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項則是 DNA 定序法。長久以來,我們就知道 DNA 攜帶了遺傳基因,但即使華生與克里克於 1953 年發現 DNA 的雙螺旋結構,科學家仍不知構成基因密碼的序列是什麼。
1975 年,桑格在 DNA 的複製過程中加入四種不同的雙去氧鹼基,因為它們會分別與複製模板上的 A、T、G、C 結合而阻礙複製的 DNA 長鏈繼續增長,結果便會獲致許多長短不一的 DNA 片段。(想像你複製一首歌詞,因為病毒作祟,每次複製中途都可能因為病毒卡進來而中斷,如果複製次數夠多,你就會分別得到只有頭一個字、前兩個字、前三字、……等等不同長度的歌詞,而最後都卡著某種病毒。)
再將這些 DNA 片段放在裝了特殊凝膠的板子上,施加電場,就會促使它們開始「電泳」;因為短片段游得比長片段快,過一定時間後所有 DNA 片段就會區隔開來;遊得遠的就是越短的片段,代表的就是愈前面的 DNA 序列,而我們可以根據它所帶的雙去氧鹼基類別,得知此片段最後的字母是 A、T、G、或 C,再將它們由遠而近依序排列,就可以得出完整的 DNA 序列。
桑格就因為發明如此巧妙又好用的 DNA 定序法而再次獲頒諾貝爾化學獎。後來的人類基因組計畫也是以此「桑格法」為基礎才得以展開。他退休後成立的「桑格研究院」至今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基因組研究中心之一。
一場訪談,讓男性時尚雜誌《GQ》的作家 Michael Paterniti 化身高級訂製香水的顧客,而江湖人稱「香水界情色男優」(the Pornographer of Perfume)的屋主 Roja Dove,正優雅地介紹混香的秘密。「我使用『糞臭素』,一種帶有糞便氣息的醜陋分子。男女性器皆與肛門比鄰,底蘊裡一丁點的『糞臭素』,便能喚起骯髒的慾望。」[1]。
回顧過去的調香職涯,Roja Dove 感嘆上等的原料不再是小農收成,產地直銷,人工合成的產物也逐漸取代天然素材。
「的確,我們必須在香水裡添加合成物。」他向時尚作家 Michael Paterniti 坦承,那是為了襯托自然的味道,但是如果大比例的使用人造成份,「合成的香水聞起來,就永遠僅是人工的氣息。」然而大時代的趨勢,就連知名調香師也無力回天。諷刺的是,在這場產業變遷的遺憾裡,得知糞臭素並非天然,卻多少能帶給香水顧客卑微的慰藉。
註解
pptV(parts per trillion by volume),則是兆分之一體積比。ng/L,指每公升幾奈克。
μg/g,又作 mcg/g,指每公克中有幾微克,也就是 ppmW(parts per million by weight)百分之一重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