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ane L. Larson
每天早上我都會收到NASA(美國太空總署)最新的新聞稿。我身為天文生物學者,看到下面這種新聞稿標題時自然興奮不已:
我立刻把這則消息貼到臉書上面,說我們在太空中較有利生物居住的適居帶首次發現類似地球的行星,也許之後會有更多類似的發現。然而到了這天晚上,我的信箱已經塞滿了我的研究小組寄來的信,跟我分析說這顆行星太大了,不太可能近似於地球,而且它距離恆星比較近,應該是類似金星的條件,還有我們不知道那裡的雲量跟雲層的組成,要說這顆星球適於居住未免言之過早,之類云云。
於此同時,我和同事們在臉書上同聲喟嘆,因為我們都已經疲於看到這些宣稱有驚人發現、最後卻又遠遠不如我們預期的新聞稿。克卜勒22B(Kepler-22B)這顆星球是迄今發現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不過我又想起還未經證實的(很可能根本不存在)太陽系外行星葛利斯581 g(Gliese 581 g),但在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科學界,還有更多這類的星球。
這件事有什麼好笑的地方呢?如果細讀這份新聞稿,就會發現研究人員很清楚地表明,他們並沒有發現與地球相仿的星球,只是在適居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他們並沒有宣稱這顆星球適於居住,只是像參與克卜勒計畫的科學家道格拉斯哈金斯所說的,「這是在我們尋找第二顆地球的路途上,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但有誰會細讀新聞稿呢?我就沒有細讀,而且立刻就把消息傳到臉書上、傳給我的朋友、甚至是我的醫生,說克卜勒計畫剛在適居帶發現了第一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因為我對這消息是這麼樣地欣喜若狂。我也很確定一般民眾不會細讀這新聞稿。還有,看看最近這些文章的標題……
- 「新行星克卜勒22 b 可能已有生命存在」
- 「美軍資助SETI 調查克卜勒22 b是否存在外星生命」(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尋地外文明計畫)
- 「NASA:新發現的克卜勒22 b極類似地球」
……顯然部落客和新聞媒體也沒有細讀。
但是這種「以新聞稿做為科學傳播之工具」的手段卻是越來越常見,尤其是在對社會大眾宣導科學的時候。NASA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新聞稿向來有憑有據,都有科學根據、近期照片、或是公開發表過的論文和報導等佐證。但往往因為字裡行間那種熱衷的氛圍,而讓人譏誚為渲染報導、言過其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科學家對於他們的發現感到非常興奮,尤其是在出現全新的發現、或是極具爭議的議題時。
這裡有個例子,久遠到在我的學生看來可以算是古代的事情了,就是天體生物學家大衛麥凱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來自火星的隕石ALH84001內留存有古老的生命跡象。想當然爾,這是大衛麥凱(David McKay)和其他的共同作者一起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程序的科學論文。他們舉出三點證據,推論曾經有微生物在這塊隕石上存在過的可能性,將研究過程和發現整理成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上,讓學術界來檢視。
真正的問題在哪?就在於那場發表記者會是由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召開,而他在記者會上的致詞實在過於誇張,甚至連科幻電影《接觸未來》(Contact)在描述SETI接收到外星訊息的劇情中都節錄了這段話。
還有一個比較近期的例子,是NASA在另一場記者會上宣佈發現食砷細菌。這次NASA依循往例,列舉出期刊論文的研究結果,甚至很超過地把半場記者會都獻給了一位其實根本不認同這些期刊論文結論的科學家。但是,在記者會上這樣過度渲染,再度引發了科學家和期刊論文作者對這種冒牌科學的反彈。對論文批評和駁斥其實無可厚非,我發表的論文也曾受到嚴厲反駁,但多半是審稿人的評語,更多的是新發表的論文,冷靜客觀地反駁我先前的研究發現。科學就是這樣。
但當新聞稿流入部落格社群的世界,這樣的言論環境會讓科學家也忘記了,同行審稿只不過是科學期刊出版過程中的一點修飾罷了。即使是寫得再差的論文、即使實驗過程造假或是用了差勁模型的論文,也都可以出版。這些論文就是該出版,要不然,科學界要如何找出破綻把爛論文撕個稀爛,又要如何找到能支持好論點的證據?
認為論文發表是科學論文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關卡的這種想法,讓我敬重的許多人,包括Joel Salatin在內,因此譴責科學論文帶有研究者的成見,並認為科學論文不可信。科學研究的確難免受研究者的成見影響,科學研究的確不可盡信,但這就是為什麼會有為研究生設立的期刊研討社,讓我們學學該怎麼把那些已經通過同儕評審、也已經發表出版的劣質論文撕個稀爛,因為這種論文實在太多。就算是我自己也一樣,回過頭稍微翻翻以前的論文,一下子就可以找到令我汗顏的錯誤之處,這些錯誤都是經過同行審稿、發表在科學期刊上之後,才被人指正。另外我們也發表過不少反駁別人的文章,多虧了我的貢獻。只能說風水輪流轉啊。
但我明白為什麼跟我同業的這些科學家對於新聞稿誤導媒體、引起大眾誤解會這麼生氣。我們的民眾是這星球上科學素養最低落的一群,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都看了不少科學新聞!我的學生對網路上關於太空的相關消息照單全收;我的牙醫跟我說他在網路上讀了一篇狹義相對論的文章,其中的分析相當正確,但他隨後告訴我,愛因斯坦的想法證明要創造宇宙只要用想的就可以了。
我們對此能怎麼辦?我們的利器就是專責公共關係的專員,他們會定期為NASA和其他學術研究機構撰寫正確無誤的新聞稿。還有,我們有高超的科學社群,無意誤導任何人,包括社會大眾。我也相信我們還有才華洋溢的媒體界和新生代科學部落客,非常願意讓世人瞭解科學的奧妙。
即使如此,我有一半的學生還以為太空梭現在仍然定期造訪月球,另一半則以為我們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讓太空人登上月球。
但至少他們很相信在銀河系裡有個像地球一樣的行星繞著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轉。也許有一天我們終究會找到這顆星球的。
本文原文為The Science Behind the Press Release[2011-12-06],經作者同意後翻譯並發表於Pan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