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6年 重設

・2016/07/13
《工作細胞》是部難得的微科學漫畫,敘述帥氣的白血球先生,與呆萌紅血球小姐的冒險故事。儘管裡頭充滿了努力、友情、正義必勝的故事,白血球們總是能夠一次又一次殺爆入侵的微生物(其實我比較想看微生物贏 XD)。但,真實的世界又是如何呢?
・2016/03/29
有些宿主的蛋白會協助病毒複製,有些則會幫忙把病毒帶到其他的細胞,擴大感染的範圍……真是一群傻得可以的蛋白質!或者可以說,病毒真是厲害!
・2016/03/17
仔細看看傳說故事中吸血鬼的特點就會發現,他們和現實中的狂犬病患者竟是如此的相似。狂犬病患者的典型臨床症狀就是怕光、怕風、怕水。不是一般的怕,而是一種極度的恐懼。傳說中吸血鬼怕光,只敢晚上出來活動,這完全符合狂犬病患者怕光的表現。
・2016/03/08
二十世紀曾發生四次流感大流行,都是A型病毒惹得禍,其中 1918 至 1919 年的西班牙流感橫掃全球,死亡人數達兩千萬至五千萬!
・2016/03/03
流感、SARS、茲卡、伊波拉、禽流感到HIV的致病原都是病毒,每一次的大規模流行病爆發都造成不少的傷亡。下一場大瘟疫可能也會是我們不熟悉的病毒引起;人類,又該如何應對呢?
・2016/02/26
禽流感病毒的亞型很多,但影響人類的感染與流行仍是少數的亞型。所以本文針對影響人感染與在臺灣、亞洲其他地區流行的四種重要禽流感亞型病毒,詳述其臨床病徵與病患處置、在動物衛生與公共衛生的防治作為及全球大流行前的準備,特偏重各環節的偵測工作與衛生教育。
・2016/02/20
彼得.梅達華(Peter Medawar)爵士是英國的傑出生物學家,和伯內特在同一年獲得諾貝爾獎,他把病毒定義為「用蛋白質裹著的壞消息」。梅達華心中所想的「壞消息」是遺傳物質,這種東西利用宿主生物的細胞來藏身、繁殖,同時經常(卻非總是)對宿主造成傷害。病毒的蛋白質包裹材料稱為衣殼(capsid)。衣殼也稱為殼體,具有兩種功能:能在必要時保護病毒的內部構造,並協助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位於細胞外的個別病毒單元,都是完整的顆粒,稱為病毒體(virion)
・2016/02/10
藏在哪裡?將近四十年來,伊波拉病毒儲存宿主的身分,始終是傳染病界最隱密的小謎團。這個謎團,連同投入解謎的努力,都可以追溯至一九七六年首次確認伊波拉病毒症浮現之時。那一年病毒在非洲兩度爆發,彼此獨立,不過幾乎同時出現:一次在薩伊(如今稱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北部,一次在蘇丹西南部(位於如今南蘇丹共和國境內一區),兩場爆發相隔三百英里。儘管蘇丹的疫情開始得稍早,薩伊事件卻比較著名,部分是由於那裡有一條小水道,稱為伊波拉河(Ebola River),最後那種病毒就以此命名。
・2016/01/06
現在愛滋病雖然已經能夠用藥物控制了,算是能說是有藥救了的慢性病。可是民眾仍對愛滋病聞之色變。我有位朋友要搭捷運上下班,擁擠的車廂裡人們之間的肢體接觸讓她甚感困擾。有陣子她察覺車廂內大家似乎特意和她保持距離,有時候座位旁是空的,人滿的車廂仍沒人坐下。她後來發現,原來那時候她都在捷運上讀一本書《戰勝愛滋:一段永遠改變醫療科學的故事》(Cured: How the Berlin Patients Defeated HIV and Forever Changed Medical Science),書有鮮紅色顯眼的封面,還有四個大字《戰勝愛滋》配上副標的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