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諾貝爾獎
63 篇文章・
1 位粉絲
PanSci
・2021/10/04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於台灣時間4日下午5點30分正式揭曉!本次生醫獎由美國生理學家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及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他們的研究首度發現了「人類神經系統的溫度和觸覺受體」。
賴昭正
・2021/07/28
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被稱爲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但愛因斯坦卻不曾因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背後的緣由,到底是什麽?
科學月刊
・2020/12/30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認為,自己能獲得此殊榮靠的是研究團隊中每位科學家的努力與幫忙,團隊中的郭勁宏與朱桂林也功不可沒。
PanSci
・2020/10/05
2020 年的諾貝爾生醫獎頒給了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因為他們發現了 C 型肝炎病毒。也因為他們的貢獻,使得病毒性 C 型肝炎的血液檢查和新藥得以出現,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活躍星系核
・2020/03/26
巨磁阻效應的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它開創了一個全新領域:自旋電子學。而現在科學家們,在巨磁阻效應的發現與成功展示後,得以藉由電子的自旋特性開發出新一批的電子元件。
何如
・2019/11/1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提到諾貝爾獎,就想到一系列複雜又艱深的研究嗎?其實諾貝爾獎從上個世紀
活躍星系核
・2019/11/01
聽到「科技大國」,我們的直覺反應常常都是西方傳統強權,像是美國、英國、德國等等,但你知道我們的鄰居日本其實早早發下宏願,並且近年來在諾貝爾獎上多有斬獲嗎?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日本是如何在科學領域悄悄崛起,有什麼八卦秘訣,又面臨了什麼難關吧!
諾貝爾化學獎譯文
・2019/10/16
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John B. Goodenough (古迪納夫),M. Stanley Whittingham (惠廷翰)和Akira Yoshino(吉野彰)三人,表彰他們為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這種可充電電池不僅奠定無線電子產品的基礎,還讓一個無石化燃料的世界成為可能。
PanSci
・2019/10/09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鋰電池的發明!由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吉野彰共同獲獎,為什麼小小的電池卻可以改變世界呢?
PanSci
・2019/10/08
抬頭仰望星空,我們知道人類在宇宙當中相當渺小,但我們的野心很大:我們想要知道宇宙從何而來、我們想要知道太陽系外的宇宙。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獎理由說出來相當的中二浪漫:對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貢獻。
獲獎的科學家為James Peebles和Michel Mayor、Didier Queloz,獲獎者的研究領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解宇宙的結構和歷史;另一個部分,則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
[LOG] 15:46:07:823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LOG] 15:46:07:832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218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15:46:08:001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15:46:08:002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15:46:08:083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15:46:08:084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