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明明不愛了卻又走不開?從《我們不能是朋友》談談「承諾」這件事

雞湯來了
・2019/08/24 ・190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33 ・七年級

  • 文/雞湯來了 蔡季葦
    校稿/雞湯來了 張芷晴、陳世芃
    編輯/雞湯來了 蕭子喬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我們不能是朋友》中,周惟惟在男友黎皓一與曖昧對象褚克桓之間,遲遲無法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做出抉擇。

她急於跳進婚約之中,卻又遲疑是否該與皓一走入婚姻。連閨蜜韓可菲都看得出來,周惟惟並不想結婚,但她自己卻認為,這是她唯一可以走的路,沒有其他選擇。

明明對褚克桓動了情,為何還是要留在黎皓一身邊呢?她是在欺騙自己嗎?

周惟惟可能不是在自欺欺人,而是與黎皓一之間的關係承諾使她如此為難。

想要進入婚姻,卻又感到遲疑,跟多年男友結婚真的是唯一的路嗎?圖/《我們不能是朋友》劇照

承諾是什麼?為了一棵樹放棄一片森林

什麼是承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選擇了你的伴侶,就等於對他/她做出一個承諾:在這麼多可能的選擇之中,我選擇了你/妳,放棄了其他人。

當別人問你為什麼想要堅守這份承諾,你會怎麼回答?

每個人堅守承諾都有不同的原因和考量,過去學者已研究出夫妻及伴侶之間維繫這份承諾的原因,大致上有「個人因素」、「道德因素」及「社會規範因素」三大不同的答案。

我「想要」維繫這段關係——個人因素的承諾

「因為我愛他/她」、「因為我很滿意這段關係」、「因為進入婚姻是我的人生目標」

因為深愛對方,所以想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為對方給予的愛、信任和尊重,所以想要維持這段良好的關係;因為擁有婚姻對於自己來說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這些答案都表現出這份承諾是積極、主動的,是自發「想要」維繫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應該」維繫這段關係——道德因素的承諾

「離開對方會讓我感到愧疚」、「婚姻是從一而終的」、「我不能失信於這段婚姻」

維持婚姻關係是基於「義務」,這類回答通常表現出對婚姻的道德感受,這份承諾大多代表個人對於婚姻制度的承諾及價值觀,而非「因為感情好」所以「想要維持關係」。

我「必須」維繫這段關係——社會結構因素的承諾

「離婚的話我就失去經濟依靠」、「擔心家人、朋友會對我失望」、「為了孩子」

這類回答中,無法離開婚姻的理由通常是比較實際的狀況,例如:依靠另一半才能維持生活所需的人,會考量離婚或分手後是否會遭遇經濟困難;當家人朋友都對你們的關係寄予厚望時,你會擔心如果離婚或分手了,他們會失望或看不起自己。

考慮分手時,除了自己的感受,我們也會在乎他人眼光。圖/《我們不能是朋友》劇照

可菲逼問惟惟為什麼不直接承認自己對克桓的感情時,她對可菲說:「如果你今天是我,你可以喜歡他嗎?如果你喜歡上他,皓一會怎麼看你?他爸會怎麼看你?子媛會怎麼看你?所有的同事、朋友、還有你媽會怎麼看你?你會擔心我怎麼看你嗎?」我們可以由此得知,讓惟惟如此糾結的原因,其實大多與社會觀感有關。

她害怕就這樣「變心」,會讓周遭的人失望,同時也對於交往三年的男友感到愧疚。當這份關係的承諾傾向於道德與社會規範的因素、這些擔憂與思緒在她心中盤根錯節時,她別無選擇,她「應該」要留在皓一的身邊,她「必須」留在皓一的身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人心安的承諾,也可能成為關係的枷鎖

周惟惟對褚克桓說:「雖然我手上沒有戴著,但皓一的戒指就在這裡,我沒有拿下來過。」

看不到的婚戒,其實是一種承諾。圖/giphy

婚戒象徵著惟惟對皓一的承諾,即使心裡知道自己已經喜歡上別人了,但心中的道德感使她無法背叛皓一,周遭親友的關注使她無法輕易地放棄與皓一的婚約,文化規範的壓力使她擔憂親友會對她的變心感到失望與鄙視。因此,她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感、逃避褚克桓帶給她的變化和衝擊、無視自己和黎皓一感情的變質。

我們都希望能與真正愛的人幸福地共度一生,而不是被一段關係綑綁一生而造成遺憾。研究指出,當伴侶在一段關係裡能獲得較多的愛、信任、親密等正向互動,他們的關係會更好、更幸福,也就越不會分開。

所以愛情如何走得長久?別無他法,用心經營即是最佳解答。

參考資料

  • 謝文宜(2006)。為什麼結婚:國內將婚伴侶婚姻承諾考量因素之探討。中華輔導學報,(20),51-82。DOI:10.7082/CARGC.200609.0051
  • JOHNSON, M. P., CAUGHLIN, J. P., & HUSTON, T. L. (1999). THE TRIPARTITE NATURE OF MARITAL COMMITMENT: PERSONAL, MORAL, AND STRUCTURAL REASONS TO STAY MARRIE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1(1), 160-177. DOI:10.2307/353891
  • PREVITI, D., & AMATO, P. R. (2003). WHY STAY MARRIED? REWARDS, BARRIERS, AND MARITAL STABILI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5(3), 561-573. DOI: 10.1111/J.1741-3737.2003.00561.X

本文轉載自《雞湯來了》《我們不能是朋友》是什麼把周惟惟「綁」在關係裡? —談談「承諾」這件事

文章難易度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談承諾就傷感情?——借《華燈初上》談新興戀愛型態 Situationship
雞湯來了
・2022/04/07 ・292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陳家容
  •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 製圖/雞湯來了實習生翁欣容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圖/《華燈初上》

「我們賣的是曖昧」-《華燈初上》蘇慶儀

在《華燈初上》日式酒店裡,天天上演男歡女愛、販售戀愛感。這樣既令人心動,又飄移不定的關係,雖然維持著巧妙的平衡,卻也讓彼此的情感多了一分「危險」。 

時代瞬移至今,就像是新興戀愛型態「Situationship」——是由「situation,情況、狀況」+「relationship,戀愛關係」而來的。Situationship 常見於兩人在像戀愛般的情境裡,但又沒有正式對外宣告兩人在談戀愛。因此「Situationship」有別於「Relationship」,似乎要在特定情境/狀況下,彼此才像擁有這段關係。

知名美妝KOL丹妮婊姐曾在自己的 YouTube 頻道中提出「約聘伴侶關係」概念來形容這樣的關係:有約會、談心、親密接觸,曖昧情感油然而生,但從來沒有一句「你是我的誰」的許諾。如同職場上的約聘人員,工作內容跟正職一樣,但是福利跟保障通通都沒有。說到底,Relationship 之於 Situationship,差別就在於「名份」的有無。

圖/《華燈初上》

「不要對我有所期望,因為我給不了你」-《華燈初上》江瀚

危險的平衡?Situationship 在愛情中缺乏什麼元素?

心理學大師羅伯特.史坦伯格(Sternberg, R. J)提出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認為愛情是由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諾(Commitment)三元素所組成。這三個元素分別透過不同的浪漫組合,衍伸出七種愛情類型(如下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親密
    一段關係中若擁有「親密」,表示兩人在一起時,能感覺到彼此是親近的、有連結的,但又保有界限的,且明確感受到自己是喜歡與對方在一起的。
  • 激情
    若擁有「激情」,表示兩人相處時,著重於身體接觸、生理的相互吸引,以及享受性的契合。
  • 承諾
    若擁有「承諾」,代表兩人對於現在及長遠計畫有共識,能相互扶持,往共同目標前進。

上圖左側的「浪漫之愛」,只有「親密」與「激情」,沒有「承諾」。近似於「缺乏承諾、社會規範與社會期待」的 Situationship——既可以像朋友一樣分享瑣事、又可以像戀人一般激情。

如同劇中的多情劇作家江瀚,他對待每段感情的態度始終如一,當兩人相處時,他總是享受當下、認真對待、細心呵護,因此他從不覺得虧欠對方;但江瀚從不親口許諾,也從不主動確認關係的行為,反而成為對方不安、焦慮的主因。

圖/《華燈初上》

「我們兩個,不就是安慰彼此寂寞的人嗎?」-《華燈初上》江瀚

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交友軟體發展、速食愛情崛起、許多伴侶被迫長時間遠距離,激起更多不安。反而讓始於「孤單」而相聚的 Situationship 萌芽,又因為進入 Situationship 的門檻低,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不需對彼此負責,且保有自由。因此,有越來越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正陷入這模糊、不安或懷疑的浪漫關係。

  • 現象 1|對方的未來規劃中並沒有你
    不只是討論未來規劃,就連日常約會、看電影都經常是一時興起,對方幾乎不會主動規劃約會。對於感情的未來規劃,通常不會正面回應、或只是含糊敷衍帶過。
  • 現象 2|對話膚淺缺乏真誠
    每當想了解對方時,都像隔了一道牆。儘管已經相處很久,但凡是關於私事,仍不願意更深入分享,話題總是停留在表面,彷彿是剛認識的新朋友,很可能排斥聊家人、聊心事也只是點到為止。
  • 現象 3|推辭或迴避見到家人、朋友的場合
    凡是朋友聚會、家庭活動,都會避免讓你出席。模糊不清的關係,不只是你,就連對方也很難向家人、朋友介紹這段關係。
  • 現象 4|自己並沒有那麼在乎對方
    愛情或多或少都會有「佔有慾」,但在這段關係中,即便有如戀人般親暱,仍然會將心思放在其他人身上,並不是那麼在乎對方。

【簡易測驗】一分鐘測驗我的 Situationship 指數

較接近上述情境的學術名詞為「關係模糊」。當兩人「長期」未界定關係、關係模糊時,會使兩人對經營感情產生焦慮感、不安感,進而帶來低自尊、高壓力、提高物質濫用,以及憂鬱症狀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透過下方的關係模糊量表,可以快速檢核,是否正處於這曖昧又模糊不清的感情狀態:

我適合 Situationship 嗎?如何解套?

「不需要的關係,就不必繼續糾纏下去」-《華燈初上》蘇慶儀

Situationship 最理想的狀態是「不給彼此壓力與束縛」。在滿足這個前提下,若雙方都同意,並沉浸於這段關係帶來的愉悅,那麼大概不會為人詬病。

雖然 Situationship 能減輕短暫的寂寞感,滿足可甜可鹹的戀愛感,但是,長期維持這種「想摸又摸不著」的朦朧關係,其實並沒有辦法真正地投入與付出感情。若總是擔心跨越禁區(如:任何確認關係的舉動)、害怕破壞現在的美好(如:導致關係疏離的狀況),將無法完整了解對方,感受不到真正的愛。

還記得測驗第 4 題嗎?「我希望未來能和對方有穩定的關係發展」,試著問問自己未來生涯的期望是什麼?在對兩人關係重新定義的過程中,先確定自己想要什麼!若你正嘗試從 Situationship 解套,可以先試試以下 2 個做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議 1 愛要大聲說|

能夠在戀愛中,培養愛人與愛己的能力是一件重要的事!因此,誠實地問自己:是否想要和對方好好經營感情? 如果是,就請找個安靜的地方,誠摯地、清楚地與對方表態自己的感覺與期待。

建議 2 從愛情故事提取養分|

即使對方不願意與你共同經營這段感情,也無需指責、批判對方,仍然將這個經驗當作人生的一個愛情故事,記取優點、拾起教訓,作為下段感情的養分。

圖/《華燈初上》

「人生啊,誰沒有大大小小的傷痕,那些過去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華燈初上》中村先生

我的心 你放在哪裡
或許你 根本就不在意
錯把承諾當有趣
- [ 好不容易 Finally ](戲劇《華燈初上》片尾曲)/告五人

參考資料

  •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
  • James-Kangal, N. (2020).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Relational Ambiguity Scal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1

8
4

文字

分享

1
8
4
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愛?解壓縮愛情三元論,讓你知道這些愛大不同
Bonnie_96
・2022/02/12 ・275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編按:青春期是人體變化最劇烈的時期,除了身體上的「第二性徵」開始發育蠢動外,身體內的賀爾蒙也開始活躍流竄,讓你在課堂間、捷運上,都時不時對他人陷入「可以色色」與「不可以色色」的理智與慾望的拉鋸戰……。你是未滿18歲的青少男女嗎?是否對該如何理解「性」感到迷惘?這次《談性先修班》專題,以「未滿 18 歲可以看」的初衷製作系列文章,邀請各位讀者認識那些「能看A片前,你要知道的性知識」!

愛究竟是什麼?你會不會常常在想親情、友情和愛情等,這些關係到底哪裡不一樣。為什麼總是會聽到有人以「我們之間變得像家人」的理由,向對方提分手。沒有激情的愛情,還是愛嗎?

難道愛是喜歡的 N 次方嗎?如果愛不只是強烈的喜歡,那愛情的本質,又包含著什麼。這些你對於愛情的疑問和煩惱,也是心理學家非常感興趣的領域之一。

又或是,為什麼常聽到大家墜入愛河的原因有百百種,可能因為彼此心靈契合、雙方懂得欣賞和相愛,或是對方長得好看等等。這樣不同的元素,也出現在各個心理學家提出愛情理論中。

圖/Pixabay

愛究竟是什麼?愛情三元論:激情、親密、承諾

大家最常聽到關於愛情的理論,八九不離十是美國心理學家史坦伯格(Sternberg, R. J)在 1986 年所發表的愛情三元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又稱愛情三因論、愛情三角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認為,圓滿的愛情需要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以及承諾(commitment)三項元素構成。這三個元素,分別可以組成八種不同類型的愛情。

親密,指的是種愛的動機元素。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可能是聊天、互相陪伴等,彼此開始熟悉,對對方產生依戀,或是有緊密聯繫等感覺。偶爾我們會聽到有人形容對方是「心靈伴侶」、「對的人」,指的就是屬於內在心靈層次的親密感。

順帶一提,親密也是心理學家魯賓(Zick Rubin)認為組成愛情的其中一項重要元素,親密是建立在頻繁且穩定的溝通,而且雙方是可以互相分享真實感受和想法的。另外兩項愛情元素分別為,兩人決定進入一段關係的「依附」、將對方的利益視為優先的事「關懷」。

接著,不同於親密,激情是種愛的情緒元素。不管是一見鍾情,或是被愛沖昏頭,通常指的就是激情。因為人會受到對方外表等吸引,而有強烈的浪漫感受。可能會想進一步要認識對方、滿足身體的親密接觸,像是親吻、擁抱、撫摸、做愛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一個承諾,則是愛當中的認知元素。當你決定認真地去愛一個人、用心經營一段關係,甚至是步入婚姻,背後代表的是需要付出相應的責任、願意為對方犧牲奉獻。

美國心理學家史坦伯格所發表的愛情三元論,認為圓滿的愛情需要親密、激情、承諾三項元素構成。圖/GIPHY

解壓縮八種愛,原來喜歡和愛大不同!

在史坦伯格提出的愛情理論中,包含親密、激情和承諾三個元素,這些元素的存在與缺少,可以進一步區別出八種不同類型的愛。

  • 喜歡式愛情(Liking/friendship)

主要是由親密關係組成的,缺少激情和承諾。喜歡式愛情通常存在於朋友或熟人之間的關係。到底喜歡和愛哪裡不一樣,也是心理學家魯賓想了解的,他的理論認為喜歡是帶有溫暖的情感,也會認為對方和自己有很多相似的特質等。

  • 迷戀式愛情(Infatuated love)

沒有親密、承諾,只有激情而已。因此,通常是一見鍾情、初戀,或是青春期的戀愛等,往往會被歸類在迷戀式愛情。但這類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推展,慢慢累積親密感,逐漸發展成浪漫式愛情。但是,如果關係遲遲停在激情,沒有往下發展親密和承諾,就不容易繼續走下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空洞式愛情(Empty love)

隨著時間,維繫彼此的關係只剩下承諾,親密、激情被消磨殆盡,逐漸消失。像是有些老夫老妻,關係緊繃、動不動都是爭吵,甚至分房睡,維持彼此關係的,只剩下身分證背後的配偶欄。

  • 浪漫式愛情(Romantic love)

同時具備激情和親密,但是還沒進展到相互承諾。在這類關係中,雙方不僅有著深入的對話與相處,能夠幫助他們更加了解彼此,彼此也享受性所帶來的激情。只是雙方處於對未來還沒有規劃的狀態。

  • 友伴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

這類愛情通常是在長期關係、婚姻之後會出現的。即便激情已經消失,但親密和承諾仍然存在。夫妻依舊擁有很深刻的感情連結,但這樣的情感已經昇華成像是親密朋友、家人一般的存在。因此,也被稱為精神上的愛情「柏拉圖式戀愛」(Platonic love)。

  • 癡情式愛情(Fatuous love)

只有激情、承諾,缺乏心靈交流的親密。閃婚、一見鍾情,或是瘋狂追愛等,都是屬於這類愛情。因為被愛沖昏頭(激情),而加速閃婚的念頭(承諾),卻缺少彼此情感交流的親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完美式愛情(Consummate love)

這是理想愛情的狀態,一次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史坦伯格也說,這是一種需要努力的愛情,雖然它並不容易實現,更重要的是經營愛情需要付諸實際行動。

圖/GIPHY
  • 非愛慕關係(Non love)

完全沒有親密、激情與承諾。

35 年前的古老理論,現在還能用嗎?

最後,或許你會覺得愛情三元論距離現在已經有35年了,還能解釋現代人的愛情嗎?

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University of Wroclaw)的研究團隊找了橫跨 25 個國家、一萬多名參與者,想要了解目前愛情三元論的適用性。以及不同文化底下,愛情三元論還適用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參與者需要填寫針對親密、激情與承諾元素所設計的相關問卷,包含我擁有大量的情感支持、我和另一半的關係是永久的等,寫下對每個問題的同意程度。並加入,與文化相關的題目,像是潛在的文化禁忌等。

研究結果發現,基本上愛情三元論中的親密、承諾和激情是具有文化普遍性的。但研究都具有一定的限制,這項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者提到在部分國家中的參與者數據仍不足,這也是未來研究可以再修正的地方。

參考資料

  1. Sternberg RJ.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Psychological Review. 1986;93(2):119-135. doi:10.1037/0033-295x.93.2.119
  2. Sternberg RJ. Liking versus loving: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ories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7;102(3):331-345. doi:10.1037/0033-2909.102.3.331
  3. Sorokowski, P., Sorokowska, A., Karwowski, M., Groyecka, A., Aavik, T., Akello, G., Alm, C., Amjad, N., Anjum, A., Asao, K., Atama, C. S., Atamtürk Duyar, D., Ayebare, R., Batres, C., Bendixen, M., Bensafia, A., Bizumic, B., Boussena, M., Buss, D. M., Butovskaya, M., … Sternberg, R. J. (2021). Universality of 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Adaptation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riangular Love Scale in 25 Countries. Journal of sex research58(1), 106–115. https://doi.org/10.1080/00224499.2020.1787318

所有討論 1
Bonnie_96
21 篇文章 ・ 31 位粉絲
喜歡以科普的方式,帶大家認識心理學,原來醬子可愛。歡迎來信✉️ lin.bonny@gmail.com

0

7
1

文字

分享

0
7
1
內心戲常常驚濤駭浪?不明確的心理界線,最難過的還是自己——《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
遠流出版_96
・2019/10/16 ・3555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485 ・五年級

  • 作者: 吳姵瑩

你容易有情緒嗎?失去的界限,其實你心裡知道

我從小情緒特別豐沛,即使到現在有了許多自我覺察,依舊可以感受到這份情緒。不過它已經從強烈起伏、困擾難受,轉變為有趣的情緒彈性度。這種對情緒的敏銳與覺察,反而能協助我的個案工作,讓我很快地進入個案、陪伴個案,再帶個案離開某種受困的情境。

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的人,在我的觀察裡可簡單歸因如下:

  1. 心理界限不夠明確
  2. 自我狀態不夠清晰

說穿了,如果一棟建築物結構不穩定,又沒有圍籬的話,隨便一陣風都會使得整棟建築物嘎嘎作響,讓你每天像在坐海盜船一樣精采。

內心不強大就會遇到大浪一直擺盪不定。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我這幾年不斷自我覺察,開始釐清自我的結構,也就能釐清什麼是我的、什麼不是我的,不會讓別人的話語隨意附著在我身上。

因為我認知到:除了理解自己之外,不管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是我是什麼樣的人,我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任由他人去貼我標籤。我才是自己的決定者。

這讓我開始思考:當你所處的環境不允許你有自己的需求,不斷逼近你的生活空間或心理空間,不讓你拉開距離、讓你感覺窒息時,你會難以在這個環境下擁有明確的心理界限。

當和你一起生活的家人可能很強勢,總是希望你聽話;或可能很弱勢,總是希望你幫忙時,你就很難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聲音。當你在家中經常感覺混亂或是空洞茫然時,你便難以在這個氛圍下長出清晰的自我狀態。

不明確的界線,最難過的人是自己

界限不明確的情況下,我們就很容易承接他人的情緒。

被任何情緒影響的時候,所有人的反應都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糟。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時候你想參加朋友生日聚會,但母親回傳的訊息裡透露著冷淡和疏遠,彷彿在指責你究竟朋友重要還是家人重要;因為聚會中有你想見的人,你還是去了,但在過程中也感覺心神不寧。

聚會還沒結束你就先離開,回到家後渾身不對勁,趕快把自己的衣服拿去洗,順便也拿了母親的衣服;想要杯熱牛奶,就也弄了杯給母親,心裡充滿罪惡感。

睡覺前,你一邊想著沒跟哪個朋友道別就先回家了,對方會不會不開心;又想著母親冷淡地要你把牛奶放桌上,你更加心慌,熄燈躺下後依舊在被窩裡翻來覆去。

過度地接受他人情緒,這是真的你嗎?

我記得我的案主告訴過我:他的父親曾經嚴厲地教導他,要懂得看別人的臉色。這其實是良好的用意,為的是讓孩子培養出同理心,不去做出傷害與影響他人的舉止。但當你過度察言觀色到失去自我,就等於將他人情緒承攬到自己身上—而且不只有一次,你早就已經習慣這麼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你的界限明確,就能擁有成人該擁有的生活圈;有界限的父母也會為孩子擁有快樂的生活圈與歡樂的聚會感到欣慰,而非苦守在家等著孩子回來,又深感自己被背棄。

過度察言觀色到失去自我,就等於將他人情緒承攬到自己身上。圖/pixabay

有很多人知道自己容易受他人影響,但有更多人看不到自己的極限。

當你太容易依據他人表情而活,你自然容易憑藉他人情緒而活,也就是需要他人正向情緒的餵食和滋養,來讓自己感覺是有價值的;或是需要他人憤怒或高張的情緒刺激,來讓自己感覺活著,因此你會在豐沛痛苦的情緒裡,不斷迷失自己。

每次情緒的發生,都是檢視自己的時刻

你是個容易有情緒的人嗎?在每一次情緒發生時,就是你好好自我檢視的時刻。

有情緒時,可以試著檢視自己的狀態。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界限清楚的人,在被侵犯的當下會有「謝謝再聯絡」或是「朕知道了」的反應,也就是能清楚知道:這是對方的意見跟想法,你並不一定要採納或遵循。

還記得我重考時,落點分析報告的評估指出,我有很高的可能性能夠上臺大心理系。我從高中時就知道自己想念心理系,從來沒有放棄。記得當時,我父親因為對心理系沒有概念,便覺得應該要念護理系這樣的科系比較穩定,未來有一技之長,也一定找得到工作。

但因為高中選校時,我家已經發生過一場家庭革命(後面會提到此故事),因此在這次的大學選系時,他只是輕聲詢問我:「妳要不要把護理系放在第一志願,心理系放第二志願?」而我看了父親一眼,搖搖頭說:「不要,我想唸心理系。」就繼續吃飯,父親也就沒有繼續要求什麼。

到底什麼事對我才是好的?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心裡清楚這是因為父親關心我、為我的未來操心,但我也希望為自己的生涯選擇負責。也因為過往革命成功的經驗,讓我知道:當我決定要做什麼事的時候,其實最後父母會放手支持我,讓我有機會長出自我、擁有界限。

更多界限糾結的時候,你會覺得別人這麼說是「為你好」、是在乎跟關心你的表現,你不應該違抗。那我們要怎麼樣得知,那已經侵犯到我們的界限呢?

明明都是為了我好,但心裡卻感到悲傷

簡單來說,你會出現「焦慮」,也就是煩躁的行為反應。你會侷促不安,腦海裡甚至會出現各種想像和擔心,讓你開始不停想著:他怎麼會這樣說、這樣可以嗎、可是會不會……、如果這樣的話……

明明知道是為我好,卻感到悲傷。圖/pixabay

舉個輕微的例子來說,母親看到妳今天一身素 短褲打扮,就對妳說:「妳怎麼不好好照個鏡子,這樣打扮怎麼交得到男朋友!」接著妳開始自我懷疑,又有點憤怒地認為這又怎樣了?找男友就一定要看穿著嗎?可是媽媽很會打扮,是不是她講的話比較對?我會不會太固執又不聽勸,如果這樣孤獨終老一生怎麼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妳的腦海中因為她的一句話而出現各種情境,甚至是災難式情境。也因為這句話,讓妳對自己、對未來、甚至對關係產生很多焦慮,然後有點無助地想著:是不是真的該聽母親的勸。

到底該聽誰的好呢?圖/pixabay

我之所以稱這個例子輕微,是因為它不及「你怎麼辭掉這麼好的工作,你是瘋了不成」或者「妳怎麼嫁這種老公,妳下半輩子根本毀了」這種不停在人生重要階段出現,左右你的心智、要你聽從的「忠言」。

然而,在這些話語背後,除了你被越界、自由被壓縮的焦慮外,還有害怕不討好他人就會有麻煩的恐懼,以及你不一定可以為自己所有行為負全責的擔憂。

這將導致這些人、這些話,會不時在你生命中各種重要時刻出來對你補刀,因為你有時仍舊會依賴這些話給你方向,或是帶給你被愛、被關心的感受;有時,你也害怕自己如果不聽話,到時會後悔無法承擔責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沒有被越界,其實自己都知道

當你被越界,其實你的內心都知道。你的焦慮是來自於:你知道你的想法或行為,跟父母或他人預想的並不一致;你並不一定想遵循其他人的思緒走,但又不夠有把握或肯定自己的現況,或是很怕讓對方不開心。

當你因此無法把持住人際間的界限,你的心就會透過「焦慮」的反應來讓你知道。

學會辨識越界之後,更要為自己負責任。圖/Pexels

其實你渴望的,就是被他人好好尊重與認可;也就是不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會保持原樣和你來往,你不用再感到不安。

所以親愛的,辨識越界後,我們要對很多自己的功課負起責任,包括:相信自己,勇於選擇和負責,尊重自己更尊重他人;當你認清自己,那條與人之間的界限自然就會愈來愈清楚。

全文摘自《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 ,2019 年 5 月,遠流出版

 

 

 

 

 

遠流出版_96
59 篇文章 ・ 30 位粉絲
遠流出版公司成立於1975年,致力於台灣本土文化的紮根與出版的工作,向以專業的編輯團隊及嚴謹的製作態度著稱,曾獲日本出版之《台灣百科》評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民營出版社」。遠流以「建立沒有圍牆的學校」、滿足廣大讀者「一生的讀書計畫」自期,積極引進西方新知,開發作家資源,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閱讀生活,矢志將遠流經營成一個「理想與勇氣的實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