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功
周成功
7 篇文章・ 0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9/04
臺灣生物醫學界正面臨一個轉捩點。未來能否從泡沫化中浴火重生正考驗著我們!
・2012/01/04
這些辯解其實都錯失了建立學術界利益衝突規範的核心,那就是維繫公眾對專業的信任,如何避免社會大眾對科學家的專業判斷產生懷疑,是建立學術界利益衝突規範最基本的原則。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科技專業的複雜度已經使得社會大眾沒有能力去解讀專家所作決定的正確性,而有能力解讀的人往往事不關已,或不在其位。這時候科學界最需要的就是來自社會的信任。
・2011/11/16
譬如很多醫科的同學,私底下都會抱怨大一的普通化學或是物理與醫學無關,因此往往靠著一本共同筆記就輕鬆地混了過去。我們如果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想,其實學生的抱怨也並非全然無的放矢。想想這些臺灣最頂尖的高中生:聰明加上用功,為了考上醫科,說不定早在高中就已經把大一的普化課本給唸完了。這些學生進了醫學院,面對自以為己經完全瞭解的教材,除了把中文變成英文外,還能有什麼更深刻的學習動機!
・2011/11/05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James Watson公然表示日本因為當時對美國有大量出超,因此必須出錢出力,否則以後禁止日本科學家使用人類基因組定序計劃的成果。有了這次會議的接觸,使我開始關心人類基因組定序計劃的後續發展。1990年,美國及英國共同主導的人類基因組定序計劃終於正式啓動。我也開始留心台灣究竟該如何準備參與人類基因組研究。
・2011/10/29
生命科學在過去三十年的確發生了驚天動地的革命,基因工程技術的成熟,使我們可以得到任何我們想知道的遺傳訊息。構成生命的每一種組成都唾手可得,讓我們研究它的構造、性質,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成噸地生產!二十年前全世界許多科學家更聯手從事一項生命科學裡史無前例的大計畫:決定人類基因全部的遺傳密碼!如果把人比作電視機,人類基因計畫就是要知道組成電視所有零件的製造藍圖。
・2011/10/27
中研院8月14日發布了一份由翁啟惠院長發起,18位國內各界領袖共同連署的《人才宣言》,針對國內嚴重人才供需失衡的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的面向分析,指出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同時還指出政府再不正視人才失衡問題,十年內台灣將無人才可用。這份「人才宣言」的部分內容其實是有特定的針對性。明眼人都看得出它夾帶了許多中研院自己設定的議題。
・2011/10/26
科學研究畢竟是人的活動,難道說在科學研究的心智活動中,科學家真的能完全客觀,而不受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嗎?換言之,科學知識也許沒有國界,但是探索知識的過程與取向,是否仍然會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