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sai-Yi Lu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 Tuo-Yen Tseng(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博士候選人)
自 2021 年 5 月 15 日起,台灣連日 COVID-19 確診個案達到三位數,並且擴及各縣市,社區感染已不再是巷子口網路上激烈爭辯的話題,而是每個在家上班上課或正在醫療前線奔波的台灣人,不得不思考面對的現實。
好在國人防疫觀念較歐美普及,中央也已迅速進行全國三級管制,人在美國求學研究的筆者,在此也衷心期盼疫情能早日平息。
關心台灣疫情進展的同時,筆者也觀察並且意識到,面對快速增長的病例,台灣似乎已開始和美國去年早期面對大流行時出現了類似的困境,也就是「疫調人員極度不足」。
而筆者認為美國後來所採用的解決方式,頗足以拿來借鏡,因此希望藉由此文與讀者共享,拋磚引玉,或許未能解決今日的燃眉之急,但不失為對未來抗疫超前部署的一個參考方向。
到底需要多少疫調能量?台灣現行的困境
台灣目前的疫調能量遠不及疫情爆發速度,等待個案完成接觸史調查已經不切實際,因此目前「防疫警戒升級,並鼓勵民眾自主通報」,是比較有效率的做法。
然而在疫調能量充足的情況下,接觸史可以作為更進一步評估染疫風險、判斷隔離檢疫需求的依據,也可以避免沒有接觸史的民眾因感冒等小症狀恐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同時,疫調員會持續追蹤個案與接觸者,確保他們遵循隔離檢疫規定,並協助他們監測症狀、評估就醫需求,是控制疫情規模、阻止疫情進一步擴散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再者,台灣在防禦完此波疫情之後,由於病毒已深入社區,未來恐也將和歐美與世界其他各國一般,進入長期抗戰。不僅生活、工作和學習模式在全民疫苗接種前將會需要調整,各地方防疫機關恐怕也將時不時需要再次面對可能爆發的小規模群聚感染。
此時「如何快速反應截斷傳染鏈」,便會是降低感染人數以及避免醫療體系超載、同時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如同前副總統陳建仁於日前個人臉書發文裡所提及:「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和群聚史疫調,是比普篩更容易找出密切接觸者加以居家隔離,更有效率,也更快速省錢。」
根據公衛專家的估計,要成功控制疫情,每 10 萬人口應配置 15 位受過訓練的接觸史調查員(contact tracer)。以台北市為例, 260 萬的人口就需要 390 位的接觸史調查員。而且這只是在疫情平緩時,若是在疫情緊張的熱區,這個比例應該要再乘以二,也就是說若僅看台北市的熱區萬華區,就需要約 30 位的接觸史調查員。
然而根據獨立媒體《報導者》於 5 月 19 日刊出的專題報導〈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中指出,就算是有兩百六十萬人口的台北市,疫調人員也不到 10 人,顯見現今疫調人員的極度不足。
然而接觸史調查員需要經過時間招募和訓練,不僅需要具備新冠肺炎( COVID-19 )的基本知識,也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專業道德,面對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的疫情和缺乏資源和人力的地方衛生所,我們該如何提升疫調能量?
美國疫調能量如何急起直追
如同前文所述,美國於 2020 年 3 月疫情爆發之後,也與當前的台灣類似,面臨疫調人手不足的窘境。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估算,全美三億多人口約需要 10 萬接觸史調查員,然而在去年 4 月下旬,全美卻只有約 3 萬 6 千人的接觸史調查員。
體認到接觸史調查對於控制傳染病的必要,全美各地方政府如火如荼地擴大招募接觸史調查員。
為了因應這個龐大的需求,在紐約州長古莫 (Andrew Cuomo) 及紐約前市長彭博 (Michael Bloomberg) 的催生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也於 2020 年 5 月 11 日在 Coursera 學習平台推出了線上認證課程 COVID-19: Contact Tracing,免費提供給民眾使用。
這門課的設計,讓沒有公衛或流行病相關背景的民眾也能輕易上手,內容包含了五個部分:
- COVID-19 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知識(症狀、病程、疾病的傳播方式及感染力等)
- 接觸史調查的基礎(定義個案和接觸者、隔離檢疫須知)
- 調查個案和追蹤接觸者的步驟(包含情境演練)
- 接觸史調查的倫理考量(如何在個人隱私和公眾利益間取得平衡)
- 有效溝通技巧(如何和調查對象互動)
以這門課做為教材,當時處於全美疫情中心的紐約州,招募訓練了一批 1萬 7000名接觸史調查員的疫調大軍,搭配其他防疫政策,成功地將紐約疫情控制下來。
單以紐約市來說,2020 年 5月初市政府大約只有 240 名護士和公衛人員在進行接觸史調查,經過大規模招募與訓練,同年 7 月已有超過 3000名接觸史調查員,並在他們的努力之下,阻止了估計高達 4000 人罹患新冠肺炎(COVID-19)。
同時紐約市還持續招募更多接觸史調查員,計畫深入社區,以期能追蹤到更多不容易以電話聯絡上的個案接觸者。
除此之外,當美國許多大學陸續爆發校園群聚感染,各地大學生也透過這門課的訓練,投入校內的防疫工作。這門課目前有 12 國語言字幕,上線至今世界各地已有超過百萬人註冊。
根據美國公衛學者及政府衛生部門官員分析,美國得以迅速提升疫調能量的關鍵,在於從民間大量徵召有心投入接觸史調查工作、願意接受訓練的生力軍,包括許多在疫情期間失業、或面臨長期無薪假的民眾。
接觸史調查員並不需要高度專業的醫療衛生或公衛背景,相對的,擅長與人互動、建立信賴關係、能深入社群的在地知識和語言能力,才是關鍵。
接觸史調查員訓練課程繁體中文化
有鑒於台灣目前的疫情走向,病毒已進入社區,即便靠著防疫升級將這波疫情擴散控制下來,接下來勢必要擴充疫調人力,以期在零星個案發生時迅速掌控,阻止熱區再度產生。
台灣自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爆發以來,多虧中央與地方無數衛生及醫護人員共同努力,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在防疫上領先世界各國,也累積了許多無價的防疫經驗與知識。
台灣的疫情調查一直做得非常徹底,成績有目共睹,這方面的能力不容置疑。然而面對一日數變的疫情,將這些能力大量複製,是目前不容忽視的課題。若能將我們已擁有的知識,結合國外的訓練方法,不失為一個迅速培養人才的好方法。
有鑑於此,在台灣疫情升溫之際,筆者召集了一群在美進修工作的生醫領域志願者投入翻譯,將前述認證課程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在一週內迅速配上繁體中文字幕,提供台灣在擴充疫調能量的過程中,做為參考,希望能為故鄉盡一份心力,也會將此課程的影片放上新冠肺炎(COVID-19)接觸史調查員訓練繁體中文資源網,供大家觀看。
雖此課程仍須不少因地制宜的修改,以配合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和疾管署訂定的標準和台灣民情;也須考量增加方言和新住民語言,以照顧台灣多元的族群和外籍勞工。
但筆者依舊希望能藉此課程的完整架構和成效,來提供主管機關招募訓練疫調人員時,一個能夠迅速參考修改的範本,同時也提供未來台灣防疫策略一個借鏡的方向。
參考資料
-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報導者(5/15/21)。
-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迅速補位〉報導者(5/16/21)。
- 陳健仁 – 壓制流行曲線 終結三級警戒
- States are hiring thousands of coronavirus contact tracers- here’s what to know about the jobs (5/21/2020)
- This course will train an army of contact tracers. You can take it, too. The Washington Post (5/11/20).
- States Nearly Doubled Plans For Contact Tracers Since NPR Surveyed Them 10 Days Ago. NPR (5/27/2020)
- Johns Hopkins launches online course to train army of contact tracers to slow spread of COVID-19. JHU Hub (5/11/20)
- 7 on Your Side Investigates: Up to 4000 coronavirus cases prevented by NYC contact tracers. ABC 7news (7/11/20)
- College students serve as contact tracers as pandemic colors campus life. NBC News (8/22/20)
- How to become a contact tracer,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jobs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