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在網路世代電子閱讀才是王道?你有考慮過大腦的感受嗎?

Yulina_96
・2020/09/05 ・236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08 ・六年級

當電子閱讀漸漸取代紙本閱讀,全球許多國家也開始採用網路教學,你是否也習慣於從網路上接收新知,閱讀文章或電子書,而較少接觸紙本呢?紙本出版品真的會慢慢沒落嗎?人們對於紙本的需求會不斷的減少嗎?

電子閱讀對大腦來說較為費力

事實上並不盡然是如此,因為人類的大腦還沒來得及跟上這個時代。你也許會有經驗,在使用手機或電腦瀏覽各種資訊時,雖然方便,但是會感到難以專注、或是無法完整吸收自己看過的內容。實際上,在螢幕上閱讀,的確會比起在紙本上來得吃力。

在螢幕上閱讀的時候,我們傾向快速瀏覽過所有資訊、尋找我們正在研究的內容相關的關鍵字。聖荷西州立大學資訊學院教授 Ziming Liu 在他的研究中指出,隨著在螢幕閱讀的時間增加,基於螢幕的閱讀行為也不斷出現:像是關鍵字搜索、一次性閱讀、非線性閱讀與選擇性閱讀的情況變多;而花費在一個字一個字深入閱讀和集中注意力閱讀的時間則越來越少。

可能的原因是由於,電子閱讀對大腦來說較為費力,因為螢幕上的訊息會一直變動,想要尋找剛剛看過的資訊時,也很難回過頭把它找出來,每滑一次訊息的位置都會不一樣。所以才會造成大腦需要更多的資源去處理,而大腦本身的資源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心智功能的運作就會受到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wikimedia

國際學生評量 (PISA) 比較了六十二個會員國的學生使用電腦時數後發現,使用電腦的時數越長,閱讀和數學能力就會越差。舉例來說,瑞典就是利用電腦與網路教學時數最高的國家,結果他們的閱讀、數學以及科學評比都落後其他國家。

在螢幕上讀得更累,學得更差?

你或許覺得這只是一個事例,無法證明電子閱讀會降低我們的學習效果,然而有多項研究皆支持,紙本學習的效果的確更好。

挪威大學的研究者找來了閱讀程度相同、七十二個來自兩所不同學校的十年級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在紙本上閱讀兩篇文章(1400-2000 字),另一組則在電腦銀幕上閱讀相同的文章,在實驗以前,實驗者讓學生們預先做了閱讀理解、單詞閱讀和詞彙方面的測驗,顯示了兩組的閱讀程度並無明顯差異。

圖/wikimedia

在兩組學生閱讀結束過後,進行了閱讀測驗,並控制了詞彙,單詞閱讀,閱讀理解和性別等變量相關的變數,使的不同的閱讀方式,也就是運用不同的閱讀載體,就成為了唯一的變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透過複迴歸分析發現,閱讀形式(在紙本或螢幕上閱讀)對於閱讀測驗的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b = .216, p = .025)。相比於閱讀紙本文章的學生,在螢幕上閱讀文章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上獲得的分數較低。

這顯示了即使身為數位原住民,大腦很可能還是較習慣紙本閱讀。

在螢幕上考試壓力較大較疲憊

另外,瑞典卡爾斯塔德大學的 Erik Wästlund 則進行實驗,希望了解紙本或螢幕閱讀,哪一種需要更多的生理和認知資源。在其中一項實驗中,他讓七十二名受試者參與瑞典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的閱讀測驗,這是一種三十分鐘的瑞典語閱讀理解考試,由選擇題構成,包括了五篇平均一千字的文章。實驗進行兩天, 在第一天,測驗內容是透過 pdf 文檔在電腦螢幕上呈現,第二天,則是以紙本呈現同樣的測驗內容。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自由選擇參加的日期和時間,因此他們也無意中選擇了參加的任務。在測驗過後,還進行了壓力-疲勞-飢餓的評量, 要求受試者在疼痛視覺類比量表上用叉號標記他們主觀認為的疲倦、壓力和飢餓程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數據分析的結果發現,不同的呈現形式對於兩個組別均具有顯著的影響,相較於在紙本上完成測驗的人,在電腦上進行測試的人得到的分數較低,承受的壓力和疲勞則較高。

吸收資訊,紙本快於螢幕

還有英國也做了相似的研究,請五十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學生在電腦或紙本上閱讀,內容為由英國的大學聯合開發的經濟學入門教材,該文本總共有二十二頁,其中包括了一些圖像和圖表。

電腦組以文檔的方式呈現,紙本組則以螺旋裝訂的小冊子呈現。

測驗時間是二十分鐘,受試者被要求必須指出他們第一次讀完所有內容花了多少時間。其後,進行總共有二十個選擇題的閱讀測驗的途中,受試者還需要同時選擇最能反映自己最初對答案的回憶的「記憶意識」等級。也就是,在填寫測驗的途中,受試者在作答時除了回答目前這一題,還需要回答對於此答案,在他的記憶中大概是多麼清晰或是多麼模糊,並且把這個意識等級記錄下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pxfuel

實驗者以記憶意識等級作為「記住」的評量,而以閱讀測驗的成績作為「知道」的評量。測驗結果兩組的成績差不多,紙本組的成績僅略高於電腦組,兩組的閱讀時間和學習結果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在記憶意識方面發現了重大的差異:

電腦組記住的頻率是知道頻率的兩倍,反之,紙本組記住和知道的頻率相差無幾。

這結果反映了兩者在本質上記憶的不同來源,說明了使用紙本和電腦學習,兩者在認知處理上是有所不同的,以紙本呈現更易於我們閱讀檢視。因此需要迅速吸收的訊息,很可能就不該透過電腦螢幕閱讀。

儘管近年來數位學習越來越發達,使用數位的教材,既能夠跨越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獲得資訊的速度也是又快又輕易,還有許多免費的資源。不過我們大腦很可能還未能追上時代快速的變遷。

如果在使用螢幕閱讀上遭遇了困難,最終或許可以考慮回歸到最原始的工具,使用紙本閱讀學習,不僅能夠好好專注還能讓記憶更深刻,最後確實的吸收到所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Liu, Z. (2005), “Reading behavio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 61 No. 6, pp. 700-712.
  2. Mangen, Anne, Bente R. Walgermo, and Kolbjørn Brønnick. “Reading Linear Texts on Paper Versus Computer Screen: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8 (2013): 61-68.
  3. Wästlund, Erik.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orking Memory and Mental Workload in Complex Cognition. Götebor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othenburg University, 2007.
  4. Noyes, J M, and K J. Garland. “Vdt Versus Paper-Based Text: Reply to Mayes, Sims and Koo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31.6 (2003): 411-42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Yulina_96
5 篇文章 ・ 1 位粉絲
文字內容創作者,從生活小事出發,書寫自我成長與人生,樂於分享。希望創作出的文章讓大家看了以後,能夠獲得前進的勇氣,即使只有一點點也好。現經營粉絲專頁提筆心手以及個人部落格,從生活中提煉值得用心體會的觀點,幫助你生成新的思路。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近零碳建築新趨勢:從節能創意到 2050 淨零轉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0/23 ・370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每年 38% 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非來自道路上的交通工具,而是由「現代都市與建築」所造成的。

我們如今站在兩條路徑的十字路口。一條是依賴更多水泥建築與空調系統來抵禦夏季酷暑,然而這樣的選擇只會加劇室外大氣的惡化。另一條則是徹底改革建築、用電、設計與都市規劃,不僅尋求低碳排放的建築方式,還要找出節能降溫的解決方案,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能將建築業的碳排放歸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築的溫室氣體哪裡來?

在建築物 60 年的生命週期中,建材的碳足跡其實只佔 9.8%,因為建築一旦完成後,材料不會頻繁更換。相反,日常生活中的用電才是主要的碳排來源,占了 83.4%,其中大部分來自冷氣、照明和各種電器。

當然,讓大家集體關燈停用電器「躺平」來拯救地球,顯然不切實際。既然完全不消耗能源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尋找更現實的解決方案。

現在就來看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成大的「綠色魔法學校」,臺灣首座淨零建築,如何運用建築技術,成為當代永續建築的典範。這些技巧中,有哪些能應用到你我家中呢?

綠色魔法學校。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為了省電要把煙囪塗黑、吸收更多太陽光?

都市裡,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夏天的高溫,水泥建築群在陽光的烘烤下,變成一個個巨大的窯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綠色魔法學校在國際會議廳裝了一個煙囪,不過這不是為了讓窯爐更熱,而是用來降溫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煙囪為什麼都都要蓋的那麼高?原來煙囪越高,上下的溫差越大。熱空氣因為密度低而向上移動,產生熱對流。溫差越大,這個熱對流就越強烈,這就是所謂的「煙囪效應」。在要幫室內降溫的情況下,我們的目的是產生更強的煙囪效應,抽走熱空氣,讓室溫下降。但這棟建築裡沒有火爐,而溫差不夠大時,這效應會變得微弱,那該怎麼辦?

綠色魔法學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法:在煙囪南面下半部改裝透明玻璃窗,並將煙囪內部塗成黑色,還加裝了黑色烤漆鋁板,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陽光。每當艷陽高照,這個不插電的的「自然通風系統」就能自動啟動,創造局部的熱對流,帶動整根煙囪的熱氣向上移動,為室內降溫,達到節能效果。以熱制熱,完全反常識。

綠色魔法學校的特殊煙囪設計,玻璃引入太陽光。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幫室內降溫的最大原則是:通風。

實際上,不是人人家裡都有煙囪。但如果建築的高處沒有任何窗戶或通風設備,熱空氣就是會從屋頂一路往下蓄積在室內。因此,你也一定在許多工廠或民宅的屋頂看過一個不斷旋轉的小風扇,它們也是有異曲同工的效用。雖然不是高聳的煙囪,但特殊的渦輪構造,風吹過就會開始轉動,並連帶空氣排出室外。是個不用插電的通風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魔法學校館內動畫-室內通風排熱補冷。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綠色魔法學校的煙囪就是個效能更強的換氣機,足以讓 300 人大型會議廳的換氣次數,高達每小時 5 到 8 次,甚至能在室內颳起風速每秒 0.5 公尺的微風,是最舒適的環境。這些利用熱氣密度的差異來改善室內溫度的方法,又稱為「浮力通風」。

為了把通風貫徹到底,綠色魔法學校在建築的兩面裝設大量窗戶以及吊扇,來讓水平也能通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裝置,其實才是關鍵。靠吊扇的一點點電力讓自然風可以自由進出,耗費的能源,遠比冷氣還要少得多。

幫空調省電的最後一招,就是微環境控制。

綠色魔法學校透過屋頂植栽與造林改善微氣候。圖 / 綠色魔法學校

實際上魔法學校內還是找的到空調設備,並不是完全拔除不用。除了選用最高效率的主機,以及把室內循環做到最好以外,降低周遭環境溫度才能減低冷氣的負擔。要降低水泥叢林的熱島效應,需要植被與水體來做溫度調適。

在太陽照射下,水泥屋頂表面最高可以達到攝氏 70 度,如果屋頂有種植植栽,室內頂層樓板的表面溫度就可以維持在攝氏32 度以下。不用開電就先幫室內降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也是關鍵的一環。一是水的比熱高,想打破水分子之間的氫鍵,需要大量的熱量,要讓一千克水的溫度升高一攝氏度,需要 4,200 焦耳的熱量,這可以避免溫度因為烈陽就快速上升。二是當溫度真的過高,水也會透過蒸發帶走熱量,讓溫度不至於向上飆。

魔法學校的屋頂花園使用水庫淤泥,研磨後燒製成的再生陶粒,裡頭混合了稻穀,結構極細,不會像有機土一樣分解消失,可以涵養水源,還不用動不動補土壤,不只降低屋頂植被的澆水次數,還能達到降溫效果。地面也採用透水鋪面,讓每一滴水都不浪費。

綠色魔法學校本名是成功大學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

2013 年被英國知名出版社羅德里其評為「世界最綠的建築」,並獲選為聯合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

除了表彰之外,在認證上也確實取得了臺灣最高等級的「鑽石級綠建築」認證,以及美國最高級的「白金級綠建築」兩個綠建築認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讓相同的成效可以陸續在全臺的所有建築上實現,臺灣在既有的綠建築標章體系上,擬定出了「建築能效評估系統 BERS」,針對關鍵的空調、照明、插座電器的用電狀況訂出明確的耗電密度指標得分。簡單來說,就是每平方公尺的面積上,每年平均的用電量。

建築能效標示。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要打造一棟淨零建築,需要設計與材料硬體的相互配合。在日常用電這最大耗能項目上,能透過前面的淨零設計與智慧能源管理來減低能耗。而我們還沒提到的最後一塊拼圖,則是回到建築的建材本身。這部分減碳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將傳統施作工法改為在工廠就完成模組化建材製造的「預鑄工法」,減少現場搭建鷹架、施工的步驟,達成減碳。又或是將部分建材更換為木、竹等負碳建材,甚至使用零廢棄物、能「循環使用」的建材。例如 2018 年亮相的臺中花博荷蘭館、或是 2021 年台糖在沙崙啟用的循環聚落。

建築物能夠完全不用電嗎?……電從哪裡來?

沒錯,連全球最綠的建築——綠色魔法學校,也無法做到完全不使用電力。正如前面提到的,建築的最大能源消耗來自日常使用,而這所「魔法學校」的成就,是成功將日常能源消耗降低,讓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超過 50%。

這就是關鍵,減少一半後,剩下的部分就靠周邊的造林、太陽能和風能等綠色能源來補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 年 3 月,國發會公佈了 2050 淨零排放的路徑圖,參考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制定了 2050 年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

這條路徑包含兩個核心目標:第一,所有建築物要在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中達到 1 級節能,甚至進一步達到「1+ 級」近零碳建築的標準,減少至少 50% 的能源消耗。第二,同步發展再生能源,讓這些近零碳建築朝淨零邁進。

淨零建築路徑。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這個目標比你想像的要容易實現。比如,2023 年 12 月,台達電的瑞光大樓 II 就成功取得了「1+ 級」近零碳建築認證,並符合 0 級淨零建築規範。而在 2024 年 7 月,國泰人壽在臺中烏日的商辦大樓經過改造後,也達到 0 級淨零建築標準。這些案例證明了綠色魔法學校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不論是新建築還是舊建築,都能達成甚至超越淨零目標。

圖 / 台達電瑞光大樓 II
圖 / 國泰人壽臺中烏日商辦大樓

為了不讓每一年的夏天都是你我餘生最涼的夏天,碳排歸零是必須要實現的目標。現在你知道,這個任務的關鍵就掌握在你我手中。就像選擇能源標章電器一樣,只要選擇符合 BERS 能效標準的建築,我們不僅能降低冷氣的依賴,也能節省電費,讓地球和你的荷包都雙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0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踏入數位學習時代,讓電腦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
科技大觀園_96
・2022/04/01 ・255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數位學習時代已悄然來臨。圖/fatcat11 繪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始採取「遠距教學」,越來越多學生坐在自家電腦前上課。雖然我們是在疫情的壓力下,有點「趕鴨子上架」似的不得不改變了教育方式,但也讓教育跳脫了框架,變得更加多元化。「數位學習」的風潮在這樣的氛圍中,逐漸嶄露出優勢,在電腦、網路、人工智慧不斷發展的現代,新冠肺炎對人類帶來的「危機」,會不會正好是推動數位學習普及化的「轉機」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請教數位學習專家——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德懷。他參與了臺灣的數位學習發展歷程,也對教育發展有深入的觀察及見解。

讓人工智慧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

陳德懷從 80 年代就開始思考人工智慧與教育能不能結合。那是個網路、電腦都還非常不普及的年代,還在就讀博士班的陳德懷,就開始思考自己研究的主題——機器學習,能否應用在教育上。

「那個時候其中最直觀的想法就是虛擬家教,讓電腦扮演家教來教個別學生」陳德懷回顧著說。然而,他更進一步萌發了一個想法:「既然學生在學習,電腦也在機器學習,那麼是否電腦可以扮演學生的同學,也就是學習同伴的角色呢?」陳德懷認為:「我們自己當學生時,很多學習心得都是和同學討論時獲得的,不一定來自老師。」於是他用人工智慧同時模擬虛擬家教、虛擬同伴,使用者可以和同伴互相討論,或是進行競爭遊戲,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時,不會只單方面接受虛擬家教的教導,而是有更全方位的思考角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德懷將自身專業應用在教育上,致力於開發「虛擬家教」。圖/Pixabay

「不過,」陳德懷指出:「虛擬學習同伴畢竟還是不如真正的同學來得真實。」後來陳德懷進入中央大學任教,隨著電腦的普及、網路科技的逐漸進步,虛擬同伴的概念也進一步延伸成網路學習系統,同學們可以利用電腦之間的連結,在網路上共同學習。 

將虛擬教育城市和電子書包作為學習輔助 

到了 2000 年,陳德懷更進一步提出了「虛擬教育城市」的概念,「因為有了網路,應該全世界的學生都可以當彼此的同學。」他建立了一個網路學習系統「亞卓市」,就像一個教育資源平台,每個學校、班級、甚至個人,都可以在亞卓市成立網站,放上教學資源,或是開啟課程。

此時電腦越來越普及,價格越來越親民,於是陳德懷提出「電子書包」的概念,簡單說就是讓學生人手一台電腦,做為上課的輔助工具。這樣的想法也促使後來許多電腦廠商陸續推出低價電腦產品,企圖打入教育市場。

陳德懷的數位學習研究歷程,也反映著電腦與網路的發展。如今,網路與電腦已經幾乎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陳德懷的研究重點,也從數位學習轉為思考教育的核心本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培養「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勇於接受挑戰

他提出「興趣驅動創造者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把「學習」看為一種「興趣」來培養,例如,閱讀、寫作、數學等都可以視為興趣來培養,而「學習」過程視為一種有趣的「創造」過程,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然後日復一日重複這個過程,養成「習慣」。陳德懷說:「這樣一來,學生就成了『終身興趣驅動創造者』。」 

陳德懷透過數位化學習平台,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認為數學是有趣的科目。圖/Pixabay

「興趣一開始萌發,就像小 baby 一樣,要仔細小心保護。」陳德懷以數學為例指出:「其實很多小孩可能一開始都對數學有興趣、很好奇,但幾次表現不好被質疑、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學習動力消失,不要說興趣了,甚至懼怕數學,希望以後不要再碰到數學,這現象在臺灣很普遍。」在陳德懷近年的研究計畫中,結合課程地圖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優勢,設計了一款悅趣化數位數學學習平台,名叫「數學島」,讓國小學童利用與電腦之間的互動與即時回饋,自我學習,並且可以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沒有來自老師或同儕的壓力。陳德懷說:「過程中我不問他們學得如何,只問他們還有沒有興趣。」結果,在興趣驅使下,有些學童僅僅二年級,卻已經能理解五年級的數學了。

興趣如果能順利持續下去,就可能發展到「自我追求」的階段,不但不害怕挫折,還會願意接受挑戰,也才能在有興趣的領域上更精進、發光發熱。陳德懷表示:「我們看到的每一個傑出的天才,都是走到了這一步,才被看見。」

在數位學習的浪潮下,老師該扮演什麼角色? 

網路及電腦的普及,雖然對數位學習與教育帶來極大助力,但陳德懷也談及他的憂心:「在網路的世界,我們太透明了,隱私受到很大威脅。」另一方面,陳德懷也認為不論網路再怎麼發達,都無法取代實體學校的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數位學習等透過網路學習的方式都會加速發展,但陳德懷特別強調:「學校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尤其對中小學生,因為他們需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社會化,以及導師的引導,這是網路上的互動所無法取代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生在實體學校與人們的互動、交流,是很重要的社會化歷程。圖/Pixabay

至於高等教育的部分,陳德懷認為大學的知識教育有可能會轉為數位學習為主,他舉例:「想像今天傳奇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獎得主費曼(Richard P. Feynman)在普林斯頓大學開了一堂物理課,他那麼會教書,只要將他的課放上網路,最後學生一定都直接透過網路上課。」不過,大學更重要的是「創造知識」,在大學裡,創造知識的人是大學教授,學生想要習得創造知識的能力,「唯一方法就是去當教授的研究生,跟在身邊學習實驗與做研究的方法。」這是大學校園更重要的存在價值。
陳德懷認為,基於這些理由,實體教育場所不會消失,但老師、教授的工作內容會改變,傳授知識不再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重要的反而是創新知識,以及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大觀園_96
82 篇文章 ・ 1126 位粉絲
為妥善保存多年來此類科普活動產出的成果,並使一般大眾能透過網際網路分享科普資源,科技部於2007年完成「科技大觀園」科普網站的建置,並於2008年1月正式上線營運。 「科技大觀園」網站為一數位整合平台,累積了大量的科普影音、科技新知、科普文章、科普演講及各類科普活動訊息,期使科學能扎根於每個人的生活與文化中。

3

13
4

文字

分享

3
13
4
電腦打字那麼方便,為何我們還要用手寫字?
羅夏_96
・2021/08/03 ・273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請你回想一下,上一次手寫是甚麼時候?我猜大部份人應該都是在簽名的時候吧。現代人在螢幕或鍵盤上打字的時間,已遠遠超過手寫,而這讓一些學校單位也在思考,是否要用打字訓練來替代傳統的手寫課程,畢竟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未來人們手寫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

儘管手寫逐漸被電子產品的便利性所掩蓋,但近期發表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的研究顯示,用打字替代手寫的想法或許得再緩緩,因為手寫對於人們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幫助(Wiley et al., 2021)。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手寫對人的學習究竟有何幫助~

学生, 生物学, 笔记, 认为, 研究, 学院, 大学, 准确, 检查
打字替代手寫的想法或許得再緩緩,因為手寫對於人們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幫助。圖/pixabay

手寫的好處——增強記憶、閱讀和寫作能力

研究人員讓 42 位成年志願者從頭開始學習阿拉伯字母,而這些志願者會被分成三個學習組:書寫組、打字組和影片觀看組。

研究人員通過給志願者們阿拉伯字母的圖像與發音來讓他們學習。在介紹完每個字母後,三組人將以不同的方式學習他們剛剛看到和聽到的內容。影片觀看組在螢幕上看到一個字母的閃光後,必須說出這是否為他們剛剛看到的那個字母;打字組必須在鍵盤上找到這個字母;書寫組則必須用筆和紙抄寫這字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小組的人在經過六次的訓練後,都能認出這些字母,並且在測試時很少犯錯。但是書寫組學習的速度比其他組更快,其中一些人甚至只需訓練兩次就能記住這些字母。

接下來,研究人員想知道這些人應用字母的能力如何。雖然他們都能認出這些字母,但是否有人能真正地使用它們嗎?例如對這些字母的記憶能維持多久、是否能用這些字母來拼寫新單詞與辨識陌生的單詞,甚至用它們來進行簡單的閱讀與寫作?測試結果顯示,針對上述的能力,書寫組有著明顯的好表現,有些人甚至已達到運用該文字的初級能力。

Remember Call Of Duty GIF by Call of Duty World League
圖/GIPHY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儘管所有組別都能記住並識別字母,但手寫訓練在應用字母的各項能力上不僅都是最好的,而且他們達到這個目標的所需時間最少。」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認知科學家 Robert Wiley 如此說道。

雖然 42 人並不是很大的樣本數,但這個研究的結果仍顯示紙筆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手寫不僅能提升記憶,也能增進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事實上這個研究的部分結果已有其他研究的驗證,今年 3 月發表在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上的研究就顯示,比起在平板電腦上記錄資訊的大學生,在紙質筆記本上記錄的大學生不僅對資訊的記憶更久,回憶起資訊詳細內容的能力也更強(Umejima et al., 202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一筆一劃在紙本上做紀錄,不只文青還能記憶清晰!

為何書寫能增強學習能力?

那麼為什麼用筆在紙上書寫,能增加人的記憶、閱讀和寫作能力呢?其實這與大腦皮質的功能區活化有關。

科學家通過研究已知人類大部分的心智活動,從視覺、聽覺,到語言、思考、記憶、決策等複雜認知功能,主要由大腦皮質所負責,而不同的功能也由不同區域的皮質所控制。當大腦要執行複雜的認知功能,這些功能區並非各自為政,而是彼此緊密地配合。越複雜的認知功能,就需要越多的功能區一起配合。雖然越多功能區參與表示該認知功能的難度較高,人在學習該能力時也較困難。但同樣地,越多功能區的參與,就能讓學習該能力的過程更穩固與全面。在實務上我們能藉由觀察大腦皮質功能區的神經元是否活化,來判斷該功能區是否有參與認知活動的學習。

A diagram of the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human brain
大腦功能分區示意。圖/維基百科

研究顯示,比起看電腦螢幕學習,手寫不僅能增強書寫功能區的神經元活動,也會增進初級運動皮質區、影像視覺化區、語言中樞區、閱讀寫作區和海馬迴的神經元活動(Umejima et al., 2021)。也就是說,手寫對於大腦功能區的活化非常全面。從負責記憶和導航的海馬迴到閱讀與寫作功能區,這些都在手寫的當下被活化。因此對大腦而言,手寫可不簡單。從空間動作、記憶回顧、語言反饋、閱讀理解到寫作輸出,都能藉由手寫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得到強化與深化。也因此手寫對於學習的幫助比起使用電子產品更全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手寫會活化大腦皮質的多個功能區。圖/參考資料2

雖然上兩篇提到的研究對象都是成年人,不過研究人員認為,手寫對於孩童的學習應該也有幫助。而根據 2017 年發表在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的研究顯示(James et al., 2017),未識字的孩童在手寫學習字母的過程中,大腦中的閱讀與寫作功能區也會活化。雖然該研究並未測試孩童在手寫後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是否提升,但仍顯示手寫對於孩童學習過程的重要性。

在手寫的同時,孩童大腦中的閱讀與寫作功能區也會同時活化。圖 / 參考資料 4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要花時間練習手寫?如果你練習手寫,你會成為一個更好的手寫者,但既然現代人們手寫的機會少了,那麼還有必要進行嗎?這個提問背後的真正問題是:手寫對於孩子有好處嗎?我們發現答案是肯定的,手寫能增進孩子們的拼寫、閱讀和理解能力。」該研究的高級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認知科學家 Brenda Rapp 如此說道。

綜合以上結果來看,手寫對於學習可謂好處多多,因此要將紙筆和手寫從教育中去除,可能不是明智的選擇。不過研究人員們也強調,這並非否定電子產品對於教育的重要性,畢竟隨著時代趨勢,打字訓練也很重要。而且電子產品的便利性不僅能提供教育更多元化的選項,也能減少紙本佔空間與浪費資源的問題。但手寫不該是站在電子產品的對立面,相反的,手寫對於輔助電子產品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這告訴我們,隨著科技與時代的進步,有些東西仍不能輕易捨棄。

因此下一次你有甚麼特別想學習或記錄的事情,不訪拿起紙筆手寫吧。這樣不僅能增加記憶與學習,也能提升你的創造力。而在這個電子產品充斥的時代,手寫也更顯事物的珍貴與你對事物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Wiley RW, Rapp B. The Effects of Handwriting Experience on Literacy Learning. Psychol Sci. 2021 Jun 29:956797621993111.
  2. Umejima K, Ibaraki T, Yamazaki T, Sakai KL. Paper Notebooks vs. Mobile Devices: Brain Activation Differences During Memory Retrieval. Front Behav Neurosci. 2021 Mar 19;15:634158.
  3. Human brain
  4. James KH. The Importance of Handwriting Exper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terate Brai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7;26(6):502-508
  5. Hand-writing letters shown to be best technique for learning to rea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3
羅夏_96
52 篇文章 ・ 883 位粉絲
同樣的墨跡,每個人都看到不同的意象,也都呈現不同心理狀態。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一人會體驗和看到一樣的事物。因此分享我認為有趣、有價值的科學文章也許能給他人新的靈感和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