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諾貝爾獎
63 篇文章・
1 位粉絲
valerie hung
・2016/10/12
每年 10 月,要說能夠引起全球科學界與社會大眾熱烈討論的盛事,想必一定會有諾貝爾獎公布得主這件事!除了挑戰猜測「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會是哪一位呢?」,一起來更深入認識這個鼎鼎大名獎項,讓每年的諾貝爾月變得更有趣吧!
科學大抖宅
・2016/06/1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擁有很美好的時光──很難想像有更好的了。……我的人生很有意思,也
張瑞棋
・2015/12/30
1924年的今天,美國天文學會在華盛頓特區召開一連三天的研討會。天文學家哈伯並未出席,但是最後一天有同事代他朗讀了一篇論文,正式宣告仙女座星系不在銀河系內,而是距離遙遠的另一個類似銀河系的星系。人類才終於開始了解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小島,也就是所謂的「島宇宙」。
動眼神經
・2015/12/05
如果說穆斯林一輩子一定要去麥加朝聖一次,那麼身為科青,就不能不把斯德哥爾摩列為人生必去的城市之一。
時序入秋的十月,便是每年諾貝爾獎的名單公佈的時候,除了守在電腦前看自己的預測是否準確、名單出來後立馬拜讀相關研究大作,你還可以到被成為「北方威尼斯」的諾貝爾出生地,也是諾貝爾獎頒獎的城市——斯德哥爾摩,朝聖此生可能無緣的盛事,亦或是預演夢想成真的那一天。
張瑞棋
・2015/11/27
1895年的今天,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在巴黎親筆預立遺囑,清楚寫下他死後財產的處理方式。這份遺囑影響深遠,在人類歷史上恐怕再也沒有比它更澤及後世、造福人類的遺囑了!
miss9
・2015/11/17
「全球首見 寄生蟲引發人類腫瘤-中央社」,本想著又是一則混淆視聽的文章。但事實上不然,這是一個媲美怪醫豪斯的醫療推理劇,而且是個橫跨全球,難以解釋的離奇病例...
張瑞棋
・2015/10/30
比利時大實業家索爾維(Ernest Solvay, 1838-1922)小諾貝爾五歲,他們兩人有許多共同點:本身都是化學家,都靠發明而致富,也都將財富捐出推動科學的發展。惟諾貝爾獎設立至今婦孺皆知,知道索爾維會議的人卻相當有限。
張瑞棋
・2015/10/15
1980 年 10 月 15 日,諾貝爾獎宣布化學獎的得主,英國的生物化學家桑格(Frederick Sanger, 1918-2013)成為史上唯一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他兩次得獎都是因為發明定序法,提供了探究生命秘密的有效工具。
張瑞棋
・2015/10/01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獎,自諾貝爾獎設立超過半世紀以來,華人長期缺席的局面終於由他們打破。他們打破的還包括三十年來科學家普遍相信的宇稱守恆原則。
天下文化
・2015/09/28
有了貝爾實驗室的新團隊,蕭克利重拾五年前的理論,研究如何用固態物質取代真空管。他判斷,假如半導體材料旁邊有強烈的電場,電場會把某些電子吸引到半導體片的表面,並讓電流穿過半導體片。
[LOG] 04:50:46:673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04:50:46:679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4:50:47:154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4:50:47:155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4:50:47:330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4:50:47:331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