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0

文字

分享

1
2
0

帶狀皰疹是什麼?——解析「皮蛇」治療方針,提升免疫力是關鍵!

careonline_96
・2021/11/04 ・338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COVID-19 影響全球至今近兩年,「戴上口罩」成為許多民眾遠離病毒的首選。然而,雖然口罩可以防新冠病毒,以及成人三疾病中的流感、肺炎,卻罩不住帶狀疱疹病毒,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皮蛇。甚至更有研究指出,巴西於 COVID-19 期間帶狀疱疹的罹患人數增加 3 成。

面對罩不住的病毒,家庭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 吳至行醫師 與 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 詹智傑醫師針對 7 大常見問題回覆,兩位醫師更共同表示除了新冠肺炎外,其他疾病的預防更是要注意,且應主動諮詢醫師了解預防資訊。

Q1、帶狀疱疹 ( 皮蛇 ) 究竟是什麼?新冠疫情期間也要注意嗎?

吳至行醫師: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恐罹患帶狀疱疹,且近期就診人數增,不可忽視

成人三疾病包含流感、肺炎與帶狀疱疹(又稱皮蛇),常見於 50 歲以上、具慢性疾病、工作壓力高等族群中。而 COVID-19 趨緩後發現診間帶狀疱疹罹患民眾相較先前明顯增加,且由於帶狀疱疹病毒不像肺炎、流感等疾病戴上口罩就能預防,這段期間民眾作息改變、生活壓力增也可能導致疾病罹患機率提升,因此除了新冠肺炎外,帶狀疱疹(皮蛇)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疾病。

詹智傑醫師:一旦接觸過水痘病毒,病毒恐一輩子在體內伺機而動,防疫仍勿忘帶狀疱疹的威脅。

帶狀疱疹其實是由水痘病毒所引起的,一旦過去罹患過了水痘,水痘病毒就可能會藏在我們神經中,一輩子跟隨著你。而當像是 COVID-19 發生時,大大改變了民眾的生活習慣、壓力增加,導致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可能會因此活化而產生帶狀疱疹。因此 COVID-19 疫情期間,除了確實做好防疫外,也千萬不可忘記潛藏在體內伺機而動的水痘病毒。

Q2、哪些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會有那些症狀

吳至行醫師:50 歲以上民眾罹患帶狀疱疹機率恐跳三級!務必諮詢醫師做好預防

50 歲以上的民眾、慢性疾病族群或者是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可能免疫力較差的族群都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族群。此外,根據調查指出,50-64 歲的民眾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平均是 50 歲以下年輕人的 2.8 倍,進入 50 歲後罹患機率恐跳三級 。

詹智傑醫師:症狀為灼燒、刺痛感水泡,疼痛更可能長達數個月!甚至可能失去獨立生活能力

帶狀疱疹沿著單側神經節的皮節分布出現,初期可能會感受到燒灼、刺痛感的水泡,之後則可能會出現大面積的傷口,嚴重的話還可能會留下傷疤。而其中最讓病友們困擾的,就是「疼痛」,而這疼痛其實是一種神經發炎,由於我們的神經修復速度慢,因此這疼痛可能延續數個月甚至更久,有患者因此痛到憂鬱滿懷,不僅干擾睡眠及日常活動,更可能因此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Q3、罹患了帶狀疱疹該怎麼辦?

詹智傑醫師:罹患帶狀疱疹,黃金 72 小時即時治療很重要

帶狀疱疹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早治療,而帶狀疱疹發作時其實就是潛藏在體內的水痘病毒從神經節裡面跑出來了。透過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就是將這些跑出來的病毒消滅。而消滅病毒的黃金時期,就是在皮膚的紅疹或水泡出現之後的 72 小時(也就是 3 天)內開始治療,若是超過 72 小時則治療效果就會比較不好,一旦水泡發展出來,神經痛已經起來,這個時候再去踩煞車通常都踩不住,不僅可能要經歷很久的疼痛,也可能留下疤痕。

Q4、罹患過一次帶狀疱疹是否會終生免疫?

詹智傑醫師:一旦得過水痘,病毒就會永久潛伏體內,部分患者一年內復發 2-3 次

根據研究指出國內約 95% 的 50 歲以上的成人體內都有水痘的病毒潛伏,此外,只要我們的身體一旦感染水痘病毒,就難以能將其清除得一乾二淨,因為水痘病毒會躲藏在免疫細胞無法攻擊的神經中,一旦免疫力不佳就會從神經跑出來作亂。而近年來在門診中,也有發現帶狀疱疹患者復發的比例其實並不低,我自己的患者就有人是一年內復發了 2-3 次,提醒大家即使罹患過帶狀疱疹也不可掉以輕心,疏忽於未來的預防,仍可能會再次承受皮蛇復發帶來的疼痛。

帶狀泡疹發作第二天的樣子。圖/WIKIPEDIA by Mariegriffiths

Q5、面對帶狀疱疹我該如何預防?是否會受疫情影響?

吳至行醫師:防疫固然重要,仍應主動諮詢醫師做好各項疾病預防。

除了新冠肺炎外,仍有很多疾病、病毒是需要小心做好預防的。以成人三疾病中皮蛇為例,研究指出,新冠肺炎可能與帶狀疱疹感染有相關性,且最近研究發現巴西在 COVID-19 流行期間罹患帶狀疱疹的患者也增加超過 3 成。鑑於此,建議民眾在疫情期間也要積極做好成人三疾病(肺炎、流感、皮蛇)的預防,而考量到疫苗施打需有間隔時期,建議在接下來流感、肺炎公費疫苗施打時,可主動諮詢醫師帶狀疱疹的預防並依醫囑接種疫苗,做好安全保護。

詹智傑醫師:比起治療,做好帶狀疱疹的預防更重要!依醫囑主動施打疫苗,有助降低不適感

相較於帶狀疱疹即時的治療,預防才是更加重要的!而帶狀疱疹的預防,就是好好地提升免疫力,除了正常生活作息、規律運動外,施打疫苗也是提升抵抗力的良好方式。雖然疫苗的預防效果因年齡而異,但平均仍有助降低帶狀疱疹感染風險達約 50%,此外更重要的是,帶狀疱疹令人困擾的「疼痛」也能藉此降低發生率,即使不幸感染了仍能降低不適感,因此鼓勵大家都能為自己做好積極預防。

Q6、如果我剛接種 COVID-19 疫苗需要隔多久才能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吳至行醫師:主動諮詢醫師接種疫苗資訊,積極為自己做好預防

不同疫苗的施打建議可間隔 7 天,而在疫情期間除了做好新冠肺炎的預防外,提醒大家也別忽略其他疾病的預防,特別是 50 以上民眾常見的成人三疾病。建議這段期間,若是還在等待新冠疫苗施打的民眾,可參考台灣家庭醫學會成人疫苗接種資訊,確認自己在其他的疾病上是否做好預防,也可以主動就診諮詢醫師了解更多疫苗資訊。

Q7、若是想要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我可以去哪些地方接種?

吳至行醫師:家醫科、皮膚科等皆可諮詢疫苗,也可上網搜尋成人三疾病了解更多資訊

帶狀疱疹的治療與積極預防資訊可以到家醫科、皮膚科、神經內科等科別與醫師諮詢。而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為了幫助民眾了解影響成人健康的流感、肺炎、皮蛇等三大疾病,也設置有「成人三疾病」臉書粉絲團成人三疾病網站。粉絲團將定期更新最新的疾病衛教與預防資訊;網站中則有詳細的衛教資訊、衛教動畫、醫師專業訪談外,也邀請病友及藝人朋友分享罹病之痛,並且設置有搜尋診間功能,可幫助民眾快速找到離自己最近、最方便的診所。

更多疾病預防資訊 Google 搜尋家庭醫學醫學會及皮膚科醫學會網站中了解更多。

家庭醫學醫學會:https://reurl.cc/xE1XM4 

皮膚科醫學會:https://reurl.cc/43X8zX

帶狀疱疹到底有多痛?聽聽醫師怎麼說?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careonline_96
390 篇文章 ・ 257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3
2

文字

分享

0
3
2
中國解封後,大規模疫情將出現超強變異株?疫苗還有效嗎?
PanSci_96
・2023/03/19 ・203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2022 年 12 月 26 日也開放了出入境的管制,並且解除封控;有些媒體報導,解封之後的 20 天,中國感染人數就達到 6 億,這個數字幾乎就是三年來的全球病例通報總數……。

有人認為這樣大規模的感染會產生新的變異株,這個推測根據在哪?另外,若是新變異株擴散開來,次世代疫苗是否仍有用?

次世代疫苗能否對抗新變異病毒

首先,我們來談談新的變異株以及這一波中國疫情帶來的影響。

現在的變異株 XBB、XBB 1.5、BF.7、BQ.1.1 等都是 Omicron 衍生而來的,例如:XBB 或 XBB 1.5 都是由 BA.2 突變而來,而 BF.7 以及 BQ.1 則是由 BA.5 突變形成新的變異株;這些變異株比起原始株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避性以及傳播力,這也表示著,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效果更差,傳播的機率更高。

因此,如果只打了三劑原始株疫苗,體內的抗體幾乎無法對抗 BQ.1 及 XBB,即便是打過疫苗又經歷過 BA.2 或 BA.5 的突破性感染,體內對抗 XBB 及 BQ.1 的效果也有限;不過若是打次世代疫苗的加強劑,對比施打四劑原始株疫苗,對抗 XBB 和 BQ.1 效果仍較好。

比起施打四劑原始株疫苗,次世代疫苗加強劑對抗變異株的效果較好。圖/Envato Elements

以台灣 COVID 流行的數據來看,本土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然為 BA.5 以及 BA.2.75,兩者佔了 83%,BQ.1 目前已佔 2% ;而在境外移入案例中,BQ.1 和 XBB 雖然僅佔 18%,但 BQ.1 或 XBB 都比 BA.5 有更強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避力。未來 BQ.1 或 XBB 有可能逐漸取代 BA.5 和 BA.2.75 成為台灣流行的變異株。

至於新的變異株是否更「毒」呢?根據分析再感染研究報告指出,Omicron 開始流行的前三個月,其再感染率達 3.31%,這也顯示面對新的變異病毒株時,的確有再感染的風險。但若是我們觀察 XBB 和 BQ.1 取代其他病毒株流行的國家中,其實住院率並沒有明顯上升,這可能表示 XBB 和 BQ.1 的毒性沒有增加,或是因為二價疫苗施打。

短時間大規模疫情會產生新的變異病毒株?

由於 SARS-CoV-2 為 RNA 病毒,較 DNA 病毒在複製過程中更容易產生突變;另外,若病毒感染了免疫低下的族群,更容易在人體內產生更多突變,新病毒株越容易產生。但也不必過於擔憂,突變後的病毒在傳播後,還需進行淘汰賽,才能選出強者病毒。

突變後的病毒傳播至人體後,還需進行淘汰賽。圖/Envato Elements

那麼是否打了有效疫苗或是感染過的人,就不會促使病毒產生新的變異呢?這牽涉到了一個免疫學上的概念——「抗原原罪現象」。

這個現象是指,當我們身體藉由感染或疫苗注射獲得抗體後,若再次遇到有「些微差異」的病毒時,身體會傾向使用之前獲得的抗體記憶來產生抗體,而無法針對該病毒產生更有效的免疫力;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先前的抗體沒有辦法有效滅掉變異病毒時,反而會變相篩選掉之前感染的病毒,留下可以躲開抗體攻擊的變異病毒。在這樣的條件下,當環境充斥著大量病毒,造成突破感染,更助於變異病毒成功突圍而出。

另外還需考量到,不同國家、地區流行的病毒突變株不同,所施打的疫苗也不同,這就表示,如果疫苗效果越差,又將帶口罩、隔離、消毒等公衛措施取消,便會促使病毒傳播到已經具有抗體的人,造成突破性感染。

各地所施打的疫苗,亦為影響產生新的變異株原因之一。圖/Envato Elements

疫情不透明的地方怎麼知道嚴不嚴重

在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會每天發布感染的人數,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公布各種病毒株比例,我們可以根據數據和自身狀況調整防疫的強度。

然而有些地方可能因公衛不發達或是刻意掩蓋,使得疫情統計困難,讓外界無法得知疫況。那麼,可以透過什麼方法知道這些地方的疫情狀況呢?

透過英國醫療資訊分析公司 Airfinity 收集數據並以模型推估,中國各省每日確診病例可能會達到 480 萬人的峰值,這瞬間大量的染疫人數會使醫療體系承受極大負擔,這勢必會造成排擠效應,許多原先可治療的患者,可能因醫療資源擁擠或缺乏護理而死亡。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藉由 PCR 檢測看出端倪。中國開放出入境後,在各地機場的檢疫陽性率約在 10% 到 50% 之間,所以即便持有 48 小時的 PCR 陰性證明,仍有一定比例的人向外輸出病毒,顯示當地疫情嚴峻。

最後,還是反覆呼籲,如何降低感染風險,其實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勤洗手、戴口罩、不摸口鼻」!

防疫小叮嚀。圖/Envato Elements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善用成人疫苗,有助預防重症、減輕疾病嚴重度
careonline_96
・2023/02/07 ・209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疫苗是人類醫療史上非常重大的成就!」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呂俊毅主任表示,「因為疫苗可以讓人跳過被感染的過程,就能對特定傳染性疾病產生免疫力,減少感染引起的重症與死亡。」

在過去很多嚴重的疾病,例如天花、小兒麻痺等,都在疫苗普及後,得到控制、甚至根除。呂俊毅醫師指出,現在的兒童在出生後都會依照時程施打各種疫苗,幫助小朋友能夠平安、健康的長大。

疫苗是維護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環,呂俊毅醫師表示,隨著疫苗科技越來越進步,能夠利用疫苗預防的疾病也越來越多,現在不只兒童,成年人也需要施打許多疫苗。

因為成年人和兒童好發的疾病不一樣,需要接種的疫苗也有所不同。呂俊毅醫師說,例如流感疫苗不管兒童或成人,都需要每年施打;至於小兒麻痺疫苗,只要在小時候接種即可。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們的免疫力會越來越下降,而且經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使得一些年輕人不容易得到的傳染性疾病,在老年人就容易發生,且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所以需要額外的保護。

帶狀疱疹發作,恐引發嚴重神經痛後遺症

帶狀疱疹是老年人容易遭遇的問題,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所造成的疾病,呂俊毅醫師解釋,小時候感染水痘病毒會長水痘,在水痘康復後,病毒會潛伏在身體裡面。等到年紀較大、免疫力下降時,病毒會再度活化,長出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發作時,往往是在單側體表有一個區域發紅、冒出水泡,而且造成刺痛、灼熱、麻癢等不適。呂俊毅醫師說,對老人家而言是常見的困擾,因為帶狀疱疹發作時會很痛,但在水泡好了之後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後遺症,持續痛很久,稱作「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可能很嚴重,痛到難以入眠,影響生活品質,而且有可能會持續數個月至數年之久。呂俊毅醫師說,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有助預防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目前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50 歲以上或屬於高危險群之民眾可以考慮接種;無論是否得過水痘或帶狀疱疹,都能夠施打。

善用疫苗,預防重症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能導致頭痛、發高燒、全身痠痛,症狀會比一般感冒嚴重許多。呂俊毅醫師說,兒童與老人在得到流感後,容易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可能導致死亡。

接種流感疫苗,有助預防流感,並降低重症發生的機率,呂俊毅醫師說,由於流行性感冒病毒容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皆不太一樣,而且流感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會慢慢消退,所以每年都要施打流感疫苗,才能獲得保護力。

肺炎鏈球菌也是很重要的疫苗,呂俊毅醫師指出,兒童與老人都是肺炎鏈球菌的易感族群,感染肺炎鏈球菌後,容易引發中耳炎、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

國內外在推動兒童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之後,成效相當顯著,呂俊毅醫師說,過去常見的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都減少許多。65 歲以上或屬於高危險群的民眾,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研究顯示,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可以降低重症發生的機率、減少死亡率,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也建議要及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預防傳染性疾病,請你這樣做

為了預防傳染性疾病,我們要依照建議施打疫苗,並且戴口罩、勤洗手,盡量避開人潮,降低接觸病原的機會。呂俊毅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有均衡營養、充足睡眠、規律運動,把血糖、血壓、血脂控制達標,讓身體維持在較健康的狀態,才有較好的免疫力。

小朋友要按照兒童健康手冊的規劃依序接種各種疫苗,呂俊毅醫師說,至於成年人可以和您的醫師討論,根據建議接種,流感、帶狀疱疹、肺炎鏈球菌、破傷風、百日咳、A 型肝炎、人類乳突病毒等疫苗,讓身體能夠預做準備,擁有保護力,才能在遭到感染的時候,減輕疾病嚴重度、降低死亡風險!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皮蛇」纏身反覆發作,帶狀疱疹恐致嚴重併發症
careonline_96
・2023/01/10 ・214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醫師,這幾天我的耳朵會癢,結果抓一抓就有水流出來。」80 歲的老爺爺指著耳朵抱怨。

「噢,這是帶狀疱疹。」醫師仔細看了病灶,慎重地說,「帶狀疱疹長在耳朵,可能會影響聽力,一定要趕快治療喔!」

使用口服抗病毒後,老爺爺的水泡仍持續增加,且出現顏面神經麻痺,臉歪一邊的狀況,趕緊安排住院接受針劑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才順利控制住病情。力安妥診所院長蔡詩力醫師指出,令老爺爺持續困擾的是疱疹後神經痛,三不五時顏面會感到抽痛,左側臉部的肌肉也經常抽搐,影響表情。

即使經過一系列治療,至今老爺爺都 85 歲了,還是飽受困擾,蔡詩力醫師說,家族合照的時候他都不太敢笑,以免兩側臉部表情不對稱。

帶狀疱疹病毒潛伏體內,伺機發作

只要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會潛伏在我們的神經節裡,當抵抗力下降時,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延著神經跑出來做怪。蔡詩力醫師說,一開始可能感覺不明顯,或覺得怪怪的、有點疲倦,好像快要感冒,但又沒有呼吸道症狀。發作部位的皮膚會感覺異常,可能覺得灼熱、搔癢、刺痛等,等到皮膚冒出水泡,患者才曉得是帶狀疱疹發作。

冒出水泡後,灼熱感、刺痛感會加劇,甚至影響睡眠。蔡詩力醫師說,若沒有接受治療,可能延續兩個禮拜,甚至一個月;若能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三、五天就會控制病情。

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糖尿病患、慢性病患、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等。蔡詩力醫師說,有些年輕人常上夜班,日夜顛倒,影響免疫力,也較容易發作帶狀疱疹。

坊間有謠言說「長皮蛇是因為受到驚嚇、邪靈附身或遇到髒東西,皮蛇繞一圈就會喪命」,蔡詩力醫師分享,曾經遇過患者掀開衣服,腹部有半圈帶狀疱疹,而且還畫上很多隻腳,一問之下才曉得是想要畫蜈蚣把皮蛇趕走。

蔡詩力醫師強調,這些都是錯誤的說法,患者應該要趕緊接受治療,並正視導致免疫力下降的真正原因,以預防帶狀疱疹反覆發作。

帶狀疱疹痊癒後,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蔡詩力醫師說,長出帶狀疱疹的部位可能一直覺得麻木、刺痛、灼熱,而且會像脈搏一樣,持續抽痛,讓人難以入眠或被痛醒。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可能持續數年,造成很大的困擾。

目前已有多種用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藥物,蔡詩力醫師說,有些患者甚至還需要做神經阻斷,才能改善疼痛。曾經遇過一位老奶奶,被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折磨長達八個月,常常痛到臉歪一邊,不敢出門見人,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品質,期間體重瘦了 10 公斤,是相當可怕的經驗。

損壞視力、聽力,帶狀疱疹恐致嚴重併發症

帶狀疱疹不僅會在皮膚上出現水泡,如果長在耳朵,可能損害聽力。蔡詩力醫師說,如果長在顏面,病毒可能沿著神經蔓延到角膜,可能損害視力,甚至失明,屬於急症,必須緊急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

帶狀疱疹如果長在會陰部,可能破壞附近的神經系統,而影響排便、解尿的功能,造成嚴重便秘或尿滯留,非常棘手。

想要降低帶狀疱疹發作的風險,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蔡詩力醫師說,因為病毒會趁抵抗力降低的時候出來作怪,所以我們要盡量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飲食方面要攝取均衡營養,避免過度調味、太重口味。平時要維持規律運動、補充足夠的水份,在天氣變化時記得做好保暖措施。慢性病患務必按時服藥,把病情控制穩定。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保養之外,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亦有助降低帶狀疱疹發作的風險,蔡詩力醫師說,帶狀疱疹疫苗能幫助身體事先準備好抵抗力,避免帶狀疱疹病毒活化作怪。

50 歲以上民眾或是 18 歲以上免疫不全的患者可以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降低帶狀疱疹發作的風險。

貼心小提醒

年紀越大,帶狀疱疹發作的機會越高。蔡詩力醫師說,若有發現相關症狀,務必盡快就醫治療,減少發生嚴重後遺症的機會。

做好日常保養,能夠避免免疫力低下,而導致病毒活化。事先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有助提升保護力,預防帶狀疱疹發作。由於帶狀疱疹可能反覆發作,即使已發作過帶狀疱疹,更應該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減少復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