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為何標靶藥物有時而窮?

葉綠舒
・2012/04/03 ・1325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42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癌症的治療從傳統的化療(chemotherapy)開始,近年來則因開發出標靶治療(target therapy)有很大的進步。

標靶治療的中心概念包括了找到腫瘤與正常細胞在遺傳組成上的不同點,設計出專門攻擊它的藥物;由於這藥物不會攻擊正常的細胞,因此對病人的健康狀況影響會比較小。由這個概念設計出來的標靶藥物,最有名的應該是針對肺癌的 Iressa 以及針對黑色素瘤(melanoma)的 Zelboraf。

像 Iressa(又名 Gefitinib)主要是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由於 EGFR 只在特定癌症(如肺癌與乳癌)中會過度表現,因此 Iressa 對這類的癌症相當有效。但近年發現,如 Iressa 這類的標靶藥物,往往在使用 1-2 年之後失去效用…為何會如此呢?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 Charles Swanton 以及 James Larkin 的發現 [2],或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把病人的腫瘤取了九個不同位置的切片,同時也取了轉移位置的一些樣本(如圖);

圖片來源:ScienceNOW

然後把這些切片拿去作一系列的遺傳測試,包含把所有的基因都定序出來。結果他們在所有的樣品中總共鑑定出 118 個突變,但其中只有 34% 的突變是存在於所有的樣品。而有些關鍵的癌症基因雖然在所有的樣品中都可以看到突變的發生,但是突變發生的位置也不相同。由於在治療上常以偵測「基因表現標記」(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也就是檢測哪些基因在腫瘤中有表現)作為預後(prognosis)的參考,既然腫瘤並非如過去所想的,由一個正常的細胞(clone)不斷突變累積形成腫瘤,而是由一群具有基因差異的細胞所組成的;如此一來就意味著以一次切片的結果來進行診斷,誤診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這個研究成果,就如 UCSF 的 Carlo Maley 所說,測試的樣本數極小(只測試了 4 個病人,其中只有 2 個病人有仔細的測試);但是 Maley 也提到,這個實驗結果也提醒了我們,腫瘤並非如我們想像的是由相同的細胞組成,而這也解釋了為何標靶藥物在使用後 1-2 年內會漸漸失效的原因,可能不是腫瘤細胞產生抗藥性的突變,而是具有抗藥性突變的腫瘤細胞原來就存在於腫瘤中,標靶藥物消滅了不具有抗藥性的腫瘤細胞後,這些細胞得以增生並取而代之。

在現在許多藥廠都在致力於開發標靶藥物的時刻,他們的研究成果無異於投下一顆震撼彈。雖然說相比於傳統的化療,標靶治療減低了治療時的副作用,但是標靶藥物的價格昂貴,這也是一直為人所詬病的。如果終究是無法治療,那麼病人在診斷結果出爐且確定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後,是否仍要接受標靶治療呢?筆者最近簽署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當時在與朋友討論時,也提到如果確診為癌症,且無法手術切除時,筆者打算放棄化療,但是標靶治療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如今看來,似乎連標靶治療可能都不是好的選項(與其耗費龐大金錢治療,還不如將這些資金拿去救更多的人),當然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只是筆者常想到,在筆者上大學時(那已經是將近 30 年前的事了),曾讀到一些疾病無法治療,當時老師說:說不定過幾年就可以治療了。但是到現在,這些疾病也還是無法治療,甚至連我們一度以為已經克服的一些疾病(如結核病、瘧疾)都有捲土重來的樣子,究竟人與疾病的戰爭中,誰贏誰輸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文獻:

[1] Wikipedia. Gefitinib.  [31 March 2012]
[2] Cancer’s Many Faces of Resistance—ScienceNOW [7 March 2012]

本文發表於作者部落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晚期肝癌只能化療?免疫治療如何改變治療標準?
careonline_96
・2025/02/21 ・196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 / 照護線上

「那是位 50 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 10 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許偉帆醫師說,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 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在台灣,每年約有 8000 例新診斷的肝癌。許偉帆醫師說,患者年齡多在 45 至 60 歲之間,通常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因此肝癌往往會對家庭與社會的經濟產生嚴重的影響。

B 型肝炎、C 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因為肝炎病毒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常被稱為「肝病三部曲」。許偉帆醫師說,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也都可能導致肝硬化,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近年來由脂肪肝導致的肝硬化患者越來越多,不可輕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肝臟缺乏痛覺感受器,所以早期肝癌大多沒有症狀。」許偉帆醫師說,「晚期肝癌可能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正常的黃疸指數約 1 mg/dL,曾經有位老太太來就診時黃疸指數已經高達 25 mg/dL,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已是晚期肝癌。」

因為肝癌的治療與腫瘤狀態(大小、數目、侵犯血管程度、肝外轉移)、肝臟殘存功能、病人健康狀態等因素有關,臨床上會使用「巴塞隆納分期(BCLC stage)」將肝癌分為 Stage 0、Stage A、Stage B、Stage C、Stage D。根據統計,台灣早期肝癌(Stage 0)患者比例不到 10%,第一期(Stage A)患者約占三成,中期到末期(Stage B、C、D)患者比例超過 50%。許偉帆醫師說,早期肝癌建議接受手術切除,晚期肝癌的治療難度較高,必須仰賴全身性治療。

晚期肝癌的治療過去以化療為主,但是反應率較低,治療成效有限。許偉帆醫師說,隨著免疫療法的發展,晚期肝癌的治療成效漸漸提升,如今免疫治療已成為晚期肝癌的標準治療。

雙免疫合併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
圖 / 照護線上

研究發現,晚期肝癌患者使用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優於過往傳統療法。許偉帆醫師說,過往單用標靶藥物治療時,晚期肝癌患者平均存活期約一年;若使用雙免疫合併治療,患者的存活期有望可延長至近 2 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後,治療反應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約 20-30%,腫瘤有機會獲得穩定控制、甚至縮小,使患者增加長期存活的機會。

然而,雙免疫合併治療還是可能出現皮疹、疲倦、腹瀉、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治療過程中都會持續監測,並給予適當的處置。

免疫治療的運用顯著提升了晚期肝癌的治療成效,患者要和醫師詳細討論,擬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達到較佳的預後!

筆記重點整理

  • 由於肝臟缺乏痛覺感受器,所以早期肝癌大多沒有症狀。晚期肝癌可能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
  • 台灣早期肝癌(Stage 0)患者比例不到 10%,中期到末期(Stage B、C、D)患者比例超過 50%。早期肝癌建議接受手術切除,晚期肝癌的治療難度較高,必須仰賴全身性治療。
  • 晚期肝癌的治療在過去十多年皆以標靶治療為主,但是反應率較低,治療成效有限。隨著免疫療法的發展,晚期肝癌的治療成效漸漸提升,如今免疫治療已成為晚期肝癌的標準治療。
  • 晚期肝癌患者接受過往傳統療法的平均存活期約一年;若使用雙免疫合併治療,患者的存活期有機會延長至約 2 年。
  • 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治療反應率約 20-30%,腫瘤能獲得穩定控制、甚至縮小。部分患者有機會從無法開刀轉變為可進行手術、電燒、栓塞等局部治療,增加長期存活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乳癌標靶治療太辛苦?新皮下注射劑型如何改變現況?
careonline_96
・2025/02/19 ・239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 / 照護線上

「那是一位 60 歲 HER2 乳癌患者,在接受 HER2 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高雄長庚醫院乳房外科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 HER2 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 2、3 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 HER2 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吳世重醫師說,改採 HER2 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 5 至 8 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

改寫 HER2 乳癌治療預後—HER2 標靶藥物對早期、晚期病友都重要!

乳癌治療目前已十分進步,確診後醫師會根據癌細胞特性,判斷患者乳癌亞型,判斷因子包括荷爾蒙受體(ER、PR)、「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等。其中,HER2 陽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的 25%,因其惡性度較高,在標靶藥物問世前,屬於預後較差的乳癌。吳世重醫師說, HER2 標靶藥物的出現,大幅改善 HER2 乳癌的存活率,後續又發展成 HER2 雙標靶治療,更進一步提升治療成效。

HER2乳癌雙標靶成為國際治療趨勢

圖 / 照護線上

HER2 雙標靶治療對早期與晚期 HER2 乳癌患者都相當重要。吳世重醫師說,早期 HER2 乳癌在接受手術治療外,搭配使用 HER2 雙標靶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成效,降低復發機率。對晚期 HER2 乳癌來說,在國際治療指引中 HER2 雙標靶治療更已成為推薦的第一線選擇,可有效延緩腫瘤進展,提升患者存活時間與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往 HER2 雙標給藥時間長 病友不適狀況多 新皮下劑型問世後有解!

HER2 雙標靶雖對 HER2 乳癌治療來說不可或缺,但傳統 HER2 雙標靶治療需透過靜脈輸注給藥,單個藥物都需要耗費約 1 至 1.5 小時,兩種標靶必須分開注射,因此總給藥時間長達約 3 小時,每 3 週就要施打一次。吳世重醫師說,早期乳癌患者通常建議連續施打 1 年,而晚期乳癌患者則需持續接受治療,直到腫瘤對藥物產生抗藥性或患者無法耐受副作用為止。每次治療皆須到院接受 3 個小時的給藥,再加上前後一定處置與等待時間,長期下來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都會造成不小困擾。

此外,採用靜脈輸注時,若患者的血管不明顯,護理人員可能需多次嘗試穿刺,造成疼痛與不適;即使成功建立靜脈管路,也有因針頭滑脫而導致藥物滲漏的風險。長期或頻繁的靜脈輸注亦可能引發靜脈炎,導致局部紅、腫、熱、痛。如果想要使用人工血管,便需要接受手術,但也仍有發生感染、血栓等風險。

新皮下HER2雙標靶把留院縮短

圖 / 照護線上

部分患者可能因給藥時間過長或靜脈注射之不適而對治療產生排斥,影響治療遵從性,因此如何縮短給藥時間、減輕不適,成為臨床上期望改善的目標。在劑型研發的進步下,目前已有 HER2 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問世,其療效和安全性皆與靜脈注射劑型相當,但給藥時只需以皮下注射方式緩慢推入藥物,因此可大幅縮短給藥時間。吳世重醫師說,首次給藥只要 10 到 15 分鐘,隨著注射次數增加,若沒有過敏現象,後續注射時間更可以逐漸縮短成 5 至 8 分鐘。

採用皮下注射新劑型的另一項優點,就是不再需要反覆尋找靜脈,也不用擔心出現滲漏或靜脈炎的狀況,讓病人可以更輕鬆地接受治療,免除因長時間靜脈輸注,而造成的疼痛或心理壓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13 12 月起皮下 HER2 雙標靶獲健保!助病友減輕負擔 達成自我實現

HER2 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目前也迎來納入健保給付的好消息!早期及轉移性 HER2 乳癌都納入給付,幫助病友大幅減輕經濟壓力。

目前的給付規定(113年12月1日起)如下:

【早期乳癌】

外科手術前後以本藥品及化學療法(術前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併用作為輔助性治療用藥,用於具HER2過度表現(IHC3+ 或 FISH+),且具腋下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臟器轉移之早期乳癌病人,若使用於外科手術後,須達病理上緩解(pCR)。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移性乳癌】

與 docetaxel 併用於治療轉移後未曾以抗 HER2 或化學療法治療之 HER2 過度表現(IHC3+ 或 FISH+)轉移性乳癌病人。

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 18 週須檢附療效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若疾病有惡化情形即不應再行申請。

皮下注射HER2雙標靶治療納入健保給付

圖 / 照護線上

HER2 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能夠降低給藥時的不適與不便,有助提升生活品質,讓乳癌病友能避免長時間留院,擁有更多自我實現的時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乳癌治療持續在進步,如果罹患乳癌,千萬不要迷信偏方。」吳世重醫師提醒,「請與醫師密切配合,才能達到較佳的預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化療副作用太強?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能成為乳癌治療新希望嗎?
careonline_96
・2025/02/12 ・268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 / 照護線上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 CDK4/6 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 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 20% 至 30% 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 CDK4/6 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 4 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劉峻宇醫師說,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藥物接力
圖 / 照護線上

乳癌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隨著乳癌治療的進步,確定診斷時,會依據荷爾蒙受體、HER2 等將乳癌區分為幾種亞型,並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劉峻宇醫師說,台灣最常見的是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約占乳癌患者的七成。荷爾蒙受體和HER2受體都是細胞用來接收生長因子訊號的受體,這些受體的存在與癌細胞的生長密切相關。

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通常會採用抗荷爾蒙治療,藉由阻斷荷爾蒙,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不過在治療一段時間後,癌細胞可能發生新的突變,而出現抗藥性。劉峻宇醫師說,由於無法使用HER2標靶藥物,過去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通常只能使用傳統化療,而化學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大,患者的耐受性也較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發展為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劉峻宇醫師說,臨床實驗結果顯示,在先前已接受過包含 CDK4/6 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且賀爾蒙有抗藥性,以及接受過化學治療的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中,相較於傳統化學治療,抗體藥物複合體的療效較好,副作用也較少。對晚期乳癌患者而言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因為它在現有標準治療的基礎上提供了一個效果較好、耐受性較佳的治療方式。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鎖定攻擊癌細胞
圖 / 照護線上

研究發現,多數癌細胞的表面都帶有一種叫做 Trop-2 的受體,這是一種癌細胞中常見的蛋白。因此,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由 Trop-2 抗體和化療藥物組成的複合體。Trop-2 抗體會與癌細胞表面的 Trop-2 蛋白結合,將化療藥物精準送達癌細胞。當 Trop-2 抗體與Trop-2 蛋白結合後,化療藥物就會進入癌細胞內並發揮作用,殺死癌細胞。

因為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只會與具有高表現 Trop-2 的癌細胞結合,而正常細胞的Trop-2 表現很低,因此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較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影響。劉峻宇醫師解釋,抗體就像是領航員,能精準找到 Trop-2 蛋白的位置,讓化療藥物發揮作用。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專一性高,只攻擊癌細胞,有助減少副作用。

臨床試驗的結果證實,對於已經對原有標準治療產生抗藥性的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使用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仍能發揮療效,且效果優於傳統化學治療。針對亞洲人所進行的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臨床研究的次族群分析中,針對細胞週期素激酶抑制劑 12 個月內快速惡化的病患,發現其整體存活期相較於化療可增加 8.8 個月,顯示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在亞洲快速惡化族群的適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提升治療成效
圖 / 照護線上

「由於癌細胞會持續突變,可能讓原本有效的治療漸漸失效。」劉峻宇醫師說,「抗癌的過程就像一場接力賽,醫師會根據每個患者的狀況調整藥物,一棒接一棒,持續幫助晚期乳癌患者爭取更多機會、延長存活期,希望能讓乳癌像慢性病一樣長期控制。」

現階段不同類型的乳癌都發展出更進步的方式來改善患者的治療品質。特別是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晚期乳癌患者也終於盼來經研究證實可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的新型藥物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不用再擔憂使用 CDK4/6 細胞週期抑制劑惡化後僅有化療可用。

期盼健保能看到每一位乳癌患者的需要,儘速給付對整體存活期有助益的藥物,達到於2030年前降低台灣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的願景。

筆記重點整理

  • 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通常會採用抗荷爾蒙治療,藉由阻斷荷爾蒙,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不過在治療一段時間後,癌細胞可能發生新的突變,而出現抗藥性。由於無法使用 HER2 標靶藥物,過去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通常只能使用傳統化療,而化學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大,患者的耐受性也較差。
  • 研究發現,多數癌細胞的表面都帶有一種叫做 Trop-2 的蛋白,因此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由 Trop-2 抗體和化療藥物組成的複合體。Trop-2 抗體會與癌細胞表面的 Trop-2 蛋白結合,化療藥物就會進入癌細胞內並發揮作用,殺死癌細胞。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專一性高,只攻擊癌細胞,較不會影響正常細胞,有助減少副作用。
  • 臨床試驗的結果證實,對於已經對原有標準治療產生抗藥性的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及 HER2 陰性乳癌患者,使用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仍能發揮療效,且效果優於傳統化學治療。針對亞洲人所進行的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臨床研究,對於細胞週期素激酶抑制劑12個月內快速惡化的次族群分析中,發現其整體存活期相較於化療可增加 8.8 個月,顯示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在亞洲族群的適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