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透視科學
1254 篇文章・ 1 位粉絲

談「科學」方法及「科學這一行」,內容包括:科學教育、科學史、科學家、科學行內話、科研政策、科學倫理、科學哲學、科學方法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3年 重設

・2013/12/27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首次公開發表「希格斯粒子」的發現,50年前提出希格斯機制的希格斯和盎格列都受邀入席。當緊湊緲子螺管探測器(Compact Muon Solenoid, CMS)和超導環場探測器(A Toroidal LHCApparatus, ATLAS)兩個團隊先後公布成果,希格斯老先生當場老淚縱橫:「對我來說,這真是難以置信。這一切竟然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
・2013/12/25
氣象局早已承認氣象預報從來就不可能100%精準。事實上,當社會各界一次又一次的抱怨氣象預報不準時,早已突顯台灣的防災溝通不夠充分,民眾對於氣象預報的科學原理理解不足,以至於無法接受氣象預報測不準的事實。到底為什麼氣象預報會不準?
・2013/12/24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نسيم نيقولا نجيب طالب‎)的《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是本很有趣,可是不好懂的書。《反脆弱》的部頭不小,裡頭分成七冊,讀起來比較像是雜文集。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就像愛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XD
・2013/12/17
在討論咬舌自盡的問題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瞭解一下人為什麼會突然死亡。雖然俗話常說「人死如燈滅」,但死亡事實上並不像關燈那樣是一剎那的事情。
・2013/12/16
哪些科學家聖誕節還在做研究呢?來看看吳健雄、倫琴和卡蘿·格萊德的故事。
・2013/12/11
在美國, 大學為什麼淪落到與專利蟑螂並肩作戰? 在臺灣, 大學要求師生讓渡專利, 這算是教育, 還是剝削?撇開社會整體利益不談, 「配合各校追逐專利績效的政策」 符合師生自身的狹隘利益嗎? 會不會到頭來甚至連學校也沒有得到好處? 這一切所為何來? 我們還要繼續活在母體 (The Matrix) 的虛幻世界裡面, 高高興興地一邊被榨取營養, 一邊保衛這個系統嗎?
・2013/12/10
和泛科學長期以來的特色一樣,本書打破了名牌的迷思,創建了科學的普羅價值。本書的作者群大多是素人,但寫出來的文章卻一樣具有說服力,因為他們講的不是自己的判斷和意見,而是整理出前人的智慧結晶以供讀者參考。我們常說「看一分證據說一分話」,說多了會變「偽名嘴」,少說了則變「真學者」(因為學者們常要看很多分的證據才敢說一分話),而這群作者則是不折不扣的科學人,具有科學素養的素人,看一分學者的證據說一分話。有意思!
・2013/12/06
在台灣的科研體系當中,中研院負責高等學術研究、工研院負責工業技術研究、中科院負責軍事技術研究、而國科會則負責發錢給各個大學及相關研究單位,讓他們有經費可以進行研究。
・2013/12/04
葛雷柯是知名的西班牙畫家,他的畫通常非常狹長,你知道為什麼?有一個說法是葛雷柯的視覺系統異常,看到的世界就是比較狹長的,自然就會畫出比較狹長的東西。如果葛雷柯看到的東西都是狹長的,那他看到的畫布應該也是狹長的,所以應該畫出來的東西比例上會是對的。但為什麼會如此呢?這個現象是否反映了我們人的知覺系統和認知系統其實有落差呢?
・2013/12/01
這種新型態的數位人道主義,利用群眾力量與資訊科技,如應用程式(Apps)、地理資訊系統,對於災後重建與因應措施給予協助,與傳統的人道救援相比,災害訊息的傳播與取得上變得更加快速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