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12/23
事實上科學上的許多大發現可以說大都是「意外」的,像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就是靠機緣巧合及運氣而發現第一個抗生素——盤尼西林。不僅因此獲得諾貝爾獎,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舉足輕重的貢獻。
・2020/11/07
霍金在2004年參加都柏林的研討會,發表他對黑洞資訊悖論的看法,在描述了他的想法之後,霍金承認他賭輸了,立刻成為全球的頭版新聞。對於霍金本人來說,他的這項轉變算是一個重大時刻,甚至是一個歡樂的時刻。
・2020/07/28
身為科學的愛好者,就需要能夠辨別科學內容的真偽。但毀壞科學界的兇手之一 ── 掠奪性期刊,卻不斷在破壞現今的學術界。我們該怎麼判別掠奪性期刊?又該怎麼抵制?本篇就來解析掠奪性期刊!
・2019/06/26
作者蘇昱透過在嘉義大學森林系的課堂中,分享他在課堂中採集標本、製作標本一系列的過程,製作標本不只是為了收藏,更是為了追蹤紀錄植物的獨有的生命演化史。
・2019/06/09
我目前在一間台灣的軟體公司上班,其中大一部份是在做流體相關計算,以及協助開發軟體,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服務,這個工作與土木系的學科略有相關,並不是正相關。然而不管是大學或是博班的訓練,都對我目前的工作內容都有關係:土木系五大組中,大地水利組可架接水文以及土壤方面的知識,跨組別的數值方法、程式設計也可做為入門訓練,而測量組所習得的GIS與遙測知識,則是從事地球科學模擬時的一大利器。
・2018/12/26
科學研究的成效是什麼?是得到諾貝爾獎的光環加持,學術期刊發表數,全民素質的提升,抑或是科研活動所產生的產業技術推動力?一直以來就是科學界爭論的議題。
・2018/09/20
中央研究院,是隸屬於總統府的最高層級研究機構。「院長」這個職位,是帶領研究方向、激勵研究士氣的要角;另一方面,也是媒體和輿論的焦點。本文蒐集網友各種提問,和現任廖俊智院長輕鬆聊聊!
・2015/08/31
但是,隨著科學的進展,來到了現今的我們,真能確保我們所知的一切就是事實嗎?就好比中古時代的人,以當時的社會、科學背景,並無從突破當時的知識,現今的我們,同樣難以突破我們所見所聞的一切,只能活在現有的知識背景之下而已
・2014/10/30
即便研究強國對LGBT族群的態度已友善許多,但許多LGBT科學家還是害怕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因為論文發表、職業發展和晉升很大程度上都基於同行的評審,而他們的態度則會多少受到有意無意的偏見影響,而許多學生可能乾脆不選擇研究道路。特羅特表示:「我擔心科學界可能因此喪失了一大批人才。」而改變這一現狀的唯一辦法,就是科學家群體能夠認真去傾聽他們中的LGBT成員的聲音,並展開真誠的對話,而實驗室正是極佳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