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多少有人告訴過你「室內也要防曬哦!」這件事情,但你有沒有曾經懷疑過室內到底有沒有紫外線的存在?但是因為紫外線屬於不可見光,所以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利用肉眼來判斷紫外線的強弱。
不過我們這次用紫外線探測儀探測,這個儀器可以測定波長介於 290nm 到 390nm 的紫外線強度,也就是包含了大部分的 UVA 以及 UVB 光線,至於什麼是 UVA、UVB,可以看這篇文章說明。
今天我們就用實測結果告訴大家「究竟室內防曬需不需要做?」
晴天 vs 多雲,樹蔭 vs 涼亭下──室外實測紫外線強度
MedPartner 團隊實際到台北市二二八公園實測紫外線指數。晴時多雲的天氣測出來是 1300 多;室內涼亭內是 230-240;在樹蔭底下的數值是 20-30(此時儀器模式在 High 的位置,實際數字是 200 多)。在西門町我們一樣進行紫外線的探測,騎樓內只有 20-40;戶外的紫外線數值為 2760。
我們經過戶外晴天和多雲,以及樹蔭、涼亭下的測試,得到一組參考的數據。在晴天時紫外線強度高達 1000-3000 微瓦每平方公分,相當於紫外線等級的中量至危險等級,而多雲時約為 100-1000 微瓦每平方公分,相當於低量至中量等級。
那麼重點來了,室內的人造光源呢?
究竟室內防曬需要做嗎?室內實測紫外線強度
生活中的光源有千百種,一般最容易接觸的是家裡的日光燈、桌燈、商店為產品打光增添賣相的白、黃光燈。生活中的光源已有很大的比例被不會輻射紫外線的可見光 LED 燈所取代,即使是過去展場常使用的高功率鹵素燈,如今也更換成相對沒有疑慮的 LED 光源,以致於紫外線微弱地讓機器無法讀取而顯示 0。大家常用的微波爐中的微波屬於光譜中能量低、波長長的電磁波,不用擔心會輻射紫外線。在車內,即使陽光普照,但車窗上有貼上隔熱紙的狀況下數值也一樣為 0。
不過這麼說來,已經可以斷定室內不需要擔心紫外線了嗎?其實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說坐在窗邊卻沒有窗簾的隔擋,指數就會攀升上來,而長時間的照射下仍是會曬黑曬紅。
陽光才是最大的敵人──室外防曬充足遠比室內防曬重要
經過測試,大部分生活中的人造光源都不會輻射紫外線(或輻射出很微量的紫外線),即使是含有紫外光的鹵素燈和日光燈,也僅僅只有在非常貼近燈泡的時候,才能測得到比起自然光微弱地多的數值。如果還是擔心的話,和燈泡稍微保持個距離,30 公分就已經能達到顯著的效果。
測試後發現,除非你因為特別需求,必須「長時間、短距離」地曝曬在「特定光源」下,否則你是很難在室內的人造光源下曬黑的。
唯一需要注意的仍是陽光,如果你的學習或工作環境非常靠近窗邊,那你就需要做好防曬,尤其是長波的 UVA 可以輕易地穿透玻璃到達你的皮膚;常把車窗打開放任陽光照射臉部也會造成傷害。
在室內的防曬就好比穿著厚重的防彈衣,生活在戰場以外的地方。你說戰場外會不會有危險,例如說被流彈打到、被抓狂的路人偷襲等,當然機率不可能是零,但是很低。那這時你會付出在家裡也穿著防彈衣的成本,還是乾脆就承擔這個很低的風險?仍是由你選擇。
與其去擔心室內的光源,不如先檢視自己在戶外所做的防曬足不足夠,那才是首要之務!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別忘了給我們一個讚,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整理最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也別忘了分享給朋友喔!
- 本文轉載自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原文為《室內防曬需要做嗎?醫師實測大解密!》,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MedPartner 喔!
- 編按: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不過對你而言光是看滿架的化妝品、保養品,各種醫美產品就令你眼花撩亂,更別說還有玻尿酸、膠原蛋白、類固醇這些有聽沒有懂的名詞來搗亂嗎?如果你想要聰明的美,不想要被各種不實廣告唬得團團轉,那麼泛科學這位合作夥伴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就是你我的好朋友,歡迎大家訂閱支持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