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中國海關總署無提供相關科學證據,以檢出禁用藥物隱性結晶紫為由,全面禁止臺灣石斑魚輸往中國,引起我國一陣軒然大波。
幸好日本有養殖業者願意伸出援手,收購我國的龍膽石斑。然而,同樣是出口大宗的「龍虎斑」卻遭到拒絕,原因是日本擔心其體內含有「西卡毒」[1]。
難道石斑魚除了可能含有禁用藥物的風險之外,還存在著含「西卡毒」的風險嗎?到底龍膽石斑與龍虎斑又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日本只敢進口我國的龍膽石斑呢?
熱帶性海魚毒「西卡毒」的分布
海洋生物毒廣泛分佈在許多海洋生物中,其中西卡毒,就是屬於因攝食熱帶或亞熱帶珊瑚礁魚類,所引起的熱帶性海魚毒中毒(ciguatera)。
熱帶性海魚毒的毒成分相當複雜,包括為西卡毒(ciguatoxin)、鸚哥魚毒(scaritoxin)、甘畢爾藻毒(gambierol)、刺尾魚毒(maitotoxins)、菟葵毒(palytoxin)及西卡胜肽毒(ciguaterin),其中「西卡毒」為最主要的毒素,約佔 90% 以上[2]。
延伸閱讀:勸你別碰!認識可愛又致命的「菟葵」
含有熱帶性海魚毒的珊瑚礁魚種約有數百種,臺灣可能含該毒素的珊瑚礁魚種達 29 種以上,常見的有笛鯛、鱠魚、鯙鰻(錢鰻)、臭肚魚(象魚)、鸚哥魚及石斑魚等[3]。
其分布海域介於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主要為太平洋、西印度洋及加勒比海等沿海地區,每年預估受此類毒素影響的人數約為 20,000 至 60,000 人[2]。
熱帶性海魚毒的來源——渦鞭毛藻
熱帶性海魚毒的毒素源自於有毒的渦鞭毛藻(Gambierdiscus toxicus),此藻類通常以附生的方式生長在紅藻和綠藻等大型藻類,或是熱帶、亞熱帶的珊瑚礁岩表面。
也有文獻指出,某些特定的細菌具有合成熱帶性海魚毒的能力,合成的毒素再被藻類攝入成為毒藻,故細菌可能也是產生熱帶性海魚毒之原因[2]。
所以當草食性魚類攝食到有毒藻類後,毒素便會蓄積在魚體中,肉食性魚類接著攝食含毒的草食性魚類,毒素就接著蓄積到其體內,通常以肝臟及內臟的含量較高[3]。
雖然魚類因本身消化及保護機制的作用並不會中毒,但毒素經過多種食物鏈的生物轉換(biotransformation)的作用後,會代謝成毒性更強的魚毒,最後人類攝食到有毒的魚類,就會導致中毒[2]。
脂溶性毒素「西卡毒」較難代謝、中毒症狀持續時間較長
那麼熱帶性海魚毒的主角「西卡毒」是怎麼樣的毒呢?
西卡毒(ciguatoxin; CTX),也譯作雪卡毒,無色且無味,為非結晶聚醚環狀化合物,具有耐熱、耐酸之特性。穩定性高,縱使經高溫烹煮、冷凍、乾燥或人體胃酸,均不會被破壞。
西卡毒分子式為 C60H86NO19,分子量約 1,110 Da,對小鼠之腹腔注射 LD50 為 0.25 μg/kg[4][註 1],毒性略低於菟葵毒。
毒素主要作用於神經末梢和中樞神經節,影響神經、肌肉及心肌細胞的離子通道,造成神經傳導受阻而引起運動失調等症狀[2]。
而該毒素與筆者先前介紹過的麻痺性貝毒、河魨毒及菟葵毒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脂溶性的,代謝時間不如水溶性海洋生物毒快,故西卡毒在人體需要較長的時間代謝,中毒症狀持續的時間亦較長。
延伸閱讀:
有哪些中毒症狀?如何預防中毒?
熱帶性海魚毒的中毒症狀通常在攝食 1-24 小時後出現,其中毒的臨床症狀,可分為腸胃性、神經性、心血管性的症狀:
- 腸胃發生症狀
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等,嚴重可能導致脫水,持續時間約 1-3 天。 - 神經發生症狀
主要為感覺遲鈍、異常,冷熱感覺顛倒;其次為四肢及口、喉的刺痛與麻痺感、肌肉疼痛、頭痛、局部皮膚搔癢與出汗、流口水、流眼淚及運動失調等,還有無力感和疲勞,這些症狀可能持續數個星期甚至數年。 - 心血管發生症狀
可能出現低血壓、心搏變慢及心律不整等,嚴重者可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目前最有效預防熱帶性海魚毒中毒的方法,是盡可能避免食用這些珊瑚礁魚類的肝臟和內臟,也應避免食用體重超過 3 公斤的大型珊瑚礁魚類[2]。
龍虎斑、龍虎石斑與龍膽石斑的差異
瞭解了西卡毒之後,回過頭來看,為何日本只敢進口我國的龍膽石斑呢?牠和龍虎斑有什麼差異?
其實龍虎石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E. lanceolatus)是由鞍帶石斑魚(Epinephelus lanceolatus,又名龍膽石斑)及棕點石斑魚(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又名老虎斑)雜交而培育出來的,其結合龍膽石斑具有較快的成長速率,與老虎斑的肉質細嫩 Q 彈,及對病毒性疾病有較強抗性之優點,近年成為新興的養殖石斑魚種之一[2, 5]。
因日本過去曾發現野生的老虎斑,會食用含西卡毒的浮游生物或珊瑚礁魚類等,民眾若吃下肚恐怕有中毒的風險,故擔心由老虎斑配種出來的龍虎斑有類似情形,而不敢進口。
不過我國養殖業者澄清,西卡毒是野生石斑才會有的問題,臺灣養殖龍虎斑主要是吃魚粉,不太會有西卡毒累積,所以養殖石斑應無含此毒素的疑慮[1]。
沒落的石斑王國
石斑魚是亞洲重要的經濟產物,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Onited Nations; FAO)報告中指出,2014 年臺灣石斑魚養殖產量為 25,682 噸,佔全球總產量的 42.5%,故臺灣素有「石斑王國」之美譽[2, 5]。
如今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的外銷作業,2018 年銷往中國的石斑魚從 14,057 公噸減少為 2021 年的 6,681 公噸。目前 2022 年 1 至 5 月,臺灣已出口到中國及香港達 3,059 公噸,若中國強制禁止輸入,外銷總量將剩餘 3,600 公噸[6]。
所以現在政府全力拓展日本、美國等冰鮮石斑或冷凍加工品外銷市場,並且鼓勵國人一起用行動力挺,多買多吃石斑魚。
註解
1. 毒理學中,半數致死劑量(lethal dosage 50%; LD50)是描述有毒物質的常用指標之一,意為動物實驗中,能使實驗動物產生百分之五十比例之死亡所需要化學物質之劑量。通常毒素給予實驗動物的方式,分為口服、靜脈注射和腹腔注射,不同的給予方式,毒性亦略有差異。
參考資料
1. 陳奐宇、許政俊,2022。台灣石斑受中方禁運影響大 日養殖業者伸援手收購龍膽石斑。公視新聞網。
2. 鄭凱育,2020。探討養殖龍虎石斑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E. lanceolatus 之一般成分和風味成分,及養殖龍虎石斑和熱帶性海魚毒中毒檢體之毒性檢測。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所碩士學位論文。基隆。
3. 食品藥物管理署,2021。熱帶性海魚毒 (Ciguateric toxins)。衛生福利部。
4. Caillaud, A., De la Iglesia, P., Darius, H. T., Pauillac, S., Aligizaki, K., Fraga, S., Chinain, M. and Diogène, J. 2010. Update on methodologies available for ciguatoxin 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s to confront the onset of 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in Europe. Marine Drugs 8: 1838-1907.
5. 何佩蒨,2020。龍虎石斑之基因魚種鑑定及龍虎石斑和龍膽石斑肝臟中熱帶性海魚毒、維生素 A 和脂肪酸含量之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所碩士學位論文。基隆。
6. 張語屏,2022。石斑魚9成外銷量遭中國禁止輸入!農委會:將拓展海外多邊市場且不排除向WTO申訴。食力 food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