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原來牙膏只是潔牙的配角?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2023/10/07 ・200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轉載自食藥好文網

  • 文/陳儀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牙科醫院住院醫師郭宸輔 共同撰稿

明明都有乖乖刷牙,為甚麼我們還是會蛀牙?想要解答這個疑惑,必須了解蛀牙的原因和潔牙的原理。

當我們吃甜食,我們口腔內的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糖分轉換為酸,隨著酸性物質停留在牙齒表面,酸性物質會使得牙齒的礦物質流失,使琺瑯質「去礦化」進而造成蛀牙。所謂的牙菌斑,是細菌、食物殘渣、唾液⋯⋯等的集合體,為了避免蛀牙,我們就必須清除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

由於牙菌斑會緊緊黏附在我們的牙齒上,無法光靠漱口來清除,也沒有辦法使用泡沫或藥劑將牙菌斑變不見,因此在清除牙菌斑的方法中,目前以「物理性清潔」為主,建議大家使用牙刷、牙線或牙間刷,才能儘量把牙菌斑從牙齒上面刷掉、刮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牙膏並不是清除牙菌斑的主力,但也是關鍵的輔助角色,透過牙刷和牙膏的相輔相成,有助於減少蛀牙率。

牙膏如何成為最強輔助?

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研磨劑、氟化物以及甜味劑。

目前牙膏中常見的研磨劑包括「碳酸鈣」和「水合氧化鋁」,可以協助牙刷移除牙齒上的牙菌斑以及染色區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現今被添加在牙膏中的研磨劑通常都很溫和,不太會傷害到琺瑯質,但刷牙力道仍然需要控制,儘量不要太大力刷牙。

其中,氟化物能夠將琺瑯質的主要成分「羥磷灰石」中的氫氧根離子 (OH) 替換為氟離子 (F) ,當氫氧根離子被替換為氟離子後,溶度積常數( Ksp 值)會降低,換句話說,就是讓琺瑯質更難被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酸蝕,進而達到預防蛀牙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讓大家更願意刷牙,牙膏中也添加了甜味劑,使民眾對刷牙的接受度更高,同時也能在刷牙後有擁有一口清新的口氣。請大家別誤會,添加甜味劑並不代表牙膏被摻雜了糖,而是使用糖精、山梨糖醇、木糖醇來增加甜味。

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有些牙膏使用不同添加物,以此達到各式各樣的功效,但基本的作用大同小異。例如,美白牙膏會添加過氧化物,藉由氧化還原牙齒表面來美白牙齒;加入如硝酸鉀等成分後,可以藉由改變鉀離子濃度或封閉牙本質小管來改善敏感狀況,成為市面上常見的抗敏感牙膏。

每天至少使用含氟牙膏兩次!

根據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成人口腔保健手冊(專業版)」指出,只要有進食就要刷牙,其中,睡前的潔牙尤為重要。

我們每天至少要使用含氟離子濃度 1000 ppm 以上的牙膏潔牙 2 次,且每次不得少於 2 分鐘。含氟牙膏的使用量少於豌豆的大小即可,約 0.25 g 左右。刷牙時,須搭配「貝氏刷牙法」的潔牙順序,將刷毛傾斜,使刷毛與牙齒表面呈現 45° ~ 60° ,深入牙齦溝,每一次清潔兩顆牙齒,左右來回清刷十次後,再換下兩顆牙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刷牙外,也建議使用牙線、牙間刷刮除牙縫沾黏的食物與牙菌斑。潔牙後避免漱口、喝水,維持口腔中氟離子的濃度,讓氟離子持續作用 30 分鐘以上。

此外,食藥署也提醒:選購一般牙膏時,記得選購標示完整的產品,不購買來路不明或標示不清的產品,使用時保留外包裝或說明書以便了解產品相關資訊。此外,以化粧品管理的一般牙膏如有添加含氟化合物,其氟總量不得超過 0.15% (1,500 ppm) ,且不具有醫療效能,不可治療牙周病等病症;若有嚴重口腔問題,應就醫治療。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65 篇文章 ・ 23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刷過牙後吃的東西「變味」了?不同味覺間的交互影響——《嗅覺之謎》
堡壘文化_96
・2023/04/30 ・152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五味:酸甜苦鹹鮮

我們口語所稱的「味覺」,即從飲食獲得的口腔知覺,其實是許多因素共同形成的複雜感覺,包含味覺、溫度覺、口腔對脂肪和其他食材的觸覺,以及最重要的嗅覺。當你咬著一大塊Godiva 巧克力時,體驗到的是舌間柔滑的觸感,甜苦夾雜的味覺,還有更明顯的是巧克力的香氣。

巧克力可不僅只有甜味!圖/envatoelements

也許你對四種基本味覺已相當熟悉,但其實基本味覺總共有五種,分別是鹹味、酸味、甜味、苦味,以及最近才剛發現的第五味覺,鮮味(umami)。鮮味由日本研究人員率先發現,並粗略從日文譯為英文的「美味」或「開胃」。

所謂基本味覺,代表這種味覺的感知,是透過特定生化物質與特定受器間互相作用而產生的。在五種生化物質與對應的五種受器細胞之間,分別有五類不同的交互作用,產生鹹味、酸味、甜味、苦味及鮮味的知覺。

鮮味通常來自魚肉等蛋白質。圖/envatoelements

五味的化學組成與特性

鮮味由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 MSG)這種胺基酸所產生,亦可視為對純蛋白質的味覺。在西式料理中,鮮味的最佳範例就是高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酸味來自酸性化合物,亦即酸鹼值低於七的化合物,例如檸檬所含有的檸檬酸或維他命C(也稱作抗壞血酸)。

鹹味來自酸鹼混合物質,以常用的調味鹽氯化鈉為例,鈉屬於鹼,而氯屬於酸。氯化鈉僅是眾多鹽類的其中之一,但卻是我們最愛的一種。

甜味通常來自碳水化合物,比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等,任何屬於單一碳水化合物的糖類嚐起來都是甜的。但即使除去任何碳水化合物或卡路里仍可產生甜味,例如紐特(NutraSweet)公司所製造的阿斯巴甜(aspartame),其實是一種胺基酸。

爆米花可能同時含有鹹味與甜味。圖/envatoelements

苦味來自生物鹼,亦即酸鹼值高於七的化合物,例如開胃水的主要成分奎寧(quinine)。世界上最苦的物質是苯甲地那銨(denatonium benzoate),殺蟲劑及家用清潔劑經常添加這種化合物,以避免意外食用而導致中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味覺的交互影響

各類基本味覺共同存在時,彼此也有交互作用。尤其是鹹味,與其他味覺產生非常正向的交互作用,因此是得力的烹飪助手。鹹味可阻斷苦味,並讓食物原本產生的甜味更加明顯。

下次早餐吃葡萄柚時,你可以試著灑點鹽,來驗證這樣的說法是否屬實。鹽其實比糖有效得多,因為它阻斷苦味,並凸顯水果的天然甜味,不過這也會讓葡萄柚嚐起來鹹鹹的。

刷過牙後吃柳橙可是超苦的啊!圖/giphy

在常見的家用產品中,也能找到某些化學物質來阻斷特定味覺受器。你可曾注意到,刷過牙再吃柳橙時簡直苦得要命?

這是因為牙膏含有的化合物抑制了舌頭上的甜味受器,所以對於柳橙,你只能嚐到產生苦味的化合物。這種抑制作用是暫時的,在吸入第一口柳橙汁前先咬片吐司,即能消除這種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嗅覺之謎:生物演化與免疫基因;社會學與文化史;品牌行銷到未來科技,探索氣味、記憶與情緒的嗅覺心理學。》,2023 年 3 月,堡壘文化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堡壘文化_96
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文化的堡壘,資訊的堡壘, 共和國出版集團的堡壘。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牙周疾病影響全身!——認識牙齦炎及口腔保健重點
careonline_96
・2022/08/23 ・3183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黃耀慧臨床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何佩珊教授

一、什麼是牙齦炎

牙齦炎是牙齦組織發炎,症狀為牙齦發紅、腫脹及容易流血。造成牙齦炎的主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或稱口腔生物膜,俗稱牙垢)是一種軟軟黏黏的物質,最常附著在牙面及牙齦邊緣,顏色介於半透明或淡黃色,其中含有數以百萬計的細菌。這些細菌新陳代謝後的產物,會誘導牙齦發炎,也會造成蛀牙。

有效去除牙菌斑是預防和治療牙齦炎最直接方法,也是保持牙周健康的措施。容易形成牙菌斑的牙齒部位有:一、靠近牙齦處;二、兩顆牙齒間;三、牙齒表面不平整處。

二、牙齦炎不理它,後果會是……

牙周疾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俗稱牙周病),牙齦炎是牙周疾病最初期的症狀。牙菌斑中的細菌與其代謝產物誘發身體的炎性反應,造成牙齦紅腫,刷牙會看到流血。

如果牙菌斑一直沒有去除,唾液中的礦物質會沈積在牙菌斑中,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的粗糙表面使細菌更容易堆積、增生、成熟,當細菌形成相當程度的聚落,會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而破壞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周韌帶、齒槽骨,導致牙周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牙周炎是屬於較嚴重的牙周疾病,牙周炎若未及早治療,接下來牙齦就會開始出現萎縮的現象,進而齒槽骨遭到破壞,造成牙齒動搖,形成掉牙的危機。 

三、研究文獻已證實牙周疾病與多種全身性疾病,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口腔健康促進計畫

(106~110年)指出日本的長期世代研究(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追蹤了 4,139 位 40 至 79歲的民眾超過 13 年後,發現牙齒的症狀與因心血管疾病和肺炎的死亡具有相關性,牙齒的症狀包括:敏感性牙齒、咀嚼困難、牙齦流血、感到口腔黏膩。其中,常感到口腔黏膩的受試者死於肺炎的風險升高 2 倍。

2012 年的一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共收集了 13 篇文獻數據加以整合分析後發現,罹患牙周病後得到中風的風險是沒有牙周病者的 1.47 至 2.63 倍。

四、清除牙菌斑的方法

根據 Weiger 等學者於 1995 年發表的研究顯示,牙菌斑中的細菌在不到一小時內就會開始繁殖、增生, 24~72 小時後便會衍生為成熟的細菌生態,而造成牙齦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時如果能即時運用正確潔牙方法清除牙菌斑,牙齦即可恢復健康狀態;如果任由牙菌斑堆積而形成牙結石、牙周炎,就無法靠個人的潔牙來去除,只能靠牙醫師的專業牙結石清除術(俗稱洗牙)才能去除。清除牙菌斑的方法可分為機械式(例如:刷牙及牙間清潔)及化學方式(例如:抗菌牙膏、抗菌漱口水等)。

五、牙刷及牙膏選擇重點

牙刷能夠刷得到牙齒的三個面,包括外側面、內側面和咬合面。挑選牙刷和牙膏時請注意下列幾項重點:

(一)牙刷頭

牙刷頭需挑選大小適中,以能包含 2~3 顆牙的範圍為最佳;刷頭太大無法將每一顆牙齒刷乾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牙刷毛

牙刷毛的軟硬也要適中,太軟的牙刷毛不易將牙齒清潔乾淨,太硬的牙刷毛反而容易引起牙齦萎縮,造成齒頸部外露。

(三)牙刷該怎麼放置

刷完牙應將牙刷以清水沖洗乾淨,將刷毛朝上,放置於通風良好處,以利保持乾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更換牙刷時機

每三個月要定期更換牙刷;刷毛出現損壞、變形、變色、發霉,則應該馬上更換牙刷;得到傳染病、感冒流行過後也應更換牙刷。

(五)正確選擇牙膏

牙膏的主要作用是將氟化物帶入口腔中,以發揮預防蛀牙的功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般家用牙膏中氟離子的濃度要在 1000~1500 ppm 之間,才能有效預防蛀牙,而且含氟濃度越高或是使用頻率越高,預防蛀牙的效果會越好。另外,選用含有抗菌成分的一般家用牙膏,可以有效預防及治療牙齦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六、正確刷牙方式

建議成人以貝式刷牙法(Bass method)或改良式貝氏刷牙法來進行潔牙,一方面可達到適度按摩牙齦,同時確實清潔牙齦溝,達到預防牙周疾病的效果。潔牙頻率一天至少二次,睡前一次是必須的,另一次可依個人狀況安排。

七、貝式刷牙法的重點

  1. 刷毛朝牙根尖並涵蓋一點牙齦。
  2. 刷毛與牙齒表面呈 45 度角。
  3. 刷牙時兩顆兩顆來回震動約十次。
  4. 刷咬合面時,不需要求刷毛角度,前後來回刷動數次即可。
  5. 刷前牙內側時,可將牙刷刷頭擺直一顆一顆刷。

八、正確使用牙線

牙齒的鄰接面主要靠牙線清潔,使用牙線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手指捲線操作法(Spool method)與環形操作法(Loop method)。

(一)手指捲線操作法

取牙線長約 45 公分(約大拇指到手肘處長度),牙線二端分別纏繞在雙手的中指上。前牙清潔操作利用大拇指和食指,而後牙則是利用雙手的食指來操作。二手手指以前後(前牙) 或左右(後牙)拉動,使繃緊的牙線切入越過牙間接觸點後,將牙線輕靠一側牙面從牙龈最低處向咬合面,上下滑動最少 5 次來回,以清除牙面上的牙菌斑;結束後再清潔另一側的牙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環形操作法

將牙線前後二端對疊打結三次,連成一大牙線圈。再以上述方法來清潔牙齒。清潔過程中可以變換使用牙線圈不同的位置,以避免重覆使用不潔線段。以環形操作法較簡單,且可改善手指捲線時,雙手中指被牙線緊纏不舒服的感覺。

九、其他輔助工具

(一)牙線棒

大專學生原則上建議以牙線清潔牙齒的鄰接面,當無法使用牙線時,可以牙線棒替代,但是牙線棒上有食物殘渣或牙菌斑時,就要更換,不可一支用到底,否則容易把細菌帶到另一個牙齒鄰接面。如果牙線棒使用不當時,容易造成施力過大而傷害牙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牙間刷

當較大的牙縫、牙齦嚴重萎縮,或是在牙齒矯治期間,牙齒表面有矯正器時,才須使用牙間刷進行清潔,原則上還是建議以牙線清潔為主。

(三)牙線穿引器

牙線穿引器是一種牙線的輔助工具,由稍硬一點的尼龍材質製造的水滴狀穿引器,可以將牙線穿引到牙橋的下方和臼齒牙根的分叉處,在製作固定牙橋假牙和牙周病治療後使用。

指導單位:教育部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照護線上
諮詢專家: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黃耀慧臨床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何佩珊教授
諮詢單位:衛生福利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口腔衛生科學學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