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6/09
Pansci關於咖啡基因體的文章雖然有意思,但是並沒有詳細解釋這篇Science Paper 後半段對於合成咖啡因的基因家族的演化關係。本文就試著針對這一部分來補充原來的報導。
・2015/05/21
PTT上有位鄉民mayaman馬雅人,是台灣首席馬雅專家,不過以下這個發表在《基因體研究(Genome Research)》期刊,馬雅人種木瓜的故事,或許連mayaman都不知道。
・2015/05/13
基改作物(GMO)在過去這些年一直被追打,當然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生技公司硬推,堅持GMO是安全的,不需要額外的檢驗來確認其安全性等等;另一部份則是有些民眾與專家堅持GMO是「把細菌的基因放在植物裡」,是不自然的。但是細菌的基因出現在植物中,真的就不自然嗎?別忘了農桿菌本來就是植物的病原菌喔!
・2015/05/07
蘭花的唇瓣通常是最醒目,也是最能吸引蟲媒停留授粉的部位。但長久以來唇瓣產生的原因,一直是植物學家解不開的謎題。日前由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楊長賢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花被密碼」,證實了蘭花唇瓣形成的原因及機制,解密蘭花之美。
・2015/05/06
植物可以幫助採礦,這已經不能算是新聞了。不過,若是說植物可幫忙採鑽石,可能會有不少人跳起來!
・2015/05/01
1722年,15歲的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不抱任何期待地等著熬完初中最後一年。生長於瑞典南部鄉下的他從小就喜歡植物,放學逕往森林裏跑,很少讀書,因此除了生物,其它科目都不及格,上學總要面對不停的處罰,但最痛苦的莫過於整天得坐在教室裡。他已預見未來一年仍是如此。
・2015/04/16
日前一則新聞「激素催熟鳳梨! 吃多恐性早熟」,然而真有其事嗎?動物與植物在生理上相差極遠,雖然可以刺激植物生長的物質也被稱為「生長素」,不過並不表示它會在動物體內引起相同的效果。
・2015/04/02
傳說中的狼人(werewolf)在月圓時變身,出來攻擊任何動物;植物界也有狼人喔!
・2015/02/17
《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生物多樣性的衰減如何導致文化貧乏》(Vom Verstummen der Welt: Wie uns der Verlust der Artenvielfalt kulturell verarmen lässt),則是要帶領大家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看我們身邊的生物多樣性逐漸消失的問題。與其述說那些消失的物種,在科學上有多重要,羅比森從一個很特別,也是生態學家比較少著墨之處來探討這個問題,就是從人類文化如何因生物物種大規模滅絕而變得貧乏的角度來著手
・2015/02/13
目前抗殺草劑的作物,由於雜草已經逐漸演化出對年年春的抗性,已漸漸失去神效;至於抗蟲作物呢?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抗蟲作物的歷史。蘇力菌最早用於有機農業,以噴灑孢子的方式來殺滅鱗翅目(Lepidoptera,如蝴蝶、蛾等)害蟲。抗蟲作物在1996年第一次上市,當時的作物僅含有單一結晶蛋白;但為了預防極可能發生(也真的發生了)的抗性,研究團隊開始發展含有多個結晶蛋白的抗蟲作物(pyramided Bt crops,以下略稱為多重抗蟲作物),並於2002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