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科青逛大觀園

PanSci_96
・2014/01/14 ・58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471 ・五年級
相關標籤:

過去三年,泛科學試驗性地用了很多新方式來推廣科普,像是每天透過facebook聊科學、藉由google hangout專訪科學家、每個月邀兩位科學家來跟大家在咖啡廳聊科學宅配科學家與高中同學交流、在熱炒店聊科學七分鐘科學演講還搭配隨點隨看網路直播……。有些方式對於台灣的科學傳播經驗來說,實在有點「胡搞」,讓人不禁想「不會吧?這樣也行喔?」。但是從結果來看,這些玩心十足的方式,確實吸引了許多愛好科學的朋友,也讓泛科學成為國內最熱鬧的科學社群。

就在科普越來越盛行的時候,國內最大的科普官方網站-科技大觀園也全新改版,再加上「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擴增了不少科學內容。今年,泛科學將與執行國科會「科普資源整合運用推廣計畫」的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合作,讓更多讀者看到精采的科學內容。除了會不定期推薦科技大觀園上有趣的內容之外,也會啟動PanSci 360,偕同科學家到高中舉辦講座,和同學交流。有意願舉辦科學講座的高中,歡迎與泛科學聯繫。還會加開6場M.I.C.微型點子對撞機,主題與講者依然值得期待。

由於國科會與國網中心大力支持,PanSci 360及微型點子對撞機加開場都是免費申請與參加!大家在關注科學講座最新消息的同時,別忘了也多逛逛泛科學還有科技大觀園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突破肝癌晚期治療瓶頸:免疫治療合併標靶協助病患重獲新生!
careonline_96
・2024/11/27 ・202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照護線上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20 ng/ml)。」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副作用少、生活品質提升

新光醫院癌症防治中心劉婉婷個案管理師補充,「這位患者一開始身體虛弱,也對治療的副作用感到擔憂;但在接受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治療後,發現副作用並未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患者能繼續工作且自主返院治療和追蹤病情。」

林裕民醫師表示,「臨床上類似的情況其實不少,約有三成的晚期肝癌患者經過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後,可以讓腫瘤縮小。」

肝癌晚期治療仍是國人治療關鍵

肝癌在臺灣發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則排名第二。根據國健署數據,臺灣每年約有一萬名新發肝癌病例,其中 30-40% 確診時已是晚期。林裕民醫師表示,「早期肝癌無症狀,建議有肝硬化、酗酒、B 型或 C 型肝炎等高風險者定期追蹤檢查。」晚期肝癌患者通常身體狀況不佳、腫瘤較大、肝功能處於肝硬化狀態,因此大多不適合接受手術切除。近年隨著免疫治療用於晚期肝癌治療,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林裕民醫師說,「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可先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先讓腫瘤縮小,以降期為目標;如果有機會,便再次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為晚期肝癌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發現時經常已晚期的肝癌
圖/照護線上

免疫治療的機轉與免疫檢查點有關,林裕民醫師解釋,「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的 T 細胞有能力辨識及清除癌細胞,但是當癌細胞表面出現一種蛋白質(PD-L1)時,PD-L1 會與 T 細胞表面的 PD-1 結合;而抑制 T 細胞的辨識功能,如同踩煞車一般,T 細胞便無法辨識癌細胞,也無法啟動免疫反應來清除癌細胞。免疫治療是使用 PD-1/PD-L1 抑制劑去阻斷 PD-L1 與 PD-1 的結合,解除這種「煞車」效應,恢復 T 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功能。」

大規模研究顯示,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病人,存活期可以將近20個月,突破了長期以來傳統口服標靶藥物僅約 1 年的存活期,同時病患的生活品質也提升。

什麼是免疫治療
圖/照護線上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納入健保給付第一線晚期肝癌治療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已於 2023 年 8 月納入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範圍,幫助提升晚期肝癌治療成效。林裕民醫師說,「健保給付條件包括須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上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疑慮且未接受完全治療、腎臟功能等。患者可主動與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圖/照護線上

貼心小提醒

劉婉婷個案管理師提醒,晚期肝癌患者因肝功能較差,需持續追蹤其變化,並應戒酒,避免使用增加肝臟負擔的藥物。儘管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告知醫療團隊。此外,這種治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小,患者只需按時接受點滴注射,仍可維持日常生活,醫療團隊也會全程陪伴患者,並給予支持與鼓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18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為什麼門一關貓咪就抓狂?解讀喵星人的好奇心與控制欲!
F 編_96
・2024/11/26 ・156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F 編按:本文編譯自 Live Science

貓咪為何討厭關閉的門?

你有沒有過只是要上廁所,但一關門,家裡的貓就在門外大喊大叫還抓門?又或者莫名奇妙對著關起來的房門開始喵喵狂叫,似乎非常著急、憤怒。但在門打開來之後,卻又進去晃一圈就出來了?

明明平常對人類都愛搭不理,為什麼只是關個門,貓主子就受不了呢?這不代表貓咪沒事找事做,背後的原因涉及到貓咪的生存本能,還有鏟屎官們給的影響。

不容小看的好奇心

貓咪的這些行為,部分原因在於牠們天生的好奇心和對似乎正錯失某些事物的恐懼感。行為學家蘇枝達博士(Dr. Karen Sueda)表示:「這些行為目的確實有點像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牠們會想,『我不知道門的另一邊有什麼,我想去看看,弄明白。』」

貓咪天性好奇,喜歡監視牠們領地內發生的一切,而這個領地包括飼主的整個家。這種對環境的掌控有助於牠們在野外生存,但在家中,則變成我們認為怪異的行為,例如攻擊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掌控」帶來的安全感

貓咪喜歡控制進出空間以及領地的能力。貓咪行為顧問英格麗·約翰遜(Ingrid Johnson)表示:「這並不代表牠們很壞。這只是因為牠們同時是掠食者和獵物,為了生存除了狩獵之外,也需要一個熟悉的環境才能感到安全和安心。」

而在房子中關閉的門,正好觸及到貓咪討厭的「三個的C」:討厭沒有選擇(choice)、討厭失去控制(control)、討厭改變(change)。貓行為學家珍·艾利希(Jane Ehrlich)指出,儘管貓咪不一定想參與門後正在發生的事情,但牠們需要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

對貓來說,加入活動不重要,但知道人類們在幹嘛很重要。圖/envato

其實貓咪也喜歡跟人互動

貓咪也喜歡與飼主互動,而關起來的門則正好阻斷了這種互動。2017 年發表在期刊《行為過程》(Behavioural Processes)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貓咪更喜歡與人類互動,而非其他刺激,像是食物或玩具(想不到吧)。

而且,貓咪並不理解關閉的門只是暫時的。約翰遜表示:「牠們只知道之前能進入的地方——牠們感到安全、喜歡睡覺、打盹或吃東西的地方——現在突然被關閉了。」失去熟悉的環境,會造成牠們的壓力,導致牠們做出大叫與抓門的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也反映出貓咪抓狂的背後,受到演化後的本能與飼養方式的雙重影響。在野外,掌控環境和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對於貓咪的生存至關重要。這種本能在家中仍然存在,當牠們的探索受阻時,就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的行為。當我們關閉門時,無意中剝奪了貓咪對環境的控制權,增加了牠們的焦慮感。

關起來的門,可能會帶給貓貓們焦慮與壓力。圖/envato

如何減少貓咪的焦慮

為了減少貓咪的焦慮,飼主可以先規定好牠們在家中可以隨時活動的範圍,並確保牠們隨時都可以進出。約翰遜也建議:「如果你不想讓貓咪進入餐廳,不要只在有客人時才關門;應該一直限制進入。」

值得貓奴們注意的是,雖然貓咪經常在關閉的門前表現出喵喵叫,或抓門等尋求飼主關注的行為,但有時候牠們可能真的處於極度壓力中。蘇枝達表示,如果貓咪表現出狂躁的叫聲、耳朵後壓和嘶嘶聲,這表示牠們真的很不安。飼主如果對貓咪的行為有任何疑慮,應帶牠們去看獸醫,確認是否有其他健康上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F 編_96
2 篇文章 ・ 0 位粉絲
一個不小心闖入霍格華茲(科普)的麻瓜(文組).原泛科學編輯.現任家庭小精靈,至今仍潛伏在魔法世界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新型生物製劑對抗全身膿疱!皮膚專家揭示治療突破的秘密
careonline_96
・2024/11/22 ・2790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照護線上

「那是一位年輕女性,從小就診斷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反覆發作過好幾次。」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助理教授曾涵琪醫師表示,「每次急性發作時,患者全身會冒出大量膿疱,伴隨發燒、劇烈疼痛、且癢得很厲害,苦不堪言。由於皮膚會持續流出膿水,患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無法上班。為了遮蓋遍布全身的膿疱,患者都只能穿著長袖,也不敢外出。」

患者有申請使用傳統的生物製劑,讓病情初步獲得控制,不過因為肝膿瘍的關係,又導致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急性大面積發作。曾涵琪醫師指出,由於這位病患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確認具有 IL36RN 基因突變,所以有機會改採用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 IL-36 的新型生物製劑。接受治療後,患者的疼痛、搔癢快速緩解,大約一週後膿疱便幾乎清除,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帶給患者很大的幫助。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疾病,發病率大約是十萬分之一。因為患者可能面臨嚴重的併發症,是種會危及生命的重症。

有些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是由其他形式的乾癬轉變而來,也有些患者是自發性膿疱性乾癬。曾涵琪醫師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特徵是皮膚出現紅斑和膿疱,並且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疼痛、搔癢等症狀。患者全身上下、從頭到腳都可能受到影響,皮膚上會出現一顆顆膿疱,嚴重時這些膿疱會融合成一大片「膿疱湖」,且滲出膿液,急性發作時來的又急又猛,常常導致患者需要住院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又痛又癢恐致命
圖/照護線上

急性發作時,抽血檢查會發現白血球和發炎指數異常升高。常被誤認為是嚴重的感染,因為表現出來的症狀像是全身感染膿疱。然而,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其實是一種由嚴重發炎反應所引起的自體發炎性疾病,而非細菌或病毒感染。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發病因子包括基因變異(如IL36RN)、藥物、感染、壓力、懷孕等。曾涵琪醫師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並沒有特定的好發族群,兒童或成人都有可能發生。有些患者在小時候就出現症狀,有些患者則是在成年後發病。

臨床上可使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GPPGA)來評估病情的嚴重度,分別根據膿皰、紅斑、脫屑的狀況從到 0 分(無症狀)至 4 分(最嚴重)來評分,三項加總後除以三,可以得到平均分數。治療過程中也可利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來評估治療成效。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GPPGA)
圖/照護線上

新型生物製劑幫助快速緩解膿疱症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作時會讓患者全身劇烈疼痛、搔癢,嚴重影響生活、睡眠品質,苦不堪言,所以大家都希望能盡快緩解症狀,讓膿疱消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傳統治療藥物包括口服 A 酸、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等,但是治療成效較有限,必須使用一段時間後,症狀才會漸漸緩解,或有生物製劑選擇,但大多是針對一般乾癬的 IL-17、IL-23 發炎路徑所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隨著醫學進步,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致病機轉較為清楚,所以可以針對致病機轉「IL-36 發炎路徑」所開發的藥物,目前已有針對此特定細胞激素發揮作用的新型生物製劑供患者選擇。

目前健保也已針對基因檢測確認具有 IL36RN 基因突變,急性大面積膿疱性乾癬的患者給付新型生物製劑。曾涵琪醫師說,針對 IL-36 的新型生物製劑可以精準的阻斷發炎的連鎖反應,達到快速控制急性發作的效果。

臨床試驗顯示,在急性發作期使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有超過5成患者在首週即可達到膿疱完全消退,GPPGA 的膿疱評分從 2-4 分降低至完全消除的 0 分,疼痛也大幅緩解,顯著提升生活品質,幫助患者較快回到原本的生活與工作,而且在接受治療後有 6 成患者維持膿疱清除達 12 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型生物製劑幫助快速緩解症狀
圖/照護線上

新型生物製劑採靜脈注射,若狀況許可,注射完後患者就可以回家,有超過半數的患者在注射一次後便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成效,對於急性大面積膿疱性乾癬的患者來說是一項突破性的治療選擇。

筆記重點整理

目前健保也已針對基因檢測確認具有 IL36RN 基因突變,急性大面積膿疱性乾癬的患者給付新型生物製劑,可以精準的阻斷發炎的連鎖反應,達到快速控制急性發作的效果。有超過5成患者在首週即可達到膿疱完全消退,GPPGA 的膿疱評分從 2-4 分降低至完全消除的 0 分,疼痛也大幅緩解,顯著提升生活品質,幫助患者較快回到原本的生活與工作,而且在接受治療後有 6 成患者維持膿疱清除達 12 週。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特徵是皮膚出現紅斑和膿疱,並且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疼痛、搔癢等症狀。患者全身上下、從頭到腳都可能受到影響,皮膚上會出現一顆顆膿疱,嚴重時這些膿疱會融合成一大片,且滲出膿液,讓患者非常不舒服,常常需要住院治療,是種可能危及生命的重症。

臨床上可使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GPPGA)來評估病情的嚴重度,分別根據膿皰、紅斑、脫屑的狀況從 0 分(無症狀)至 4 分(最嚴重)來評分,三項加總後除以三,可以得到平均分數。治療過程中也可利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來評估治療成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傳統治療藥物包括口服A酸、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等,但是治療成效較有限,必須使用一段時間後,症狀才會漸漸緩解,或有生物製劑選擇,但大多是針對一般乾癬的 IL-17、IL-23 發炎路徑所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18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