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數位時代對你的影響是甚麼?可能很多人立刻會想到:
- Google搜尋很方便
- Facebook臉書分享訊息很方便
- Line和朋友聊天不用錢
但其實數位時代對我人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可能造成影響:
- 食:線上點餐、找餐廳、找評價
- 衣:線上購物、比價
- 住:線上看房、找旅館
- 行:線上訂票、查看公車進度
- 育:線上閱讀、線上學習
- 樂:線上遊戲、線上聽音樂
這裡特別要討論數位時代的學習(之前有討論過數位時代對認知的影響),這個概念在台灣並不是太新,很多人都在談,但在正規教育體系,似乎還沒有發揮甚麼樣的影響力。美國科學人八月份特別推出了一個專欄報導: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可瀏覽全文),在此幫大家摘錄裡面重要的訊息。這個專欄有四篇主要的文章(標題的名稱與網頁版相同,但與電子書版的標題是不同的!)
Free Online Courses Bring “Magic” to Rwanda
這篇文章特別談到了在一些學習資源匱乏的國家,結合線上資源與實體教學,如何改變人民的學習。Kepler計畫是盧安達的一個組織開啟的計畫,為了讓當地的青年有機會受教育、進而因為受教育而有較好的工作機會,他們結合了開放式線上教學的資源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搭配實體的教學,讓原本沒有辦法接受大學教育的青年,可以有機會做學習。這樣的教學法在台灣會稱為混合教學,就是搭配了線上和實體的教學,主要的目的是將被動學習的部分由線上教學取代,實體教學的部分則是讓學生可以進行較主動的學習。
混合學習的方式較單純使用MOOC有優點,因為部分MOOC的內容不具有吸引力,所以平均而言只有不到10%登記要上課的人,能夠完成全部的課程。再者,必須有人可以證實這樣的學習是有幫助的,不論是在學習或是未來職場上的幫助,否則只有極度需要受教育的人,才會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學習。Kepler計畫有幾個篩選的關卡,他們想要讓參與實體學習的人是多元的,此外是比較有潛力的,這些都是為了確保第一批接受這個計畫培訓的青年,能夠有很好的表現,讓他們可以成為計畫最好的宣傳。
Kepler計畫才剛開始,他們的願景是可以擴展到盧安達的其他城市、其他非洲國家,大家都在期待,這樣的學習成效會如何。
How Big Data Is Taking Teachers Out of the Lecturing Business
這篇在探討的是線上學習的變革,在美國一些州立大學因為預算嚴重的被刪減,所以他們必須想出一些方法來節省預算,線上學習就成了其中一個做法。學生不用到學校來學習,在線上的練習還會跟隨學生的難度去進行調整,達成適性化的設計。老師的角色則從授課為主,轉變為監督為主,以追蹤學生的學習為主要任務。這樣的改變對學生和老師都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都是新的一種互動方式,但有學生覺得可以用自己的步調學習,其實是相當好的一件事情。
除了經費刪減之外,美國的學校也面臨學生程度變差的問題,如何善用數位學習,提供個人化的教學,是相當有潛力的。但這樣的學習型式也非常容易被商品化,在美國就有很多奇怪的學校產生,招募了非常多的學生來進行數位學習,但其實這些學校的退學率非常的高,成效不佳。顯示,線上學習若沒有妥善的安排、規劃,其實並不是有好處的。Rovio (推出Angry Birds的公司)的行銷總長說到,利用玩樂中學習是很有效的,所以芬蘭的學校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小孩,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明玩樂的重要性:在芬蘭小男生的英文會比小女生好,原因就是因為小男生喜歡玩線上遊戲,而這些線上遊戲通常是英文的!這位行銷總長也提到了我們無法完全的數位學習,因為很多東西還是需要去接觸、感覺,才會知道的。所以未來要朝結合數位與實體的方向努力。
How Technology Will Revolutionize Testing and Learning
這篇主要提到數位化對於教育提供了很多可能性,例如快速的網路、更普及的電腦設備,都讓教學的型式可以改變、提升到更高的一個層級。如何善用數位化的好處,是需要好好規劃的。
Students Say Online Courses Enrich On-Campus Learning
這篇主要是訪問(由Nature期刊及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共同進行)學生對於MOOC的看法,對多數的學生來說,在MOOC上的學習並非畢業所必需的,而是一些而外的學習方式。雖然學生們對於MOOC有不錯的評價,也都願意推薦給別人去上MOOC的課程。但若問他們這樣的學習和傳統學習相比較,哪一種比較有價值,其實兩者沒有顯著的差異。另外若問他們這樣的學習方式和傳統學習那一種對他們未來職涯比較有幫助,傳統學習是勝出的。
更宏觀來看,其實所有的受訪對象中,只有20%是有實際參與MOOC課程的,36%是完全沒聽過,44%是聽過但沒有參加,顯示這樣的學習型式在接受度上還有待加強。再者,參與MOOC的人,最強的動力是因為這個課程是免費的、以及他們個人的好奇心。
****
結語,數位學習是必要的,在台灣目前還有一些難關需要克服,例如學習者動機的議題、教材版權的問題、是否有配到的網路設備、適性學習系統的建置、自動評分系統的建置等等。若要在台灣進行類似Kepler計畫的問題則是,多數學習內容為英文,可能本身就是一個門檻,另外若這樣的學習,沒有辦法獲得官方認定的學歷,或是被企業認可,可能會讓很多人打退堂鼓。生產這麼多電腦設備的我們,其實在數位化學習這塊,走得很慢,教育體制的僵化,更限制了多元學習的可能性。只能靠一些民間的力量,結合不在意學歷的學生,共同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