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6/25
到海邊戲水時,不知大家是否曾注意過,一朵朵黃綠、青褐或帶些紫色,像小菊花般的生物?這個生物的名字叫做菟葵,而且竟然暗藏著能致命的劇毒?
・2022/05/09
過去對於珊瑚同步產卵現象、觸發產卵的關鍵原因一直沒被確認。在中研院團隊努力下,終於揭密!發現珊瑚同步產卵的關鍵就在於日落到月昇的黑暗時間。
・2021/11/24
珊瑚之所以呈現五顏六色,其實與體內的共生藻有關。當水溫升高,共生藻便會分泌有毒的過氧化氫,珊瑚蟲為了自保,不得不將海藻排出體外。共生藻提供珊瑚蟲百分之九十的營養,一旦失去共生藻,珊瑚蟲就會失去顏色,逐漸走向死亡。目前各地的珊瑚礁,包括大堡礁,都受到白化現象的威脅。
・2021/09/30
美麗的珊瑚礁是許多海洋生物的棲地,但由於環境汙染及氣候變遷等問題,珊瑚的生存不斷受到壓迫,珊瑚白化更是屢見不鮮。海科館引進了「珊瑚觀測」,用簡單色卡就能觀察珊瑚健康程度。
・2019/12/26
台灣的陸地上有豐富的生態,海面下也不遑多讓,例如恆春半島、綠島、蘭嶼及東沙群島等地區,沿岸是豐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由色彩鮮豔的珊瑚與共生藻類,以及各式各樣的魚、蝦、貝類一起生活,就像海中的熱帶雨林一樣生氣蓬勃。然而,台灣的珊瑚礁生態系現在正遭逢危機。
・2017/06/30
石珊瑚是生活在淺海的一種常見生物,它們的碳酸鈣骨骼中含有微量有機氮,已經被前人證實可以記錄環境中的氮同位素組成,隨著珊瑚的生長,珊瑚骨骼會完好保存和記錄珊瑚生長環境中氮同位素組成的變化。筆者帶領研究團隊透過南海的珊瑚追蹤人為排放氮的證據,首次直接證實人類排放氮的確可以傳播到遠洋,該研究結果於 2017 年 5 月發表在 Science 期刊中。
・2016/04/18
大陸漁船在東沙大量採撈珊瑚、魚貝類和海龜的事件,再度讓珊瑚是否應禁止採捕成為關注焦點;另一方面,臺灣的珊瑚漁業也是眾人關心的議題。這兩件事看起來相似,事實上卻大不相同。前者採撈的是生長在淺海珊瑚,包括造礁珊瑚和紅扇珊瑚;後者則是生長在深海的寶石珊瑚;兩者的物種、價格、生態環境和採撈方法都大不相同。
・2015/08/19
人類對於自己巨大的物質創作過於自豪,以至於往往以為只有人類才有卓越的設計。《Discovery探索頻道雜誌》發現事實正好相反,並深入了解背後原因,帶我們踏入神奇的動物建築世界。
・2013/10/28
就像一部電影所描述的:幽藍幽藍的海,小船的尾跡裡發比夜空裡還要多的星光,忽然揮著長翅的巨獸從水中躍出,將身披的海水裡的星光打碎,藍綠色的火花飛濺……這樣的場景,若不是用眼睛親見,只靠無力的文字來欣賞它在是有點浪費審美情操。
・2013/10/22
當代都市空氣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空污問題成為各地政府急需處理的環境問題。德國柏林的公司近期推出的除污瓦,利用奈米技術等高科技,除了產品美觀好看,或許也提供解決都市空氣污染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