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4/04
為了探究地球從古至今行止背後的邏輯,地質與礦物學家努力建立各種理論,以找出更完美解釋各種地貌礦石的方法。一次一次重大的地質調查,製作繪製精確的地圖,在戰略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命名與繪製自然,是人類至今未停下的追求。
・2020/01/21
你可能覺得,記住街道盡頭有個郵筒,或辦公室外有個公車站牌,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事實上,能夠識別一些永久的地標,並把它們納入腦海中的地圖非常重要。想想,如果你需要指引某人從最近的車站到你家。你會用路上的哪些特點來幫他們認路?
・2019/07/02
一五○四年前後,義大利製圖師尼可萊.德.卡維里歐(Nicolay de Caverio)繪製了一張在尺寸、布局上,都跟坎蒂諾地圖極為類似的世界地圖。地圖左緣有緯度標記,但沒有赤道、回歸線,也沒有經度尺標。接著,妙事發生了。馬丁.瓦爾特澤穆勒——此君曾根據托勒密的空間展示體系,繪製其一五○七年世界地圖——在一五一六年以卡維里歐的圖為基底,製作了一張嶄新的世界地圖,稱之為《海圖》(Carta marina)。
・2019/07/02
本書的主題,是現存十六世紀地圖中最教人讚嘆的一張─亦即諾曼製圖師皮耶.迪塞利耶(Pierre Desceliers)為呈獻給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而在一五五○年製作的世界地圖。這張地圖由四張羊皮紙拼成,圖幅驚人,達 135 × 215  公分(4 呎 5 吋× 7 呎 1 吋),以精緻的筆法手繪而成。圖上不僅有城市、君王、異族、動物、船隻與海怪的圖案,還有二十六大段說明文字,內容似乎是專為這張地圖而寫的。這張地圖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精美,在於其不下於民族誌的插圖,更在於其(一如當時的其他諾曼地圖)對於假設性的巨大南方大陸所做的描繪——有些人認為,圖上的南方大陸透露出歐洲人對澳大利亞的「早期發現」,早於傳統上以威廉.楊頌(Willem Janszoon)在一六○六年發現澳洲的看法。
・2019/06/06
臺南人都喝全糖?這與製糖業發展有關。臺南竟有戰鬥機低空飛過?這則是二戰時期的遺留。在農業中常見的臺灣水牛也曾拉動過航空業的發展,產業間息息相關的脈絡互相交織成一部台南歷史。
・2018/12/22
「我注意到,在每一幅剖面圖中,中洋脊峰頂附近都有一道頗深的 V 型槽口。」深溝、裂谷。這絕對是新發現。她繼續研究,重複確認聲納紀錄,確定她並未標錯深度。最後她確信她的判斷正確,立刻致電布魯斯。當她看見海床出現一道裂谷,她自問,這道裂谷為何出現在這裡、為何呈現如此模樣。裂谷即裂縫,而這道裂縫龐大且連續,還跟地震活動扯上關係,於是,她能想到最簡單的答案即是大陸漂移。
・2015/09/07
在九○年代初,國內有一件事越來越顯著,即,有許多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不熟悉環境的駕駛所導致的:他們開得太慢,妨礙了交通流量,還無預警地突然剎車,而引發許多行車事故。地理課顯然失效,因為許多人都讀不懂地圖了。他們一到陌生的城市便駕駛得很不安心,因而對自己和他人形成危害。於是交通部、文化部和汽車業的代表們便研討起可行的解決辦法。到了兩千年,美國國防部對全球衛星導航技術的改善,促使所有的新型汽車全面採用數位導航系統。從二○○一年開始,導航系統便跟安全氣囊一樣將成為強制規定。其思考邏輯很簡單:要是大家都在車上設置一個有著地圖資料的螢幕,就可以再度學習辨認方向,因為有一名最佳數位導遊可以使用:汽車導航系統。不過,要是以為人們因此學會更好的導航,那就大錯特錯了。完全相反!在車內設置衛星導航系統的人,是被導航而不再是自己導航:他本身定向、定位的能力減弱了。
・2015/01/19
到底非洲的面積有多大?非洲可以塞進 美國+中國+印度+日本+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剩下零碎的面積還可以再組成一整個墨西哥!
・2014/11/14
《地圖的歷史:從石刻地圖到Google Maps,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On the Map: Why the World Looks the Way It Does)這本好書,作者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熱情地帶領我們進入中世紀的宗教奇想,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十六世紀晚期的三角測量、十八世紀的經度確立、二十世紀的飛航與空中觀測,從穴居人首次在石頭上刻下地圖開始,從古董手稿、航海圖、地圖集,一直介紹到螢幕截圖以及手機App,用130張地圖穿越了一萬六千年的時空。
・2014/10/31
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Jacob Bean等人利用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觀測系外行星WASP-43b,製作出迄今最詳細的系外行星全球地圖,呈現這顆行星的大氣在不同分層中的溫度分佈,以及大氣中水汽的含量與分佈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