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基因編輯」共有 109 個結果

・2019/01/23
探索生命一直是人類積極發展的科學議題,而科學研究方向大抵朝向增進人類福祉為目標,這些研究中也有些以人類為主體的研究。對於這些研究,我們似乎應該有明確的道德規範,藉以防止這類事情的不斷的重演。
・2018/11/28
引發軒然大波的賀建奎出席了在香港舉辦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他表示經過基因編輯的雙胞胎──露露和娜娜已經平安出生,根據出生後的定序,並沒有發現脫靶造成的突變。不過,相關研究倫理的問題他則含糊帶過。
・2018/10/11
減重的成效不僅與飲食量有關,也取決於身體代謝與耗能的效率。經過小鼠實驗證實,UCP1長形的mRNA要有效的產生UCP1蛋白,須透過與CPEB2結合而受其正向調控。透過對此耗能機制的瞭解,未來便將有機會進一步調控,以有效促進代謝效率、提升減重成效。
0
0
・2018/08/25
《基因》是一本人類基因傳記,探討基因的誕生、發展、影響和未來。它是科學史上最有力也是最危險的觀念,也是人類認識生命的關鍵。「我們為何如此?」,基因不是一切的解答,卻絕對是通往解答的道路之一。
・2018/07/08
兩年舉辦一次,搜羅了不只有臺灣還有中國大陸、香港的優質科普創作、翻譯及出版的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今年已經堂堂來到第九屆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獎項分為創作類以及翻譯類,以及青少年組的特別推薦獎。今年臺灣參與遴選的書籍共有266冊,而中國大陸則由中國科學報社徵書,共有252冊書籍參與遴選,最終都選出各十本書籍進入決選。 今日(2018/7/8)是第九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的頒獎典禮,不只是得獎作品,有許多入圍作品也非常令人驚艷!尤其是青少年組不論是翻譯或是創作的書籍都可以感受到作者、譯者以及出版社滿滿的巧思,也喚起了y編那顆對科學充滿好奇的童心啊(歐拉歐拉歐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有哪些還沒看過的就趕快丟購物車然後結帳吧!
・2018/05/30
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科學家手中的小鼠外表和行為就跟牠的同類一模一樣,除了···頭上有特製玻璃覆蓋著開洞的頭殼,以及腦中植入了人類的迷你腦!此結果刊登在這個月的〈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第一次科學家成功將人腦的「類器官」(Human brain organoid)移植入其他物種。實驗中被移植的人腦類器官大小約碗豆一般,利用宿主的養分和血液讓它可以存活長達幾個月的時間。科學家們看到這令人興奮的結果並不自滿,他們要緊接著使用這樣的系統去觀察人腦的發育,及測試類器官移植是否能應用在修補腦發育異常或損傷的部分。
・2018/05/20
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科學家擁有直接對社會溝通,體察一般人情緒與需求,再將複雜知識轉譯軟化成大眾語言的能力。在經營泛科學的經驗中,我認識一些擁有這樣能力的科學家,但在其中,有熱情、有意圖、願意撥出時間來溝通,不為糟糕的媒體環境跟酸民文化而灰心的科學家,實屬鳳毛麟角。
・2018/01/01
每到了一年的最後,我們總是要不免俗地來回顧一下這年經歷的所有事情,而最適合科青們的回顧方式,莫過於跟著《Science》在 2017 年 12 月所選出「年度科學突破」(Breakthrough of the Year)來看看今年科學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  
・2017/12/30
知名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當地時間 12 月 18 日發表 2017 年科學界的十大年度人物,他們涉及的領域橫跨生物、物理、量子通訊、天文、地球科學與環保,有些人是在學術上達到新突破的科學家,也有些人則是政府官員或律師。他們對這一年的科學發展帶來什麼樣「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