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喀報 CastNet 記者|邱怡婕
- 本文轉載自《喀報 CastNet》,原文為〈提筆除了能變文青,也能變學霸〉
在科技產品中成長的 Z 世代和 Y 世代,相當熟悉如何使用科技產品,也習慣使用科技產品、網路、社群網站記錄所見所聞。這個世代的人雙手大部分都抱著手機,卻很少拿筆,寫日記、做筆記好像是一件很復古的事,科技產品的興起彷彿正在取代紙本產品。
平板電腦旋風,颳對還是颳錯
以市場調查機構——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 )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 2019年 平板銷售量雖然總計 1.44 億台,但銷售成長率卻為 -0.6% ,顯示全球平板電腦的銷售量正在衰退。意外的是, Apple 平板電腦的銷售量不減反增,市占率更高達 34.6% 。這個現象可以歸功於支援 Apple Pencil 的新款 iPad 於 2018 年底推出,能夠利用平板電腦做更直覺的操作的功能讓大家趨之若鶩。 2020年 ,全球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回歸成長,有別於 2019 年,銷售量成長率竟高達 13.6% , Apple 銷售量雖然下滑 6.7% ,但也持續維持市占率霸主的成績。
關於平板電腦筆記軟體的比較在近年更是不計其數,跟在紙上寫字幾乎相同的手寫筆記,似乎同樣有助於記憶,但接下來介紹的研究卻發現同樣都是寫字,在紙上寫字對於大腦的認知卻更深刻與堅固。
分解記憶歷程
在進入研究之前,先了解一下記憶如何形成。人類藉由感官接收一整天的所見所聞,並把他們記錄下來。有些記憶很容易忘記,有些到老了都還能拿出來當故事說。根據心理學,這些資訊被轉化成記憶會經過三個階段,分別是編碼( encoding )、儲存( storage )和檢索( retrieval )。
第一個階段——編碼,即是將外界的感官刺激轉化成能被大腦儲存的資訊的過程,就像我們需要把語言變成 1 和 0 才能被電腦接受一樣。常見的編碼有兩種,分別為語音編碼和視覺編碼,在此不贅述。
第二個階段——儲存,分為感覺儲存、短期儲存與長期儲存等三種。「感覺儲存」持續的時間最短,因為資訊過大所以不會全部被轉化;「短期儲存」則是我們最常見的記憶,短期儲存的資訊容量有限且很快就會衰退,但如果資訊對人類是有意義的,就可以增強短期儲存記憶能力;「長期儲存」如同 1 TB 的硬碟,可以儲存的資訊量最大,但這裡的資訊必須傳回來短期儲存後才能使用。
第三個階段——檢索,當人類需要取出記憶時,會在短期儲存中搜尋需要的記憶。
根據日本東京大學領導的團隊——梅島敬太( Keita Umejima )、茨城卓也( Takuya Ibaraki )、山崎孝宏( Takahiro Yamazaki )和久吉酒井( Kuniyoshi L. Sakai )等人於 2021 年 3 月 19 日在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平台上發表的研究,發現在「記憶歷程」中,資訊如何輸入與編碼會顯著影響檢索的過程。研究團隊主要探討的是用紙本、平板或智慧型手機三種不同的輸入與編碼方式,會對人類的記憶歷程造成什麼影響。
紙本筆記 vs 行動裝置
研究者找來了 48 位 18 到 29 歲之間就讀中或剛畢業的日本大學生,每位受試者都會先回答一組關於他們平常筆記偏好的問題,而研究者根據結果,將受試者分為三組,分別是紙本組、平板組和智慧型手機組(以下簡稱「手機組」),而平板組和手機組又統稱裝置組。
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參與一段虛構的對話,對話內容是與另外兩人討論他們最近兩個月的計畫,對話中包含 7 個課業方面的行程、 7 個私人方面的行程,例如:作業截止日、上課時間、聚餐等等。為了驗證不同的資訊輸入方式,各組進行記錄的方式都被嚴格規定。紙本組會拿到四種顏色的筆,並且可以任意使用;平板組也是使用筆,更不受顏色限制,但禁止使用鍵盤;而手機組可以使用手指寫字或使用鍵盤打字。受試者在沒有時間限制的環境,以各組特定的方式記錄下對話中的行程。
雖然研究者沒有限制受試者記錄行程的時間,但他們仍然有計算受試者所花的時間。研究發現,紙本組記錄行程的時間短於裝置組,紙本組的受試者只花了大約 11 分鐘,平板組花了 14 分鐘,而手機組花了 16 分鐘。相較於現代多數人相信科技產品能增進效率,紙本組受試者相較於裝置組快了 25% 。同時,對於較簡單、直白的問題,例如:什麼時候要交作業等,紙本組的準確率也高於裝置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有提到紙本組和平板組都是用筆來記錄行程,但紙本組和平板組的表現卻有明顯差異。紙本組除了上述較優異的表現以外,大腦神經元活躍程度更是顯著高於裝置組。
當受試者完成記錄後,會進入干擾環節,用以分散注意力。干擾環節結束後,編碼和檢索的時間剛好滿一小時,受試者會躺上功能性磁振造影儀器,進行記憶歷程中的檢索階段,並且被問一系列實驗最初跟行程有關的問題。儀器會透過血液流動,來測量神經元在特定大腦區域中的活動。研究者發現,各組受試者在語言區、影像視覺化區和海馬體的大腦神經元活動皆有增加,不過,紙本組的大腦神經元活動明顯高於裝置組,尤其是負責記憶和導航的海馬體。海馬體的活動顯示由於紙本豐富的空間細節,使記憶更容易被回想起來。
做筆記還是應該使用紙本
其中一位研究者——久吉酒井在新聞稿中說到:
「科技產品只能制式化的在螢幕上滑動,其文字和圖片的編排也是經過標準化的。但當人類接觸實體書本,人類可以將眼睛閉起來,並且清楚記得照片是在書本左方三分之一處,以及自己在書本底端做的筆記。」
研究者指出,實體紙張比起科技產品更有用,是因為實體紙張包含獨一無二的資訊。在實體紙張上寫字可以獲得獨特、複雜、具空間性及觸覺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很可能是增進記憶力的原因。關於紙本組和平板組的比較,受試者都是使用筆,差別在於紙本上還是平板上書寫,兩者的研究結果卻有顯著差異。研究者認為,紙本比平板包含更複雜、具空間性的資訊,而且紙本是可以永久觸摸的,有不規則的筆觸、和參差不齊的形狀,例如:折到的書角。反之,科技產品在滑動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位置,將軟體關掉時,頁面即跟著消失。種種原因讓紙本組的大腦活動更活躍,並在一小時後記得較多資訊。
不過,如果嫌紙本太佔空間、浪費資源,研究者也建議將電子文件個人化,例如:用螢光筆畫線、畫圈、畫箭頭、添加虛擬便利貼,或其他獨特的標記,這樣的方法也可以模仿紙本豐富的空間感,進而加強記憶。因此,在科技進步的同時,有些事物還是我們不能輕易捨棄的,下次複習功課或安排行程時,不妨也拿起筆在紙張上記錄下重要的資訊,不僅看起來很文青,也在朝成為學霸的路上邁進。
參考文獻
- Umejima, K., Ibaraki, T., Yamazaki, T., & Sakai, K. L. (2021). Paper notebooks vs. mobile devices: Brain activation differences during memory retrieval.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5, 34.
- Study shows stronger brain activity after writing on paper than on tablet or smartphone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記憶的介紹 · 超普通心理學
- Worldwide Tablet Shipments Continue to Decline in Q4 2019, According to I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