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21/04/25
過去,人們其實無法接受大自然中生物「滅絕」的真實情況——這有悖基督教有神論中神的慈愛。但爲了瞭解地球的歷史,關鍵就解開「滅絕」之謎。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博物學家居維葉透過解讀化石,重建了活躍於遠古過去的動物的豐富形象。
・2021/04/29
如果當初海森堡與玻恩聽取數學家的勸告,「薛丁格方程式」可能就要換名字了!你是否曾經忽略其他人提供的建議呢?小心!諾貝爾獎就這樣擦身而過。
・2021/05/01
權位認定的「謬論」,也有翻身的一天?科學從來就不是誰對誰錯那麼簡單,重要的是要能找到更多證據,驗證那些看起來像「謬論」的真理。
・2021/05/02
曾經被哈恩認定的「謬論」,兩年之後,哈恩自己卻證明了這個「謬論」是真理;而且在 8 年之後,哈恩還因為這個發現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2021/05/06
平時吃雞,卻不知道雞怎麽吃東西?最好的鳥類研究室,就從我們的餐桌上開始!原來現生鳥類竟有兩個胃袋,而且胃液酸性比我們還高?甚至只要鍛煉鍛煉,就會全身是彈簧?鳥類學維「雞」大解密,盡在《雞肉以上,鳥學未滿》。
・2021/05/08
二0二0年適逢卡繆逝世六十周年,本來就有不少紀念活動與書籍出版,恰巧碰到新冠肺炎的肆虐,一下子人們對《瘟疫》的興趣又高漲了起來。不少讀者都意識到小說中的諸多情節,幾乎是對當下疫情狀態的一種預言。
・2021/05/09
《瘟疫》是卡繆「反抗系列」(Cycle de la révolte)中的一部作品。小說中以李爾醫生為首的幾個人物竭盡一切反抗瘟疫,拒絕不戰而降。和《異鄉人》不同的是,《瘟疫》的文本生成無法與其歷史情境切割開來。
・2021/05/13
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長滿熱帶雨林的丘陵中,住著一種全世界在美學上走得最極端的動物青鸞(又稱大眼斑雉)。雌青鸞體形大而健壯,羽毛上有深褐色、紅棕色、黑色和古銅色的細微彎曲花紋,這種複雜的花紋有偽裝效果。她們的腳是鮮紅色的,臉部的羽毛稀疏,讓底下皮膚的藍灰色透出來......
・2021/05/15
過去爲了區別人類與非人類動物行爲背後的象徵意義和社會影響力,動物學界將「強暴」一詞修正爲「強迫性交」。而《美的演化》作者則持不一樣的看法:他以鴨子爲例,强調雌性動物所面對的性强迫確實存在,且需更仔細檢視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及對演化的影響。
・2021/05/20
有數學焦慮的人往往會不惜一切代價避開數學。學生時代會避免選擇相關課程,在餐廳也會請朋友「算出分攤的金額」,不過逃避數學的企圖都只是權宜之計,下次遇到數學還是無法降低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