeren原本被批判責怪為叛國賊,但當他坦承自己其實是將荷蘭國寶畫家的畫作「偽造」後,再賣給德國納粹,反而成為保護國寶的國家英雄。這樣的評判驟然翻轉出自於立意是否良善,可這樣的說詞著實讓那些分辨不出真偽的藝術家跟收藏家臉上無光。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近年,一位著名小提琴家Joshua Bell提著價值400萬美元的小提琴在地鐵站演奏45分鐘,這個與華盛頓郵報合作的實驗揭露人們可能太過於忙碌無法駐足欣賞,也可能真的無法去辨別美好的事物。(最後Joshua Bell獲得約32美元的施捨報酬,其中20元還是認出他來的民眾給的><)

創新是不同領域或特質的融合、突顯、與轉向,這些創新方式在烹飪、建築、與日常用品中都大放異彩,例如在紐約結合不同飲食文化的廚師Marcus Samuelsson是融合式創新、在杜拜整棟建築外觀就是一個QR Code的QR Code建築是突顯式創新、不再只是單純交通工具的腳踏車就是轉向式創新。這些都是以想像力為本設計、創造出來的文創產物。各種實例早已遍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另一個案例是位在美國舊金山,每次要價美金60元的美食深度之旅Avital Food Tour,純裝飾用的無鏡片眼鏡(或著該說,鏡架)、益發複雜跟精良的機械式手表等,看似在功能上早該被淘汰,但都在原本的用途外,因為附加了新的價值而更熱門。

每當特殊節日或是科學名家的誕辰、偉大發明的創造日,Google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商標或圖案,這樣的巧思創造,讓科技披上更人文、具有溫度的外衣。這是不同領域之間合作、磨合產生的價值,也讓各領域的知識有交流的可能。(小編透過這個認識了英國廣播劇作家Douglas Adams,最近的本草綱目李時珍也是蠻厲害的阿!)

此外,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運用科技技術表現藝術人文主題、glass keyboard結合光學感應與設計研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teamLab的瀑心圖

曾仁杰老師是智活文創聯盟的主持人,可本身的專業是土木,不免會讓人好奇曾老師跨領域的初衷或勇氣?「剛開始是被陷害的」(XD) 但曾老師表示,其實只要邊做邊學,不要侷限自己,過程中收獲還蠻多的。像所帶的學生中有文組跟理組的學生,他們難免會有些溝通磨擦,對同一主題的想法不同,「吵架在所難免」,然而價值就在之中誕生。回到曾老師開頭的故事,我們是否具備審視真正價值所在的眼睛呢?「物質的價值不在物質本身,而在人們對他的認知。」或許磨擦就是驅動未來進步的熱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Sci_96
1262 篇文章 ・ 2411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