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看傳說故事中吸血鬼的特點就會發現,他們和現實中的狂犬病患者竟是如此的相似。
狂犬病患者的典型臨床症狀就是怕光、怕風、怕水。不是一般的怕,而是一種極度的恐懼。傳說中吸血鬼怕光,只敢晚上出來活動,這完全符合狂犬病患者怕光的表現。
傳說中吸血鬼怕加持過的聖水,而現實中的狂犬病患者尤其怕水,不只是害怕聖水,甚至聽到水聲都能引起嚴重的咽肌痙攣。
流行文化實在是難以琢磨的東西,最近這幾年,全世界的審美潮流似乎突然翻了個兒,幾千年來一直充當反派的巫婆、魔法師、狼人、吸血鬼,突然全被洗得白白的,成了正面形象。我那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整天抱著本《哈利.波特》看得津津有味;小學妹談起《暮光之城》裡的帥哥們一臉花癡;科裡的護士妹妹則念念不忘算著日子追《吸血鬼日記》。面對我這樣懵懵懂懂聽不懂他們說啥的中青年土鱉,他們則只有鄙夷的兩個字評價:麻瓜。
吸血鬼的傳說在歐洲廣為流傳,傳說中的吸血鬼是由人的屍體變成的醜陋、沒有智力的吸血生物,與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殭屍類似,而與現在那些英俊瀟灑,且有特異功能的高大上形象,實在相去甚遠。
吸血鬼裡面最著名的,當數大名鼎鼎的德古拉伯爵。德古拉這個形象最初來自於愛爾蘭作家伯蘭.史杜克(Abraham “Bram” Stoker)於一八九七年出版的以吸血鬼為題材的哥德式恐怖小說。在小說中,德古拉伯爵本是虔誠的基督徒,為了對抗異教徒的侵略,他告別愛人伊莉莎白,帶著對上帝的虔誠信仰走上戰場英勇作戰並獲得勝利。不想狡詐的敵人故意散布謠言,說他在前線戰死。伊莉莎白相信了謠言,悲痛萬分,傷心自盡。凱旋的德古拉伯爵,見到心上人遺體後悲痛欲絕,並遷怒於上帝,認為上帝對自己不公。被悲痛和憤怒摧毀理智的德古拉伯爵背棄了上帝,變成了吸血鬼。後來有部很有名的電影《吸血鬼:真愛不死》就是以這個故事為背景改編的。
如果說《吸血鬼:真愛不死》中吸血鬼的形象還有些醜陋可憎的話,二○一四年上映的電影《德古拉:永咒傳奇》裡面,伯爵的形象簡直和聖人差不多了。影片中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和人民不被土耳其奴役屠殺,主動將自己變成吸血鬼以獲得超自然的力量,並在戰勝強大的敵人後選擇自我毀滅,令人感動不已。
有人考證,歷史上德古拉伯爵確有其人,是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在一四五六年至一四六二年間統治現在的羅馬尼亞地區。他驍勇善戰,在位期間一直和入侵領土的鄂圖曼土耳其軍隊作戰,並最終於三十一歲時戰死沙場。在羅馬尼亞人眼中,他是一位其受盡折磨而死。他的這一愛好在《德古拉:永咒傳奇》裡面也有體現。
這種殘暴的做法實在很得罪人,所以他後來被醜化成一個住在棺材裡面,晚上出來吸人血的吸血鬼,而消滅吸血鬼的辦法之一就是以木棒刺穿心臟。我覺得這個辦法很可能是對他恨之入骨,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那些人意淫出來的。
德古拉伯爵的城堡現在還在,位於羅馬尼亞中西部,離布拉索夫三十公里遠處,因為德古拉的故事,這裡已經成為一個旅遊勝地。
仔細看看傳說故事中吸血鬼的特點就會發現,他們和現實中的狂犬病患者竟是如此的相似。
吸血鬼是怎麼來的呢?傳說故事和各種文學影視作品均遵循的說法是:被吸血鬼或吸血蝙蝠咬過的人會變成吸血鬼。
那狂犬病是怎麼來的呢?狂犬病的病原體是狂犬病毒。理論上,含有狂犬病毒的任何體液都可能成為傳染源,這些體液接觸到黏膜或者皮膚破損的傷口,就能進入人體內並造成感染。狂犬病毒主要活躍在唾液腺、舌部味蕾及嗅神經上皮等處,因此狂犬病的最主要傳播途徑就是「咬」。
雖然迄今為止全世界尚無人與人之間因為「咬」而被傳染狂犬病的病例,狂犬病患者發病時也極少有咬人等攻擊性行為。但是,狂犬病患者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如果咬了人是完全可以傳播狂犬病毒的。在現代醫療條件下,狂犬病患者會得到很好的隔離措施,不會有咬人的機會,即使咬了人也會透過注射疫苗等方式阻斷傳播。但在古代預防手段落後的情況下,人咬人傳播狂犬病是完全可能發生的。
關於狼人咬傷,竊以為,所謂的狼人很可能就是被傳說妖魔化的狂犬。得了狂犬病的犬類往往有極強的攻擊性,而且流涎增多,尾巴夾於兩腿之間。其表現恐怖而怪異,很容易被無知者演繹成「狼人」這種恐怖的東西
蝙蝠咬傷同樣是狂犬病的傳播方式,尤其在北美地區。如今由於這些地方在犬類中大規模推廣狂犬疫苗注射,因此犬類已非狂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而讓位給蝙蝠。除此之外,貓、臭鼬、鼠等其他齧齒類動物,也都能夠傳播狂犬病毒。
傳說中吸血鬼的主要特徵是怕光,只能晚上出來活動,白天不敢出現。此外吸血鬼還害怕聖水、銀器、十字架。
我們再看看人感染狂犬病毒後的表現。
人感染狂犬病毒後,一般會有長短不一的潛伏期,潛伏期多在一∼三個月,但也有小於一週或者長於一年的,新聞曾報導有潛伏期超過十年的病例。狂犬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在咬傷部位的肌肉組織中複製,然後通過周圍的神經末梢侵入神經組織,按照從地方到中央的路線,沿神經組織逐漸向中樞侵襲,速度大概是三mm/小時,待全面入侵脊髓、腦幹及小腦後,再按照中央到地方的路線,由中樞神經向外周大舉入侵,破壞支配各個臟器的神經功能,最後導致患者死亡。
狂犬病患者的典型臨床症狀就是怕光、怕風、怕水。不是一般的怕,而是一種極度的恐懼。
傳說中吸血鬼怕光,只敢晚上出來活動,這完全符合狂犬病患者怕光的表現。傳說中吸血鬼害怕銀器,可能是銀器較為光亮,所以他們怕的其實是銀器的閃光。
傳說中吸血鬼怕加持過的聖水,而狂犬病患者尤其怕水,狂犬病還有個名字叫恐水症,患者往往極度口渴卻不敢喝水,強行餵水也無法下嚥。當然,現實中的狂犬病患者什麼水都怕,不只是害怕聖水,甚至聽到水聲都能引起嚴重的咽肌痙攣。說吸血鬼害怕聖水還畏懼十字架,這應該是屬於給教會臉上貼金了。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在宗教占統治地位的年代,當有人狂犬病發作時家人往往會求助神父,神父會拿著十字架和聖水來作法。而狂犬病患者發病後死得很快,這就給人一種聖水和十字架消滅了吸血鬼的錯覺。
狂犬病病毒在世界範圍分布廣泛,而亞洲和非洲的農村地區是重災區,每年有五五○○○人因感染狂犬病而死,其中大多數小於十五歲。中國年均二四○○人左右死於狂犬病,僅次於印度排世界第二,其中主要原因是狗咬傷。
與霍亂天花鼠疫等烈性傳染病不同,狂犬病的傳播途徑相對單一,難以出現大規模爆發性流行,千百年來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相對有限。狂犬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它至今保持著一項所有其他傳染病均不可能超越的紀錄:一旦發作,死亡率幾乎百分百。加上「幾乎」二字純屬為了嚴謹,目前全球雖有狂犬病發病後存活的個案,但這極少量個案不僅治療方法難以在其他患者身上重複療效,其診斷也存在爭議。
幫助人類戰勝狂犬病的,不是上帝,不是十字架和聖水,而是上帝派往人間的天
使,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有「微生物學之父」稱號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路易.巴斯德在近代科學史上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貢獻涉及到幾個學科,但他的聲譽則集中在保衛、支持菌原論及發展疫苗接種預防疾病方面。這其中任何一個貢獻,
都足以令他名垂青史。
一八八五年,一個絕望的母親,帶著她九歲孩子來到了巴斯德的研究所,孩子名叫梅斯特(Joseph Meister),被瘋狗咬傷,一旦發病,必死無疑。
此時,巴斯德已經研究了狂犬病五年的時間。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人類尚無法看到狂犬病毒。巴斯德經過艱苦的努力,最終確定病原體存在於患狂犬病動物的腦和脊髓中,而且是一種比病菌更微小,能夠通過超濾器的微生物。
巴斯德在此前的研究中發現,微生物經過傳代後毒性可能會降低。一八八二年,巴斯德在牛腦中分離到一株狂犬病毒,他把這株病毒在兔腦內連續傳代九十代。在傳到五十代時,病毒的潛伏期由原來的十五天縮短為固定的七天,而且毒力有所減弱,成為固定毒。一八八五年,巴斯德嘗試用固定毒感染家兔,在發病七天後取出脊髓並乾燥,製成了減毒活疫苗。
根據乾燥時間的不同,疫苗的毒力也不相同。巴斯德嘗試先給犬類注射毒力最弱的病毒,然後依次注射毒力越來越強的病毒,讓被感染的動物獲得對狂犬病毒的免疫力動物身上的實驗成功了,但是用在人身上的效果如何,他並不清楚。
面對這個可憐的孩子和母親期盼的眼神,巴斯德最終決定冒險一試。他給孩子注射了狂犬疫苗,希望趕在狂犬病毒發作前讓他獲得免疫力。
巴斯德成功了,這個幸運的孩子,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從狂犬病魔爪下逃生的幸運兒,後來他成了巴斯德研究所的看門人。
一八八九年,巴斯德宣布狂犬疫苗研製成功。肆虐千百年的狂犬病,終於遇到了自己的剋星。一八九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七十二歲的巴斯德因尿毒症去世,葬在巴斯德研究所的一個教堂裡。一九四○年納粹德國占領巴黎,在巴斯德陵前守衛了數十年的梅斯特自殺身亡,時年六十四歲。
宣布疫苗成功一百多年過去了,狂犬疫苗的製備工藝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巴斯德的減毒疫苗早已經被更安全的非活性疫苗替代。但從巴斯德年代到現在,人類應對狂犬病的手段始終未變:無法治療,但可以預防,而預防的最核心的措施是狂犬疫苗注射。一旦出現狂犬病毒暴露或者可疑暴露,應該在妥善處理傷口的同時,按照標準流程注射狂犬疫苗,對於部分患者,還需要注射狂犬病毒抗體。任何人在被動物咬傷後都應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必要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