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3
4

文字

分享

2
13
4

一筆一劃在紙本上做紀錄,不只文青還能記憶清晰!

喀報CastNet_96
・2021/05/09 ・313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12 ・六年級

在科技產品中成長的 Z 世代和 Y 世代,相當熟悉如何使用科技產品,也習慣使用科技產品、網路、社群網站記錄所見所聞。這個世代的人雙手大部分都抱著手機,卻很少拿筆,寫日記、做筆記好像是一件很復古的事,科技產品的興起彷彿正在取代紙本產品。

平板電腦旋風,颳對還是颳錯

以市場調查機構——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 )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 2019年 平板銷售量雖然總計 1.44 億台,但銷售成長率卻為 -0.6% ,顯示全球平板電腦的銷售量正在衰退。意外的是, Apple 平板電腦的銷售量不減反增,市占率更高達 34.6% 。這個現象可以歸功於支援 Apple Pencil 的新款 iPad 於 2018 年底推出,能夠利用平板電腦做更直覺的操作的功能讓大家趨之若鶩。 2020年 ,全球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回歸成長,有別於 2019 年,銷售量成長率竟高達 13.6% , Apple 銷售量雖然下滑 6.7% ,但也持續維持市占率霸主的成績。

2019年全球平板電腦銷售量成長率為-0.6%,2020年則達13.6%。圖/邱怡婕重製   資料來源:IDC
2019 年全球平板電腦銷售量成長率為 -0.6%, 2020 年則達 13.6%。圖/邱怡婕重製 資料來源:IDC

關於平板電腦筆記軟體的比較在近年更是不計其數,跟在紙上寫字幾乎相同的手寫筆記,似乎同樣有助於記憶,但接下來介紹的研究卻發現同樣都是寫字,在紙上寫字對於大腦的認知卻更深刻與堅固。

分解記憶歷程

在進入研究之前,先了解一下記憶如何形成。人類藉由感官接收一整天的所見所聞,並把他們記錄下來。有些記憶很容易忘記,有些到老了都還能拿出來當故事說。根據心理學,這些資訊被轉化成記憶會經過三個階段,分別是編碼( encoding )、儲存( storage )和檢索( retrieval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個階段——編碼,即是將外界的感官刺激轉化成能被大腦儲存的資訊的過程,就像我們需要把語言變成 1 和 0 才能被電腦接受一樣。常見的編碼有兩種,分別為語音編碼和視覺編碼,在此不贅述。

第二個階段——儲存,分為感覺儲存、短期儲存與長期儲存等三種。「感覺儲存」持續的時間最短,因為資訊過大所以不會全部被轉化;「短期儲存」則是我們最常見的記憶,短期儲存的資訊容量有限且很快就會衰退,但如果資訊對人類是有意義的,就可以增強短期儲存記憶能力;「長期儲存」如同 1 TB 的硬碟,可以儲存的資訊量最大,但這裡的資訊必須傳回來短期儲存後才能使用。

第三個階段——檢索,當人類需要取出記憶時,會在短期儲存中搜尋需要的記憶。

記憶歷程的三個階段。圖/邱怡婕製    資料來源:超普通心理學
記憶歷程的三個階段。圖/邱怡婕製,資料來源:超普通心理學

根據日本東京大學領導的團隊——梅島敬太( Keita Umejima )、茨城卓也( Takuya Ibaraki )、山崎孝宏( Takahiro Yamazaki )和久吉酒井( Kuniyoshi L. Sakai )等人於 2021 年 3 月 19 日在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平台上發表的研究,發現在「記憶歷程」中,資訊如何輸入與編碼會顯著影響檢索的過程。研究團隊主要探討的是用紙本、平板或智慧型手機三種不同的輸入與編碼方式,會對人類的記憶歷程造成什麼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紙本筆記 vs 行動裝置

研究者找來了 48 位 18 到 29 歲之間就讀中或剛畢業的日本大學生,每位受試者都會先回答一組關於他們平常筆記偏好的問題,而研究者根據結果,將受試者分為三組,分別是紙本組、平板組和智慧型手機組(以下簡稱「手機組」),而平板組和手機組又統稱裝置組。

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參與一段虛構的對話,對話內容是與另外兩人討論他們最近兩個月的計畫,對話中包含 7 個課業方面的行程、 7 個私人方面的行程,例如:作業截止日、上課時間、聚餐等等。為了驗證不同的資訊輸入方式,各組進行記錄的方式都被嚴格規定。紙本組會拿到四種顏色的筆,並且可以任意使用;平板組也是使用筆,更不受顏色限制,但禁止使用鍵盤;而手機組可以使用手指寫字或使用鍵盤打字。受試者在沒有時間限制的環境,以各組特定的方式記錄下對話中的行程。

受試者記錄下行程,並在一小時後進行記憶檢索。(圖片來源/邱怡婕重製)資料來源: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受試者記錄下行程,並在一小時後進行記憶檢索。圖/邱怡婕重製,資料來源: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雖然研究者沒有限制受試者記錄行程的時間,但他們仍然有計算受試者所花的時間。研究發現,紙本組記錄行程的時間短於裝置組,紙本組的受試者只花了大約 11 分鐘,平板組花了 14 分鐘,而手機組花了 16 分鐘。相較於現代多數人相信科技產品能增進效率,紙本組受試者相較於裝置組快了 25% 。同時,對於較簡單、直白的問題,例如:什麼時候要交作業等,紙本組的準確率也高於裝置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有提到紙本組和平板組都是用筆來記錄行程,但紙本組和平板組的表現卻有明顯差異。紙本組除了上述較優異的表現以外,大腦神經元活躍程度更是顯著高於裝置組。

當受試者完成記錄後,會進入干擾環節,用以分散注意力。干擾環節結束後,編碼和檢索的時間剛好滿一小時,受試者會躺上功能性磁振造影儀器,進行記憶歷程中的檢索階段,並且被問一系列實驗最初跟行程有關的問題。儀器會透過血液流動,來測量神經元在特定大腦區域中的活動。研究者發現,各組受試者在語言區、影像視覺化區和海馬體的大腦神經元活動皆有增加,不過,紙本組的大腦神經元活動明顯高於裝置組,尤其是負責記憶和導航的海馬體。海馬體的活動顯示由於紙本豐富的空間細節,使記憶更容易被回想起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做筆記還是應該使用紙本

其中一位研究者——久吉酒井在新聞稿中說到:

「科技產品只能制式化的在螢幕上滑動,其文字和圖片的編排也是經過標準化的。但當人類接觸實體書本,人類可以將眼睛閉起來,並且清楚記得照片是在書本左方三分之一處,以及自己在書本底端做的筆記。」

研究者指出,實體紙張比起科技產品更有用,是因為實體紙張包含獨一無二的資訊。在實體紙張上寫字可以獲得獨特、複雜、具空間性及觸覺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很可能是增進記憶力的原因。關於紙本組和平板組的比較,受試者都是使用筆,差別在於紙本上還是平板上書寫,兩者的研究結果卻有顯著差異。研究者認為,紙本比平板包含更複雜、具空間性的資訊,而且紙本是可以永久觸摸的,有不規則的筆觸、和參差不齊的形狀,例如:折到的書角。反之,科技產品在滑動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位置,將軟體關掉時,頁面即跟著消失。種種原因讓紙本組的大腦活動更活躍,並在一小時後記得較多資訊。

不過,如果嫌紙本太佔空間、浪費資源,研究者也建議將電子文件個人化,例如:用螢光筆畫線、畫圈、畫箭頭、添加虛擬便利貼,或其他獨特的標記,這樣的方法也可以模仿紙本豐富的空間感,進而加強記憶。因此,在科技進步的同時,有些事物還是我們不能輕易捨棄的,下次複習功課或安排行程時,不妨也拿起筆在紙張上記錄下重要的資訊,不僅看起來很文青,也在朝成為學霸的路上邁進。

參考文獻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2
喀報CastNet_96
11 篇文章 ・ 5 位粉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大三學生自媒體,文章撰寫類目含括科技新知、藝文評論、人物特寫、社會議題和專題新聞,以大學生的觀點出發撰寫與自身和社會相關的文章,內容豐富。 喀報CastNet網站:https://castnet.nctu.edu.tw/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記憶是陣陣花香,玫瑰令人字字難忘
胡中行_96
・2023/03/06 ・180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臺灣的經典偶像劇《薰衣草》完結多年,片頭曲依然深植人心:「♪ 記憶是陣陣花香/♪ 我們說好誰都不能忘~」[1]〈花香〉的音律撩起劇情回憶,歌詞所述也真有幾分科學根據。當人將特定線索與學習的內容連結,便能在睡覺時以此線索鞏固對該內容的印象,即標的記憶再活化(targeted memory reactivation)。氣味和聲音,都曾被證實是有效的線索。[2]只是進一步探討如何運用氣味強化記憶的臨床試驗,沒分送浪漫的瓶裝薰衣草,倒是散發出玫瑰香氛的甜美氣息。

圖/Danie Franco on Unsplash

單字測驗

德國佛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研究團隊,在大猩猩實驗編輯器(Gorilla Experiment Builder)這個雲端平台上,建立了線上教學課程。讓以德文為母語,且對日文一竅不通的受試者,學習日文單字。內容條列的 40 組德、日雙語對照詞彙,其涵蓋 20 組名詞,以及各 10 組的動詞與形容詞。兩種語言的每個單字,都超過兩個音節。日語方面,採用羅馬拼音,沒有平假名、片假名或漢字。測試香氛如何幫助記憶的數次期中和期末考,試題範圍皆限於此詞彙對照表[2]

分組聞香

這個研究的目的看似簡單,但是並非有鼻有腦,就能盛情參與。受試者不僅不可健忘、失眠或是嗅覺欠佳;聞香前 24 小時,還不得飲酒或使用鎮靜藥物。起先篩除條件不符的報名者,得到 195 名介於 18 至 35 歲之間的人受試。從走完整個臨床試驗的 183 人中,再扣掉某些未照規定聞香者,最後僅分析165份數據。[2]

受試者於頭3天學習、睡覺並參加期中考;結束學習階段後,在第 4、10 和 31 天,則各有 1 次期末考。此外,第 2、3 及 4 天,需額外填寫睡眠品質問卷。(如圖。)依照不同的聞香條件,他們被分為下列 4 組:[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無香組(N):全程呼吸一般空氣的對照組。[2]
  2. 學習暨睡眠組(LS):在花香中,背單字與睡覺。[2]
  3. 學習暨測驗組(LT):於背單字和考試時,享受花香。[2]
  4. 學習、睡眠暨測驗組(LST):背單字、睡覺及考試的三個階段,都有花香繚繞。[2]
聞香行程表:Q 指問卷;N、LS、LT 和 LST 則代表組別。圖/參考資料 2,Figure 1(CC BY 4.0)

分裝香氛

知名作家張愛玲曾寫道:「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3]臨床試驗力求公平精確,也不容三心二意。就怕像談感情做選擇,惹出不必要的變因。此研究統一採用美國綠葉牌(Greenleaf)玫瑰香氛袋,從一而終,一勞永逸。[2]

莎翁說,玫瑰換了名字,依然芬芳。[4][註]同理,香氛袋改變包裝,本質依然,氣味也應該不受影響。每個受試者都領到 3 只茶包,上頭以德文寫著「學習」、「睡眠」和「測試」,代表分別使用的時段。依據各組聞香的安排差異,有些茶包填入香氛內餡,其他的則塞把碎紙充數。比方說,LS 組考試的時候不聞香,他們的「測驗」茶包,就甭想有味道。[2]

美國綠葉牌玫瑰香氛袋。圖/Greenleaf(Fair use for news report.)

增強記憶

2023 年 2 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德國研究團隊表示,在學習、睡眠和測驗時,都沉浸於玫瑰香氛之中的 LST 組受試者,比其他幾組多記得 8.5% 的單字。也就是說,暴露於玫瑰花香 3 天 3 夜以上,的確會增強記憶。儘管目前還不曉得,繼續下去到第幾天效果會到達極限,也不清楚香氛助長的記憶能維持多久,他們認為這無疑是個經濟實惠,且適用於日常生活的學習技巧。[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備註

《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幕第二場的臺詞原文:「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word would smell as sweet.」[4]

參考資料

  1. 滾石唱片 ROCK RECORDS(21 JUN 2012)「許紹洋Ambrouse Hui【花香】台視、三立偶像劇『薰衣草』片頭曲 Official Music Video」YouTube.
  2. Knötzele J, Riemann D, Frase L, et al. (2023) ‘Presenting rose odor during learning, sleep and retrieval helps to improve memory consolidation: a real-life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 13, 2371.
  3.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白鹿書院公益圖書館(Accessed on 14 FEB 2023)
  4. Shakespeare W. ‘Romeo and Juliet, Act 2, Scene 2’. myShakespeare. (Accessed on 14 FEB 2023)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5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壓力、過勞加速大腦老化——定期測驗腦年齡,守護腦部健康
careonline_96
・2022/07/14 ・221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兒呀,你有看到我的手機嗎?」王女士問。

「你剛剛放進皮包了呀。」女兒說。

「對耶,竟然會忘記。」王女士拍拍額頭說。

「你好像越來越健忘,而且反應變得比較慢。」女兒說,「應該要做個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的腦部負責掌管全身,可說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但是腦部功能可能會逐漸退化。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張凱茗醫師指出,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因素可能加快腦部退化的速度,像是大家常聽到過度勞累或高壓的生活,可能會影響腦部功能,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雖然我們沒辦法用意識去管控自律神經,但自律神經一樣是透過大腦來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非常複雜,包括沒有辦法專心,身體出現疼痛、麻等症狀。

長期高壓過勞的腦部有點像電腦的中央處理器 CPU 長期過量使用,而出現故障或效能低落,張凱茗醫師說,雖然可以運作但運轉速度變慢,患者可能覺得「好像變笨了?怎麼沒辦法處理原本可以順利完成的事情?」

所謂的「大腦年齡」就是使用一個客觀的測驗,去了解現在大腦大概處於怎麼樣的狀態,張凱茗醫師解釋,大腦功能可以分成很多面向,例如記憶力、專注力等。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與專注力會越來越退化,一般而言大腦功能在 20 至 30 歲是最好的狀態,過了 30 歲之後大腦功能將漸漸退化,所以會有大腦年齡的概念。

大腦年齡在某個年齡時,腦部在記憶力或是專注力會有一定的表現,張凱茗醫師說,腦年齡測驗的結果可能會超出或低於這個年齡層該有的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測驗發現腦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可能代表現在的腦部功能比同年齡、同教育程度的人更不好,張凱茗醫師說,腦部功能不好的原因可能是腦部退化、腦部創傷或腦部發炎等。

除了高壓、過勞之外,抽菸、飲酒過量也會加速腦部老化,張凱茗醫師提醒,較少社交、較少閱讀與較少思考的人,其腦年齡可能也會比實際年齡要來得高。

腦部保養重點提醒

想要維護腦部健康,請務必趨吉避凶,張凱茗醫師說,「趨吉」的意思就是要多動腦,包括下棋、打牌、打麻將都可以。平時要多點人際互動,包括社交、對話,都是對腦部的訓練。

要多社會參與,比如做志工、參加社團或宗教活動,張凱茗醫師說,社會參與也會讓我們的腦部處在比較愉悅、比較多互動的狀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避凶」的部分,就是去調整控制一些危險因子,張凱茗醫師說,例如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的狀況,還有憂鬱症,憂鬱症會讓我們的腦年齡比實際年齡更高,必須積極治療。

定期測驗腦年齡,掌握腦部健康狀態

一般而言,建議 65 歲以上的長者,最好能夠定期做腦年齡測驗。張凱茗醫師說,除了年齡本身,如果主觀上感受到自己的改變,好比最近幾個月覺得反應、專注力、記憶力不好,尤其持續達 6 個月以上,就會認為腦部可能有狀況、腦年齡可能有變化,要接受進一步測驗。

張凱茗醫師說,目前已有一些可以測驗腦年齡的工具,例如 CogMate 腦年齡測驗,其完整版本 CBB,有 30 篇以上的國外論文,在一些系統性回顧也顯示具有一定的預測力,能夠回推腦年齡。

CogMate 腦年齡測驗類似撲克牌遊戲,遊戲規則不難,張凱茗醫師解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第一項是測「反應速度」,遊戲會自動翻牌,當看到翻牌的時候,要立刻按「是」。
  • 第二項是測「注意力」,遊戲會詢問卡片是紅色嗎?如果是紅色就要按「是」。
  • 第三項是測「視覺學習」,遊戲會持續翻牌,並詢問之前是否看過這張牌,有看過按「是」,沒看過按「否」。張凱茗醫師說,這是較困難的部分,因為撲克牌張數多,翻到第 20 張牌時,不容易記得前面看過哪些牌,所以有一定的鑑別力。
  • 第四項是測「記憶」,遊戲會持續翻牌,並詢問之前是否和前一張相同,相同按「是」,不同按「否」。這部分能夠檢測極短期記憶。

CogMate 腦年齡測驗透過簡單的撲克牌遊戲,主要能夠檢測反應速度與記憶力。大家可以自行檢測,也可以定期讓長輩做測試,了解腦部功能的狀況。

貼心小提醒

腦部功能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退化,患者本身可能不易察覺。

若觀察到家人、長輩有行為改變、記憶力變差、反應變慢等狀況,應盡快就醫檢查,不能視為單純的老化而置之不理。定期測驗亦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若算出來的腦年齡和實際的年齡差距越大,可至醫院諮詢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確認,以及早介入治療!

careonline_96
448 篇文章 ・ 270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