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傳統平面 LED 的異質結構,以奈米線(nanowire)製作的 LED 不僅錯位密度低,光輸出效率因表面積—體積比大而提高,而且還能與便宜、大面積的矽基板相容。不過目前已知的奈米線 LED 通常有一個致命傷:隨著注入電流增加,量子效率上升太緩慢。對此,研究團隊釐清了限制奈米線 LED 表現的各種損耗機制,這些理解有助於研發實用的奈米線光子元件。
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和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的研究學者,最近開發了一款能將電子訊號放大的新型放大器(amplifier),將可適用於恆星、星系、黑洞等各類天體的研究,甚至可探索量子世界、發展量子電腦等,等於重新定義了可測量的最小極限,是個劃時代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