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11/10
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它的應用已經悄悄滲入我們的日常。 究竟合成生物學是什麼?為什麼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和期待?
・2021/10/18
「AIOT 智能羽球訓練模式」計畫以智能球拍、智能手錶、高速攝影機捕捉運動資訊,再透過 Wifi 上傳到雲端的 AI 運算中心,最後將計算結果呈現在電腦螢幕及手機 APP 上,幫助教練與選手觀察動作變化。
・2019/12/24
108新課綱的上路,不論對老師、學生都是一項挑戰,由於各科非選題的增加,以往依賴死記硬背、僅僅記下課本重點的方式可能不再管用!就讓大考中心來為我們揭密,新式考題究竟在考什麼,新增考題「混合題型」又是什麼模樣,我們該如何與之應對呢?
・2015/10/22
臺灣的神經科學要如何在世界上找到定位?孫以瀚強調,我們必須「發展新工具」,工具決定我們能夠做什麼事情,也決定是否能取得領先地位。再來則是「跨領域合作」,結合不同領域的專家,活用不同的能力。例如以做生物研究的人來說,若能與工程方面的專家合作,就可以跨越障礙。
・2013/10/11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的侯君昊老師所分享的題目是「城市微改造」,談課程中與學生互動的心得及學思觀察。侯老師表示他其實並不是學建築出身的,反而能提供給大家「由外而內」視角的想法。
・2013/08/17
「跨出自己所熟悉的領域」吳老師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說明跨領域的目的,舉例說明跨領域就是將兩者看似毫無相關的專長做有效的結合,好比說一般人認知的科技是冰冷理性的,若是將感性的美學觀點注入,可以讓社會大眾更容易接受科技所帶來的效益。
・2013/08/17
為了想要突破藝文與科技結合上的鴻溝,林正敏老師帶領學生走入偏鄉社區裡學習押花藝術,利用真花來排版製做出AR MARK並且利用手機感應後就可將卡片數位化直接在平板上互動和擴充實境,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客製化的數位商品。
・2013/08/17
一開始盧老師運用自己的設計專業分析著演講場域的空間美學特性,從牆壁分析到地板,再從燈具及擺設一樣不漏的介紹著李宅咖啡,同時也以美學的專業角度介紹著自己。
・2013/08/15
根據歐盟2010與2011年出版的報告,歐洲國家正面臨一系列的重大社會性挑戰,包括經濟成長、就業指標、國家競爭力、社會凝聚、多元社會所帶來的文化與教育衝擊、永續性、環境保護、人口變遷、移民與融合、生活品質,乃至全球性的互賴互動等課題。
・2013/04/18
擁有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物理博士學位、受過歐洲正統科學家教育訓練的Dr.i,回台灣後開始從事與科技、科學有關的藝術創作;但人們總是問他:「從科學到藝術......你的轉變為什麼這麼大?」這個提問反映的正是西方工業革命以來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