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一個災害會威脅人類文明呢?外星人侵略,不可能;核子戰爭,也不像;新的傳染病、或是社會與經濟的崩潰,有可能哦。 那麼「全球暖化」呢?這個名字聽起來不可怕,可是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這是對人類的最大威脅,甚至可能聯合傳染病、飢荒、社會動亂的複合式災難。我們真的了解全球暖化嗎?讓我們一起來回答下面的問題:
全球暖化可能發生嗎?
全球暖化是現在進行式,一些人爭辯的問題是它是天然還是人為的?去年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2007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集合龐大人力物力,利用電腦氣候模推估後,在最新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說:全球暖化幾乎確定(95%可能)是人類造成的。[1]
氣候災難是未來的事?
IPCC也說:氣候變遷的大災難不是遙遠的未來式,人人幾乎都能活著見到,全世界只剩15年阻止這一場災難。[2] 二氧化碳會待在大氣層很久。如果人類忽然在2015年被外星人殺光,所有機器立即停止製造二氧化碳,那空氣裡二氧化碳的濃度就是下圖的綠線,要近100年才能回到公元2000年的水準(350ppm),但是降不回工業革命前的程度(280ppm)。若人類在2030年絕種,那幾乎要3個世紀才能降到350ppm(藍線)。若是再拖20年,在2050年絕種,那海可枯、石可爛,二氧化碳卻會像底下的紅線,歷千年而不衰!不是只有核子廢料才會遺害萬年。[3]
熱一點死不了人?
「全球暖化」印象中好像只會讓南北極融化,海平面上升,會害死北極熊,最多導致極端的天氣而已。聯合國的研究報指出,溫度升高會使得一些傳染病更猖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暖化在2004年當年造成超過14萬人死亡;在非洲額外因瘧疾而死亡的人數到了2030年可達1億7000萬,而全球感染登革熱的人數到了2080年會多達20億[4]。氣候變遷還會引起糧食大規模減產、漁業崩解、甚至為爭奪資源而引發戰爭[2]。科學家也的確發現歷史上氣溫升高時,戰爭動亂也隨之增加[5]。當這些災難發生時,人們只會指責看得見的代罪羔羊,不會注意到背後無形的巨大環境黑手。就像一個體質變差、常常生病的人,卻只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IPCC指出,如果人們不採取行動減碳,地球的溫度會加速升高,在21世紀末可再增加4°C,海平面升高近1公尺[1]。只不過IPCC的報告後,科學家又發現南極洲西部的幾個冰川早已開始崩潰,全球海平面可能在200年內額外上升4公尺,人力已無法挽救[6]。聯合國恐怕得大幅修正對災難的預期,人類的文明岌岌可危。
和我沒有關係?
台灣雖然小,但是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的0.84%,世界排名23;但如果不算千里達那樣的小島國,每人平均排放量(總排放量除於人口總數)可以進前十名[7]。
那麼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傷害了多少人呢?剛才說到2004年因全球暖化造成14萬人死亡,假設這個數目一直沒有增加,那麼14萬乘0.84%就是1176人。等等,先進國家自從工業革命後就已經在排放二氧化碳,那一筆帳也要算進去。還好,美國能源部有人追溯以前的經濟發展和人口,估計出各國的歷史排放量[8],下圖就是台灣的碳排放歷史,現在大氣層比的人造二氧化碳有0.47%是台灣製造的,全世界每年約有660人因此而死。
誰會受到影響?
「全球暖化」有一個特色:首當其衝的是原本生活就貧困的人,他們沒有享受到經濟發達的成果,卻得承受一波波的饑荒戰亂[2];富有的國家暫時還可以假裝沒事,繼續大量燃燒石化燃料,排放廢氣和二氧化碳,用困苦人的生命換取冷氣房內歌舞昇平的生活,整個世界是個貧富懸殊的M形社會。這不是「劫貧濟富」,什麼是「劫貧濟富」!
多種樹,使用再生能源就好了?
IPCC的報告建議全球應在十五年內全面改變能源生產方式,從高碳排放燃料轉移到風力、太陽能、核能和有碳捕存技術(可把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回收,存放在某處)的火力電廠等低碳能源。如果我們再拖十年,穩定氣候的代價就會變得非常高昂,地球永遠成一顆陌生的星球。此外,要依照產品排放二氧化碳的量額外徵收碳稅,真正地反應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不過,這代表電價、油價、甚至物價都得大幅調漲。 您覺得十五年後人們能辦得到,或是能開始採取行動嗎?
參考資料:
- IPCC第五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5):第一工作組(Work Group I)
- IPCC第五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5):第二工作組(Work Group II)
- Hansen, James, Pushker Kharecha, Makiko Sato, Valerie Masson-Delmotte, Frank Ackerman, David J. Beerling, Paul J. Hearty, et al. 2013. “Assessing ‘Dangerous Climate Change’: Required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to Protect Young People, Future Generations and Nature.” PLoS ONE 8 (12): e81648.
- 气候变化与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Hsiang, Solomon M., Marshall Burke, and Edward Miguel. 2013. “Quantifying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Human Conflict.” Science 341 (6151): 1235367.
- Joughin, Ian, Benjamin E. Smith, and Brooke Medley. 2014. “Marine Ice Sheet Collapse Potentially Under Way for the Thwaites Glacier Basin, West Antarctica.” Science 344 (6185): 735–38.
- 溫室氣體排放統計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美國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的數據: http://cdiac.ornl.gov/trends/emis/tre_glob.html
- IPCC第五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5):第三工作組(Work Group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