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胭脂紅是怎麼來的?

葉綠舒
・2014/10/03 ・166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54 ・五年級

不知道大家看過「無果汁飲料」那個影音檔嗎?在這個影音檔中,安部司先生帶著我們看到,不需要果汁也可以做出飲料。

在那個影音檔中提到,紅色的色素可以由「胭脂蟲」提煉出來,因為不是人工合成的,所以這樣叫做「天然」的食用色素。還記得在不同的課程中播放這一段時,很多同學都嚇到了。

應該是「吃小蟲」這個想法把大家給嚇到了吧?不過大家想過胭脂蟲長什麼樣子嗎?

Cochineal_drawing
雌(左)雄(右)胭脂蟲(cochineal, Dactylopius coccus) 圖片來源:wiki

從上圖可以想見,胭脂蟲長得一點也不特別,而且牠是仙人掌的害蟲。被牠寄生的仙人掌會變成下面那張照片的樣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00px-Cochenille_z01
被胭脂蟲寄生的nopal仙人掌。圖片來源:wiki

胭脂蟲專門寄生在這一屬(Opuntia)的仙人掌上面。如果你看到上面的照片想到介殼蟲(scale insect),你猜對了。

胭脂蟲其實是介殼蟲的一種,全世界大約有8,000種介殼蟲,大部分都對我們沒什麼好處。這些蟲因為外殼有蠟質,所以噴灑殺蟲劑很難殺死他們。最好的辦法是用一些園藝界專用的油,噴在他們身上,讓他們窒息。

800px-Dactylopius_coccus_(Barlovento)_04_ies
寄生在nopal仙人掌上的雌胭脂蟲近照。圖片來源:wiki

這種蟲的雌性以及若蟲(nymph)為了阻擋掠食昆蟲的追捕,會製造胭脂紅酸(carminic acid)。雖然胭脂紅酸可以佔牠體重的17-24%,但是在牠的腹部(abdomen)最多,因為那裡還有卵。一公克的胭脂紅染料,大約需要155隻胭脂蟲。工人會小心的把胭脂蟲用刷子刷下來,然後把牠們曬乾、蒸乾或烘乾。據說烘乾以後還要剔除掉胭脂紅酸較少的部位,只留下腹部。

與胭脂蟲同屬的介殼蟲,都有製造胭脂紅酸的能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280px-Carminic_acid_structure
胭脂紅酸。圖片來源:wiki

當我們把胭脂紅酸提取出來後,再加入鋁鹽或鈣鹽,就成為所謂的「天然」胭脂紅染料。胭脂蟲跟牠的食草(nopal仙人掌)的產地都在中美洲,十五世紀時一度極盛,尤其以瓜地馬拉最多;後來在十九世紀(1869年),因為茜素(alizarin,在自然界中存在於茜草根內)人工合成成功而逐漸沒落,目前只有布料、食品跟化妝品還會使用胭脂紅。

338px-Alizaryna.svg
茜素。圖片來源:wiki

其實,nopal仙人掌是當地人的食物,他們會把還沒有長出尖刺的嫩莖拿來做成沙拉。筆者之前在接近美墨邊界的聖地牙哥(San Diego, CA)住了幾年,常看到nopal 仙人掌,倒是沒看過有人吃它。

800px-Prickly_Pear_5half
nopal。圖片來源:wiki

據稱,上圖這個階段的仙人掌嫩莖做沙拉最好吃,但是也有人喜歡它稍微老一點點(如下圖)。

800px-Prickly_Pear_5
nopal。圖片來源:wiki

Nopal仙人掌沙拉。看來不錯的樣子,希望不要太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00px-Nopal11
nopal salad。圖片來源:wiki

使用這種染料並不是歐洲人的發明,胭脂蟲早在馬雅跟阿茲特克時期就開始了。阿茲特克王要求人民一年要上繳一定量的胭脂紅,而等到西班牙人佔據中美洲以後,又變本加厲地大肆剝削。等到中美洲五國獨立後,當地民眾的苦難仍未結束,雖然胭脂蟲的生產因茜素而沒落,但接著興起的卻是比胭脂蟲更耗費人工的咖啡….有時,讀著這一頁頁的血淚史,總是會掩卷歎息:為什麼苦難無了時?

參考文獻:

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老葉的植物王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4
2

文字

分享

1
4
2
與 Google 同樣強大——Chrome 代表神獸「小恐龍」之探討|2021 數感盃|高中專題|銀獎
數感實驗室_96
・2021/12/25 ・3717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作者:洪秉驊、張皓崴、陳澔龍/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

數感盃青少年寫作競賽」提供國中、高中職學生在培養數學素養後,一個絕佳的發揮舞台。本競賽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運用數學知識,培養及展現邏輯思考與文字撰寫的能力,盼提升臺灣青少年科普寫作的風氣以及對數學的興趣。
本文為 2021 數感盃青少年寫作競賽 / 高中組專題報導類佳作之作品,為盡量完整呈現學生之作品樣貌,本文除首圖及標點符號、錯字之外並未進行其他大幅度編修。

壹、前言 

網際網路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都依賴網路來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若不幸地沒有網路,在科技產品中,我們還能從何找到樂趣呢?相信許多人在網路斷線時, 都會手癢而打開谷歌裡的小恐龍遊戲吧!

這個經典的作品是由 google chrome 在 2014 年推出的,在 chrome 瀏覽器網路斷線情況下,點擊圖中的恐龍圖案,恐龍便會開始奔跑。

在沒有網路連線的時候,小恐龍就會出動。

沙漠中,迎著飛奔的小恐龍而來的是仙人掌、翼手龍等阻礙,玩家便需要透過空白鍵(往上跳)、向下鍵(往下躲),帶著小恐龍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奔馳。而若不慎碰到以上障礙物,使小恐龍受了傷,遊戲便會結束。

這個遊戲在早期行動網路缺乏的時代,成為了用戶最喜歡的遊戲之一。甚至,還有人以外掛程式賦予小恐龍辨別阻礙的智慧,讓牠得以憑一己之力奔向天涯海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隨著我們逐漸熟悉這個遊戲,我們不禁懷疑:遊戲中的設定是否可能真實存在?為了揭開其謎底,我們便開始探究小恐龍的奔跑歲月!

貳、正文 

主題一、小恐龍的身形與體態 

眾所皆知,小恐龍是一隻暴龍。暴龍的學名是 Tyrannosaurus rex,在分類上為暴龍屬(Tyrannosaurus)目前唯一一個有效物種。

以最知名的暴龍化石——「蘇」為例,其身高(站立時垂直離地高)為 4.5 公尺。然而,考慮到並非每一隻暴龍的體型都相同,且小恐龍的站姿又與其他暴龍有相當的差異,我們希望能尋求更客觀的標準來測量其身高。

搜尋資料後, 我們發現以暴龍之前肢進行比較似乎是理想的選擇。維基百科中提到,每隻暴龍的前肢皆約 1 公尺長;另外在出土的成年暴龍化石中,其前肢化石長度皆大約為七十公分,加上軟組織後也將近一公尺長,我們便以此為基準來推測小恐龍的身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上圖可發現,小恐龍的身高約為前肢長度的 9.98 倍,因此其身高為 9.98 公尺。 雖然在前階段得出了身高,但我們並無法從小恐龍的外貌推算出其體重,畢竟粗略地估計小恐龍有多少軟組織、組織有多厚、骨架有多重……顯然都會造成不可忽略的誤差。據此,我們決定以公認的暴龍平均體重── 9 噸,作為我們對小恐龍體重的假設。

主題二、身手矯健的小恐龍 

我們疊合了小恐龍在平地奔跑以及起跳至最高點時的高度差,得到上圖,可發現小恐龍在跳到最高時,若一樣以前肢計算高度,則腳和地面的距離約為 20.8 m。為了以人類為標準,做出更精準的比對,我們令 K =( 跳高高度 / 身高 ),則可得到下表。 

由此可見,幼童恐龍圖鑑中的龐然大物,其實擁有驚人爆發力! 此外,如果恐龍要達到 20.8 m 的高度,由位移公式  \( s=\frac{1}{2}at^{2} \) 可知  \( t=\sqrt{\frac{20.8}{0.5\times 9.8}}= 2.06s \)

則小恐龍起跳的初速度約為 0.5*2.06*9.81=10.1 m/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上,我們已經得知小恐龍起跳後可達到的高度與起跳之初速。小恐龍一躍而起後落地,從遊戲畫面中看不出落地所需要的緩衝時間,假設恐龍落地至靜止之時間為 0.01 s,若其動能完全轉換為落地時所受的正向力,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知小恐龍的瞬間受力為  \( F=ma=9000\times (10.1/0.01)=9090000N \)

 \( \Rightarrow 9090000N/9.81ms^{2}=926605kgw \)

以此推算,小恐龍優異的身體素質能使其背負約 103 位同伴。將成年人體重以 70kg 進行估算,則小恐龍更能夠承載 13237 名成人的體重!

主題三、小恐龍的移動速度 

小恐龍遊戲是以遊戲得分作為計算遊戲進程的標準。然而,一分究竟代表幾公尺呢? 為解決單位換算的問題,以手機設定影片幀率 60FPS 並錄影,將影片匯入 tracker 程式,以先前計算出的恐龍身長作為基準,取遊戲得分 39 分的最後一幀影像與分數 42 分的最後一幀影像,測量恐龍與仙人掌的距離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可發現,在 39-42 分的過程中,恐龍距仙人掌的距離變化量為 35.39-7.85=27.54m。

由此可知,在小恐龍遊戲中每得一分,相當於使恐龍前進了 (27.54/3)=9.18m。

接著以遊戲分數 100 分為單位,測量小恐龍每移動 100*9.18=918 m 所需要的時間。最後以 v-t 作圖,可發現小恐龍遊戲在前 120 秒左右不斷加速,至 120 秒後,恐龍的速度趨為定值 160 m/s = 576 km/hr。

這個速度已是高速公路上車輛的 5 倍,甚至達到波音 747 飛行航速的一半!綜合前一主題所得出的結論,一隻能夠承載上萬名成人,速度又能超越高鐵的敏捷生物,無疑是作為陸上交通工具的優質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題四、仙人掌的巨大阻礙

這張截圖中的四株仙人掌,囊括了小恐龍遊戲中所有出現的仙人掌的大小。以恐龍身 高 9.88 m 作為基準,可看到仙人掌叢中最高的仙人掌,高度達 11.16 m!

如此巨大的仙人掌究竟要在哪裡才找得到呢?經過查詢,美國與墨西哥西部的沙漠中,存在兩種巨型仙人掌:墨西哥巨型仙人掌(Pachycereus pringlei)與巨人柱(Carnegiea  gigantea)。

墨西哥巨型仙人掌是目前記錄到植株最高的仙人掌,高度可達 19.2m。而巨人柱仙人掌得植株高度最高亦能達到 16m。將小恐龍的仙人掌外貌與前述二物種做比較, 我們認為遊戲中的品種較有可能是巨人柱(下左),因為墨西哥巨型仙人掌的分支在根部附近(下右),與遊戲中仙人掌分支較高的外貌不符。

巨人柱(左)、墨西哥巨型仙人掌(右)

主題五、天空中翱翔的巨獸

仿照主題四,以恐龍身高比對翼手龍體長,得到其體長為 10.20 m。我們經查詢發現白堊紀末期(小恐龍存在的時期),存在著翼龍目中已知最大的翼龍——阿拉姆波紀納龍 (Arambourgiania philadelphia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網路上的假想圖,這隻恐龍不含喙長便有約 5 m。加上其約 2 m 長的喙,體長可能超過 7 m,已經接近小恐龍遊戲中翼手龍的體長。因此我們推測,遊戲中的翼手龍可能確實存在。

主題六、小恐龍所奔馳的時空

至此已經求得仙人掌與翼手龍的可能品種,我們便好奇遊戲中的物種有無可能出現在相同時空。

巨人柱的分布範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墨西哥索諾拉州索諾拉沙漠(下圖左),暴龍主要分佈的範圍,在美國的西部地區與加拿大西南部(部分區域如下圖右),阿拉姆波紀納龍在美國一帶則可能有分布。

此外我們更發現,以上的生物在白堊紀末期都有存在的可能。綜合以上三個物種的分布時空,我們推測小恐龍遊戲中,恐龍應是奔馳在白堊紀的索諾拉沙漠一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恐龍作為網路世界中的虛擬遊戲,在 6500 萬年前的地球上,卻可能真實上演著!

參、結論 

仔細分析了小恐龍遊戲後,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一、遊戲的真實性 

如主題六的討論,翼手龍、暴龍與仙人掌都有在同一時空存在的可能。不過遊戲中的翼手龍,其實是沒有隨著畫面移動的。換句話說,翼手龍在當地的強風吹拂之下,竟成了靜止於空中的運動狀態,此現象實在令人驚訝! 

二、恐龍的存在,是利是弊?

6500 萬年前,廣闊的沙漠是小恐龍生活的絕佳地點。但時至今日,除了少數未開發的沙漠或人煙罕至的山地,人類社會恐怕沒有充足空間供牠活動了。若執意將小恐龍融入人類生活,考慮到其驚人的爆發力與實然上不「小」的身軀,牠勢必會對社會造成無法復原的破壞。

固執的人們若以特製圍欄將其囚禁,恐龍將失去自由奔馳的空間,更無法載著人類四處郊遊。21 世紀的我們,或許還是欣賞恐龍在 Chrome 世界奔馳的英姿即可。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數感實驗室_96
76 篇文章 ・ 50 位粉絲
數感實驗室的宗旨是讓社會大眾「看見數學」。 數感實驗室於 2016 年 4 月成立 Facebook 粉絲頁,迄今超過 44,000 位粉絲追蹤。每天發布一則數學文章,內容包括介紹數學新知、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或是數學和文學、藝術等跨領域結合的議題。 詳見網站:http://numeracy.clu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g/numeracylab/

1

4
1

文字

分享

1
4
1
滿刺在身的仙人掌,竟成清熱解毒的青草藥!——《被遺忘的拉美》
麥浩斯
・2021/07/24 ・387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作者、攝影 / 胖胖樹(王瑞閔)

好友總是喜歡用戲謔的口氣笑我,每次看電影都畫錯重點。像是 2010 年春節檔期上映的電影《艋舺》,當中太子幫成員各有各的背景,代表著萬華一帶的各種產業。除了黑幫太子志龍,和尚家裡經營佛具香燭店,蚊子的媽媽開美容院,阿伯的爸爸是殺豬的,而我最感興趣的是白猴的阿公——青草巷的草藥達人。

到台北求學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跟著朋友到三峽清水祖師廟聽導覽,從那時候起,我便喜歡上這樣的活動,陸續參觀了一些知名的古蹟。在人群中,聽導覽人員解釋這些百年建築的一磚一瓦、鉤心鬥角,究竟代表什麼意義,也聽建築背後許許多多年代久遠的故事,想像著百年前的風景。當中我最熟悉也最常到訪的寺廟,是主祀觀世音菩薩的萬華龍山寺。從虎門出來後,我喜歡去吃冰,或是走回龍邊[註1]的青草巷喝一杯青草茶或洛神花茶。

有人喝的是單純的清涼退火,有人喝的是懷舊的滋味。而我,喝的是可以跟老闆問東問西,還有找植物、拍植物的機會。

某種程度上,花店與草藥店是同行,皆以賣植物為生。只是前者是將植物栽培來觀賞,後者則是要吃喝治病。在植物圖鑑不發達的年代,無論是花市販售野採蘭花、蕨類的店家,或是青草巷中的草藥店,他們學習、辨識植物所仰賴的,絕大多數都是藥用植物圖鑑。而所謂的採草人,他們野採的植物,像是蘭花、蕨類,既是草藥,也常被栽植供觀賞。所以逛青草巷對我的意義就如同逛花市一般,可以見到上百種藥用植物,當中有不少是我特別感興趣的熱帶植物。

青草巷有許多新鮮的藥用植物。圖/作者提供

1740 年(清乾隆五年)龍山寺落成。在醫藥不發達的年代,以青草藥來調理身體、醫病的情況非常普遍。當時大寺廟既是民間信仰中心,同時也是提供藥籤醫病救命的場所。而許多被稱為赤跤仙仔或赤跤仔的草藥商人便在寺廟附近聚集,方便求取藥籤的人抓藥,就像是大醫院附近總有許多藥局一樣。而我也開玩笑說,這應該是最早的醫、藥分流吧!觀念相當現代化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輕一輩如果無法理解生病不看醫生,而是到廟裡求籤這樣特殊的現象,建議可以看一下《俗女養成記》。劇中有一幕女主角小時候拉肚子,阿嬤就是帶她到廟裡求藥籤。相當寫實地還原了 1970 年代台灣的民間習俗。

青草藥是中藥嗎?

青草藥跟中藥並不相同。雖然中藥來源絕大多數也是藥用植物,但中藥是指在中醫理論下使用,經過臨床研究的藥材,多半在傳統中醫典籍中有明確記載。此外,中藥材通常都經過炮製,不含會傷害人體的毒素——如馬兜鈴酸,而且使用跟定義受國家法律明文規範,開中藥店必須有衛福部核可的國家執照。反觀青草藥,使用上不受法規限制,開青草藥店也只要向地方政府申請營利事業登記即可。青草藥可泛指所有具藥用價值的植物,有曬乾使用,也有新鮮使用。它包含了中藥植物,也包含了民間長期流傳使用的藥用植物。當中不乏具有實際療效,有可能進一步成為中藥的種類,卻也包含有微量馬兜鈴酸或其他毒素,必須謹慎使用的植物。

可以被做成青草藥的多肉!

仙人掌

台語 | 龍舌(lîng-tsh)、觀音掌(Kuan-im-tsióng)
別名 | 金武扇仙人掌
學名 | Opuntia tuna (L.) Mill.、Cactus tuna L.
科名 | 仙人掌科(Cactaceae)
原產地 | 牙買加
生育地 | 沙灘或岩石地
海拔高 | 0-120m

灌木,高可達3公尺。枝條扁平葉狀,肉質。葉退化成針刺狀,著生於刺座上。花黃色,單生於枝條頂端。漿果,成熟時淡暗紅色。

仙人掌除了是十分常見的園藝植物,更是青草街必備草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外敷也可以內服,幾乎每家店都有販售。除此之外,國外也會食用仙人掌的莖與果實。

澎湖海邊的叢生仙人掌與仙人掌外觀十分相似,經常被混淆。其實澎湖的仙人掌與台灣本島最常見的仙人掌,是同屬不同種植物。仔細看就會發現莖與刺的顏色有所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仙人掌是青草店常見的藥用植物。圖/作者提供

仙人球

台語 | 八卦癀(pat-kuà-hông)
別名 | 仙人球、八卦黃、八卦球、旺盛丸、長盛丸、多子海膽
學名 |  Echinopsis oxygona (Link) Zucc. ex Pfeiff. & Otto、Echinopsis multiplex (Pfeiff.) Zucc. ex Pfeiff. & Otto
科名 | 仙人掌科(Cactaceae)
原產地 | 巴西東南、阿根廷東北
生育地 | 草地或乾燥森林的岩石上

肉質草本,植株球形或略呈圓柱狀,有縱稜,易生子球。葉退化成針刺狀,著生於縱稜上的刺座。花淡粉紅色,長喇叭狀,單生於縱稜上。

仙人球非常容易長子球,栽培也不困難。除了觀賞,也跟仙人掌一樣是青草藥,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一般青草店稱仙人球為八卦癀,我猜想應該就是因為它具有消炎效果。一般青草店家都是秤重販售,而且有趣的是,不但提供夾子自己挑選,還有代削的服務。

比較少人注意到,仙人球其實也是田代安定於 1901 年自日本引進的眾多植物之一。可惜在台灣栽培不易開出大又美麗的花朵。但仍舊因為藥用價值,讓它在眾多仙人掌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常栽培的球形仙人掌。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查外文資料都沒有找到仙人球供藥用的紀錄。當初究竟是怎麼發現它具有藥效,仍百思不得其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八卦癀在青草店也十分常見。圖/作者提供

有救命街之稱的青草巷

龍山寺旁這條青草巷,曾有「救命街」之稱。從攤販聚集形式開始發展,逐漸變成一整排的店面。好幾家店是三代祖傳,經營逾百年。就我訪談所知,在知識取得不易、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想學習青草藥知識可不容易。不是家族傳承,就是必須有正式拜師學藝的過程。

龍山寺旁百年歷史的青草巷。圖/作者提供

1995 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後,因國人看病習慣改變,再加上萬華地區逐漸沒落,青草巷也日漸式微。又因為部分藥籤使用的植物含有毒性,影響國人健康,而部分用藥為保育類,政府於是明令禁止寺廟使用藥籤,對青草巷無疑是雪上加霜。幸好 2001 年台北市文化局協助這條百年的青草巷改善環境,將它轉變成文化觀光景點,並於 2015 年後將青草巷建築群列為歷史建築,青草文化才得以留存。

除了龍山寺,哪裡還有青草巷?

除了龍山寺旁的青草巷,台中也有一條青草街,位於成功路 90 巷內,原本是第一市場的一部分。日治時期也是以推車攤販的形式開始發展,1948 年出現第一家店面。因為離火車站近,漸漸成為中部地區最主要的青草藥集散地。後來第一市場發生大火後改建成第一廣場,只剩下青草街仍留在原址。2004 年台中市政府推動青草街環境改造,將原本的柏油路改成人行步道,設立解說板,統一店面招牌,讓青草街成為一處觀光景點。

台中青草街歷史也十分悠久。圖/作者提供

高雄的青草店則集中在三鳳宮前,發展過程與龍山寺旁的青草巷類似,當然也曾受藥籤影響。其他縣市也有各自的青草店與草藥商,只是沒有上述三地那麼知名。學者調查發現,目前全國青草藥店還有兩百多家,其中有部分店家是合法的中藥商兼賣青草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青草店除了販售大家熟悉的青草茶,也有些會賣燒仙草之類的中草藥相關製品,甚至還有結合國術館或風水命理的店家。

能做青草藥的,可不只有仙人掌喔!

引進年代較久,在台灣常被當做青草藥使用的拉美植物,除了一般常見的玉米鬚、太白薯、芭樂葉、木瓜,還有仙人掌仙人球(俗稱八卦癀)、曇花、毛西番蓮(俗稱龍珠)、三角葉西番蓮、蚌蘭(俗稱紅三七)、吊竹草(俗稱水龜草)、紫茉莉(俗稱煮飯花)、薊罌粟(俗稱刺鴉片)、假人蔘、稜軸假人蔘、松葉牡丹(俗稱豬母乳)、馬利筋(俗稱羊角麗)、美人蕉、長柄菊(俗稱肺炎草)、紫花藿香薊與白花藿香薊(俗稱牛屎草)、王爺葵(俗稱五爪金英)、長穗木、馬纓丹、金露花、瑪瑙珠、野莧菜、刺莧、紫花酢漿草、銀合歡、決明子、望江南、晚香玉、石蓮花…等植物。

蚌蘭是青草店常見的紅三七。圖/作者提供

或許是因為尚不具嚴格規範,所以植物來源相當多元。除了台灣在地草藥,還不斷增加來自世界各地的藥用植物。其中有許多源自拉丁美洲的植物,來台灣的時間最多不過就是三百多年,有的甚至短短數十年。而在民族植物的範疇中,食用與藥用植物占了大宗,其他還有纖維、染料,乃至於宗教等方面的應用。

何其有幸,透過這些熱帶植物,我逐漸認識這個世界,並反過來認識自己。

有近三百年歷史的艋舺龍山寺旁,佛具店、青草店比鄰。在這處象徵著台灣百年文化發展的聖地,漢文化元素、東南亞元素、印度元素,甚至非洲與拉丁美洲元素,竟在短短幾十公尺的青草街上匯聚。閉上眼,從明清到近代,一切如電影的快速蒙太奇。在懷舊的街廓中,濃淡的青草氛圍裡,再一次發現了拉美。

註解

  1. 傳統寺廟以青龍、白虎區分左右,左青龍,右白虎。香客從龍門進,虎門出。
──本文摘自《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2021 年 7 月,麥浩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