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母嬰傳染,台灣從 1984 年開始,只要媽媽有 B 型肝炎帶原,生下來的嬰兒都需要施打 B 型肝炎疫苗;從 1986 年開始,所有小朋友出生後都一律施打 B 型肝炎疫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2019 年開始,若媽媽有 B 型肝炎帶原,除了施打 B 型肝炎疫苗之外,還會在出生 24 小時內替新生兒接種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以降低感染 B 型肝炎的機會。
大規模施打 B 型肝炎疫苗讓 B 型肝炎的帶原率從過去的 15~20%,大幅下降至 0.8%,成效非常卓越!
水平感染要小心預防
B 型肝炎的另一種傳染模式為「水平傳染」,莊萬龍醫師解釋,水平傳染是在出生之後,經由血液的接觸而遭到感染。在過去消毒設備較不完善的年代,可能經由打針、看牙齒等醫療處置傳染 B 型肝炎。也有些患者是在接受刺青、穿耳洞、紋眉、針灸、拔罐、刮痧時遭到傳染。只要消毒不完全,病人血液裡的病毒就可能經由傷口侵入體內造成感染。
在 3、40 年前,B 型肝炎帶原率較高,有時候會遇到患者因為急性肝炎發作,甚至是猛爆性肝炎而住院,莊萬龍教授說,經過詢問才發現是最近剛結婚,因為另一半有 B 型肝炎帶原,而經由性行為傳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結婚以後,因為性行為產生的肝炎,被稱為「蜜月期肝炎」,莊萬龍教授說,蜜月期肝炎在過去偶爾會見到,如今,年輕人的 B 型肝炎帶原率大幅降低,類似案例就很少見。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B 型肝炎病毒可以經由性接觸傳染,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或是否有 B 型肝炎抗體,建議要接受檢查,及早做好預防與治療。
貼心小提醒
B 型肝炎病毒是透過血液、體液傳染,可能在生產過程傳給嬰兒,若使用消毒不完全的工具,也可能經由針具、刮鬍刀、刺青、刮痧、穿耳洞而造成傳染。另外,性行為也可能傳染 B 型肝炎病毒。
日常生活中,與 B 型肝炎帶原者一同進食、交談、握手、擁抱皆不會傳染 B 型肝炎,但是請勿共用牙刷、毛巾、指甲剪、刮鬍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B 型肝炎帶原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會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莊萬龍醫師提醒,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是否有 B 型肝炎抗體,都可以接受檢查,維護肝臟的健康!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