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特輯由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文 / 陳儀珈
近年來,隨著科技和時代的變遷,有許多重大社會議題,都在臺灣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像是服貿協議、 108 課綱、年金改革等等;不過捫心自問,你真的有全面了解過這些議題嗎?看著媒體上的聳動的訴求、政客的情緒化發言,你是否覺得厭煩呢?
沒有溝通,沒有共識,就沒有辦法凝聚出一個好政策。
我們的聲音可以透過一個平等、自主、知性的機制被聽見和重視,而這個管道就是——「審議式民主會議」。
近年來,臺灣出現越來越多審議式民主的會議,像是該怎麼舉辦安平古堡400年紀念活動、性交易要不要除罪化、新藥如何納入健保給付,以及討論全臺能源轉型政策。
無論是地區性還是全國層級的議題,審議民主都可以包辦!對議題有興趣的人們,不僅能夠跟多方立場的人們交流、撰寫共識報告、辦理記者會、引起輿論的力量,甚至可以嘗試請政府給予回應!
審議式民主會議有非常多種模式1,其中「公民共識會議」是臺灣從 2000 年初期就開始使用的審議模式,已經累積了長期的舉辦經驗,為臺灣發展最為成熟的審議模式。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一場公民共識會議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吧!
選擇一個有興趣的議題吧!
首先,你需要尋找一群志同道合,並且了解審議式民主內涵的夥伴,肩負起主辦單位的責任,然後挑選出會議的主題。在選擇會議主題的過程中,請謹記四個原則:不太大,不太小,有爭議性,而且引起社會關切。透過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有爭議性的議題,你才能夠成功吸引大家來討論,並且激盪出討論的火花。
當討論範圍太大時,不但資料量過於龐大,也會讓整個會議無法聚焦,難以順利進行。當然,也不該讓主題太過狹隘!倘若討論內容像是在回答選擇題,參與者不但會失去討論的自由,甚至會覺得「幹嘛花這麼多時間討論這個,沒意義嘛!」,因此失去討論的動機。
組成執行委員會
接下來,身為主辦單位的你,需要邀請相關人士組成執行委員會 (steering committee) ,負責規劃、監督整個共識會議2。
執行委員會從哪裡來呢?主辦單位通常會邀請熟悉公民會議運作模式的人士、了解議題的專家、不同立場的人士和主辦單位的代表來擔任執行委員3。邀請時,主辦單位必須注意執行委員的身份和立場,才可以維持整體執行委員的多元性唷!
以曾舉辦過的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4為例,執行委員會就包含了醫學、性別研究、法律與女權團體的成員。
誰來討論議題?招募和成立「公民小組」!
作為一個稱職的主辦單位,你需要大力宣傳這個會議的資訊,吸引有興趣的目標民眾5報名參加。當公民報名完畢後,執行委員會將依據議題內容,考量公民參與者的特質、人口的樣本,並從報名者分層隨機選出 15~20 6人,組成最終的公民小組。
請注意,公民參與者只要缺席一次,就會喪失資格!
一旦公民會議開始後,就不能更改公民小組人員了,而且只要缺席一次,就會喪失資格!因此,決定名單後,主辦單位通常都會再次打電話給向報名者,口頭確認是否可以全程參與。
準備閱讀資料,讓公民參與者「知情」
你應該不會希望參與者連臺灣能源結構或目標都不了解,就來會議大聲說「我反/挺核」或「我反/挺離岸風電」吧!因此,在會議開始前,執行委員會必須撰寫閱讀資料,並請主辦單位寄送給公民參與者,讓參與者對議題的內容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夠在會議現場進行理性的溝通。
這一份閱讀資料的立場不能偏頗,同時必須簡單又易讀,不艱深,讓參與者有知識的基礎就可以了。畢竟,我們又不是要讓大家變成核能物理學家!
此外,閱讀資料也務必提供公民會議的內涵和流程,並且讓參與者參考以前公民會議的結論報告。最後,也不要忘記把閱讀資料公布在網路上,才能保證閱讀資料的公正和透明。
集合啦!公民共識會議!
在正式會議開始之前,你需要進行 2 到 3 天的預備會議,除了讓公民小組破冰一下,認識認識彼此,執行委員會也會邀請專家來演講,並且讓公民小組針對自己不清楚的資料和議題內容向專家提問。
到了正式會議,首先將由專家回應公民小組的提問,並進行專家與公民小組的交叉詢問和論辯,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公民小組了解不同看法之間的差異,也可以讓專家更深入分享觀點。
正式會議時長約三到四天,通常會開放給媒體採訪,甚至進行全程的線上直播,並歡迎有興趣的民眾、相關人士參加。
接下來,公民小組會開始自行討論,整理已凝聚共識、尚未凝聚共識的內容,將其撰寫為報告書,最後將報告書呈遞給相關政府單位,並在網路上公開,讓會議結果在臺灣社會中引爆話題!
趕快號召夥伴,主辦屬於你們的第一場會議吧!
審議式民主會議目前只能提供政府建言,對於政府並沒有強大的約束力,也面臨許多限制和挑戰。
舉例來說,許多人認為 20 位參與者太少了!可惜這個數字已經是良好會議溝通的極限,難以再擴大討論的範圍和空間;另外,社會固有的利益和文化,也很難透過數天的討論就帶來顯著改變。
甚至會有人覺得,想要凝聚共識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然而,「願意參與民主、積極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是這個時代必備的公民素養內涵,透過一場公民會議,你可以擺脫媒體上的群魔亂舞,看見平等、理性的非傳統民主。
身為 21 世紀的新時代公民,審議式民主會是你參與公共議題的絕佳選擇,充滿知性和勇氣的你,請從被動轉為主動,發起一場公民會議,向火熱的公共政策出擊吧!
注意事項
辦理審議式民主會議其實並不難,但請勿「按表操課」!食譜式的舉辦活動,會讓審議民主的核心精神蕩然無存,我們可以參考文化部與臺北大學共同撰寫的《審議民主實作手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的《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 操作手冊》等,參考臺灣過往的辦理經驗,學習如何營造一個理性、平等、開放又安心的發聲平台。
如果對教育議題與審議民主討論有興趣,現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正在徵求線上審議研究的「審議公民」與「審議觀察員」!一起成為推動審議式民主的急先鋒。
線上審議研究「審議公民」招募
線上審議研究計畫「審議觀察員」招募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10年1月4日(一)止
註解
- 「審議式民主會議」僅是一個具有核心精神的廣泛代稱,臺灣比較常使用以下四種模式:公民會議、公民咖啡館、願景工作坊、參與式預算,或是其他重新編排過的模式。
-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操作手冊
-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操作手冊
-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期末報告
- 依據不同議題,主辦單位需要吸引不同的目標受眾,全國性的議題可以向全國民眾宣傳,地方性議題則以當地居民為主。
- 文化部、北大:審議民主
參考資料
- 文化部:e等公務員學習平台「審議式民主基本概念與理論」(課程專家:林國明老師)
- 文化部、北大:審議民主實作手冊
-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操作手冊
- 案例: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社會價值和公民參與機制計畫。公民小組意見報告書
- 案例:能源轉型白皮書
- 組織:青平台審議民主中心
- 公民參與及審議模式介紹
- 公民審議的多元參與模式
- 花蓮阿嬸議未來×未來鬥陣工作坊:認識審議民主
- 審議民主:華文哲學百科
- 中正紀念堂轉型:願景工作坊
- 文化部:公民文化論壇
- 熱蘭遮城建城400年 公民會議建議別用「慶祝」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