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女醫師 —《鐵與血之歌》

PanSci_96
・2014/08/14 ・328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20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鐵與血之歌3曾經為了接受媒體訪問,所以花了時間把《醫龍》的漫畫與電視劇大略看一下,覺得漫畫中的情節是誇張了一些,但對於電視劇的印象卻是非常深刻。

有別於臺灣對於外科手術室場景的粗糙呈現(通常只有醫師站在有手術室燈號前的門口,對著家屬解釋病情),日本富士電視臺為了要拍攝《醫龍》的電視劇,不只花了好幾千萬臺幣,打造了一間真正的心臟外科手術室,而且在劇情的鋪陳上,更聘請了心臟外科醫師做為顧問,讓整個故事的呈現,別說是一般的民眾,就連有醫療相關背景的人員看起來也是津津有味,彷彿就像走進手術室觀看真正的開刀過程,一點也不失真。

別以為《醫龍》只是日本電視臺偶然的作品。其實早在它之前的1999年開始,富士電視臺就錄製了以急診室為背景的劇集—「急診室醫師系列」(日文原名應該是《救命病棟二十四時》),而且還斷斷續續播了五季,前四季由江口洋介主演,到了2013年第五季時,主角就變成松嶋菜菜子。

和《醫龍》相比,《急診室醫師》的劇情比較內斂些,可能是由於不像《醫龍》那般,角色裡面有個誇張的天才外科醫師朝田龍太郎,在手術室內表演令人讚嘆的各種高難度心臟外科手術。但個人在看過松嶋菜菜子的《急診室女醫師》之後, 卻發現它的編劇更務實,節奏也較有條理,故事的發展確實對日本現行的醫療制度提出一些針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令我印象更深刻的,不是飾演小島醫師的松嶋菜菜子, 有著過人的演技,而是她和江口洋介飾演的進藤醫師,兩人彷如打不死的蟑螂,像極了電視廣告裡的電池人,永遠都有用不完的體力。這種折磨醫師的場景,似乎也存在臺灣的急診室裡。

在松嶋菜菜子當主角的劇情中,她所處的環境相較更嚴峻,她被拔擢為管控急診室人力調度的醫局長,因此劇中可以看到她身為女性醫務主管,在日本那種大男人主義的社會環境下的為難,除了要承受極大的工作壓力,還要面對男性下屬異樣的眼光,甚至是不屑的臉色與不服氣的表情。

雖然來到二十一世紀,「女男平等」也喊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但不要說是在有關醫療的職場,即使是其他的就業環境,女性朋友要能夠叱吒風雲,成為一方之霸,都不是簡單的事,不只要比男性伙伴優秀,壓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或許工作量繁重的心臟外科可做為代表。我已經在這行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國內外確實也沒看到被捧為大師級的女性心臟外科醫師,目前為止都還是男性的天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是在我心中與起一個疑問,從古至今,女性醫師在醫療史中的角色到底是如何呢?我搜尋了一些相關史料,很驚訝地發現,愈是靠近現代,女性醫師的地位愈比不過那些醫療水準不甚發達的年代。

用距今三、四千年的古埃及為例,那時候能從事的外科醫療是屬於比較表淺的工作,如放血、排膿及簡單的骨折固定,女性的角色和男性沒有什麼差別,而且可能還勝過男性。除了一般的工作外,女性還比男性更加勝任婦產科的工作—接生,從那時候開始,這工作幾乎都是專屬於女性。

男女在醫療工作上有平等地位,在古埃及並不稀奇。據說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Cleopatra)時期的赫利歐波利斯(Heliopolis),就有男女可以一起學習的醫療學校。史學家信誓旦旦說道,摩西和他的姐姐彌麗亞(Miriam)都是該校的學生;甚至有人穿鑿附會地說,特洛伊戰爭裡被視為禍水的海倫,曾在埃及受過醫藥訓練,從那裡得到能減輕疼痛與降低怒氣的藥物,讓接受治療的人可以藉此忘記所有的傷痛。

古希臘也承襲了上述在埃及的觀念,男、女性的學習者可以平等得到醫療及相關照顧的知識。知名的學者亞里斯多德和他的妻子彼帝亞(Pythias)共同完成了一部生物及生理的百科全書,而其中有關「組織學」與「胚胎學」的部分,據說主筆者是彼帝亞絲,因為這是她的強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惜到了古羅馬帝國時代,女性的地位已不若埃及和希臘時期,被俘虜的希臘女醫師只能淪為奴隸裡的看護,不能在公開場合行醫。雖然那時偶有女性可以接受醫學教育,但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自由從事醫療作為,其中只有一位例外,那就是馬克・安東尼(Mark Anthony)的妻子奧克塔米雅(Octavia),據信她是當時最有名的女醫師,而且還寫了一本藥物的處方集。

在往後的幾百年,女性醫師的角色除了與護理人員的責任混淆不清外,幾乎淪為類似「聖徒」的角色,要不奉獻出生命,救治人們,不然就如凡妮歐拉(Faniola)及瑪森娜(Mathena)兩人,蓋起醫院收療貧病交迫的窮人才能名留青史。就有史學家懷疑她們是不是真正的醫師。

有個例外發生在十二世紀義大利中部的薩萊諾(Salerno),那裡有位女醫師特達歐菈(Trotula),創建了一間很有名的醫事學校,同時有好幾位女醫師幫忙她的工作。這位博學的女醫師,不僅有希臘與埃及的醫學底子,同時也可能精通阿拉伯世界的醫術,尤其她擅長婦科及產科學,更寫了三本相關的醫學著作,被史學家稱為「向歐洲介紹阿拉伯醫學最重要的中心」。

有關女醫師的歷史回溯,寫到這裡也失去了興味,因為在這之後,史料中再也找不出什麼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即使在工業革命之後,歐洲女性有許多可以在外拋頭露面的機會,但男尊女卑是打不破的界限,就讀醫學院的女性寥寥可數,畢業後能否找到地方開業,仍是未知數。一切要等到日後女性意識高漲時,沒有受到社會壓力的打壓,女性從事醫師的工作才逐漸增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述說的是有關西方歷史的演進,但是在臺灣第一位女醫師是誰呢?公共電視臺還曾經介紹過她,就是蔡阿信醫師。

蔡阿信醫師是臺北市人,出生於 1899 年的萬華,小時後就天資聰穎,據說當時母親將她送給別人當童養媳,結果她自己認得回家的路,從領養人家裡逃回母親的身邊,而且發生兩次,最後領養人只好放棄領養。

還好母親再嫁後,繼父對蔡阿信很好,六歲就讓她上私塾學習,讓家人與師長看到她過人的記憶力,聽說不到一個月就背完了《三字經》。

十二歲時,蔡阿信進入基督教在臺灣創立的第一所中學「淡水女中」,她是全校年紀最小的學生,物理、數學及英文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所以在十八歲畢業前夕,加拿大籍的女老師建議她去日本醫校進修,但母親與鄰里之間出現了強大的反對壓力,意圖阻止她前往日本留學。理由除了路途遙遠之外,當然還是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迂腐觀念,不希望一個女性讀那麼多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豈知蔡阿信卻執意要去日本,心中秉持的信念就是如她日後所言:「別人愈反對,愈激起自己的決心,讓自己覺得非達目的,不肯罷休。」

在日本讀了兩年的語言學校,蔡阿信考上了日本唯一的女子醫學校「東京女子醫專」,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終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最後返臺為家鄉服務。

剛回臺灣的蔡阿信並沒有辦法在醫院中找到職缺,即使自己的專長是婦產科,還是只能到某間眼科診所幫忙,雖然沒有學到什麼特別的技術,但從診所的醫師那裡,蔡阿信說她得到非常寶貴的一課—她被要求戴上眼罩,在床上躺三天,讓她充分體會失明的感覺與不便,也讓她懂得同理心的重要。

可能是在眼科診所裡的訓練,後來讓蔡阿信在臺中開設「清信醫院」時,訂立了很特別的收費標準,即「富者多收, 貧者少收,赤貧免費」。而且赤貧的產婦在生下孩子之後,還有免費的嬰兒衣物與進口的煉乳相贈,可說是「醫者父母心」的典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醫療事業,蔡阿信在醫院附設「清信產婆學校」,不只讓女學員在醫院學習,而且食宿全免。不到幾年的工夫,就有將近三百個受過專業訓練的產婆在臺灣服務。

中日戰爭開打後,由於局勢不穩,蔡阿信在 1938 年關閉醫院先到日本,而後轉到美國及加拿大等地研究,還因為有日僑的特殊身分,被加國政府委派前往日僑集中營擔任駐營醫師。

戰爭結束後,蔡阿信於 1946 年返臺,但隔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她對當時的政府深感失望,於是在 1949 年與英裔加拿大牧師吉卜生(Gibson)結婚,四年後返回加拿大溫哥華定居, 就再也沒有回臺灣了。

我整理的女醫師歷史故事,是不是會讓你對女醫師的難得與不平等待遇感到不平?你會不會覺得即便到了今日,出人頭地的女醫師似乎也沒有多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無意激起讀者對歷史與當今的狀況感嘆,反而是要提醒大家,女性醫師的難能可貴,所以下次自己或親朋好友遇見女性主治醫師時,心中可要充滿感謝,她們可是吃了比男醫師更多的苦才有機會替你們服務!

摘自泛科學2014八月選書《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大邑文化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61 篇文章 ・ 238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間質性膀胱炎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careonline_96
・2024/05/15 ・257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間質性膀胱炎?

蔡青倍醫師:間質性膀胱炎,其實是一個慢性非細菌性的膀胱炎,所以既然是慢性,通常這些病人,會有超過六個禮拜以上,不舒服的情況,怎麼樣的不舒服,其實是很像細菌性膀胱炎的,解尿疼痛、下腹痛,所以它的核心症狀其實是疼痛,它的診斷需要,還有輔助一些下泌尿道的症狀,譬如有一些解尿疼痛,頻尿、急尿,一直要去上廁所,這樣非常困擾的下泌尿道症狀,它的盛行率,其實在女生的族群比較常見,也許有八到九成都是女性的病患,而且相對是年輕的,平均可能是四十幾歲左右,會被做診斷,也因為慢性,所以是無時無刻,可能病人都有覺得這樣的不舒服,在這種解尿疼痛、下腹痛,無時無刻的影響,也因此這些病人的生活品質,是非常的差的,甚至有些人覺得這些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比洗腎的病人還要來得差。

劉育志醫師:請問在確診間質性膀胱炎,會遭遇哪些困難?

蔡青倍醫師:間質性膀胱炎,基本上是一個慢性的過程,所以很多病人,在一開始的症狀,本來就是比較模糊不清,或者是一開始的症狀,其實是反反覆覆發生,也因為有些病人會在性行為之後,或者是月經來以前,這樣的症狀又再發作,也因此像這樣的疼痛、解尿不舒服,很容易被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也許這些病人在給了藥物治療之後,症狀又有稍微得到緩解,沒有再進一步追根究柢,把根本的原因找出來,也有一個文獻說,平均這些病人,要經過七、八年的時間,可能會遇到五到七位,不一樣的主治醫師,最後才得到診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育志醫師:請問間質性膀胱炎該如何治療?

蔡青倍醫師:第一步,要先能夠好好的照顧自己,跟疾病能夠長期共處,所以第一點的保守治療,要能夠先了解自己,應該會有一些壓力、情緒,或者是飲食,會讓疼痛、解尿不舒服的情況,又再次發作,所以如果找到自己容易誘發的因素去避免,以平常的生活習慣,維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有太大的壓力,適當的飲水,去減少發作,在比較一些緊急發作的狀況,會需要用到一些藥物治療,這樣的藥物治療,還是以一些止痛劑,適當的止痛劑,或者是一些膀胱,或者是一些骨盆肌肉,放鬆治療藥物為主,很多病人應該也會問到說,目前有玻尿酸的膀胱灌注治療,這樣的治療其實是藉由玻尿酸的溶液,可以修復膀胱上皮的黏多醣層,對於尿液裡面的一些刺激物,就會比較沒有那麼敏感,這也是病人常常在我們門診,有可能會反覆回來,做灌藥的一個療法,如果口服藥物治療,或者是膀胱灌注治療,可能都沒有辦法紓解,這麼嚴重疼痛的狀況,也會有比較侵入性的,像膀胱進水擴張手術,或者是膀胱鏡的注射手術。

劉育志醫師:請問玻尿酸灌注會如何進行?

蔡青倍醫師:玻尿酸其實是 50 cc 的一個透明的溶液,它的結構因為跟膀胱表皮的,黏多醣層類似,也因此如果能夠灌注到膀胱內側,其實是可以修復,補充破損的黏多醣層,病人的症狀也會獲得緩解,在診間醫師會經由導尿的方式,將 50 cc 透明的玻尿酸,直接灌注到病人的膀胱內側,之後導尿管其實就可以拿掉,病人就可以馬上下來活動,也許過一、兩個小時之後,再自己把玻尿酸,隨著尿液一起排出來,其實就可以了,病人也許在灌注之後的幾天,甚至到幾個禮拜之內,就會覺得這樣的疼痛,解尿不適的狀況舒緩許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育志醫師:請問玻尿酸灌注治療的選擇,有何注意事項?

蔡青倍醫師:其實在全球而言,這樣的玻尿酸產品非常多,目前真正進入台灣的品項,也都有台灣衛福部的核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這樣的產品,其實可以注意,是不是有標明來源,它的純化,整個過程到底是怎麼樣進行,再來是這些產品,是不是都有比較多的文獻,去佐證它的使用概念,所以其實建議大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是可以稍微詢問,玻尿酸的來源跟廠牌。

蔡青倍醫師:她(患者)在來看我之前,的確也經歷了超過五年以上,蠻痛苦的就醫過程,因為她在一開始的症狀,其實是有點反反覆覆,大部分其實是在憋尿之後,開始就會覺得肚子痛、排尿不順,解尿痛的狀況,她就到處去看醫生,反反覆覆、來來回回,她可能看了也許不下十家的醫院,一開始的症狀是會好的,可是在來看我的前面那一、兩年,就發現這樣的症狀,在吃了藥之後,變得好像沒有什麼效果,那一年她其實是沒有辦法上班,所以她的工作也因此就沒有,就變成到處看醫生,可以想像其實她的生活非常痛苦,她的說法是每天尿尿超過二、三十次,在經過膀胱鏡的檢查之後,確定這樣的診斷,我們幫她做的治療,除了口服藥物之外,其實是玻尿酸的灌藥治療,她其實也蠻認真配合,所以在第一個月,她每個禮拜都來報到,她覺得那一個月,是這幾年最大的轉折點,她開始比較有辦法出門,後來她的玻尿酸的灌藥治療,是採用一個比較維持性的療法,也就是每一、兩個月,她再回來接受治療,後面變得非常的穩定之後,我們也慢慢的拉長灌藥時間,可能到兩、三個月,再回來灌藥一次,而且幾乎所有的止痛藥,或者是頻尿的藥物治療,也都不太需要了,給我最大的鼓勵是,她也很高興的回來跟我說,她後來又找到了工作。

蔡青倍醫師:雖然她是一位蠻年輕的病人,目前也才三十幾歲,可是看得出來,她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慢慢的出現症狀,經過了那麼長時間,吃藥跟就醫治療,最後找到了確切的治療之後,其實是可以維持一個非常好的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areonline_96
523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乳癌化療以外的新選擇?CDK4/6 抑制劑搭配抗荷爾蒙治療與停經針,延續患者生命!
careonline_96
・2024/05/10 ・213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是一位大學教授,發現乳癌後便接受手術,不過大約一年半後發現肝臟轉移。」新光醫院乳癌中心主任鄭翠芬醫師表示,「因為患者屬於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所以便開始接受口服 CDK4/6 抑制劑標靶藥物、抗荷爾蒙治療與停經針。」

經過一年的治療後,患者肝臟的腫瘤幾乎完全消失。鄭翠芬醫師說,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部分肝臟。術後患者持續使用口服 CDK4/6 抑制劑,至今又過了 4 年,病情依然維持穩定,都沒有使用到化學治療。因為是口服藥,沒有明顯肝心毒性副作用,只有些許的白血球低下,可透過調整劑量而控制改善,所以患者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依然在大學裡教書、作研究。

「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狀況,因為以前的乳癌患者若出現肝臟轉移,都必須接受化學治療,而存活期大概僅有一年。」鄭翠芬醫師說,「CDK4/6 抑制劑不僅大幅提升治療成效,也讓患者能夠維持生活品質。經常有患者出國旅遊,回診時還特地帶小禮物來跟我們分享。」

鄭翠芬醫師說,從今年開始,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患者也納入健保給付,相信能帶給年輕的乳癌患者非常大的幫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其中約有四成患者尚未停經。鄭翠芬醫師指出,確診乳癌後,會根據雌激素受體 ER、黃體激素受體 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HER2 等生物標記將乳癌分成幾種亞型,包括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HER2 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等。

停經前乳癌患者以荷爾蒙受體陽性佔多數,而且癌細胞的惡性度較高,術後復發的風險也較高。鄭翠芬醫師說,由於停經前乳癌患者較年輕,在擬定治療計畫時,往往還會有生育、工作、家庭的考量。如果患者只有三十幾歲,可能要討論關於生育能力的保存。

治療停經前乳癌,一般需要讓患者進入停經的狀態,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鄭翠芬醫師說,過去的作法是將卵巢切除,現在則可以用停經針,讓患者進入停經的狀態。在完成療程後,較年輕的患者還有機會恢復月經。

針對轉移性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以往只能使用化學治療,而在 CDK4/6 抑制劑標靶藥物問世後,治療成效大幅提升,是相當重要的治療工具。鄭翠芬醫師說,細胞週期素激酶 CDK(cyclin-dependent kinases)是調節細胞分裂週期的重要蛋白質,CDK4/6 抑制劑是一種細胞週期抑制劑,可以阻斷細胞分裂週期,進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複製,並延緩荷爾蒙抗藥性的出現。目前的國際治療指引建議使用 CDK4/6 抑制劑標靶藥物,搭配抗荷爾蒙治療與停經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臨床試驗,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患者接受 CDK4/6 抑制劑標靶藥物,搭配抗荷爾蒙治療與停經針,能夠發揮顯著治療成效,延長存活時間。鄭翠芬醫師說,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大概可達到 2 年以上,也有患者達到 3、4 年。

CDK4/6 抑制劑標靶藥物採用口服,便利性高,且副作用較化療少,有助維持生活品質。鄭翠芬醫師說,如今健保已將 CDK4/6 抑制劑標靶藥物、抗荷爾蒙治療與停經針納入給付,幫助停經前、停經後之轉移性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降低經濟負擔。

停經前或正在停經乳癌婦女患者使用 CDK4/6 抑制劑,須與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及停經針合併使用,並符合以下條件:

  1. 荷爾蒙接受體為:ER 或 PR>30%。
  2. HER-2 檢測為陰性。
  3. 經完整疾病評估後未出現器官轉移危急症狀(visceral crisis)且無中樞神經系統轉移。
  4. 骨轉移不可為唯一轉移部位。

「目前健保會給付 2 年 CDK4/6 抑制劑,在滿 2 年後,如果治療效果仍然不錯,可以考慮自費使用。」鄭翠芬醫師說,「有不少患者已經使用了 4、5 年 CDK4/6 抑制劑,病情都維持穩定,不用接受化學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貼心小提醒

乳癌早期沒有症狀,建議定期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乳癌。鄭翠芬醫師叮嚀,隨著藥物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成效也持續提升,不但能夠顯著延長存活期,也可維持生活品質。確診乳癌後,務必和醫師配合,盡快接受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areonline_96
523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1

0
1

文字

分享

1
0
1
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化學治療?肺癌治療有哪些進步?
careonline_96
・2024/05/08 ・252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確診晚期肺癌時,病友可以跟醫師討論幾個重要事項,包括轉移的部位,並評估是否需要進行一些預防性的處置。治療過程中,第一線治療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開始出現抗藥,接下來就會需要做第二次組織採樣,來進行次世代基因檢測 NGS。對於晚期肺腺癌病友而言,並非第一線治療之後就結束,在第一線治療之後,還有非常多選擇,而且在接下來三、五年,還是有新的藥物,提供更多治療選擇。病友最重要就是積極面對,與醫師配合,進行完整的治療,才會有機會把肺癌的控制做到最好!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教授

標靶藥物是晚期肺癌的治療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兩年後,出現了腦部的轉移。做了次世代基因定序 NGS,發現有基因突變,也找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余忠仁教授說,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友腦部的腫瘤完全消失,持續治療期間也沒有明顯副作用,疾病控制達到非常理想的狀況。

2004 年,台灣開始引進標靶藥物,對晚期肺癌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余忠仁教授指出,之前的治療都是以化學治療為主,治療過程較辛苦,成效也相當有限。在標靶治療藥物問世後,對晚期肺癌的治療就轉變為以口服藥物為主,相較於化學治療,標靶藥物的副作用是大多數病友都可以接受,也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未來治療走向逐漸邁向合併治療 具有精準性,作用好、副作用低

後續晚期肺癌治療又進入免疫治療藥物的時代,對於那些不適合做標靶治療的病友而言,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免疫治療可以結合化學治療藥物使用,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余忠仁教授說,近年與抗體合併的治療藥物又進入另外一個新的時代,現在有以抗體為主的標靶治療藥物,包括雙標靶藥物,以及抗體結合化學治療,這些都讓肺癌持續朝著精準治療的方向邁進。這些治療方式具有精準性,作用好、副作用低,在未來三到五年之內,都是可以真正應用到臨床治療的藥物。

晚期肺癌已逐漸慢性病化 標靶藥物接續治療延長控制時間

在標靶藥物開發之後,晚期肺腺癌便已逐漸慢性病化。余忠仁教授說,雖然第一代標靶藥物可控制大約十個月,但是隨著第二代、第三代標靶藥物的開發,已能進行接續治療,中間再穿插化學治療,很多病友可以達到四年、五年的控制時間,甚至持續十年以上的治療,讓整個晚期肺癌的治療達到非常長久,朝著慢性化的方向前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故事 談關懷陪伴

罹癌不怨天尤人 迎來風雨後的彩虹

恐懼會傳染,希望也是!

2018 年 11 月 22 號,太太確診晚期肺腺癌。睡覺時一直乾咳,原以為是血壓藥引起,換藥幾個月後仍然乾咳;某次到診所就醫,細心的醫師幫太太照 X 光發現 7 公分腫瘤,我心懷感謝。

太太先做 4 次化療後,腫瘤從 7 公分縮小到 4.9 公分,之後手術切除,再做 4 次化療後定期追蹤。動手術前,我聽見一位醫生對家屬說「打開來是滿天星,一點一點小小,整個肺部都是,沒辦法手術,要把它縫回去」。我擔心太太也是如此,最後醫師說「恭喜,手術成功了!」我跟孩子說「媽媽手術成功了!」說完淚水就像潰堤一般,流個不停。

治療過程跌宕起伏,幸好目前已漸入佳境。發生過肺癌轉移,試過免疫療法一年,服用標靶藥物兩年。去(2023)年年底因肋膜腔積水,一天要抽 300 cc 肺積水,11 月改用乳癌藥物,使用後排除了肺積水,太太現在還能去市場買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太剛罹癌時,心中湧出無以名狀的恐懼與害怕,就像一首歌寫的「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卻都沒有哭泣」,結婚 40 幾載,無法想像她離我而去;太太罹癌後幾天,即使腫瘤 7 公分,我們仍參加早己預定的南投武界旅行,擔心以後沒有機會。開始治療後,太太因為甲溝炎,不能碰水,我幫她擦澡,怕油煙不敢進廚房,我烹調食物鼓勵她吃。

疾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該被它限制生活快樂的可能性。太太容易累,活動範圍受限,於是把去市場買菜、公園散步當成去玩;我在住家旁種菜,十幾坪的大小生機盎然,簡單的行動就能療癒情緒。

現代醫療發達,吃好、睡好很重要,我雖然無法完全了解太太正經歷的苦,但是會做到耐心陪伴,幫助她轉移負面情緒。由於醫師看診、說明時間短,提供幾個不錯的方法:多多請教個管師、重大事件做紀錄、提醒醫師做 CEA 指數、看診前將症狀先寫好。罹癌不會只有傷痛的記憶,透過細心陪伴、用心關懷,可以從雜質中萃出回甘雋永的人生滋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careonline_96
523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