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 B 型肝炎病毒」傳染途徑一次解析!

careonline_96
・2022/06/02 ・205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50 歲的坤伯是位 B 型肝炎帶原者,血液裡面一直都有 B 型肝炎病毒的存在,肝功能偶爾正常、偶爾不正常。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就認為不需要治療。

「定期檢查的過程中,發現他血液中的病毒量還是都偏高,超音波檢查也看到肝臟有纖維化的現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莊萬龍教授表示,「經過三、四年持續不斷的鼓勵,患者終於決定接受 B 型肝炎的治療,結果正準備要開始治療的時候,發現肝臟裡面已經長出一顆肝癌,讓患者非常錯愕。」

B 型肝炎帶原的病人,如果血液裡面的病毒量比較高,肝臟又有發炎,甚至有纖維化的狀況,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莊萬龍教授提醒,應該要及早治療 B 型肝炎,以避免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經由血液、體液傳播的 B 型肝炎病毒

B 型肝炎病毒是經由病人的血液、體液,經過傷口來傳染,莊萬龍醫師指出,與患者共用針具、牙刷、剃刀、刮鬍刀等,可能遭到感染 B 型肝炎病毒。在消毒不完全的狀況下,刺青、紋眉、繡唇、刮痧、穿耳洞也會傳染 B 型肝炎。

日常生活中,跟 B 型肝炎帶原者一起吃東西、握手、擁抱,並不會受到傳染。

呵護寶貝,提防母嬰傳染

母嬰傳染就是過去所說的垂直傳染,莊萬龍教授說,如果媽媽是 B 型肝炎帶原者,B 型肝炎病毒可能經由胎盤傳給胎兒,或在生產過程中,媽媽的血液接觸到嬰兒,讓嬰兒受到病毒的感染。這種母嬰感染,差不多占 B 型肝炎傳染的 40~45%。

「嬰兒是否會受到感染,與媽媽血液中的病毒量有關。」莊萬龍教授說,「如果媽媽血液中病毒量達到每毫升 100 萬以上,傳給嬰兒的機會就很高。」

為了預防母嬰傳染,台灣從 1984 年開始,只要媽媽有 B 型肝炎帶原,生下來的嬰兒都需要施打 B 型肝炎疫苗;從 1986 年開始,所有小朋友出生後都一律施打 B 型肝炎疫苗。

從 2019 年開始,若媽媽有 B 型肝炎帶原,除了施打 B 型肝炎疫苗之外,還會在出生 24 小時內替新生兒接種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以降低感染 B 型肝炎的機會。

大規模施打 B 型肝炎疫苗讓 B 型肝炎的帶原率從過去的 15~20%,大幅下降至 0.8%,成效非常卓越!

水平感染要小心預防

B 型肝炎的另一種傳染模式為「水平傳染」,莊萬龍醫師解釋,水平傳染是在出生之後,經由血液的接觸而遭到感染。在過去消毒設備較不完善的年代,可能經由打針、看牙齒等醫療處置傳染 B 型肝炎。也有些患者是在接受刺青、穿耳洞、紋眉、針灸、拔罐、刮痧時遭到傳染。只要消毒不完全,病人血液裡的病毒就可能經由傷口侵入體內造成感染。

在 3、40 年前,B 型肝炎帶原率較高,有時候會遇到患者因為急性肝炎發作,甚至是猛爆性肝炎而住院,莊萬龍教授說,經過詢問才發現是最近剛結婚,因為另一半有 B 型肝炎帶原,而經由性行為傳染。

這種結婚以後,因為性行為產生的肝炎,被稱為「蜜月期肝炎」,莊萬龍教授說,蜜月期肝炎在過去偶爾會見到,如今,年輕人的 B 型肝炎帶原率大幅降低,類似案例就很少見。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B 型肝炎病毒可以經由性接觸傳染,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或是否有 B 型肝炎抗體,建議要接受檢查,及早做好預防與治療。

貼心小提醒

B 型肝炎病毒是透過血液、體液傳染,可能在生產過程傳給嬰兒,若使用消毒不完全的工具,也可能經由針具、刮鬍刀、刺青、刮痧、穿耳洞而造成傳染。另外,性行為也可能傳染 B 型肝炎病毒。

日常生活中,與 B 型肝炎帶原者一同進食、交談、握手、擁抱皆不會傳染 B 型肝炎,但是請勿共用牙刷、毛巾、指甲剪、刮鬍刀。

B 型肝炎帶原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會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莊萬龍醫師提醒,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是否有 B 型肝炎抗體,都可以接受檢查,維護肝臟的健康!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370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B 型肝炎產生肝硬化,務必定期追蹤、持續治療,日常照護重點提醒
careonline_96
・2023/01/26 ・203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醫師,我的肝不好,想請你幫忙看看這些適不適合吃?」王先生打開手提袋,掏出形形色色的罐子,在桌面擺成一排。

「這些是哪裡買的?」醫師問。

「都是朋友、電台介紹的,聽說很有效喔……」

「你已經有肝硬化,最好不要亂吃藥喔。」醫師誠懇的勸說。

很多宣稱可以保肝的補品、秘方、保肝藥的成份都相當複雜,其中很多成分的效果並不清楚,彼此之間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對人體、對肝臟恐怕沒有好處,甚至會產生更嚴重的危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梁博程醫師指出,最好是跟專科醫師討論,盡量把藥物單純化,並使用經過臨床研究證明,通過核可的藥物,對肝臟較有幫助。積極治療 B 型肝炎,才有機會逆轉肝硬化。

產生肝硬化,必須持續治療 B 型肝炎

B 型肝炎病毒會讓肝臟反覆發炎,而漸漸產生纖維化、肝硬化。梁博程醫師指出,想要了解肝纖維化的程度可以透過肝臟切片,或是肝纖維化掃描儀;肝纖維化掃描儀是非侵入性檢查,不會疼痛且便利性高。

B 型肝炎帶原者如果有肝硬化的現象,無論血液中的病毒量高低,都會建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降低急性肝炎發作的機會,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有納入健保給付。

肝硬化務必定期追蹤這幾項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都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因此罹患慢性肝病的患者,建議定期回診,抽血檢驗追蹤肝臟功能,而且每半年要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梁博程醫師說,如果肝病比較嚴重,產生肝硬化的時候,就會建議每三到四個月要做一次肝臟超音波的檢查。

除了肝臟超音波之外,肝硬化患者也要定期追蹤胃鏡,梁博程醫師解釋,因為肝硬化患者可能會出現胃食道靜脈曲張,所以建議一至兩年要做一次胃鏡檢查,看看是否有胃食道靜脈曲張的現象。

胃食道靜脈曲張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出血,患者必須定期做胃鏡追蹤,並適時介入處理,若等到解黑便、大量吐血時才發現,狀況會非常危急。

肝硬化日常照護重點提醒

首先我們要避免肝硬化越來越嚴重,梁博程醫師強調,如果有抽菸、喝酒習慣,必須要戒菸、戒酒;如果有 B 型肝炎、C 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黃麴毒素(aflatoxin),梁博程醫師提醒,黃麴毒素由黃麴黴菌所產生,具有很強的肝毒性,除了花生製品外,五穀雜糧、豆類、堅果、醃漬類食品如果保存不當,都可能會產生黃麴毒素。平時多吃原形的食物,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對於肝硬化的照護也會有幫助。

很多人都有脂肪肝的問題,梁博程醫師提醒,「脂肪肝其實也會造成肝臟發炎,導致肝硬化惡化,所以必須做好體重管控。體重降下來之後,脂肪肝能夠漸漸改善,能夠減少肝臟發炎,對肝硬化也有幫助。」

積極治療,逆轉肝硬化!

「根據目前的研究資料顯示,肝硬化有可能逆轉。」梁博程醫師說,「B 型肝炎患者如果長期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避免 B 型肝炎病毒造成肝臟反覆發炎,肝功能可漸漸恢復,也能夠觀察到肝硬化等級有下降的趨勢,所以肝硬化是有機會逆轉。」

肝臟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放任 B 型肝炎病毒持續破壞肝臟,將漸漸進展為肝硬化,而造成黃疸、腹水、凝血功能異常等許多問題,甚至大幅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梁博程醫師提醒,如果檢查發現已經有肝硬化的現象,千萬不要擅自服用偏方、草藥、保肝藥,請務必定期追蹤、積極治療病毒性肝炎,並戒菸、戒酒,避免肝臟功能進一步惡化,才有機會漸漸逆轉肝硬化!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B 型肝炎帶原需定期追蹤,即使沒發炎仍有致癌可能
careonline_96
・2022/10/27 ・194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個患者還很年輕,不到四十歲,有一天突然肚子疼痛而來到門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葉明倫醫師回憶,「檢查發現,病人肚子裡有顆接近 20 公分大的腫瘤,後來診斷確定是肝癌,讓大家都非常震驚。」

患者其實從小就知道自己是 B 型肝炎帶原者,但並沒有定期追蹤。葉明倫醫師表示,患者曾經就診過幾次,但因為肝功能指數正常,不需要做 B 型肝炎的治療,後來患者就沒有繼續追蹤,直到出現肚子痛的時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晚期肝癌。

「B 型肝炎帶原,即使肝臟沒有發炎,也可能產生肝癌。」葉明倫醫師指出,「對 B 型肝炎帶原者而言,即使不需要治療,仍需定期追蹤,持續監測,才有機會早期發現肝癌,早期治療!」

B 型肝炎常用的追蹤工具

一般在追蹤 B 型肝炎時,我們會去評估病毒的狀態,包括檢測血液中的 B 型肝炎病毒量、e 抗原(HBeAg)、e 抗體(anti-HBeAb)。

e 抗原會在病毒複製過程中產生,當 e 抗原陽性代表患者體內的 B 型肝炎病毒仍在大量複製,會使血液中的病毒量增加,傳染性較強。

當 e 抗原陰性、e 抗體陽性時,代表 B 型肝炎病毒沒有大量增殖,傳染性較弱。

除了評估病毒狀況,也要評估病人的肝臟是否有受到損害,所以會檢測病人的肝功能指數,例如 GOT、GPT 便是經常使用的肝臟傷害指標。葉明倫醫師解釋,如果是比較嚴重的肝病病人,還要檢測病人血中白蛋白 Albumin、膽紅素 Bilirubin、凝血功能 PT 等,這些數據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患者的肝臟是否有受到損害。

影像的部分,可以靠腹部超音波,了解病人是否有因為 B 型肝炎而產生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情形。葉明倫醫師說,腹部超音波也可以看看是否有出現肝臟腫瘤、肝癌。

有些 B 型肝炎病人的 GOT、GPT 並沒有明顯上升,可是血液中的病毒量相當高,葉明倫醫師說,腹部超音波雖然可以評估肝臟纖維化的程度,但沒辦法評估肝臟發炎的情形,所以當我們預期患者肝臟發炎比較嚴重,但是肝指數不高的情況下,會建議病人考慮接受肝臟切片檢查。

肝臟切片是先用超音波定位,然後在局部麻醉下,經皮穿刺取出少量肝臟組織,交由病理科醫師化驗,肝臟切片可以更準確地評估病人肝臟發炎以及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葉明倫醫師說,對一個肝功能指數正常的病人而言,如果肝臟切片顯示有中度到嚴重發炎,或者已經明顯纖維化,便會建議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因為肝臟切片是侵入性檢查,可能造成出血或一些無法預期的風險。葉明倫醫師說,目前對於肝臟纖維化的檢查,還可以利用其他非侵入性工具,例如肝纖維化掃描儀,能夠評估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做為治療的依據。

只要有 B 型肝炎,一定要定期追蹤!

對於 B 型肝炎帶原者,大致可分成幾類,一類是 B 型肝炎的不活動帶原者,也就是肝指數正常,沒有明顯發炎,也沒有明顯纖維化,病毒量低的狀態。葉明倫醫師說,這類帶原者建議每半年檢查血中的胎兒蛋白 AFP、以及腹部超音波,監測是否有肝癌的出現。

另一類是活動性 B 型肝炎患者,需要積極接受治療,並每三個月追蹤肝功能指數、血中病毒量,以判斷接受治療的成效。至於肝癌篩檢,建議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

如果是嚴重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病人,追蹤的時程會縮短,每三個月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才能早期發現肝癌。

貼心小提醒

如果是 B 型肝炎帶原者,不管目前肝功能指數、血中病毒量或肝臟纖維化程度如何,其實都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葉明倫醫師提醒,所有 B 型肝炎帶原者,都一定要定期回診,持續追蹤 B 型肝炎的狀況,監測肝癌的產生!

careonline_96
370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癌症患者多為 B 肝帶原,接受化療時需慎防急性肝炎爆發!
careonline_96
・2022/10/13 ・218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王先生在四十多歲時罹患淋巴癌,剛開始他非常沮喪,但是在接受化學治療後成效良好,達到完全緩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黃釧峰教授回憶,因為是 B 型肝炎帶原者,所以在接受化學治療前,便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預防 B 型肝炎病毒活化。

目前健保有給付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在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還可以維持半年的鞏固療程,避免在化療結束後,B 型肝炎突然惡化。黃釧峰說,「患者在淋巴癌完全緩解後,非常開心,便輕忽了 B 型肝炎,而自行停掉抗病毒藥物。大約三個月後,患者回到門診,已經出現猛爆性肝炎,有明顯黃疸,肝功能 GPT 飆到 2000 U/L 以上,血液中病毒量更是破億!」

患者好不容易戰勝癌症,卻差點因猛爆肝炎發作而死亡,幸好在投以抗病毒藥物把病毒壓抑下來後,肝功能才逐漸恢復。

B 肝帶原者,癌症治療愛注意

很多癌症患者都帶有 B 型肝炎,黃釧峰醫師指出,根據臺灣的盛行率,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大約每 10 位癌症患者就有 1 位是 B 型肝炎帶原者。B 型肝炎帶原者在接受化學治療的過程中,很容易因免疫低下而造成病毒活躍,可能導致急性肝炎,甚至猛爆性肝炎、肝衰竭,危及性命。

所有需要接受化療藥物治療的 B 型肝炎帶原者,都應該在化療前、化療期間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黃釧峰醫師強調,不論是活動帶原或不活動帶原,只要接受化學治療,都有可能造成免疫低下,使病毒活躍。

臺灣的健保已有給付,所有做化療的患者,在化療前便可以開始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直到化療結束以後,還可以多服用半年的鞏固期,預防 B 型肝炎帶原者因為化學治療出現急性 B 型肝炎。

B 肝帶原者,器官移植愛注意

B 型肝炎帶原者如果沒有定期追蹤治療,可能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而需要接受肝臟移植。黃釧峰醫師說,接受活體肝移植或大愛肝移植後,因為需要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使得免疫力較低,可能導致 B 型肝炎病毒活化,造成急性肝炎,甚至猛爆性肝炎。

除了眼角膜移植外,任何接受實體器官移植,如肝臟移植、心臟移植、肺臟移植、腎臟移植的 B 型肝炎帶原者,都必須在移植前 7 天可以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並終生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實體器官移植又可大略分成兩類,一類是接受肝臟移植,另一類是接受肝臟以外的器官移植,例如心臟、肺臟、胰臟、腎臟等。黃釧峰醫師說,部分 B 型肝炎帶原者在接受肝臟移植後,雖然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仍會造成 B 型肝炎活化,所以除了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也要施打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每個肝臟移植團隊的做法不太一樣,原則上是在移植後的半年至一年內施打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增加 B 型肝炎抗體的濃度,避免發生急性肝炎。

B 肝帶原者,使用類固醇愛注意

臨床上有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能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以控制病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黃釧峰醫師說,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都可能讓免疫被壓抑,而導致 B 型肝炎活化。

使用類固醇的患者,如果使用中高劑量的類固醇 2 至 4 個禮拜後,很容易造成免疫壓抑、病毒活化,必須考慮給予病人抗病毒藥物預防急性肝炎發作。黃釧峰醫師說,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會隨著藥物不同而有不同的急性肝炎風險,因此所有 B 型肝炎帶原者在接受免疫抑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也必須持續監測 B 型肝炎的狀態。

目前,健保已納入給付,不管是使用類固醇,或是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都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黃釧峰醫師提醒,因此在開始使用前,應該請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評估 B 型肝炎的狀態,並開始用藥,治療期間也要小心監測肝功能和病毒活動。

假設在治療過程中發現肝功能上升,除了考慮藥物引起的肝功能異常,也必須留意是 B 型肝炎活化,需要即時轉介和治療。

貼心小提醒

由於 B 型肝炎帶原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可能毫不自覺,黃釧峰醫師提醒,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 B 型肝炎帶原,建議要抽血檢查。若需要接受化學治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器官移植,務必確認 B 型肝炎的狀態,才能適時投藥,預防急性肝炎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