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第一顆口服避孕藥的誕生 │ 科學史上的今天:06/10

張瑞棋_96
・2015/06/10 ・1156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61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古以來,婦女總是被賦予生兒育女的責任,一旦結婚,青春往往就耗費在懷孕、生產的循環中。雖然避孕自古有之,例如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用磨碎的石榴籽混合蠟做成栓劑,放入女性體內;古今中外也都不乏各種千奇百怪的偏方,但這些毫無根據的方法都極不可靠,而保險套、體外射精、算安全期等方式又操之在男性手中,女性還是難以擺脫不斷懷孕生子的宿命。直到一九六○年代,口服避孕藥的問世才改變這一切。

口服避孕藥的發明始自美國一位奇女子桑格(Margaret Sanger)的大力推動。她的母親在二十二年間懷孕了十八次,終於在 49 歲時死於難產,悲憤的桑格因此自 1916 年起即致力於推廣節育運動。1951 年,高齡 72 歲的她認識了專門研究荷爾蒙與生殖系統之關聯性的平克斯(Gregory Pincus),在她的牽線之下,平克斯獲得資助,著手研發桑格畢生企求的「神奇藥丸」──口服避孕藥。

桑格因母親難產,自1916年起即致力於推廣節育運動,而後也推動口服避孕藥的誕生。圖片來源:wikipedia

其實早在 1937 年,科學家就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高劑量的黃體激素會抑制排卵,然而天然黃體激素非常昂貴,這項發現也就束之高閣,並未衍伸出實際用途。恰好奧地利裔的化學家翟若適(Carl Djerassi)就在 1951 這一年成功合成出口服的黃體激素,第二年另一家藥廠也做出此合成黃體激素的同分異構物。但要如何做人體實驗呢?跟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說此藥毫無治療用途,只為了避孕,只怕無法通過審核。

平克斯乾脆反其道而行,他請專門治療不孕症的洛克醫生(John Rock)來做人體實驗。洛克醫生讓他的病人連續服用三個月的合成黃體激素,製造身體的「假懷孕」後,再突然停藥,藉由荷爾蒙的「反彈」增加受孕的機會。洛克醫生的實驗結果證明合成黃體激素的確能抑制排卵、改變月經週期,因而讓 14% 的不孕病人成功受孕。而同分異構物那批黃體激素恰好汙染到微量的雌激素,結果反而減少出血的副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是 1957 年的今天,FDA 核准含有黃體激素與雌激素的 Enovid 上市,不過其用途卻是為了治療月經不順與不孕症。直到 1960 年 5 月 9 日,FDA 才追認它也可用於避孕,無安全之虞;人類史上第一顆口服避孕藥終於光明正大上市。其實在此之前,至少已有五十萬名婦女為了避孕而吃過此藥了。

口服避孕藥讓女性奪回身體的自主權,不但取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也才得以追求更多的學習教育與職場生涯,對於性別平等有極大的助益。《經濟學人》因此於 1999 年評選它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進步;這說法或許過譽,但口服避孕藥對於文明的影響程度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本文同時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張瑞棋_96
423 篇文章 ・ 1016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近零碳建築新趨勢:從節能創意到 2050 淨零轉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0/23 ・370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每年 38% 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非來自道路上的交通工具,而是由「現代都市與建築」所造成的。

我們如今站在兩條路徑的十字路口。一條是依賴更多水泥建築與空調系統來抵禦夏季酷暑,然而這樣的選擇只會加劇室外大氣的惡化。另一條則是徹底改革建築、用電、設計與都市規劃,不僅尋求低碳排放的建築方式,還要找出節能降溫的解決方案,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能將建築業的碳排放歸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築的溫室氣體哪裡來?

在建築物 60 年的生命週期中,建材的碳足跡其實只佔 9.8%,因為建築一旦完成後,材料不會頻繁更換。相反,日常生活中的用電才是主要的碳排來源,占了 83.4%,其中大部分來自冷氣、照明和各種電器。

當然,讓大家集體關燈停用電器「躺平」來拯救地球,顯然不切實際。既然完全不消耗能源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尋找更現實的解決方案。

現在就來看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成大的「綠色魔法學校」,臺灣首座淨零建築,如何運用建築技術,成為當代永續建築的典範。這些技巧中,有哪些能應用到你我家中呢?

綠色魔法學校。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為了省電要把煙囪塗黑、吸收更多太陽光?

都市裡,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夏天的高溫,水泥建築群在陽光的烘烤下,變成一個個巨大的窯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綠色魔法學校在國際會議廳裝了一個煙囪,不過這不是為了讓窯爐更熱,而是用來降溫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煙囪為什麼都都要蓋的那麼高?原來煙囪越高,上下的溫差越大。熱空氣因為密度低而向上移動,產生熱對流。溫差越大,這個熱對流就越強烈,這就是所謂的「煙囪效應」。在要幫室內降溫的情況下,我們的目的是產生更強的煙囪效應,抽走熱空氣,讓室溫下降。但這棟建築裡沒有火爐,而溫差不夠大時,這效應會變得微弱,那該怎麼辦?

綠色魔法學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法:在煙囪南面下半部改裝透明玻璃窗,並將煙囪內部塗成黑色,還加裝了黑色烤漆鋁板,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陽光。每當艷陽高照,這個不插電的的「自然通風系統」就能自動啟動,創造局部的熱對流,帶動整根煙囪的熱氣向上移動,為室內降溫,達到節能效果。以熱制熱,完全反常識。

綠色魔法學校的特殊煙囪設計,玻璃引入太陽光。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幫室內降溫的最大原則是:通風。

實際上,不是人人家裡都有煙囪。但如果建築的高處沒有任何窗戶或通風設備,熱空氣就是會從屋頂一路往下蓄積在室內。因此,你也一定在許多工廠或民宅的屋頂看過一個不斷旋轉的小風扇,它們也是有異曲同工的效用。雖然不是高聳的煙囪,但特殊的渦輪構造,風吹過就會開始轉動,並連帶空氣排出室外。是個不用插電的通風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魔法學校館內動畫-室內通風排熱補冷。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綠色魔法學校的煙囪就是個效能更強的換氣機,足以讓 300 人大型會議廳的換氣次數,高達每小時 5 到 8 次,甚至能在室內颳起風速每秒 0.5 公尺的微風,是最舒適的環境。這些利用熱氣密度的差異來改善室內溫度的方法,又稱為「浮力通風」。

為了把通風貫徹到底,綠色魔法學校在建築的兩面裝設大量窗戶以及吊扇,來讓水平也能通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裝置,其實才是關鍵。靠吊扇的一點點電力讓自然風可以自由進出,耗費的能源,遠比冷氣還要少得多。

幫空調省電的最後一招,就是微環境控制。

綠色魔法學校透過屋頂植栽與造林改善微氣候。圖 / 綠色魔法學校

實際上魔法學校內還是找的到空調設備,並不是完全拔除不用。除了選用最高效率的主機,以及把室內循環做到最好以外,降低周遭環境溫度才能減低冷氣的負擔。要降低水泥叢林的熱島效應,需要植被與水體來做溫度調適。

在太陽照射下,水泥屋頂表面最高可以達到攝氏 70 度,如果屋頂有種植植栽,室內頂層樓板的表面溫度就可以維持在攝氏32 度以下。不用開電就先幫室內降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也是關鍵的一環。一是水的比熱高,想打破水分子之間的氫鍵,需要大量的熱量,要讓一千克水的溫度升高一攝氏度,需要 4,200 焦耳的熱量,這可以避免溫度因為烈陽就快速上升。二是當溫度真的過高,水也會透過蒸發帶走熱量,讓溫度不至於向上飆。

魔法學校的屋頂花園使用水庫淤泥,研磨後燒製成的再生陶粒,裡頭混合了稻穀,結構極細,不會像有機土一樣分解消失,可以涵養水源,還不用動不動補土壤,不只降低屋頂植被的澆水次數,還能達到降溫效果。地面也採用透水鋪面,讓每一滴水都不浪費。

綠色魔法學校本名是成功大學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

2013 年被英國知名出版社羅德里其評為「世界最綠的建築」,並獲選為聯合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

除了表彰之外,在認證上也確實取得了臺灣最高等級的「鑽石級綠建築」認證,以及美國最高級的「白金級綠建築」兩個綠建築認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讓相同的成效可以陸續在全臺的所有建築上實現,臺灣在既有的綠建築標章體系上,擬定出了「建築能效評估系統 BERS」,針對關鍵的空調、照明、插座電器的用電狀況訂出明確的耗電密度指標得分。簡單來說,就是每平方公尺的面積上,每年平均的用電量。

建築能效標示。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要打造一棟淨零建築,需要設計與材料硬體的相互配合。在日常用電這最大耗能項目上,能透過前面的淨零設計與智慧能源管理來減低能耗。而我們還沒提到的最後一塊拼圖,則是回到建築的建材本身。這部分減碳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將傳統施作工法改為在工廠就完成模組化建材製造的「預鑄工法」,減少現場搭建鷹架、施工的步驟,達成減碳。又或是將部分建材更換為木、竹等負碳建材,甚至使用零廢棄物、能「循環使用」的建材。例如 2018 年亮相的臺中花博荷蘭館、或是 2021 年台糖在沙崙啟用的循環聚落。

建築物能夠完全不用電嗎?……電從哪裡來?

沒錯,連全球最綠的建築——綠色魔法學校,也無法做到完全不使用電力。正如前面提到的,建築的最大能源消耗來自日常使用,而這所「魔法學校」的成就,是成功將日常能源消耗降低,讓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超過 50%。

這就是關鍵,減少一半後,剩下的部分就靠周邊的造林、太陽能和風能等綠色能源來補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 年 3 月,國發會公佈了 2050 淨零排放的路徑圖,參考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制定了 2050 年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

這條路徑包含兩個核心目標:第一,所有建築物要在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中達到 1 級節能,甚至進一步達到「1+ 級」近零碳建築的標準,減少至少 50% 的能源消耗。第二,同步發展再生能源,讓這些近零碳建築朝淨零邁進。

淨零建築路徑。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這個目標比你想像的要容易實現。比如,2023 年 12 月,台達電的瑞光大樓 II 就成功取得了「1+ 級」近零碳建築認證,並符合 0 級淨零建築規範。而在 2024 年 7 月,國泰人壽在臺中烏日的商辦大樓經過改造後,也達到 0 級淨零建築標準。這些案例證明了綠色魔法學校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不論是新建築還是舊建築,都能達成甚至超越淨零目標。

圖 / 台達電瑞光大樓 II
圖 / 國泰人壽臺中烏日商辦大樓

如果我們不想讓「每個夏天都是未來最涼的一年」這樣的預言成真,碳排歸零是必須要實現的目標。現在你知道,這個任務的關鍵就掌握在你我手中。就像選擇能源標章電器一樣,只要選擇符合 BERS 能效標準的建築,我們不僅能降低冷氣的依賴,也能節省電費,讓地球和你的荷包都雙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9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6
0

文字

分享

0
6
0
COVID-19 疫苗副作用——月經失調
胡中行_96
・2022/05/10 ・256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影《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裡,「王后不再流血了!」(”The queen no longer bleeds!”)這句直指王后停經的話,暗示著搶生子嗣,宮廷權鬥的契機。隨著時代演進,當今女性不見得都背負著為夫家傳宗接代的使命,月經卻依舊在性別政治和私人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難怪不少女性總是以虔誠的心情,忠實記錄定期的來潮。

電影《美人心機》裡的王后,史嘉蕾喬韓森飾。圖/IMDB

月經失調是疫苗惹的禍?

自從 COVID-19 疫苗開打以來,世界各地不斷傳出虛實難辨的副作用災情,月經紊亂不免也成了討論的主題之一。及至目前為止,無論是衛福部疾管署網站的 COVID-19 疫苗介紹,還是臺灣使用的各廠牌中文說明書,都沒有提到月經問題,可見這原本或許不在疫苗開發團隊的意料之中。更別說遇到月經遲來、早到,抑或是經血排放量改變的女性,第一時間未必會聯想到是疫苗惹的禍。

2022 年 1 月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婦產科》期刊的研究,首先觀察到 COVID-19 疫苗會稍微改變月經週期,但對出血的天數沒有影響[註 1]。幾乎同時,挪威公共衛生學會發表的論文,卻認為 COVID-19 疫苗會縮短月經週期,增加或減少出血天數,以及增加經血排放量[註 2]。同月,《英國醫學期刊》編者序,以英、美和挪威的統計數字討論 COVID-19 疫苗擾亂月經的現象,假設二劑疫苗之間的間隔長度扮演了重要角色,並駁斥疫苗造成不孕的謠言[註 3]

儘管上述期刊和近來的媒體報導,讓這些案例聽起來像是新聞,人為介入免疫系統而導致經期混亂的現象,並不是第一次在歷史上發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和挪威的研究發現 COVID-19 疫苗會導致月經週期紊亂。圖/Pixabay

歷史案例

在明代醫家萬全的醫學著作《痘疹世醫心法》中,提到:「女子種痘,經水忽行,暴暗不能言語。」有些學者望文生義,說這名十六世紀的婦女,因接種「人痘」(天花疫苗)而月經不調,即是免疫史上的第一個案例。但中研院史語所的研究員邱仲麟解釋,「種痘」一詞在明代是「出痘」的意思,因此與疫苗無關。

相較之下,現代醫學的紀錄就明確許多,沒有爭議。1913 年時,紐約有家醫院施打傷寒疫苗的女性護理人員中,53% 月經週期產生變化。有人月經二、三個月沒來;有人則是提早或晚了幾天,而且經痛異常嚴重。另一個例子,是 1982 年日本的某個 B 型肝炎疫苗一期臨床試驗,造成 16 名女性受試者中,有7人的月經週期被打亂。

除了上述意外發生的案例,2018 年日本的一個回顧調查,就直接設計來瞭解疫苗如何干擾月經和其他生理層面。研究學者列出 24 種可能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疫苗有關的副作用,讓接種過的青春期男女,從中挑選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項目。他們回報的結果,包括:不規律的月經、疲憊、皮膚問題和失眠等。其中,月經相關的副作用,例如:週期改變、出血量異常以及嚴重頭痛,終致部份少女到醫院求診。

疫苗如何造成月經失調?

既然從調查和統計中,看得出疫苗與月經變化血肉相連。惹出這腥風血雨的原理,又是如何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正常的月經週期開始時,腦部的下視丘會製造性釋素(GnRH)[註 2]來刺激腦下垂體前葉,釋放黃體激素和促濾泡素(FSH)。[註 3]黃體激素和促濾泡素會影響卵巢,並調節雌激素、助孕酮(progesterone)[註 4],以及其他攸關濾泡期卵細胞成熟和黃體期子宮壁脫落的荷爾蒙。此外,壓力、體重突然增減、糖尿病、甲狀腺問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以及重大的免疫發炎反應,也都會改變月經的樣態。

Polycystic Ovaries.jpg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症狀是卵巢內出現許多充滿液體的囊腫。圖/Wikipedia

當女性接種疫苗,全身上下的免疫細胞都受到刺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婦科研究學者波拉黑(Mostafa Borahay)認為子宮內壁的免疫細胞也無法倖免,所以才會導致月經紊亂。不過,正在面臨這種副作用的讀者也無須驚慌失措,因為《婦產科》期刊的研究發現,月經很快就會自動恢復正常[註 1]

未來研究方向

關於 COVID-19 疫苗導致月經副作用的研究,《英國醫療期刊》肯定學界目前探討的方向。同時,指出需要更深入了解背後作用的機制,最好還能找出何種體質的女性較容易受到影響[註 2]。除了廣泛統計整個生育年齡婦女的設計,目前仍在進行中的研究,也特別針對青春期的少女量身訂製,著重在尚未發育穩定的情況下,COVID-19 疫苗是否會帶來不同的影響。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醫療人員未來在面對民眾諮詢時,提供更完善且客製化的資訊。

註解

  • 註 1:Edelman, A., Boniface, E. R., Benhar, E., Han, L., Matteson, K. A., Favaro, C., Pearson, J. T., Darney, B. G. (2022). Association Between Menstrual Cycle Length an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Vaccinatio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10.1097/AOG.0000000000004695.
  • 註 2:Trogstad, L. (2022).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Menstrual Disturbances in 18- to 30-Year-Old Women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 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 註 3:Male, V. (2022). Menstruation and covid-19 vaccination. BMJ, 2022;376:o142.
  • 註 4:國家教育研究院將 GnRH(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翻譯為「性釋素」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不過,在其他專業網站上也有「性腺激素釋放素」或「性腺刺激素釋放激素」。
  • 註 5:國家教育研究院將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譯作「促濾泡素」、「濾泡激素」、「激濾泡素」、「促卵泡激素」、「卵泡刺激素」、「促濾泡成熟激素」和「卵泡刺激激素」。
  • 註 6:國家教育研究院建議 progesterone 的中文翻譯,包括:「孕酮」、「助孕素」、「孕甾酮」、「黃體固酮」、「黃體甾酮」和「黃體脂酮」等。

參考資料

  1. The Other Boleyn Girl
  2. 疫苗簡介
  3. 核准專案製造或輸入之 COVID-19 疫苗相關資訊
  4. Scientists investigate the COVID-19 vaccine-menstruation mystery – Drug Discovery News
  5. 晚明人痘法起源及其傳播的再思考
  6. 性釋素
  7.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性腺激素釋放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促進劑類藥品之安全資訊
  8. GnRH analogs: agonist 與 Antagonist 在婦產科疾病的應用
  9.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10. Progesteron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5

13
2

文字

分享

5
13
2
避孕藥不只用於避孕!認識荷爾蒙與月經週期的關係
Aaron H._96
・2019/06/13 ・169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48 ・八年級

5月 15號,日本 twitter 上一則女高中生的推文,急速獲得關注,大意是這位女高中生的健教老師在上課時點到:「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吧?」。即便是健教老師,也都把避孕藥的作用想得過於狹隘,讓女高中生覺得相當衝擊。

連應該對於基礎藥物有一定認識的健教老師,都以為避孕藥僅用於避孕,就更不難想像一般人對於「使用避孕藥物」所存在的誤解。

避孕藥其實是一種過於簡單的俗稱,口服避孕藥其實是兩種人造荷爾蒙的混合藥物。早期的避孕藥以黃體素 (Progesterone) 為主;較新的避孕藥則還會混合少量的雌激素 (Estrogen)。雌激素與黃體素都是原本就存在於人體體內的荷爾蒙 (Hormone,也稱激素),無論男性或女性的體內,都存有一定的比例。只不過在女性,雌激素的比例遠高於睪固酮;而男性的血液中,睪固酮的比例較雌激素高出許多。

也正是荷爾蒙濃度的改變,影響了女性經期的週期。

荷爾蒙的波動決定了月經週期

雖然月經週期的間隔因人而異,一般而言是 25-38 天左右,都與體內荷爾蒙的波動有關。以平均 28 天一次的月經週期為例,在排卵前雌激素會到達高峰,刺激黃體刺激素 (LH) 的分泌,使濾泡破裂,排出卵子,形成黃體。而黃體則會分泌黃體素,支持子宮內膜的肥厚,等待可能的著床,直到黃體退化,肥厚的子宮內膜逐漸崩解,形成經血,完成一次經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體內賀爾蒙的波動造就了月經週期(圖片以 28 天為一個週期)。圖/由 User KaurJmeb on zh.wikipediazh::commons:Image:MenstrualCycle.png, CC BY-SA 3.0, 連結

而服用人造荷爾蒙可以避孕的原理,便是利用體內荷爾蒙的回饋機制,「欺騙」大腦所得到的效果。

人體分泌荷爾蒙的控制中心,位在大腦的下視丘和腦下垂體。由於口服避孕藥中有少量的雌激素,會誤導下視丘,減少刺激腦下垂體分泌黃體刺激素和濾泡刺激素,讓濾泡無法成熟,抑制或延遲排卵的時間,也讓子宮內膜無法肥厚,使受精卵無法著床,並減少黏液分泌,讓精子很難與卵子結合,達到避孕的目的。口服避孕藥物雖然能干擾受精的過程,卻無法阻止已經著床的受精卵繼續發育。

目前市面上主流使用的口服避孕藥物,大多為極低劑量雌激素與第三代黃體素 (Desogestrol, Gestodene 或 Norgestimate),或是第四代黃體素 (Drospirenone 或 Cyproterone acetate) 的混合型藥物。第三代藥物改善了過往水腫的副作用、第四代則又更降低油脂分泌過多的副作用。

人造荷爾蒙可以避孕的原理,便是利用體內荷爾蒙的回饋機制,「欺騙」大腦所得到的效果。圖/by Gabriela Sanda@Pixabay

人造荷爾蒙除了避孕,還有其他用途

例如健保給付的口服避孕藥黛麗安 (Diane,黃體素成分 Cyproterone,簡稱CPA),由於 CPA 對卵巢囊腫所造成的痤瘡有治療效果,可用於輔助治療青春痘。並非所有的避孕藥都有這樣的效果,也需搭配正確的青春痘藥物進行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避孕藥由於能夠調整體內荷爾蒙含量,重新整理經期的起始點,所以也用來緩解嚴重的經痛、排卵疼痛、調整經期紊亂。另外部分口服避孕藥,也用來治療因為雄性素比例過高或是卵巢囊腫導致的多毛症等症狀。也用於抑制子宮內膜異位,降緩症狀所造成的疼痛。

避孕藥的使用限制

對於使用避孕藥的錯誤認知,除了顯示日本社會對於女性需要更多同理之外,也表示多數人都應了解如何才能安全使用口服避孕藥物。目前建議,如果年紀大於 35 歲以上,過度肥胖、有抽菸習慣、高血壓、糖尿病、容易形成血栓或是曾經中風的體質,由於口服避孕藥物會使 LDL (低密度膽固醇)和血壓上升,增加風險,並不建議使用。

___________
你是國中生或家有國中生或正在教國中生?
科學生跟著課程進度每週更新科學文章並搭配測驗。來科學生陪你一起唸科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5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第一顆口服避孕藥的誕生 │ 科學史上的今天:06/10
張瑞棋_96
・2015/06/10 ・1156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61 ・九年級

自古以來,婦女總是被賦予生兒育女的責任,一旦結婚,青春往往就耗費在懷孕、生產的循環中。雖然避孕自古有之,例如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用磨碎的石榴籽混合蠟做成栓劑,放入女性體內;古今中外也都不乏各種千奇百怪的偏方,但這些毫無根據的方法都極不可靠,而保險套、體外射精、算安全期等方式又操之在男性手中,女性還是難以擺脫不斷懷孕生子的宿命。直到一九六○年代,口服避孕藥的問世才改變這一切。

口服避孕藥的發明始自美國一位奇女子桑格(Margaret Sanger)的大力推動。她的母親在二十二年間懷孕了十八次,終於在 49 歲時死於難產,悲憤的桑格因此自 1916 年起即致力於推廣節育運動。1951 年,高齡 72 歲的她認識了專門研究荷爾蒙與生殖系統之關聯性的平克斯(Gregory Pincus),在她的牽線之下,平克斯獲得資助,著手研發桑格畢生企求的「神奇藥丸」──口服避孕藥。

桑格因母親難產,自1916年起即致力於推廣節育運動,而後也推動口服避孕藥的誕生。圖片來源:wikipedia

其實早在 1937 年,科學家就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高劑量的黃體激素會抑制排卵,然而天然黃體激素非常昂貴,這項發現也就束之高閣,並未衍伸出實際用途。恰好奧地利裔的化學家翟若適(Carl Djerassi)就在 1951 這一年成功合成出口服的黃體激素,第二年另一家藥廠也做出此合成黃體激素的同分異構物。但要如何做人體實驗呢?跟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說此藥毫無治療用途,只為了避孕,只怕無法通過審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平克斯乾脆反其道而行,他請專門治療不孕症的洛克醫生(John Rock)來做人體實驗。洛克醫生讓他的病人連續服用三個月的合成黃體激素,製造身體的「假懷孕」後,再突然停藥,藉由荷爾蒙的「反彈」增加受孕的機會。洛克醫生的實驗結果證明合成黃體激素的確能抑制排卵、改變月經週期,因而讓 14% 的不孕病人成功受孕。而同分異構物那批黃體激素恰好汙染到微量的雌激素,結果反而減少出血的副作用。

於是 1957 年的今天,FDA 核准含有黃體激素與雌激素的 Enovid 上市,不過其用途卻是為了治療月經不順與不孕症。直到 1960 年 5 月 9 日,FDA 才追認它也可用於避孕,無安全之虞;人類史上第一顆口服避孕藥終於光明正大上市。其實在此之前,至少已有五十萬名婦女為了避孕而吃過此藥了。

口服避孕藥讓女性奪回身體的自主權,不但取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也才得以追求更多的學習教育與職場生涯,對於性別平等有極大的助益。《經濟學人》因此於 1999 年評選它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進步;這說法或許過譽,但口服避孕藥對於文明的影響程度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本文同時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張瑞棋_96
423 篇文章 ・ 1016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