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10/24
科學家在2018年7月發現一種新的形狀—Scutoid之後,神經學家在人體大腦中發現了以前未曾發現的神經:玫瑰果神經元(Rosehip neuron)。2018年8月,美國和匈牙利的神經學家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了這項震驚世界的研究,揭開這個新細胞的神秘面紗[1]。玫瑰果神經元似乎揭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秘密,以及過去醫藥研究頻頻失敗的原因。究竟這個神經元長什麼樣子呢?
・2015/12/18
白線斑蚊(又名亞洲虎蚊 Asian tiger mosquito)的基因體已經定序完成了,最近在台灣令人聞風喪膽的登革熱(dengue fever),白線斑蚊是重要的病媒蚊,且最近的幾次登革熱疫情,包括在中國、夏威夷、加蓬(Gabon,在非洲)以及歐洲,牠都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對於這位臺灣的原住民,我們目前從基因體學會了多少呢?
・2015/05/26
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已然發展10年,而為什麼叫做次世代(Next-Generation)呢?那第一代去哪裡了?我為何要關心次世代定序技術?乾我何事?要回答到你懂這些問題以前,你必須必備大一生物學;不難拉,大概有點概念就可以。再來要有基礎的統計學概念以及數理概念,一樣不難拉,高中程度就可以。可是你問我,我高中都在談戀愛怎辦?沒關係,就讓我娓娓道來。
・2013/02/04
黑猩猩的全基因組也已經在二○○五年定序完畢。黑猩猩的全基因組也是由約三十億個鹼基所構成,基因的數目也幾乎相同。如果把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組拿來比較,以DNA的鹼基排列方式而言,其差異僅約1.2%──換句話說,約有98.8%相同。
・2012/01/05
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啟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合作計劃,打算在兩年時間裡對1萬種水稻品種的基因組進行定序,這可能有助於培育更健壯、生長更快速,或者產量比以前更高的新品種。
・2011/11/05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James Watson公然表示日本因為當時對美國有大量出超,因此必須出錢出力,否則以後禁止日本科學家使用人類基因組定序計劃的成果。有了這次會議的接觸,使我開始關心人類基因組定序計劃的後續發展。1990年,美國及英國共同主導的人類基因組定序計劃終於正式啓動。我也開始留心台灣究竟該如何準備參與人類基因組研究。
・2011/07/21
第三代定序完全揚棄了使用雙去氧核糖核苷酸!他們利用DNA進行鏈延長反應時,每併入一個核苷酸會產生一個氫離子(H+),使用晶 片(ISFET, ion-sensitive field-effect transistor)來偵測由於氫離子的產生造成的酸鹼度的改變(下降0.02pH),得知是否有DNA的合成。
・2011/02/10
澳洲墨爾本HOWARD FLOREY INSTITUTE研究人員發明了成本500元美金的基因定序晶片(Gene Sequencing chip),可對帕金森氏症病患進行檢測,並協助研究人員了解帕金森氏症的遺傳關聯性。 目前對帕金森氏症並無特定的診斷測試法,醫生大都叫病患走幾步路檢視是否有小碎步及向前衝現象,扳動病患的手腕測試其僵硬程度等,藉著觀察病患的動作以進行診斷,所以有些病患並未能給予最適當的醫囑,HOWARD FLOREY INSTITUTE的研究認為有15%的診斷實際是由其他病因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