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想像以下情境:你是一名身負重任的警官,正為了揪出一起重大罪案的真凶而焦頭爛額。幸運的是,案發現場正好有兩位目擊證人,也許可以提供成為破案關鍵的口供及指證;不幸的是,案發當時他們的意識都不甚清醒——一位吸了大麻茫茫然,另一位喝了酒醉醺醺。最棘手的情況發生了,當兩人給出的情報有出入,呼麻仔和醉鬼,你到底該相信誰?
以上情境純屬假想,但在犯罪最前線,大部分涉案者有相當高的機率,都處在藥物或酒精的作用下。因此,探究酒精和常用的藥物(如大麻)怎麽影響人的認知功能,尤其是記憶力,便是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的課題。
大麻,不止讓你又嗨又飄飄然
事先聲明,大麻在台灣可是二級毒品,不管是意圖製造(沒錯,種也不行)、運輸、販賣、施用都是違法的哦!不過在荷蘭、捷克、加拿大、美國科羅拉多州等地,在法律規範內使用、吸食大麻是合法的。
大麻含有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及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兩種大麻素(Cannabinoids)。前者具有精神活性,是讓人又嗨又飄飄然的迷幻成分;後者則不具精神活性,因此沒有精神作用,但可以緩解肌肉疼痛、焦慮和癲癇等症狀。使用上有疑慮,但又兼具醫療價值的特性,讓大麻成為爭議的主角。
大麻該不該合法化,不是今天的重點,但我們還是可以瞭解一下大麻如何影響記憶能力。記憶的過程,包含了編碼(Encoding)、儲存(Consolidation)和檢索(Retrieval);檢索提取記憶又可分成回憶(Recall)和再認(Recognition)兩種。回憶指的是沒有任何線索之下,靠自己回想尋找相關的記憶;再認則是經由接收到的外在刺激,去辨識、檢驗這些刺激項目是不是已經編碼、儲存的記憶。過去研究指出,吸食大麻者不管在回憶或再認上,準確率都有所降低,甚至可能出現不實的記憶。這可能與大麻促進人的精神活動,造成不相關的聯想所致。
酒精,可以ㄎ一ㄤ到讓你忘光光
相較於大麻,酒精飲品可謂隨處可見,年滿十八到附近的超商就可以取得,完全合法。喝醉不僅降低衝動行為的閾值、讓人變得 ㄎ一ㄤ ㄎ一ㄤ der,酒精裡的乙醇分子也會阻礙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干擾記憶形成的過程。
一般而言,血液酒精濃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越高,記憶損害的情況越嚴重。從片段式的斷片(Fragmentary blackouts),即在回憶某個事件時出現部分缺失,到徹底忘記、即使被給予提示也想不起整個事件的完全斷片(En bloc blackouts),都可能隨著酒醉程度提高而發生。
科學家怎麼做研究?到「咖啡館」和酒吧堵人啊!
無獨有偶,兩份在丹麥進行的研究,為了測試大麻和酒精對記憶力的影響,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以下稱為大麻實驗及酒醉實驗)。研究者都將受試者分成「清醒組」跟「受大麻/酒精影響組」,並讓這兩組人看完一部犯罪現場的短片後,測試他們記憶能力的差異。
為了找到充足樣本數的受試者,研究者不約而同地到「咖啡館」和酒吧堵人。酒吧賣的是酒,可以找到酒醉程度不一的受試者,這點毋庸置疑;但在荷蘭,咖啡館(coffee shop)賣的可不是咖啡,而是可以合法購買和體驗大麻的場所。
兩項實驗的大致流程相似,但在細節設計上不同。大麻實驗中,受試者在看完影片後,會先完成一個數獨遊戲,再當場由研究者進行記憶能力的問題測試;影片內容是一起發生在超商的搶劫案。在酒醉實驗中,受試者觀看的是一部肇事者視角的入屋盜竊案影片,並在三到五天後,才會收到針對記憶能力的問卷,自行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測試。
此外,研究者能用呼吸測醉器算出血液酒精濃度,將受測者定義為清醒組、中度醉酒組和高度醉酒組;但大麻的用藥程度無法直接透過儀器測得,因此研究人員只能以受試者回報的劑量,來判斷有無受大麻影響,並依此分成兩大組別。
呼麻仔 vs 醉鬼的記憶力大 PK!
- 第一回合:沒有提示的回憶試驗
兩項實驗的第一階段,都是在不提供任何提示線索之下,要求受試者自由不受限地去盡可能回憶、描述有關影片的所有細節。
不出意料的,受大麻/酒精影響組所能回憶的正確細節,明顯比清醒組來得少。不過大麻實驗中,使用劑量並沒有和記憶細節的錯誤率有顯著相關;酒醉實驗中,血液酒精濃度越高,記憶的完整程度與準確率就越低,比起清醒組,記憶的正確細節少了 33%。
- 第二回合:有提示的人像辨識或問題試驗
大麻實驗的第二階段,是一連串有提示的問題,以及偵察中常出現的經典場景——讓嫌疑犯排排站,再由目擊證人從中找出真凶的列隊指認(Lineup identification)。研究人員提供一系列人像照片,讓受試者找出混雜其中的超商搶劫犯。在酒醉實驗中,受試者則必須回答「肇事者是怎麽進到屋內?」「他偷了哪些東西?」等等具有提示性的問題。
實驗結果發現,清醒的人和有抽大麻的人,在列隊指認中表現並沒有顯著差異。這説明在再認的記憶檢索能力上,即使受大麻影響,受試者也不會出現錯判犯人的傾向。
酒醉實驗中,在有提示的情況下,酒醉組記得的正確細節率,與清醒組的差異縮減至 21%。研究人員原本假設存在酒精短視現象(Alcohol myopia),即在酒精影響下,人只會專注於特定事物上,只記得事件重點而非周邊細節。但測試顯示,醉酒的受試者甚至在被問起影片中的關鍵(例如被偷走的是一臺筆電),也想不起來。有些高度醉酒者還出現記憶偏誤,犯人明明是用開鎖器進屋,受試者卻回答使用的是撬棍。
針對這樣的情形,研究者提出兩個可能的解釋:一是受試者因酒醉出現了片段式斷片,所以編造了不實的細節;另一種可能是,受試者受到來源混淆(Source confusion),把影片中出現的元素與其他偶發事件混淆,造成記憶扭曲。
最終的獲勝者是誰?
就記憶能力測試大比拼結果來看,呼麻仔的記憶可信度似乎比酒鬼,稍微高那麽一點點。不過這兩項實驗到底還是存在差異與局限,不可以如此簡單粗暴地斷言。大麻實驗中,礙於倫理和操作困難,研究人員無法得到精確的大麻使用劑量,以及使用大麻後與進行記憶測試之間的時間差;而酒醉實驗使用回收問卷,而非當場驗收的方式,也可能造成受試者自行回答時出現的偏誤。
雖然這兩項研究都各有各的限制,但因為所有受試者,都是在沒有實驗人員干預的自然情況下攝入大麻或酒精,所以比起過往的室內實驗,更貼近真實世界中的情況。而兩項實驗的有趣結果,也為大麻和酒精如何影響人的記憶能力,提供了可以繼續發想深究的方向。
延伸閲讀
參考資料
- Effects of cannabis on eyewitness memory: A field study
- The Effects of Alcohol on Crime‐related Memories: A Field Study
- 透視大麻 1》多圖帶你認識「亦正亦邪」的大麻
- 血液酒精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