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文字

分享

1
1
2

為什麼吃甜的會蛀牙?——《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

快樂文化
・2022/05/09 ・140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談談我們的敵人——蛀牙。

蛀牙的化學物語

導致蛀牙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前面提過的蛀牙菌是其中一個因素,而蛀牙菌具體的名稱為「轉糖鏈球菌」,據說這種細菌常在孩童約三歲以前經由大人傳染,原因包括使用父母用過的筷子和湯匙,或輪流喝飲料等;另一個因素就是食物中所含的糖分,主要成分為「蔗糖」。

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就會發生以下情況:首先,轉糖鏈球菌利用蔗糖製造一種稱為「葡聚糖」的分子。葡聚糖的化學式為(C6H10O5)n,後面會再詳細說明。葡聚糖附著在牙齒表面,會成為轉糖鏈球菌的棲息地。此外,口腔中的其他細菌(根據統計,口腔中的細菌有 600 多種)也會混入其中。

這些附著在牙齒上的組合物稱為「牙菌斑」,有時也被稱為「齒垢」或「生物膜」(biofilm,又稱菌膜)。你可能在牙膏等的廣告中有聽過這些名詞。

之後,獲得棲息地的轉糖鏈球菌會產生大量的「酸」,引發去礦質作用,最終導致蛀牙。這個過程如下列所示。

轉糖鏈球菌生活在溫暖的葡聚糖裡,並分解出乳酸;事實上它們也會分解出醋酸,及一種稱為甲酸(HCOOH)的酸,但乳酸所佔的比例較高。這些酸會引發強烈的去礦質作用,溶解牙齒並造成蛀牙。

在這種情況發生前,必須好好刷牙,以澈底清除黏附在牙齒上的牙菌斑(葡聚糖+細菌)!即使是漱口,具黏性的牙菌斑也不易脫落,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好好刷牙。而牙膏中含有研磨劑(可幫助去除汙垢的顆粒),能有效去除黏黏的牙菌斑。

不易蛀牙的甜食

上個單元我們說明了糖是如何引起蛀牙的。事實上也有一些分子的味道就和糖一樣甜,但卻不太容易引起蛀牙,其中最有名的分子之一就是「木糖醇」,你可能有聽過加了木糖醇的口香糖吧!這個分子的化學式為 C5H12O5,詳細的結構如下圖。

為什麼木糖醇味道甜甜的,卻不容易引起蛀牙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回想一下為什麼蔗糖(糖)會導致蛀牙。蔗糖是轉糖鏈球菌用來製造葡聚糖的材料,而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果糖,會被轉糖鏈球菌做為養分來源,並分解出乳酸分子。

那木糖醇呢?首先木糖醇不像蔗糖是製造葡聚糖的材料,另外轉糖鏈球菌不會把木糖醇當成養分來源,所以也不會分解出乳酸。因此它們的味道雖然很甜,但卻不容易引起蛀牙。

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木糖醇和蔗糖的結構看來截然不同,但為什麼味道也是甜甜的呢?若像下圖一樣,稍微改變一下木糖醇的畫法,就會發現它的結構與構成蔗糖的葡萄糖和果糖很像,具有許多羥基這點也非常相似。

——本文摘自《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2021 年 11 月,快樂文化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快樂文化
5 篇文章 ・ 1 位粉絲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牙周疾病影響全身!——認識牙齦炎及口腔保健重點
careonline_96
・2022/08/23 ・3183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黃耀慧臨床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何佩珊教授

一、什麼是牙齦炎

牙齦炎是牙齦組織發炎,症狀為牙齦發紅、腫脹及容易流血。造成牙齦炎的主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或稱口腔生物膜,俗稱牙垢)是一種軟軟黏黏的物質,最常附著在牙面及牙齦邊緣,顏色介於半透明或淡黃色,其中含有數以百萬計的細菌。這些細菌新陳代謝後的產物,會誘導牙齦發炎,也會造成蛀牙。

有效去除牙菌斑是預防和治療牙齦炎最直接方法,也是保持牙周健康的措施。容易形成牙菌斑的牙齒部位有:一、靠近牙齦處;二、兩顆牙齒間;三、牙齒表面不平整處。

二、牙齦炎不理它,後果會是……

牙周疾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俗稱牙周病),牙齦炎是牙周疾病最初期的症狀。牙菌斑中的細菌與其代謝產物誘發身體的炎性反應,造成牙齦紅腫,刷牙會看到流血。

如果牙菌斑一直沒有去除,唾液中的礦物質會沈積在牙菌斑中,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的粗糙表面使細菌更容易堆積、增生、成熟,當細菌形成相當程度的聚落,會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而破壞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周韌帶、齒槽骨,導致牙周炎。

牙周炎是屬於較嚴重的牙周疾病,牙周炎若未及早治療,接下來牙齦就會開始出現萎縮的現象,進而齒槽骨遭到破壞,造成牙齒動搖,形成掉牙的危機。 

三、研究文獻已證實牙周疾病與多種全身性疾病,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口腔健康促進計畫

(106~110年)指出日本的長期世代研究(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追蹤了 4,139 位 40 至 79歲的民眾超過 13 年後,發現牙齒的症狀與因心血管疾病和肺炎的死亡具有相關性,牙齒的症狀包括:敏感性牙齒、咀嚼困難、牙齦流血、感到口腔黏膩。其中,常感到口腔黏膩的受試者死於肺炎的風險升高 2 倍。

2012 年的一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共收集了 13 篇文獻數據加以整合分析後發現,罹患牙周病後得到中風的風險是沒有牙周病者的 1.47 至 2.63 倍。

四、清除牙菌斑的方法

根據 Weiger 等學者於 1995 年發表的研究顯示,牙菌斑中的細菌在不到一小時內就會開始繁殖、增生, 24~72 小時後便會衍生為成熟的細菌生態,而造成牙齦炎。

此時如果能即時運用正確潔牙方法清除牙菌斑,牙齦即可恢復健康狀態;如果任由牙菌斑堆積而形成牙結石、牙周炎,就無法靠個人的潔牙來去除,只能靠牙醫師的專業牙結石清除術(俗稱洗牙)才能去除。清除牙菌斑的方法可分為機械式(例如:刷牙及牙間清潔)及化學方式(例如:抗菌牙膏、抗菌漱口水等)。

五、牙刷及牙膏選擇重點

牙刷能夠刷得到牙齒的三個面,包括外側面、內側面和咬合面。挑選牙刷和牙膏時請注意下列幾項重點:

(一)牙刷頭

牙刷頭需挑選大小適中,以能包含 2~3 顆牙的範圍為最佳;刷頭太大無法將每一顆牙齒刷乾淨。

(二)牙刷毛

牙刷毛的軟硬也要適中,太軟的牙刷毛不易將牙齒清潔乾淨,太硬的牙刷毛反而容易引起牙齦萎縮,造成齒頸部外露。

(三)牙刷該怎麼放置

刷完牙應將牙刷以清水沖洗乾淨,將刷毛朝上,放置於通風良好處,以利保持乾燥。

(四)更換牙刷時機

每三個月要定期更換牙刷;刷毛出現損壞、變形、變色、發霉,則應該馬上更換牙刷;得到傳染病、感冒流行過後也應更換牙刷。

(五)正確選擇牙膏

牙膏的主要作用是將氟化物帶入口腔中,以發揮預防蛀牙的功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般家用牙膏中氟離子的濃度要在 1000~1500 ppm 之間,才能有效預防蛀牙,而且含氟濃度越高或是使用頻率越高,預防蛀牙的效果會越好。另外,選用含有抗菌成分的一般家用牙膏,可以有效預防及治療牙齦炎。

六、正確刷牙方式

建議成人以貝式刷牙法(Bass method)或改良式貝氏刷牙法來進行潔牙,一方面可達到適度按摩牙齦,同時確實清潔牙齦溝,達到預防牙周疾病的效果。潔牙頻率一天至少二次,睡前一次是必須的,另一次可依個人狀況安排。

七、貝式刷牙法的重點

  1. 刷毛朝牙根尖並涵蓋一點牙齦。
  2. 刷毛與牙齒表面呈 45 度角。
  3. 刷牙時兩顆兩顆來回震動約十次。
  4. 刷咬合面時,不需要求刷毛角度,前後來回刷動數次即可。
  5. 刷前牙內側時,可將牙刷刷頭擺直一顆一顆刷。

八、正確使用牙線

牙齒的鄰接面主要靠牙線清潔,使用牙線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手指捲線操作法(Spool method)與環形操作法(Loop method)。

(一)手指捲線操作法

取牙線長約 45 公分(約大拇指到手肘處長度),牙線二端分別纏繞在雙手的中指上。前牙清潔操作利用大拇指和食指,而後牙則是利用雙手的食指來操作。二手手指以前後(前牙) 或左右(後牙)拉動,使繃緊的牙線切入越過牙間接觸點後,將牙線輕靠一側牙面從牙龈最低處向咬合面,上下滑動最少 5 次來回,以清除牙面上的牙菌斑;結束後再清潔另一側的牙面。

(二)環形操作法

將牙線前後二端對疊打結三次,連成一大牙線圈。再以上述方法來清潔牙齒。清潔過程中可以變換使用牙線圈不同的位置,以避免重覆使用不潔線段。以環形操作法較簡單,且可改善手指捲線時,雙手中指被牙線緊纏不舒服的感覺。

九、其他輔助工具

(一)牙線棒

大專學生原則上建議以牙線清潔牙齒的鄰接面,當無法使用牙線時,可以牙線棒替代,但是牙線棒上有食物殘渣或牙菌斑時,就要更換,不可一支用到底,否則容易把細菌帶到另一個牙齒鄰接面。如果牙線棒使用不當時,容易造成施力過大而傷害牙齦。

(二)牙間刷

當較大的牙縫、牙齦嚴重萎縮,或是在牙齒矯治期間,牙齒表面有矯正器時,才須使用牙間刷進行清潔,原則上還是建議以牙線清潔為主。

(三)牙線穿引器

牙線穿引器是一種牙線的輔助工具,由稍硬一點的尼龍材質製造的水滴狀穿引器,可以將牙線穿引到牙橋的下方和臼齒牙根的分叉處,在製作固定牙橋假牙和牙周病治療後使用。

指導單位: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照護線上
諮詢專家: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黃耀慧臨床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何佩珊教授
諮詢單位:衛生福利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口腔衛生科學學會

careonline_96
373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蛀牙懶人包——認識齲齒的發生及正確潔牙方式
careonline_96
・2022/08/09 ・3861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文/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黃耀慧臨床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何佩珊教授

一、識蛀牙

蛀牙的專業用語稱為齲齒。齲齒大部分看起來呈現黑色或深褐色,一開始的齲齒只在牙齒的表面,若沒有立即移除蛀蝕的齒質,進行齒質填補治療,細菌就會往牙齒深層侵犯。

一旦細菌穿過牙本質感染到牙髓腔(俗稱神經),變成牙髓炎或是牙髓壞死,此時就需要進行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來解除疼痛和移除病灶。

二、牙齒的結構

一顆牙齒主要可分為牙冠和牙根兩大部份。在牙齦裡面的是牙根,而牙齦以上,一般肉眼可見的就是牙冠。牙冠是由牙釉質(又稱琺瑯質)、牙本質以及牙髓組成;牙根則是由牙骨質、牙本質以及牙髓組成;而牙齒表面可分為外側面、內側面、咬合面和鄰接面。

牙釉質(Enamel):主要由鈣和磷酸鹽組成,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牙釉質也是進食時直接接觸食物的部份,幫助咬碎食物以及保護牙本質。牙釉質破損是無法自行修復,因此出現蛀洞(又稱窩洞)後就不能再生,只能靠日常護理及定期的口腔檢查,才能預防或治療。

牙本質(Dentin):一般是偏黃色,會影響到牙齒外觀的顏色。牙本質內有許多微細管道連接著牙髓,因為有這些微細管道,外界的冷、熱、觸覺變化時,會出現疼痛或酸痛的感覺。

牙髓(Dental pulp):是牙齒的中腔部份,屬於軟組織,裡面滿佈血管和神經組織。牙髓可形成新的牙本質和維持牙齒生命,因裡面有痛覺神經,讓牙齒能感覺到物理、化學和細菌的刺激,過度的外來刺激會令牙髓發炎或壞死。

牙骨質(Cementum):位於牙根部的最外層,質地比牙本質稍軟,經由牙周韌帶使牙齒與牙床骨連結,因此被歸類為牙周組織的一部份。牙骨質無神經血管分佈,常常因為牙齦退縮而暴露口腔中。

三、為什麼會蛀牙?

當我們吃甜食、喝含糖飲料或吃醣類食物,如米飯、麵食、馬鈴薯、蕃薯等五穀根莖類;少量來自奶類的乳糖,水果及蔬菜中的果糖及其他醣類時,口腔細菌會分解其中的糖分而產生酸,這些酸會侵襲牙齒表面,造成礦物質(特別是鈣與磷酸鹽)流失,經過長時期的脫鈣過程,在牙齒會出現蛀洞,形成蛀牙。因此,影響蛀牙的四大因素包括:

  1. 牙齒:特別是牙齒的結構、排列。
  2. 細菌:口腔中有好菌也有壞菌,容易形成蛀牙的細菌稱為「致齲菌」。致齲菌與正常菌種的比率、分佈會影響蛀牙形成。
  3. 食物: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容易造成蛀牙,只有「可發酵性碳水化合物」才是致齲菌可以利用來產生酸性物質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只包括甜食、含糖飲料,還包括吐司、白米等。
  4. 時間: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讓牙齒與來自致齲菌的酸性物質作用。

四、蛀牙的進程

放任齲齒不治療,最後的結果可能會造成殘留齒根或缺牙哦!

當我們吃甜食或喝含糖飲料時,口腔細菌會分解其中的糖分而產生酸。這些酸會造成牙釉質的礦物質(特別是鈣與磷酸鹽)流失,也就是「去礦物化」(簡稱「去礦化」),此階段的變化是不會有任何臨床症狀的。去礦化的初期可藉由氟化物的使用,加速口腔內再礦化的效率,使已經發生去礦化的牙釉質恢復原狀。

當去礦化現象持續發展,牙齒的礦物質流失嚴重時,就會使蛀洞(或稱「窩洞」)從牙釉質延伸到牙本質,此時只需要將窩洞填補即可。到了這個階段如果沒有適時處置、放任蛀牙繼續往深部發展時,細菌或毒素會侵蝕牙齒神經組織(或稱牙髓),造成牙齒神經感染、發炎,甚至壞死,此時則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若持續放任蛀牙發展,除了使牙齒內部神經受損外,連牙齒的牙冠結構也逐漸崩壞、瓦解,最後只剩下牙齦底下的牙根結構,即所謂的「殘留齒根」,此時則需要拔牙或製作假牙。

當牙齒神經組織壞死、產生膿腫,或是蛀蝕到只剩下「殘留齒根」時,出現在這些部位的細菌毒素可能會擴展到牙齒根部外的周邊組織,形成「蜂窩性組織炎」,更甚者會順著血液的流動而擴及全身,此時就必須藥物治療或住院了。

五、有效預防蛀牙的方法

(一)減少含糖飲食

當我們吃甜食、喝含糖飲料或吃醣類食物,如米飯、麵食、馬鈴薯、蕃薯等五穀雜糧類;少量來自奶類的乳糖,水果及蔬菜中的果糖及其他醣類時,容易被細菌利用產生酸性物質,因此減少含糖飲食的攝取量及頻率,可以有效降低蛀牙。儘量以開水取代飲料,甜食儘量在三餐飯後吃,吃完了就去刷牙。

(二)確實做好潔牙

每天都要以 1,000ppm 以上的含氟牙膏刷牙,至少 2 次,尤其是睡前的那次最重要。另外,每天至少要以牙線清潔牙齒鄰接面 1 次。

(三)使用氟化物

適當使用氟化物,像是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氟碘鹽或是塗氟,可提升牙齒再礦化能力。經過再礦化的牙齒可以提升對酸性物質侵蝕的抵抗力,還可以加速修復因酸性物質產生的去礦化現象,同時氟化物還具有干擾致齲菌新陳代謝與產酸能力的作用。

(四)定期口腔檢查

即使沒有牙痛或不舒服症狀,也要定期檢查,因為初期的蛀牙是不會有疼痛感,通常自己無法察覺,而且越初期的蛀牙,治療的方式越不具侵入性,造成痛苦的經驗越低。

六、正確刷牙方式

建議成人以貝式刷牙法(Bass method)或改良式貝氏刷牙法來進行潔牙,一方面可達到適度按摩牙齦,同時確實清潔牙齦溝,達到預防牙周疾病的效果。潔牙頻率:一天至少二次,睡前一次是必須的,另一次可依個人狀況安排。

  • 貝式刷牙法的重點
  1. 刷毛朝牙根尖並涵蓋一點牙齦
  2. 刷毛與牙齒表面呈 45 度角
  3. 刷牙時兩顆兩顆來回震動約十次
  4. 刷咬合面時,不需要求刷毛角度,前後來回刷動數次即可
  5. 刷前牙內側時,可將牙刷刷頭擺直一顆一顆刷

七、正確使用牙線

牙齒的鄰接面主要靠牙線清潔,使用牙線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手指捲線操作法(Spool method)與環形操作法(Loop method)。

(一)手指捲線操作法

取牙線長約 45 公分(約大拇指到手肘處長度),牙線二端分別纏繞在雙手的中指上,前牙清潔操作利用大拇指和食指,而後牙則是利用雙手的食指來操作。

二手手指以前後(前牙) 或左右(後牙)拉動,使繃緊的牙線切入越過牙間接觸點後,將牙線輕靠一側牙面從牙龈最低處向咬合面,上下滑動最少 5 次來回,以清除牙面上的牙菌斑。結束後再清潔另一側的牙面。

(二)環形操作法

將牙線前後二端對疊打結三次,連成一大牙線圈。再以上述方法來清潔牙齒。清潔過程中可以變換使用牙線圈不同的位置,以避免重覆使用不潔線段。以環形操作法較簡單,且可改善手指捲線時,雙手中指被牙線緊纏不舒服的感覺。

八、其他潔牙輔助工具

(一)牙線棒

大專學生原則上建議以牙線清潔牙齒的鄰接面,當無法使用牙線時,可以牙線棒替代,但是牙線棒上有食物殘渣或牙菌斑時,就要更換,不可一支用到底,否則容易把細菌帶到另一個牙齒鄰接面。如果牙線棒使用不當時,容易造成施力過大而傷害牙齦。

(二)牙間刷

當較大的牙縫、牙齦嚴重萎縮或是在牙齒矯治期間牙齒表面有矯正器時,才須使用牙間刷進行清潔,原則上還是建議以牙線清潔為主。

(三)牙線穿引器

牙線穿引器是一種牙線的輔助工具,由稍硬一點的尼龍材質製造的水滴狀穿引器,可以將牙線穿引到牙橋的下方和臼齒牙根的分叉處。在製作固定牙橋假牙和牙周病治療後使用。

  • 指導單位:教育部
  •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照護線上
  • 諮詢專家: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黃耀慧臨床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何佩珊教授
  • 諮詢單位:衛生福利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口腔衛生科學學會
careonline_96
373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5
0

文字

分享

0
5
0
認識「蛀牙 5 階段」:正確塗「氟」可以強化琺瑯質!
careonline_96
・2021/12/09 ・232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氟漆、氟膠有何差別?正確塗氟預防蛀牙、強化琺瑯質,牙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的牙齒好敏感喔,」王小姐抱怨道,「吃冷、吃熱都不舒服,有時候連吃甜食也會敏感痠痛。」

仔細檢查過牙齒後,醫師說,「有幾顆牙齒都有蛀牙,得趕快處理,以免繼續惡化喔。」

「唉…果然又蛀牙了…」王小姐嘆了口氣。

牙齒是我們的重要夥伴,如果蛀掉了就會帶來一連串麻煩,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李軒指出,除了使用牙刷、牙線確實清潔牙齒外,無論大朋友、小朋友也都可以善用氟漆、氟膠等氟化物來強化琺瑯質,降低蛀牙的機會。

蛀牙5階段,務必及早介入

蛀牙有分幾個階段,李軒牙醫師指出,最初期是琺瑯質(牙釉質)表面開始脫鈣,牙齒表面看起來白白的,顏色不太一樣。

接下來琺瑯質結構遭到破壞,會形成蛀洞。李軒牙醫師說,當蛀牙局限於琺瑯質時,患者通常無感,如果沒有定期檢查,很容易錯過治療時機。

當蛀牙越來越深侵入牙本質時,患者喝水、吃東西時就會覺得敏感不適。

蛀牙5階段

如果蛀牙繼續惡化,牙髓腔便會受損,李軒牙醫師說,牙髓腔裡有神經,疼痛自然會越來越厲害。

隨著感染惡化,牙髓腔內的細菌越來越多,將會形成膿瘍,假使細菌順著牙根往深處蔓延,就可能在牙齦上出現膿包,或導致臉部的蜂窩性組織炎,嚴重甚至可能進展為敗血症,危及性命。

正確塗氟,強化琺瑯質

我們的牙齒主要是由鈣、磷組成的磷灰石,李軒牙醫師表示,口腔裡的細菌會分解食物殘渣,產生酸性物質。原本堅硬的牙齒在接觸這些酸性物質後,會漸漸被溶解、釋出鈣跟磷,這個過程稱為「脫鈣(去礦化)」。

研究發現,氟化物(Fluoride)可以跟鈣結合,形成氟化磷灰石,李軒牙醫師分析,「與原來的磷灰石相比較,氟化磷灰石的結構較穩定,較能抵抗酸性物質的侵蝕,有助強化琺瑯質。」

運用氟化物來預防齲齒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目前有氟漆、氟膠、氟錠、含氟牙膏等多種氟化物可供使用。

氟化物有助強化牙齒結構

在牙齒遭到酸蝕前塗氟可以強化琺瑯質,增加對抗酸蝕的能力,李軒牙醫師說,如果牙齒已有脫鈣的現象,塗上氟漆、氟膠,還是能夠強化琺瑯質,有效降低未來再發生蛀牙的機會,或是減少敏感的問題。

「臨床上有時會遇到成年患者感覺牙齒很痠、敏感,看起來還沒有形成明顯的窩洞,」李軒牙醫師說,「我們會嘗試塗氟漆,並安排病人回診檢查,如果在初期及早介入,有機會阻斷後續蛀牙的發生。」

氟漆、氟膠比一比

氟漆跟氟膠的內容物都是氟化物,差別在於載體。李軒牙醫師解釋,氟漆的使用方法是塗在牙齒表面,它會形成一個保護層,讓氟化物有較長的時間去跟牙齒裡的鈣結合,成為氟化磷灰石,以強化琺瑯質。

氟膠的使用方法是先做一個氟托(牙托),然後裝入氟膠,李軒牙醫師說,佩戴氟托時,所有的牙齒都浸泡氟膠裡面。使用氟膠後,通常會建議在半個小時內不要吃東西、漱口,否則氟膠很容易就會流失掉。

氟漆的好處是可以有效地附著在牙齒表面,碰到水之後,會形成一個保護膜,有較長的時間滲透到牙齒,強化琺瑯質。李軒牙醫師說,「因為氟膠比較容易流失,所以我們較常是使用氟漆,讓氟化物有足夠的時間發揮強化琺瑯質的效果。」

氟漆、氟膠比一比

氟膠比較容易流失,若是遇到配合度較差的小朋友,也無法進行,李軒牙醫師說,氟漆的方便性較高,且能在牙齒表面形成保護膜,持續較久的時間,所以目前在替兒童塗氟時,都會使用氟漆來進行。

塗氟時,牙醫師會先把牙齒表面、牙縫裡的牙菌斑清乾淨,接著隔絕口水,讓牙齒維持在清潔、乾燥的狀態,然後再塗上氟漆。

部分家長會關心使用氟化物的安全性,李軒牙醫師說,口服的氟錠較容易有過量的情形,通常是小朋友誤食,當成糖果一口氣吃了很多顆,所以家中的氟錠一定要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至於其他氟化物的含量有限,縱然吃掉一整條牙膏,其實也不至於有嚴重的影響。

氟漆中的氟化物都是在安全許可範圍內,李軒牙醫師說,只要由專業牙醫師操作,不用擔心氟化物過量的問題。

貼心小提醒

小朋友開始長牙後,便要定期到牙科檢查、塗氟,在尚未蛀牙前,開始強化琺瑯質,李軒牙醫師提醒,及早介入便可以用一些相對簡單,費用也比較低的方法,有效地做好牙齒保健,避免引發未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關於牙齒的健康,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喔!

careonline_96
373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