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怪獸與奇觀-《血之祕史》

PanSci_96
・2014/10/12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99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螢幕快照 2014-10-12 下午3.15.20
在對血液不熟悉的年代,輸血議題如何被看待?(Photo Credit: Rob Pongsajapan CC

拉馬蒂尼埃(Henri-Martin de la Martiniere)在周遊四海期間看盡人間慘狀。某次船隻停靠在埃及時,他上岸到當地藥店去補貨,親眼看見醫界的黑暗面。他看見藥店後面的一個房間裡面堆著一具又一具已經乾掉的死屍。角落裡有個男人正在摘除一具剛死屍體的大腦與體內器官。接著,他用一種黏黏的黑色液體把那一具屍體填滿,塗上藥膏,包起來晾乾。那些「木乃伊」註定要被送往歐洲,因其傳說中的療效,就連地位最崇高的內科醫師也很重視它們。據信,只要服用一點點乾屍的肉,不管是整塊吃下去或者磨成粉吞食,都可以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例如頭痛、癱瘓、癲癇、眩暈、耳痛、喉嚨痛、蠍子咬傷或者大小便失禁。跟大多數歐洲人一樣,拉馬蒂尼埃本來也以為藥用的木乃伊是從古墓中挖出來的。結果那位藥師兼屍體販子坦承,因為天花、痲瘋病與鼠疫猖獗,造成了屍體的需求量變大。當原有的貨源不足以滿足貪婪的歐洲人,無疑的,他們還是有其他罪責更重的方式可以找到「志願者」。

拉馬蒂尼埃還小的時候常常於夜裡聽抓他的海盜們說故事,讓他怕到無法動彈:有灰紅膚色的賽倫海妖,長著跟馬鬃一樣濃密的頭髮,背上有翅膀,還有帶著劇毒的兩頭蛇,人類若被咬到,肉會爛掉。看來,人類也有可能跟怪獸一樣可怕。而對於這位海盜船上的外科醫生而言,每個陰暗的角落裡都有可能潛伏著怪獸。

到了十六歲,拉馬蒂尼埃被馬爾他島的士兵們從海盜手裡救出來。他還是跟過去一樣過著漂泊的生活,結交任何可以讓他吃住,保護他的人。離開馬爾他後他前往羅馬,在那裡的一家醫院服務。接著他從羅馬踏上緩慢的返鄉之旅,回到盧昂去上醫學院,於行醫多年後正式獲得內科醫生的資格。並無太多歷史紀錄顯示他在盧昂的生活以及他在捲入輸血爭議之前是怎麼過的。然而,無疑的,不管拉馬蒂尼埃在哪個地方證明了自己的用處,他就有辦法在那裡建立並且動用自己的關係。

取得醫學學位後才剛滿五年光景,拉馬蒂尼埃就設法幫自己在路易十四的宮廷裡謀得御醫職缺──在那裡,跟他享有同等地位與尊榮的同事,都是畢業於菁英主義的味道更濃,當然路線也更傳統的巴黎大學醫學院。不過,跟德尼一樣,拉馬蒂尼埃也是個游移在巴黎科學界邊緣的局外人。儘管他有一種能夠滲透進入各種環境的天分,但光靠天分並不夠。他能獲准在首都行醫實在是個罕見的例外,但是因為沒有巴黎大學的文憑,他將永遠無法在那裡教書。儘管他滿心希望把自己當成巴黎醫界的正式成員,但是與那些真正圈內人互動的機會實在太少了。儘管拉馬蒂尼埃早已是有證書而且在巴黎行醫的內科醫生,他仍然無法忘掉早年他從海盜那裡學來的道理。他總是瞻前顧後,隨時注意著可能的危險──而在他眼裡,輸血對人類構成的巨大威脅是前所未見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拉馬蒂尼埃認定,沒有任何一種療法比輸血更為駭人聽聞。他擔心的是,假使內科醫生們真的決定採用人類對人類的輸血療法,他們會去哪裡找血源呢? 就像那些埃及藥師變成木乃伊販子一樣,內科醫生是否也會變成「人血的買家或賣家」,有錢人大可以透過他們跟乞丐買血呢? 各種可能的發展終將衍生出暴力問題,拉馬蒂尼埃光用想的就不寒而慄。孩童會遭人鞭打,以便讓他們的血管變熱,並讓血管裡充滿了血──然後急著想要治癒鼠疫與梅毒等可怕疾病的人就能出錢買他們。

他深信,輸血療法將會衍生出各種各樣不人道的罪行──讓人類走向毀滅一途。拉馬蒂尼埃寫道:「為求活命,人與人將會爭相割對方的喉。」很快的,人類會用無辜受害者的「血液來清洗自己」,這是勢不可擋的。更糟的是,會出現人吃人的局面。他宣稱:「任誰只要膽敢肆無忌憚地把別人的血輸入自己的血管裡,要他們吃人肉來治癒自己也不會是太困難的事。」我們幾乎可以看到他不寒而慄的神情。

一六六七年秋天的一個寒夜裡,拉馬蒂尼埃做了一個關於輸血的夢,促使他擔負起撥亂反正的神聖任務,以免德尼那一類人真的鑄成大錯。後來他透過許多激昂而雜亂的文字來反對輸血實驗,同時也提到那一個夢:那一晚在他半夢半醒之間,一個有著一雙明亮眼睛的美女來找他,站在床前。她用撫慰人心的語氣對他呢喃低語,用清澈乾淨的水幫他洗臉與雙眼。透過眼角餘光,拉馬蒂尼埃也看到有個年輕男子正朝他走來,一手拿著七弦豎琴,另一隻手拿著一把弓。拉馬蒂尼埃倒抽一口氣,問他說:「你是誰?」那個年輕男子回說:「我是阿波羅。邱比特之子,偉大的內科醫生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之父。真理女神正在幫你洗眼睛,這樣你才能看見我想要你看到的。你千萬要牢記,把這個訊息傳達給全人類」。

阿波羅一聲令下,真理女神咻一聲把床簾往後拉。恐懼的拉馬蒂尼埃倒抽一口氣。此刻他的床孤懸在一片陡峭的絕壁上。下面的深谷裡飄來死亡的可怕味道。他從床上坐起來,瞇著眼睛,努力試著看懂眼前情景。一群自然哲學家在下面策畫一個個實驗。他們的目的是,一方面揚名立萬,另一方面則是試著發掘長生不老的祕密。在做其中一個實驗時,一位自然哲學家抓住一隻無助動物的尾巴,熟練地在上面劃一刀。他拿起一支皮下注射器,從那隻動物的尾巴注入牛奶,牛奶多到牠的雙眼與鼻耳都開始流出白色汁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位哲學家轉頭對同事們自豪地宣稱:「你們是我創造的這個奇蹟的目擊者。如今那些再也無法進食的人都可以從血管吸收食物」。其他哲學家點頭贊同。然後,哲學家們就像一群抓狂的野獸,每個人都抓住兩隻動物,開始進行一個個瘋狂的輸血實驗。獅子的血流進羔羊血管裡,羔羊的血流進狼的血管裡。拉馬蒂尼埃的夢把早期的輸血實驗歷史重演一遍──從雷恩注射牛奶、啤酒與血液開始,到羅爾希望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餵食。但是,令他感受到極度恐懼的是夢的最後一部分:波義耳提及的關於混種輸血後造成變異的可能性。在沒有預警的狀況下,那群可怕的哲學家突然把手上的血淋淋柳葉刀往其中一位哲學家身上招呼,把他的血放光,讓他的血管裡充滿了母牛的血。拉馬蒂尼埃看見那位哲學家變成一大隻母牛──變得很慢,但的確是母牛。其他哲學家們為了其同事的悲慘遭遇而驚恐悲嘆,同時急著想幫他解除輸血所帶來的魔咒。然後床簾就闔了起來,房間變成一片黑暗。

血之秘史立體書最後S

 

 

 

本文選自《血之祕史: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與謀殺故事》,由大塊文化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61 篇文章 ・ 238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無照天理,天無照甲子」?人比畜生便宜?明代鄉紳筆下的災荒紀實!——《價崩:氣候危機與大明王朝的終結》
衛城出版_96
・2024/05/22 ・341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章 陳其德的故事

居安思危的明朝鄉紳

陳其德晚年回首過去時,總是萬分感嘆。崇禎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的中元鬼節(按今曆為西元一六四一年八月二十一日),陳其德懷著愁緒提筆為文,描述自己周圍世界的崩壞。他親眼看見故鄉土崩瓦解──那是位於長江三角洲,距今上海西南一百公里處的桐鄉。

陳其德在當地教書,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成就。要不是他描述明朝最慘受災年的文章傳了下來,說不定世人早已忘卻此君是何許人也。

關於陳其德,我們所知的就只有他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的事情,例如他在一五七○年前後出生,當時一切欣欣向榮。陳其德提到,自己生為傳統「四民」(士農工商,先後順序就是身分高低)中的最高階級,成長於「耕讀」之家,並為此感到慶幸──這代表他們家是鄉間的中等富裕之家,明史學者會稱之為「鄉紳」。

陳其德與其他鄉紳子弟一樣,努力讀書,期盼有朝一日能中舉登科,光耀門楣,為國效勞。二十多歲時,他每隔三年應試一次,卻始終未能中舉。三十歲時,他放棄了入試出頭的抱負,決定好好過生活,轉而從事教學,並且在接下來二十五年間用心教書,知足常樂。也就是說,陳其德相當認分,他受過教育,日子還過得去,也安於當他的低階鄉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其德為了證明萬曆年間豐衣足食,提出了充分的證詞:

斗米不過三四分。

陳其德用來稱呼穀物的字是「米」這個通用詞,指的可以是米心或米粒。「米」在長江三角洲的脈絡中通常指稻米,而不是北方人吃的小米或小麥,南方人比較愛吃米。他用「斗」這個單位來為米計價,而「斗」字面上是指一杓或一桶。陳其德提到的貨幣單位,是白銀的標準小單位「分」,「分」本意指「百分之一」,而這句話裡所說的是什麼的百分之一呢?是「兩」這種重量的百分之一。「兩」是中國主要的貨幣計算單位。

圖/unsplash

物價這麼低,榮景似乎觸手可及,至少陳其德寧願這麼想。誰都不用擔心東西不夠吃。 陳其德用戒慎的態度來勾勒這種安逸,提醒大家榮景不只能讓人豐衣足食,也會讓人鬆懈了道德。一五八八年至一五八九年這兩年間發生嚴重的天災,先是豪雨成災,然後是嚴重乾旱。身為重視道德的儒生,陳其德只能把這兩波天災歸諸於「人禍」。他認為,萬曆初年的富足,讓大家失了道德準繩。雨水與乾旱不只是天災,也是上天的警告。

令人驚心的災年物價

陳其德回過頭來談米價,把老天爺警告的嚴重程度加以量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是時,積米一擔,博價一兩有六。然米價騰貴,僅以月計,便覺野無青草,樹無完膚,而流離載道,橫屍遍路。

一擔有十斗,等於一斗要價十六分,也就是說米價漲了四到五倍。米價這麼貴,窮人只好盡可能從身邊的大自然找尋替代品,從青草到樹皮都不放過。社會愈來愈動盪。

講完一五八九年的天災,陳其德跳到天啟年間的一六二○年代,宦官派系在統御無方的明熹宗治下抬頭,朝綱混亂,讓政治菁英與衛道人士大感失望。陳其德簡短描述當時的混亂,將之視為上天的警告,接著跳到他為文的主軸,也就是繼位的崇禎皇帝統治末年。

陳其德再次以米價來量化災害並追蹤其進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unsplash

米價初自一兩餘,漸至二兩餘。至水退而吳興農父重覓苗於嘉禾,一時爭為奇貨。即七月終旬,猶然舟接尾而去也。

陳其德在此把單位往上翻了一番,從「斗」上調到「石」,大約等於一百「升」。數字除以十就能還原出每斗的價格:價格在一六四○年先漲到每斗十分,接著二十分。

這些物價對經濟的影響,是導致市場關閉。至於社會影響,則堪稱災難。連當鋪都關門大吉,因為誰都沒有東西能典當。農民還是打起精神,出門耕田,但作物才剛種下去,蝗蟲便席捲而來,連剛發芽的東西都不放過。溪流乾涸,有水桶也無用武之地。

接下來疫情爆發,很可能是鼠疫,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家戶染疫。陳其德提到有許多人「就木」,至於「無木可就者,不過以青蠅為弔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陳其德重新回來談物價,把敘事主軸從米價轉向其他食品的價格,藉此強調物價漲到難以置信的水準。陳其德在文章最後提醒讀者「勿視為老生腐談」。光是能活命就足以感恩涕零,但大多數人都想忘記受過的苦難,假裝什麼壞事都沒發生過,那可不行。

就連豬都比人貴?

災難還沒到頭。陳其德在一六四一年中元節擱筆時,也沒想過情況還可以變得更糟。一年又一個多月之後,陳其德在中秋節(一六四二年九月十九日)再度提筆為文,把去年的故事接著說下去。他在文章開頭提到,那年冬天嚴重缺米。他不是說米價有多高,而是沒提價格,因為根本沒米可以標價。

填不飽肚子的人或者拋棄自己的孩子,或者殺了他們來吃。染疫的比率上升到百分之九十。情況愈來愈慘,無計可施的老百姓甚至不惜把自己討來的丁點食物拿去拜拜,尤其疫情復燃之後更甚,期盼神明能出手幫忙。陳其德說,這種可悲的做法只會讓糧價變得更貴。

又因病者祈祝太甚,食物倍貴於去年。大雞二足,得錢一千;即小而初能鳴者,亦五百六百。湯猪一口,動輒自五兩至六七兩;即乳豬一口,亦一兩五六錢至一兩七八錢。若小廝婦女,反不過錢一千二千。又安見人貴而畜賤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unsplash

陳其德此處提到物價時,講到兩種不同的貨幣。豬用銀兩,雞用銅錢,人也用銅錢。社會上普遍把「銅」跟「銀」的用處區分得很清楚,銅錢用來買便宜的東西,銀兩則是用於大手筆的買賣。陳其德用銅錢替奴僕定價,其實是反指不該用銅錢給人標價,銅錢應該是用來給雞標價才對。然而在經濟崩潰的年代,就連豬都比人貴。

大明王朝的儒家宇宙觀

人們往往在逆境中尋求倫理教訓,尤其是陳其德這種道學之士。身居鄉紳底端的他,不停反省自己享有的那一點點特權,免得讓僅有的一絲絲福德溜走。他父母之所以為他取名「其德」(大概可以解為「有德之人」),或者也有這一番期許吧。陳其德身家有限,又沒有中過舉,只能仰賴其德來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而他對此也是戒慎恐懼。

儒家把倫理與宇宙觀緊密結合,讓兩者之間幾乎沒有分別。雨水來自天上,天不下雨,是因為天決定不下雨,做為某種警告或懲罰。今日的我們抱持著大不相同的宇宙觀,但就連我們都會在日常生活中替天氣與疾病生態所受到的擾動賦予道德意義,宛如破壞環境與氣候變遷的警告。

所以,雖然我們的道德權衡基準與明代百姓截然不同,但我們跟他們其實相去不遠。在本書裡,我希望大家各退一步,試圖找回明代百姓生活的世界。我們如今把「世界」想成某個深受條件變化影響的有形生態體系,而他們當年則是把「世界」看成某種形而上的桌上遊戲,主導遊戲走向的則是上天。兩種觀念的建構方式並不相同,我也不覺得非得採用儒家道理,但我確實覺得當時人有他們的體會,他們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方式在理解世界,我們不妨盡可能去貼近他們的體悟與認知。如果我們不去觀照生存危機對他們的意義,就等於是掏空了歷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無論是我們還是他們,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容易遭受擾動的全球生態系,擾動的因素也許是蒼生愚昧阻礙了天恩,也許是人類製造的碳與氣膠阻擋了太陽能。我們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習慣,就是從必需支付的物價來看自己財富的變化。本書要順著陳其德的腳步,觀察糧價,但為的不是當成天怒程度的氣壓計,而是做為氣候變遷的衡量指標。

——本文摘自《價崩:氣候危機與大明王朝的終結》,2024 年 05 月,城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城出版_96
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每個人在心裡攜帶著文明的種子。 守衛讀者心中之城,與文明的生命力。"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各種血球都缺乏,罕見的血液疾病——「再生不良性貧血」治療與保健提醒
careonline_96
・2023/12/19 ・227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是個 20 多歲的大學生,來到急診的時候已經有嚴重的細菌感染。」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李欣學醫師表示,「抽血檢查發現患者的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數量都嚴重偏低,後續確定診斷為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

經過詢問,患者在就醫前已經一段時間容易頭暈,也沒特別在意,只有自行吃了一些號稱可以補血的東西,直到發生嚴重感染才就醫,狀況相當危急。李欣學醫師說,貧血的原因很多,在發現血球數量低下時,一定要至血液科就診,找出病因,並接受正確的治療。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和一般貧血不同。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因為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導致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都明顯偏低。李欣學醫師說,做骨髓檢查便會發現骨髓都空空的,原本應該存在的造血細胞已不見蹤影。

我們的血球具有不同的功能,當血球數量太少時,便會造成各種問題。缺少紅血球,患者可能出現頭暈、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容易疲倦等症狀;缺少白血球,患者便容易遭到感染;缺少血小板,患者的皮膚常會出現瘀青、出血點,也會有流血不止的狀況。各種血球的數量越少,相關症狀會越嚴重,甚至危及性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有兩個好發的年齡層,分別是 10 至 25 歲的族群,或是 50、6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李欣學醫師說,再生不良性貧血可能與病毒感染、基因遺傳、免疫失調、輻射曝露、有毒化學物質有關,但是絕大多數的病患都很難找到明確的因果關係。

在台灣每年大概會出現一百多個再生不良性貧血案例,民眾對此也較不熟悉,所以容易延誤就醫。李欣學醫師說,患者來到醫院時可能已經有嚴重感染,狀況比較危急。

臨床上有許多狀況都會導致血球數量低下,民眾如果在抽血時發現血球數量異常,建議找專業的血液科醫師仔細檢查評估,以找出血球低下的原因。李欣學醫師說,「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號稱可以補血的食品或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必須積極治療

李欣學醫師說,再生不良性貧血在診斷時,醫師會根據患者血球低下的程度還有骨髓裡面的細胞量,來區分嚴重程度並決定其治療,根據國際上的共識,針對無症狀的輕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有些僅需持續追蹤觀察,或進行輸血等支持性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患者,因為他們的白血球數量若低於 500/ul(正常值 4000 至 10000/ul),發生感染的機會相當高,血小板數量若低於 2 萬/ul(正常值 15 萬至 45 萬/ul),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嚴重的更有可能危及性命,因此,一定要盡速積極介入治療。

在治療嚴重或非常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時會考慮幾個部分。李欣學醫師說,首先要評估患者是否適合做造血幹細胞移植,假使患者較年輕且在兄弟姐妹中有適合的捐贈者,應該要儘快去做造血幹細胞移植。一般認為,造血幹細胞移植對 40 歲以下的患者來說是首選。

假使是年紀較大的患者,或是尚未找到合適的捐贈者時,則應考慮使用免疫抑制療法,利用抗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搭配免疫抑制劑來抑制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正常的造血幹細胞長回來,血球數量便能夠逐漸恢復。近年來在再生不良性貧血的一個重要進展,則是發現促血小板生成藥物,不論是單獨使用或搭配免疫抑制療法,都可以有助造血幹細胞和血球數量的恢復,對患者很有幫助。

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可能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球數量才能逐漸回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仍需要小心照護。李欣學醫師說,白血球低下時容易受到感染,請戴口罩、多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合、避免生食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小板低下時容易流血不止,請避免劇烈運動、使用軟毛牙刷避免牙齦出血、飲食方面要攝取充足纖維避免便秘。請務必依照指示服藥並按時血液科門診追蹤!

筆記重點記起來

  1. 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因為骨髓被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而失去造血功能,導致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都明顯偏低。
  2. 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容易出現流血不止、嚴重感染的狀況,危及性命。
  3. 嚴重或非常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需要積極接受治療,治療方式包括支持性療法、造血幹細胞移植、免疫抑制療法、促進血小板生成藥物等,可以有效恢復血球數目。
  4. 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在接受治療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球數量才能逐漸回升,請務必按時回診,小心照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疲憊、骨頭疼痛,症狀無特異性,留意骨髓纖維化破壞造血功能
careonline_96
・2023/08/03 ・197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我最近體力變很差,食慾也不好,只要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60 多歲的王先生抱怨。

「還有其他不舒服嗎?」

「骨頭都會痛,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王先生捶了捶大腿。

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王先生的脾臟腫大,有嚴重貧血,且白血球、血小板數量異常。透過骨髓切片,確定診斷為骨髓纖維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是種血液惡性疾病,病友骨髓中的纖維組織異常增生,佔據原本容納正常造血細胞的空間,破壞造血功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高育青醫師指出,骨髓纖維化好發在中老年人,大多是 60 歲以上,若合併有先天基因異常,骨髓纖維化的發生機率又會增加。

骨髓纖維化的症狀沒有特異性,常會被病友忽略或誤認為老化的現象。高育青醫師說,常見症狀包括虛弱、疲憊、發燒、盜汗、搔癢、容易喘、骨頭疼痛、體重減輕、活動力變差、無法集中精神等。此外,骨髓纖維化會導致髓外造血進而使肝臟、脾臟腫大,病友也因此感到腹脹、食慾變差、吃東西容易飽。

如果輕忽症狀,沒有及早介入治療,可能導致一些嚴重併發症例如貧血持續惡化可能造成心臟衰竭、血小板異常可能導致出血或增加血栓的風險。另外,部分病友可能進展為急性白血病,危及性命。

骨髓纖維化診斷治療重點提醒

透過全血球檢查,能夠及早發現是否有貧血或血球異常的狀況。此時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脾臟腫大,應至血液科進一步釐清是否罹患骨髓纖維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育青醫師說,除了詢問病史、進行理學檢查外,確定診斷的部分主要靠骨髓切片,可以從髂骨抽出少量骨髓作抹片檢查。另外,基因檢測也能夠輔助診斷骨髓纖維化。

臨床上會依據病友的風險等級來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是低風險的病人,基本上採取支持性療法,利用輸血或是紅血球增生劑、白血球增生劑等藥物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這些治療亦有助於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例如出血、血栓、心臟衰竭等,並建議病友應持續回診追蹤。

如果是中高風險的病人,有較高的機會進展為急性白血病,醫師會綜合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雖然骨髓移植有機會治癒骨髓纖維化,但也有相關風險。高育青醫師說,醫師會綜合考量病友的年紀、共病、體力狀況,並與病友詳細討論,若能找到合適的捐贈者,才會考慮安排進行骨髓移植。

但大多數病友不宜進行骨髓移植,此時則有機會使用口服標靶藥物,除了症狀緩解外,亦助於改善脾臟腫大的狀況。高育青醫師提到,上述王先生再經過口服藥物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目前持續定期回診治療,狀況相當穩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骨髓纖維化症狀嚴重度,可使用 MPN-10 量表來自我評估,病友可以就各項症狀給一個分數,每個項目都是 0 至 10 分,0 分代表沒有症狀,10 分代表最糟的狀況,將各項目之分數加總得到 MPN-10 的總分。高育青醫師提醒,定期填寫 MPN 10 症狀評估表能夠幫助醫師了解治療成效,並能適時調整藥物。

貼心小提醒

骨髓纖維化常見症狀包括虛弱、疲憊、發燒、盜汗、搔癢、腹脹、容易喘、骨頭疼痛、體重減輕、活動力變差、無法集中精神、食慾變差、吃東西容易飽等。若有相關症狀,請盡快至血液科就診。

骨髓纖維化病友一定要定期回診!高育青醫師提醒,定期回診能夠預防一些血球低下導致的併發症發生,也可以減少感染事件。接受口服藥物治療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也能降低進展為急性白血病的風險。即使症狀不明顯,也要持續追蹤治療,不能輕忽喔!

  • 本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提供(TW230711549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