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漫科學] Anatomy-美少女筋肉人

Joyu
・2012/07/07 ・379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50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情是這樣的
今年出現了很多科普插畫相關的培訓活動
有鑑於非美術相關科系出身 又有這麼多好的機會
我們上課是很認真的!!
然而當漫畫家老師認真的教大家畫美少女時
之中的小學問就變得十分的有趣了!!
在七頭身八頭身九頭身美女、美腿跟美胸的背後
那些線條又代表哪些位置呢

所以.. 久違的簡易解剖圖又來了 =D
當然有一點越畫越殺紅眼了...
待我來好好說明一下
首先美麗少女+戰士真是如此性感
但是既然是戰士就要戰鬥
既然要戰鬥就應該要訓練到一些肌肉
就算沒有變猛男應該也是要給它有點緊實
尤其是許多美少女都有一堆權杖魔法棒甚麼的
上肢肌肉更是不能怠惰!
而為了繁複的變身動作
前彎後仰更是不能少
此時腹肌自然就完美呈現了

既然上身都練了下半身就順便吧
然而因為是美少女所以水汪汪到極致的大眼是一定要有的

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讓肖想美少女胴體的各位有點衝擊呢揪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Joyu
22 篇文章 ・ 0 位粉絲

0

3
1

文字

分享

0
3
1
鑑識故事系列:車禍無外傷,心臟卻破裂
胡中行_96
・2022/09/22 ・229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個 14 歲的少年戴著安全帽,騎乘輕便型機車[註]。一輛轎車正對著衝過來,他閃避不及,摔落地面,胸部撞擊油門把手。[1]

人類的心臟。圖/J.Wong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 3.0

少年至醫院就診時,雖然胸部觸診會疼痛,但肉眼看不到瘀青,X 光也顯示沒有骨折。從心電圖可見心臟跳動的頻律正常,不過有左束支傳導阻滯(left bundle branch block,簡稱 LBBB)的現象。[1] 也就是說心肌裡流動的電脈衝,在前往心臟左邊下面,那個叫做左心室的部位時,被阻斷或變得遲緩。這可能會影響血液的輸送。[2] 他被留院觀察一夜,隔天早上回家。預計一週後,至心臟科回診。[1]

正常的心電圖。圖/Madhero88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3.0
左束支傳導阻滯的心電圖。圖/Madhero88 on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不料,才過五天,少年便猝死了。[1]

為了釐清死因,驗屍團隊在二天後進行解剖。他們發現少年的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1] 該症狀的常見成因是心肌太過賣力運作[3] 此外,心臟不僅有多處破損及血浸潤;盛裝心臟的心包裡頭,還有 700 毫升的血液,[1] 差不多就是臺灣一般大杯手搖飲的容量。[4] 因此,他被認定死於心臟破裂導致的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 或 pericardial tamponade)。[1] 換句話說,因心臟受傷而流出的血液,在心包裏頭緩緩累積,使得內部壓力不斷升高,最後心臟承受不住,於是停止跳動。[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左心室後壁中央深色的挫傷處,放入刺針以展示破洞。圖/參考資料 1,Figure 1(CC BY 4.0

追根究底探討起來,少年的心臟流血,是源自所謂的心臟鈍傷(blunt cardiac injuries)。[1] 它雖非遭受外物穿刺,卻有幾種可能造成破裂的機制,例如:

  1. 直接衝擊胸口的外力,使心臟在胸骨與脊椎之間被擠壓。[1, 6] 這也是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簡稱 CPR)的罕見副作用之一,發生機率只有 0.6%。[7] 請大家千萬不要因噎廢食,該救人的時候,還是要做 CPR。
  2. 按壓身體的下肢和腹部時,突然增加靜脈的壓力,並間接提高胸腔內壓,因而壓迫到心臟。[1, 6]
  3. 在瞬間加速、減速或旋轉的過程中,[1] 扯壞了心臟本身的結構,以及它與血管之間的連結。[6]
  4. 爆炸事件改變受難者周遭的氣壓,朝著胸部直來的衝擊,造成看似微不足道的心臟挫傷,卻引發心肌壞死。尤其是年輕人血流改道的功能較差,特別容易受到的影響。[1]

這個案例中少年遇到的,應該是屬於上述的第一種情形。他的前胸被油門把手擊中,心臟順勢往脊椎撞上去,並挫傷後壁。心臟鈍傷從外表看不出來,又未必有明顯症狀,所以診斷時較具挑戰性。不過,有些病患能迅速痊癒,不見得會產生致命後果。事實上,驗屍團隊發現少年的心臟,也的確有一些復原的跡象,只是所受的傷害太大,於事無補。[1]

為了安全起見,當醫療人員見到第一張心電圖有異狀,就應該持續再做幾張,觀察心臟的狀況。同時,要反覆測量血液中肌鈣蛋白(troponin)的濃度,以協助判斷。[1] 肌鈣蛋白只有在心臟受損的時候,才會出現在血液裡,從其含量可以推測傷害的程度。[8]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車禍後的驗血報告正常。[1] 這也是為什麼醫師通常不僅要為胸痛病患驗血,而且 24 小時內可能會抽血 2 次以上,注意結果是否隨時間變化。[8]

嚴重心臟鈍傷的肇因,50% 為車輛交通意外;35% 是行人被車撞;9% 與機車事故有關;而 6% 則是從高處摔落所致。[6] 臺灣有些都市交通繁忙,所以事故頻傳。[9]若是不幸遭遇車禍,就算沒有顯著外傷,大家最好還是去醫院稍做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當事輕便型機車。圖/Elizabeth M on Flickr(CC BY 2.0

  

延伸閱讀

保護腦袋都靠它!——安全帽的科學技術

備註

輕便型機車(moped)的排氣量在 50 c.c. 以下,視覺上和小綿羊機車(scooter)最大的差別,在於駕駛座前方,沒有臺灣人拿來載小狗的那個腳踏板。[10]

參考資料

  1. Gentile G, Tambuzzi S, Giovanetti G, et al. (2021) ‘Sudden death due to cardiac contusion: Forensic implications in a rare pediatric ca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66, 5, pp. 1996-2001.
  2. Bundle branch block’. (11 JUN 2022) Mayo Clinic.
  3.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25 NOV 2020) Mayo Clinic.
  4. 黃韻文(01 JUL 2022)〈環保杯6大QA懶人包!今起帶杯折5元 杯子挑多大才夠裝?〉NOWnews
  5. Cardiac Tamponade’. (22 OCT 2021) Cleveland Clinic.
  6. Singh S, Heard M, Pester JM, et al. (22 MAY 2022) ‘Blunt Cardiac Injury’.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7. Yonezawa N, Takei T, Fujisawa M. (2021) ‘Right ventricular blowout rupture complicat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BMJ Case Reports, 14:e245520.
  8. Troponin Test’. (09 SEP 2021) MedlinePlus.
  9. 道安資訊查詢網」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Accessed on 17 SEP 2022)
  10. Scooter Vs Moped – What’s The Difference?’. The Bike Insurer. (Accessed on 16 SEP 20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鑑識故事系列:嬰兒側睡,會猝死?
胡中行_96
・2022/09/05 ・194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凌晨 1 點 25 分,女嬰被醫院宣告死亡。[1] 保育員現在若回想起來,可知道做錯了什麼?

傍晚 7 點,女嬰花 40 分鐘的時間,喝了一瓶 120 毫升的配方奶。[1]嬰兒喝奶的時候,會順勢吞下氣泡,搞得滿肚子鼓脹。所以他們有的邊喝邊打嗝;有些餐後才反應;[2]但這名女嬰倒是毫無動靜。[1]嬰兒打嗝,或多或少會吐一點奶出來。[2]保育員心想,要是睡到一半才吐,到時候又把奶水吸入呼吸道,那可就不妙了。於是,特別將女嬰以向右側躺的姿勢,放在嬰兒床上,背後再撐一條摺起來的毯子。[1]

這是女嬰生平第一次入住托嬰中心。家長計劃讓她在此度過一夜,隔天便會來接她返家。晚間 10 點 50 分,保育員巡房,發現那條毯子果然有用,女嬰維持本來的睡姿,絲毫不差。誰知她的靜止不動,竟是連呼吸都沒了?!從這一刻起,保育員火速展開的心肺復甦術,後來也由其他人接力下去,一直到隔天凌晨醫院宣告女嬰死亡。[1]

一具嬌小的遺體,躺在冰冷的驗屍檯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理女性,七個月大,身高 65.5 公分,體重 7.3 公斤。出生以來所有健康檢查的結果都正常;眼前除了心肺復甦術留下的痕跡之外,身體大致無恙,沒有任何外傷。解剖後可見心臟和周邊血管仍有血液,而呼吸道沒有吸入奶水的現象。死後採樣的血液與尿液中,無酒精或藥物殘留。[1]

甲狀腺(thyroid)、氣管(trachea)和胸腺(thymus)的相對位置。圖/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on Flickr(public domain)

不過,解剖團隊在她甲狀腺與氣管交界處的兩側,看到二個小團塊,一直向下延伸至胸腺:左、右大小分別為 1.8×1.4×1.0 和 2.2×0.6×0.6 公分,加上胸腺共重 45 公克。女嬰的氣管明顯地因為左邊團塊的體積較大,而被朝右邊擠壓。這雙團塊的組織,與一般甲狀腺相同。因此,女嬰被認為患有頸部異位性胸腺瘤(cervical ectopic thymus),[1]一種罕見的兒科病症,通常為良性。[3]此外,她頸部的某些肌肉出血,而且兩片肺臟都嚴重阻塞和水腫。[1]

女嬰頸部異位性胸腺瘤的解剖照片。圖/參考資料1,Figure 2(CC BY 4.0

嬰兒氣管內的軟骨尚未發育完全,[4]如果管壁長期受到外力壓迫,便容易出現氣管軟骨軟化症(tracheomalacia)。[1]以往的文獻中記載的問題來源,包括:周圍血管病變、甲狀腺腫大、囊腫和甲狀腺瘤等;但這個後來被 2022 年《國際鑑識科學:報告》刊登出來的頸部異位性胸腺瘤,很可能是史上頭一遭。或許當保育員將女嬰向右側翻轉,左邊那顆比較大的腫瘤在重力的影響下,更加向身體右側擠壓。此時原本就脆弱的氣管,被嚴重堵塞,終致女嬰窒息。周邊輔助呼吸的肌肉,甚至因為奮力運作而出血。[1]至於肺部水腫,應該是始於氣管封閉時,用力吸氣帶來巨大的壓力,改變了肺部的血液和組織液的流動。[5]

女嬰頸部肌肉出血的情形。圖/參考資料1,Figure 1(CC BY 4.0

總之,女嬰的頸部異位性胸腺瘤,顯然在側臥時壓迫到氣管,引發機械性窒息(mechanical asphyxia),進而導致死亡。[1]換句話說,保育員盡力預防嗆奶,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意外在所難免?然而,不管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為了避免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平躺才是唯一推薦的睡姿;除非嬰兒能夠翻身,側臥或趴睡都被認為是不安全的選擇。[6]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狀告保育員,難說後者能否完全免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女童死因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胸腺,是淋巴系統的一部份,負責生產免疫所需的T細胞。其實頸部異位性胸腺瘤可以手術移除;[3]而在兒童時期最為活躍的胸腺,青春期後功臣身退,就會逐漸縮小並為脂肪所取代。[7]先天性的氣管軟骨軟化症,一般則會隨著軟骨逐漸強壯,以及氣管的成熟,在 18 到 24 個月大的時候,自然痊癒。[4]

遺憾的是,因為保育員善意的舉動,女嬰永遠等不到那一天。

  

參考資料

  1. Yatsushiroa M, Katsuyamaa M, Nakamaea T, et al. (2022) ‘Sudden infant death due to mechanical asphyxia caused by a cervical ectopic thymus—An autopsy case’.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ports, 6, 100286.
  2. How to breastfeed’. Public Health England. (accessed on 28 AUG 2022)
  3. Chang A, Nataraja RM, Pudel E, et al. (2021)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ectopic cervical thymus in children: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56, 11, pp. 2062-2068.
  4. Tracheomalacia’. Johns Hopkins Medicine. (accessed on 27 AUG 2022)
  5. Mesrati MA, Jaoued O, Mahjoub Y, et al. ‘Postobstructive pulmonary edema: A fatal complication in suicidal near-hanging’. SAGE Open Medical Case Reports.
  6.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2022) Mayo Clinic.
  7. Thymus’. (15 MAY 2022) Cleveland Clinic.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從死亡開始的屍體科研之旅 ── 《不過是具屍體》書評
時報出版_96
・2019/01/11 ・299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55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冬耳 科普編輯

記者看到奇觀,不足以為奇,而死亡可能是大眾普遍能想到的其中一類、也是最容易震撼人心的報導主題,國際線、社會線、戰地線記者最常前往異地的第一線,代替讀者體驗他者的痛苦。當生命消逝,人的離去使人掩目沉思;但在新聞綜藝化的今日,死亡卻不再令人驚異 ── 假若我們不談謀殺、意外死亡或孤獨死,死亡能否有別於哀痛或者獵奇的其他可能?

假若我們不談謀殺、意外死亡或孤獨死,死亡能否有別於哀痛或者獵奇的其他可能?
圖/pixabay

死後生活大解密

《不過是具屍體》(Stiff) 這本堪稱「死後生活百百種」的專書中,瑪莉‧羅曲對死亡的態度值得玩味,她筆下的亡者分明沒有活過來,但卻「重獲新生」,往往會來到一個非關天堂、真實存在,還能參與車廠、軍方、墜機研究等幕後實驗,其涉獵程度或許還超越生前。在這些研究之地,科學家大多不把屍體當成屍體,而是一種可以穿上衣服、另外取名字的物件。唯一例外的恐怕是背負著原罪的醫學院師生,他們時時回顧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盜墓與解剖史,警醒自己應該尊重解剖刀下的大體。

在「屍體出版界」,大多數的書籍多屬資深法醫專家回憶錄,他們在面對特殊驗屍事件時,往往正視死前最後一刻的殘酷和困境,為失去自主能力的死者找回人性的尊嚴:如同法醫病理學家茱蒂.梅琳涅克 (Judy Melinek) 的暢銷作《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書中羅列 911 災難現場中各異的死因死狀,主旨是為提醒生命無常,還有死者偷藏的祕密;瑪莉‧羅曲一樣呼應了這類型書籍的寫作關懷,並兼探討醫學倫理的歷史。這些醫生的兩難,便收錄在〈解剖的原罪〉章節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茱蒂.梅琳涅克 (Judy Melinek) 的暢銷作《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主旨是為提醒生命無常,還有死者偷藏的祕密。
圖/博客來

詼諧的寫法 讓死亡變得不可怕

當然,死者(還是應該說「屍體」?)的生命並不以死亡為終止,而是有它們自己的另類生命週期,比如〈不朽的來生〉就揭穿了屍體參與自己的腐爛實驗(以便研究人員理解屍體的每一個「生命階段」),這個「自我觀察地」就位於田納西大學醫學中心最邊緣的停車場旁,因捐贈而來到此地旅遊的屍體們可在此曬太陽或者躲樹蔭 …… 好吧,其實就是任其自我腐爛。在這個章節,瑪莉‧羅曲幽默地呈現死亡的不同階段:屍體不會排氣,而是膨脹;同時屍體也是很好的細菌培養基,只要沒有定期清理,屍體會產出各種黏液、分泌物,而且據說當腦部液化後很像某種好喝的湯……。

當然沒有研究者是出於好奇目的而將屍體擺這擺那加以觀察;死者每個小時的腐爛狀況都對鑑識科學大有幫助,足以協助偵辦人員回推凶手棄屍的日程。許多人文記者注重死亡的崇高和神祕,但《不過是具屍體》對屍體的各種世俗變化真是津津樂道,甚至寫到了捐贈頭顱的作用是為了讓醫生練習隆鼻手術,彷彿講死人的書還不夠讓人詫異一樣。

死者的生命並不以死亡為終止,而是有它們自己的另類生命週期。
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屍體為何會產生千奇百怪的用途,自有它的倒楣特質:它不需忍痛,又表達得太多,因此警察需要、法醫需要,還有很多科學家也需要屍體。破壞跟切開都是另一種創造,我們在此說的不是創造繼起之生命的法蘭克斯坦,而是許許多多因屍體科學大有進展的應用領域。車禍研究尤其是一種,諸如安全帶、方向盤、安全氣囊跟強化玻璃的設計改良,不完全來自車禍現場的勘驗,更源於實驗室一次次的「加工車禍」:科學家會為屍體戴上加速計、荷重計(如果是軍事研究則是加件防彈衣),然後這麼一撞——換句話說是「再死一次」,幫助活人測出「胸腔穿刺、膝蓋擠壓和內臟碎裂的人體承受限度」;也有人研究從天而降的死亡,諸如飛機失事只要墜落高度在八十公尺,懸空的人「通常鞋子會彈開,鼠蹊部的褲襠部分會剝離,褲子後方的兩個口袋也會不見」,當黑盒子消失,科學家可憑此回推飛機失事時的高度和時間 …… 原來這種死法會讓人類裸身離開世間。

而瑪莉‧羅曲在此巧妙地加入了個人疑惑:在屍體還沒參與的那個年代,為何研究人員想用穿衣服的天竺鼠作實驗?於是本來有點悲傷又有點好笑的墜機研究,加入了令人捧腹的歡愉,沖淡了死亡的慘烈。

科學 V.S. 屍體

不過,也不是每個科學家都喜歡跟屍體一起共事,對多數研究者來說,這還是太難了,大部分時間他們都不想跟整具屍體合作,寧願面對一隻手臂、兩隻眼睛或者一隻斷腳 …… 就算幫死者取小名,很多人仍無法適應活人跟死人共處的不適。買六十根豬的大腿或者用上乳膠假腿,實驗效果都未必理想,而屍體的「好處」在此表露無遺:一條假腿的花費可是五千美元,但一具屍體的運費、檢驗和焚化等費用總計也才五百美元!不適感?或許還是吞下去吧。

科學家和常人同樣都會面對屍體和死亡的禁忌,因此揭開死亡面紗遠比避而不談是更好的選擇。基因於此羅曲跳脫人體研究,在〈出了火坑,進堆肥箱〉這章,轉而關注下葬方式跟環保的關聯。如土葬支持者所言,土葬讓我們回歸自然,「我們就像死在樹林中的動物一般」,但在墓地空間不足的今日,火葬、樹葬和海葬的爭端亦難消停,瑞典殯葬業者甚至也曾試圖推行人體堆肥運動。如《父後七日》的傳達意念,悲傷需要時間和儀式來沖淡演化,但屍體的第二生命卻很有限。到頭來,能夠看透屍體乃死後身外之物的人,才會捐出無用的軀體,在科學世界多活一次。然而科學之外羅曲也加入了溫情,她寫到親愛的丈夫無法接受太太先走、身軀卻跑到腦學研究中心或者醫學院大體課堂之上,因此她將自己的身後事交給丈夫決定,畢竟活著的人同樣有權利選擇安撫自我悲痛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pixabay

幫「屍體」找尋另一扇窗

瑪莉‧羅曲可說是科普領域的異秀,她是記者而非技術人員或學者出身,且自承其書寫領域「大多跟人體有關。除了《活見鬼》有點偏離,因為這本書大多說的是靈魂,而非人體血肉;但我的書寫都牽涉不尋常情境中的人類身體」。由此來看《不過是具屍體》的首要閱讀價值不一定是嚴謹的學術,畢竟能夠具體說明法醫原則和學科發展史的著作在所多有。

羅曲「大驚小怪」且幽默的筆法,剛好表露了非科學從業人員對科學研究的關心,她不全盤接受學界的單一解釋,而是親身採訪科學現場,理解到實驗的非人及異質感。而閱讀本書的意義也在於藉由一一並置屍體的各種狀態,爬梳人類的恐懼,還有如何淨化死亡,找到屍體的世俗意義。

本文編修自《不過是具屍體》書評,時報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5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