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學傳播
2885 篇文章・
4895 位粉絲
蔡宇哲
・2012/01/11
好奇心可能會殺死貓,但卻對學生很有幫助。最新的研究表明「好奇心」是學業成績表現中極重要的因素。事實上,像好奇心這樣的人格特質幾乎就和智力一樣,是決定學生在校表現的關鍵因素。
Y. M. Huang
・2012/01/11
過去對於人們方向表徵有不少研究,有些研究認為人們的方向表徵和實際的方位沒有關連性、也有一些認為人們的方向表徵會受到一些地標的影響,這個研究就是在檢驗這個問題。
蔡宇哲
・2012/01/09
當我們提到社會支持對健康有益時,通常都是假定從別人那裡得到支持,UCLA心理學助理教授Naomi Eisenberger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當我們給予心愛的人支持時,對自己的健康也大有好處。
蔡宇哲
・2012/01/09
我們常常說不要以貌取人,不過,這種主觀的判斷標準在現實生活中似乎無可避免。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和休斯頓大學( University of Houston)的研究發現:臉上有胎記、瑕疵或疤痕的話極可能會影響求職者錄取與否。
PanSci
・2011/12/30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年最不能錯過的科學大議題。
葉綠舒
・2011/12/30
Bertamini博士說,精簡(concise)和簡短(shorter)是兩件事。他說,精簡是好事,但是現在很多期刊也要科學家們把論文的篇幅縮小,產生的影響就是閱讀者無法得知實驗的細節。而依據少少的研究成果所下的結論,常常產生的結論就會是假警報。
only-perception
・2011/12/25
當你經歷新的事件時,你的腦袋藉由改變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將之編碼成一種記憶。這需要在這些神經元中開啟許多基因。現在,MIT 的神經科學家已確認是那種主控基因(master gene)控制這種複雜的過程。
陸子鈞
・2011/12/24
史無前例地,美國政府要求科學期刊不要發表有關致命病毒H5N1的實驗細節,避免惡意份子使用那些資訊。這樣的管制是否明智?
潘 震澤
・2011/12/23
無論是做實驗還是民調,都是試圖以少數樣本一窺整體族群的全貌;因此如何取樣,就成了一門學問。以生物實驗而言,取樣生物的品種、年齡、性別、健康情況,以及取樣的方法、時間等,都可能影響結果。同理,民調也有許多講究,像如何選取受訪者、數目要多少、採訪方式、如何設計問題、結果如何分析等都是;其中尤以頭一項最重要。
SciDev
・2011/12/23
Leslie Chan認為,發展中世界在傳統研究出版方面並不完善,但可以利用開放訪問來打開新的局面。 「開放獲
[LOG] 14:41:47:226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14:41:47:233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14:41:47:353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14:41:47:354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14:41:47:532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14:41:47:533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