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蘇米
如果你喜歡酒後開車(就是酒駕啦!),那你一定要看這篇文。
台灣真是美食天堂,三五好友約出來吃吃熱炒、喝點小酒,真是暢快無比。但在酒足飯飽後,你是否曾為了想省錢,而「賭一把」看看,直接騎車或開車回家?若是遇到酒測臨檢,該怎麼辦?
想要通過酒測臨檢,除了不要喝酒開車之外,有些人會使用解酒產品,來嘗試降低酒測值。究竟,這些解酒產品是怎麼解酒的呢?
酒精代謝 先變乙醛再變乙酸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酒精(學名:乙醇)在我們身體中是如何被代謝的。
我們所攝取的酒精在進入身體後,大部分會經由肝臟代謝。而負責酒精代謝的酵素叫做ADH(Alcohol Dehydrogenase),這個酵素會先將乙醇代謝成乙醛,不過乙醛是個不穩定的產物,對人體有毒性,所以身體會再把乙醛,經由另一個叫做ALDH(Aldehyde Dehydrogenase) 的酵素,代謝成身體比較可以接受的乙酸。而這兩種酵素的處理速度,便決定了酒精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夠被代謝掉。
人體奧妙 代謝速率有快有慢
在肝臟中,絕大部分的代謝反應都是一級反應(First-order Kinetics),這種情況是指「在酵素足夠的情況下,被代謝的物質濃度愈高,代謝速率愈快」,乙醛變成乙酸的過程,就屬一級反應,亦即乙醛濃度越高,則變成乙酸的速度就會愈快。
但是,乙醇代謝成乙醛的過程,卻屬於零級反應(Zero-order Kinetics),在零級反應的情況下,受限於酵素不足夠,因此代謝的快慢和濃度無關,此時,乙醇代謝成乙醛的速率是固定的,就像生產線一樣,在工人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就算上游的產品(酒精)再多,產品(乙醛)的產出速度還是沒辦法因此而變快,所以就算體內的乙醇濃度迅速提高,你的身體還是只能按部就班的處理,不會加班趕工唷。
從生物生存的角度來看乙醇的代謝,奇妙的人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在短時間內製造太多有毒性的乙醛,因此在酒精代謝的第一步驟(從乙醇變成乙醛)屬於零級反應,維持穩定的代謝速率;而基於同樣的原因,第二步驟(從乙醛變成乙酸)則屬於一級反應,也就是當體內乙醛濃度愈高時,為了不造成毒性,代謝速率也會跟著變快,使乙醛能儘速轉換為乙酸。
市售解酒液成分為何?
事實上在2012年8月28日食藥局(現食藥署)即公告,藥品若含「酒醉」、「口渴酒醉」、「消暑解酒」等適應症,應統一刪除,以避免誤導民眾使用。同時,也請廠商立即停止刊播宣稱具有解酒效能的廣告。
所以現今市售的解酒相關產品應無藥品許可證,而產品之成分多為胺基酸、維他命、大豆或胚芽醱酵萃取液,無有效解酒的合格藥品成分,充其量能緩解酒精帶來的頭痛、腸胃不適感等症狀,並無法加速酒精代謝。
切莫鐵齒 凡喝酒便不要開車
所以,解酒液真的能解酒嗎?除非能在短時間內增加身體ADH酵素量,使基礎代謝乙醇的速率增加(但酵素生成通常需要時間),或是加速其他代謝酒精的途徑,以取代原本以肝臟為主的代謝反應,否則「時間」在人類體內的酒精代謝過程中,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換言之,除非市面上出現了一款能夠「增加ADH酵素濃度」的解酒產品,否則大概很難讓你酒測PASS。
其實啊,和朋友聚餐小酌真的是很開心的事,不過酒足飯飽後就別計較小黃車資了,喝了酒就真的別開車,自己開心,也讓別人安心,不是皆大歡喜嗎?
參考資料
- How Alcohol Is Metabolized in the Human Body
- Pharmacokinetics-Ethanol. Brody’s Human Pharmacology: Molecular to Clinical. 5th edition, by Lynn Wecker, Lynn M. Crespo, George Dunaway, Carl Faingold, and Stephanie Watts
- Soraya Dhillon and Kiren Gill. Basic pharmacokinetics
- 胃藥不得標示酒醉及解酒之適應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2/10/05]
- FDA藥字第1011406151號解酒酒醉再評估公告 [2012/08/28]
- 千杯液。大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 解酒液真能解酒嗎?[200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