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21/04/03
礦物岩石的生成,和「混合」離不了關係。比起有序的流線運動,高速的無序運動如渦流,更有可能產生完全的混合。007 中的詹姆士‧龐德喜歡搖一搖馬丁尼,或許就是這個原因。然而地球沒有預設好的攪拌速度按鈕,那它又怎麼進行混合呢?
・2021/04/04
為了探究地球從古至今行止背後的邏輯,地質與礦物學家努力建立各種理論,以找出更完美解釋各種地貌礦石的方法。一次一次重大的地質調查,製作繪製精確的地圖,在戰略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命名與繪製自然,是人類至今未停下的追求。
・2021/04/08
卡喬波對孤獨提出的演化理論源自一項觀察,那就是人類這個物種能夠存活下來,並非身體上的優勢,而是我們擁有在社會群體裡互相連結的能力。人類會交流想法,協調目標,分享資訊與情感。「我們的力量來自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卡喬波如此說。
・2021/04/10
研究者用「集體主義」來描述一種結構上強調集體更甚於個人的團體,相反的概念是個人主義團體。全世界有許多傳統社會建立在共享的歷史、錯綜複雜的家系、當地的價值觀、交織的故事,以及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歸屬感是這些文化的核心。
・2021/04/11
儘管我們的生活方式愈來愈多元,然而,不論是在網路世界、還是現實世界,我們卻愈來愈傾向於只和自己的同類接觸。這會使我們很容易在不認識別人的情況下,只根據他們的信念或背景,將他們視為和自己沒有關係的人。這會形成一種疏離的螺旋,造成公民社會的分裂。
・2021/04/15
科學在哲學上的推演,必須奠基於科學結果。一旦哲學推演得到多數認同,它們也常指出幾條可能的發展方向,影響科學思想的進步。主流觀念的重大變革會產生全然不同的、出乎意料的進展,成為新哲學觀點的源頭。
・2021/04/17
如果力學不能說完所有的物理學故事,那剩下的就要讓能量來說完。運用介質觀察不同的能量傳遞形式,波真的只能傳遞能量,運送物質還是找力學吧!
・2021/04/18
「電場的變化,伴隨磁場的產生。」如果我們把「電場」和「磁場」的位置交換,剛剛的句子變成:「磁場的變化,伴隨電場的產生。」只有實驗才能確定這個敘述是否屬實。不過,這個問題是透過場的語言組織而成。
・2021/04/22
文理學之爭已不是新話題,自然與人文,總是被視爲敵對的兩種文化。但從地質學者,搖身一變成爲地質學史家的馬丁.魯維克,卻在自然科學與人文史學的交織下,找到一塊新天地。他的《地球深歷史》中,就在不停追尋與探究:自己是誰?又該往那裏去?
・2021/04/24
在中世紀人眼中,從神創世到耶穌基督降生,地球僅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但對現代的我們來説,地球有四十五億年的悠久歷史,是再合理不過的常識。這個改變人類觀念的革命,究竟如何演變?《地球深歷史》帶我們一步步探索,這個過程曲折的大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