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
1

文字

分享

0
6
1

擁有華麗外貌的黃金單身漢,走在美學尖端的青鸞——《美的演化》書摘

馬可孛羅_96
・2021/05/13 ・239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87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 / 理查.O.普蘭(Richard O. Prum)
  • 譯者 / 鄧子衿

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長滿熱帶雨林的丘陵中,住著一種全世界在美學上走得最極端的動物青鸞(又稱大眼斑雉),達爾文認為,這種鳥類能夠「好好證明細緻美麗足以吸引異性,而且沒有其他的用處」。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01.-1020x593.jpg
全世界在美學上走得最極端的動物——青鸞。圖/《美的演化》

雌青鸞體形大而健壯,羽毛上有深褐色、紅棕色、黑色和古銅色的細微彎曲花紋,這種複雜的花紋有偽裝效果。她們的腳是鮮紅色的,臉部的羽毛稀疏,讓底下皮膚的藍灰色透出來。乍看之下,區別雄青鸞和雌青鸞的主要特徵在於雄性的尾羽和翅羽比較長,尾巴的羽毛可以將近一公尺。如果從喙尖頭算到尾羽末端,雄青鸞近兩公尺長。但除了長度之外,雄青鸞的羽毛看起來和不顯眼的雌鳥非常類似,沒有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外觀。他真正的魅力隱藏得很好,在求偶時的高峰才會顯露出來。絕大部分的人除了在動物園的籠子中,沒有親眼目睹過。

在野外,要看到青鸞是很困難的事。牠們非常警覺,只要發現有人靠近,便會消失在森林裡。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的鳥類學家兼雉雞狂熱者威廉.畢比(William Beebe),是最早在野外看到青鸞求偶演示的科學家之一。他當時是紐約動物學會(New York Zoological Society)的博物館員,後來做了一件舉世聞名的事:搭乘探海球(bathysphere,一種原始簡陋、可以沉降至深海的球狀潛水艇)進入海洋。畢比頭一次親眼看到的青鸞是雄鳥,飄降在熱帶婆羅洲的河岸上,喝匯聚在野豬打滾的泥坑裡的雨水。畢比在一九二二年出版的《雉雞專論》(Monograph of the Pheasants)一書中描述第一次見到青鸞的狂喜之情,字裡行間洋溢著賞鳥者的自負與美國殖民時期冒險者的勝利感:「看到的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遠遠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白種人,他們從來沒有在青鸞的原產地看過這種鳥類。」

青鸞如同其他在美學上走極端的物種,是一夫多妻制的,一隻雄鳥同時有數隻雌鳥配偶。不過,這種形式使得雄鳥之間必須為了吸引配偶而競爭。有些深具吸引力的雄鳥非常成功,其他的就是失敗者。這樣的結果使得發生在雌鳥偏好的演示特徵上,性擇影響非常強烈。雌鳥選擇了一隻雄鳥之後,雄鳥所負責的生殖任務到此完成,他不會參與配偶之後的生活,以及後代的生活。在地上築巢、把生下的兩個蛋孵化、保護幼鳥、在森林底層找果實和昆蟲給牠們吃等等,都由雌鳥獨自完成。雄鳥和雌鳥都很少飛行,遇到危險時,牠們靠雙腳跑開。在晚上,牠們會飛到低矮的樹枝上棲息,孵卵的雌鳥除外,她們會留在窩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雄青鸞過著完全單身的日子。他會打造一個夠大、夠乾淨的舞台,做為他那誇張求偶演示的場地。他會清理出一塊約四到六公尺方圓的區域,裡面寸草不生,只會看見森林的泥地。選定的場所往往位於丘陵頂端或是山脊上,他會把這塊地所有的殘枝敗葉枯根通通都撿起,放到這個舞台的周圍地區。他也會如同整理庭院的人員,規律地搧動巨大的翅膀,就像是吹葉機,把舞台上所有垃圾吹得一乾二淨(但不必戴隔絕噪音的耳罩)。如果有樹苗萌發或是蔓藤伸了進來,他都會一一啄除。當這座求偶舞台搭建完成之後,他要做的只剩雌鳥來訪。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giphy.gif
雄青鸞相較於其他動物,有更誇張的求偶儀式。圖/Giphy

雄青鸞會在清晨、傍晚,以及有月光照耀的夜晚,在自己的求偶場地上發出叫聲,好吸引觀眾。他的叫聲很大,由兩個短音節「誇─瓦」(kwao-waao)構成。在東南亞數種語言中,這個叫聲成為青鸞名稱的由來,例如馬來語稱青鸞為「骷拗」(kuau),蘇門答臘語是「骷瓦」(kuaow)。他的叫聲非常宏亮,而且穿透力強,能傳得很遠。由於青鸞行蹤隱密,外來的人類從野生的青鸞得到的體驗,可能就只有聽到他們的叫聲而已。

數年前,我在婆羅洲北部丹濃谷保護區(Danum Valley Conservation Area)一個研究工作站待了五天。有天傍晚,我在河邊的濃密樹林中沿著小徑漫步,聽到雄青鸞的「誇─瓦」叫聲,這聲音就和畢比描述的一模一樣。那聲音之大,讓我覺得他在小徑前轉個彎的地方附近,這讓我興奮到幾乎無法動彈。不過,我馬上就知道這個叫聲是從很遠的地方發出來的,實際上是在河的對岸。這隻雄鳥倘若持續鳴叫,要找到他也是天黑以後的事情了。就算我們運氣好,能夠接近他的求偶場地,在我們接近的時候,他也會馬上變得安靜無聲,隱沒到附近的森林裡,怎樣也找不到。所以我只能聽著那吊人胃口的叫聲,知道他的確存在而已,並且想像畢比看到這種驚人鳥類時的模樣。

我們在水蛭頻頻出沒的森林中賞鳥,太陽下山之前返回研究站。進到帳棚中,我遇到一位研究人員的藝術家男朋友,他是法國人,說是來這裡「描繪森林」。他若無其事地和我提起,上午在營地附近散步時看到的一種奇特鳥類,他不知道名字,問我是否曉得。他平靜地描述他看到的那隻鳥,說大約兩公尺長,在離營區外約三百公尺的泥路上穿越而過。我在森林裡走了好幾天,連一眼都沒有瞧見這種鳥,他卻毫不費力就看到了,甚至還不知道牠的名字。對於他不可思議的飛來好運,我只能把嫉妒往肚裡吞。當我搔著水蛭咬出的傷口時,深深覺得自己屬於被畢比「遠遠超越」的那一方,並且低聲抱怨賞鳥之神為何要詛咒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美的演化_立體書封-444x628.jpg
——本文摘自《美的演化》,2020 年 6月,馬可孛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馬可孛羅_96
25 篇文章 ・ 19 位粉絲
馬可孛羅文化為台灣「城邦文化出版集團」的一個品牌,成立於1998年,經營的書系多元,包含旅行文學、探險經典、文史、社科、文學小說,以及本土華文作品,期望為全球中文讀者提供一個更開闊、可以縱橫古今、和全世界對話的新閱讀空間。

1

10
2

文字

分享

1
10
2
女人穿紅色,是因為男人帥,還是她排卵?
胡中行_96
・2023/11/09 ・200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剛才在想妳的洋裝。」「喜歡嗎?」「我覺得很好。」他說。「怎樣啦?」「但是可以更好。妳知道,也許整團扔在地上。」「你這麼認為?」「還蠻確定的。」他回答:「不過,現在都只是猜測。我需要一些實驗數據。妳懂,做個前後比較。」──李.查德《一觸即發》(Tripwire)[1, 2][註1]

比起女性的穿著,有些男性可能更看重對方的「內在」,急於把包裝丟掉。然而,過往的文獻指出,女性身上那塊布料以及妝容、首飾的顏色,恐怕都帶有重要的社交訊號。[3]

圖/Tamara Bellis on Unsplash

紅色訊號

紅色,增添男女在異性眼中的魅力。[註2]看著穿紅衣的男性,女性評價對方的好感度略升。性別對調的雷同情境,男性更是難以抗拒強烈吸引:試圖挪近座位,忍不住提出親密問題,並且比較願意跟她約會,或為她花錢。或許是基於演化,從紅潤的肌膚,推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繁衍價值,甚至女性是否排卵或高潮。紅色跟美妝、性感內衣、情人節、紅燈區與性的連結,深植人心。[3]

20世紀的知名美國設計師Bill Blass曾建議:「遲疑的時候,就穿紅色。」[4, 5]不過,德國波茨坦大學(University of Potsdam)、烏帕塔大學(University of Wuppertal),以及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學者所組成的團隊,並不覺得顏色是單純的時尚選擇。他們想瞭解,女性在情慾高漲的受孕期(fertile phase),也就是排卵日與之前幾天,或是被男性吸引時,是否會傾向穿戴紅色。[3]

助理的欺世容顏

研究團隊安排了一個雖然帶有欺騙意味,但是研究倫理委員會給過的詭計:首先,請 20 名女學生,無情品評 7 張白人男性照片。從奇醜無比到潘安再世,最高 9 分。依據她們的給分,挑選出顏值優於平均,還有面容堪稱平庸的各 1 張,冒充「研究助理」的長相。[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後,假裝要進行「智能與感知」研究。事前2天,發送電子郵件給隨機分為 3 組,總共 323 名的女性受試者。其中 2 組的信件,分別夾帶某 1 張「研究助理」的照片。等大家都來了,收到照片的受試者才被告知,該「助理」不克出席,其任務改由別的工作人員執行。[3]

泛紅的數據統計

當天看似為主要的程序結束後,工作人員以另個研究之名,幫每位受試者拍攝臉部特寫和全身照各1張,並請她們填寫經期、避孕藥、感情狀態等資料。同意拍照者,可以於出席費的5歐元之外,再獲得5歐元的回饋。排除更年期、懷孕、同性戀、不願拍照、沒有完成問卷,以及生理期資訊提供不全的人。最後採用的數據來自 281 名,介於 17 至 46 歲之間的異性戀與雙性戀女性。她們的照片中,正紅、腥紅、粉紅、栗紅、橙、紫等,所有跟紅色沾得上邊的衣著、首飾、化妝,全部都納入統計。[3]

圖/Nick Noel on Unsplash

女性為誰添紅妝?

研究團隊分析受孕期、避孕藥、天氣、年紀、感情狀態,跟男性外貌等 6 項變因,但最後僅有 1 項會促成符合假說的結果。[3]「因為親愛的朋友,你和我就像那面紅牆。理論上是個好主意,實際上卻不怎麼行得通。」一切正如 Carrie,在《慾望城市》第 3 季第 8 集中所言。[6]儘管女性在受孕期對交往的渴求,以及用紅色來增加自身魅力的習性,都有文獻背書,[3]現實終究無比殘酷──「人帥真好,人醜吃草」。

無論生理週期的變化,只有在預期見到美男時,女性才會提高紅色系打扮的用量。此現象又以使用避孕藥,而荷爾蒙濃度穩定的群體最為明顯。這點令研究團隊頗為困惑,推測自然排卵的女性,大概另有展現萬種風情的方法。至於長相平凡和沒有照片的男性,都撩撥不起春心蕩漾,女性就無差別地懶得為他們添紅妝。[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備註

  1. 本文引述小說《一觸即發》(Tripwire)時,中文書名採用皇冠文化的版本,但是內容為筆者根據原文的翻譯。[1, 2]
  2. 原論文以順性別異性戀的白人為討論對象,[3]其分析在別的族群,未必成立。

參考資料

  1. Child L. (2008) Tripwire (Jack Reacher 3), p. 359. Random House.
  2. 皇冠文化集團「一觸即發」皇冠讀樂網(Accessed on 31 OCT 2023)
  3. Agthe M, Niesta Kayser D, Schwarz S, et al. (2023) ‘Antecedents of the red-romance effect: Men’s attractiveness and women’s fertility’. PLOS One, 18(4): e0284035.
  4. The 87 Greatest Fashion Quotes of All Time’. (04 FEB 2022) Harper’s Bazaar.
  5. Bill Blass’. (18 JUN 2023)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6. Sex and the City: Cock-a-Doodle-Do’. IMDb. (Accessed on 31 OCT 202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2

11
5

文字

分享

2
11
5
小鳥為什麼不走路要用彈跳的?——《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
晨星出版
・2023/10/25 ・1493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彈跳的鳥類

用雙腳移動時,只有鳥類會使用而人類不會用的動作,那就是彈跳。這種名為彈跳的運動既困難又麻煩,為什麼鳥要這樣子彈跳呢?其實到現在我們還無從得知。

如同前述,彈跳是兩腳幾乎同時一起跳的運動方式。我們常見的鳥,像是麻雀和日菲繡眼這種小鳥就是用彈跳的(圖一),而烏鴉在急的時候也會彈跳。

麻雀是兩腳並用一起跳,但也有兩腳稍微錯開來彈跳的物種。例如巨嘴鴉之類的鳥類身體會微微傾斜,左右腳些微錯開,用「噠噠、噠噠」這樣的節奏來彈跳。這兩種本質上的差異目前還不清楚,不如說彈跳跟跑步的差異也還不清楚,所以步行研究者目前也是束手無策。

圖一、麻雀的彈跳,左右腳微微錯開著地(照片 ③ 中偏差大約是 1/120 秒)

歐亞喜鵲這種鳥同時會彈跳也會跑步,但比較兩者的研究顯示,在跑步與彈跳中,腳的運動方式跟肌肉動作幾乎一樣。彈跳跟跑步一樣,是高速移動的方式,活用肌腱像是彈簧的功能來轉換動能跟彈性位能。然後,兩種的差別只有「雙腳交互動作」或是「幾乎一起動作」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彈跳和跑步除了腳動的時機以外沒有什麼不同,那為什麼只有一部分的鳥是用彈跳的呢?

這個問題,很遺憾現在的科學還沒有解開,現階段一致贊同的只有:一般認為會彈跳的鳥是相對小型的種類,以及常待樹上的種類。看了許多鳥以後,會發現確實小型的鳥很常彈跳。另外,喜歡待在樹上的鳥則是常用兩腳一起從一根樹枝跳到另一根樹枝上,所以在地上也同樣會用兩腳一起跳躍,這樣說來可能就會覺得可以理解。

但是在樹上彈跳,在地上也還是可以步行不是嗎?不這樣區分移動方式,應該是因為有什麼身體構造或生理學上的理由才對,但這問題至今仍然是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giphy

另一方面,小型的鳥喜歡彈跳的理由,如果用「彈跳適合用來高速移動」,可以解釋一部分的疑問。比起小型鳥,大型鳥的步幅更大,一般步行速度也比較快。如果小型鳥想跟大型鳥用同樣速度移動的話,就需要走得很快。像是人類,也很常在路上看到小孩要小跑步拚命跟上大人的走路速度。跟那個狀況相同,小型鳥有使用相對身體尺寸的高速進行移動的必要性。

想像看看會啄食掉落在地面的種子的鴿子和麻雀,如果用同樣密度灑餌,鴿子只要數步就能抵達下一個餌也說不定,但小型的麻雀需要移動相對更遠的距離才能拿到餌(圖二)。這樣一來就需要比較急著移動,這麼解釋或許也很合理。

圖二、假設在距離鴿子兩個身體遠的地方放餌,對體型較小的麻雀來說,同距離就需要移動六個身體的長度,不移動更遠的距離就沒辦法拿到餌。

但是彈跳和跑步如果是同樣的運動,那為什麼不能用跑的呢?「小型鳥比較需要快速移動」這種說明,很遺憾地似乎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要選擇彈跳。

但這麼簡單的問題,21世紀的科學還無法解釋,真是令人驚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2023 年 8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2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為什麼腿短短,走路還搖搖晃晃?解密企鵝賣萌的背後真相!——《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
晨星出版
・2023/10/24 ・165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企鵝搖搖晃晃地走路

圖/giphy

說到用兩隻腳走路的鳥類,就不得不提企鵝。企鵝用兩隻腳在冰上搖搖晃晃走路的樣子非常可愛。在水中卻可以自由自在地高速游泳、追捕魚,這兩種樣子帶給人的印象有非常大的不同。

話說,企鵝意外地可以走很長一段距離。牠們會在地上蒐集石頭來作巢,所以當然要可以走到築巢的地點。通常企鵝類的繁殖群會位在距離海岸線幾百公尺的地方,但有時會在距離海岸 3 公里以上的內陸,想像企鵝排成一列搖搖晃晃地走 3 公里,實在是可愛至極。

說是這樣說,但是走 3 公里,我們人類都覺得有點遠了,企鵝真的可以搖搖晃晃走過去嗎?

牠們的走路方式感覺效率很差,好像很累。企鵝走路時腳會使用的力量以及計算其所需能量的研究顯示,企鵝的走路方式一如外表印象,效率很差。大概所有人都會覺得「我想也是」吧,但我們不妨來仔細思考為什麼會效率很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giphy

鵝生好累!企鵝其實一直蹲著?

在討論企鵝的步行時,首先得要知道的是其獨特的體型。企鵝看起來是用兩隻腳站著,腳感覺極端的短。大概因為身上的毛色彷彿穿著燕尾服一樣,總覺得像是人類的喜劇演員一般。

但是牠嚴格說來並不是「站著」。看企鵝的骨骼圖(圖一)就很清楚。髖關節跟膝關節強烈彎曲的姿勢,以人類來說就是「蹲著」。換言之,企鵝時時刻刻都是蹲著的,連走路時也是蹲著的狀態。試著自己蹲著走路看看,就會像企鵝那樣搖搖晃晃地。牠們搖搖晃晃的姿態,背後的祕密就是體型與姿勢。

而由此延伸,企鵝的步行方式非常沒效率的理由,可能就是身體橫向搖擺和轉動幅度非常大。搖擺跟旋轉的動作,對前進而言怎麼看都是不必要的舉動,但是根據之前的研究,其實企鵝不搖晃反而效率會更差。之前也說過雙足步行的動能跟位能要有效率地轉換,才能有效率地運動,但企鵝似乎是用橫向搖擺的動作來進行這種能量轉換。

圖一、企鵝的樣子跟人很像,所以如果讓企鵝在山手線月台上排隊,也不會有人發現(右),但是如果看骨骼(左),企鵝蹲下來就可以跟站著的人類簡單區分開來。

短腿優先?

也就是說,企鵝走路效率不佳的理由,跟牠們這種體型跟姿勢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企鵝的腳確實很短,以現在還活著的企鵝種類來說,體型最大的皇帝企鵝的體重將近 20 公斤,和澳洲的平胸鳥類鶆䴈幾乎相同,然而比較這兩種鳥類的腿長的話,鶆䴈的髖關節大概在 80 公分高的位置,而皇帝企鵝大概在 30 公分高左右。明明體重差不多相同,企鵝的腳的長度卻只有鶆䴈的一半以下,步行效率差也是沒辦法的事。

本章已經反覆提過好幾次,腿愈長一般來說會步行速度愈快、效率也愈好,企鵝的短腳和蹲下的姿勢非常不適合走路,這點沒有人能否定。

圖/giphy

企鵝的腳會這麼短,恐怕是為了在寒冷地帶保住體溫。雖然也有棲息在熱帶的企鵝,但多數企鵝都棲息在極地,在水中跟地面上不失去體溫就是牠們最重要的課題。四肢末梢要是比較長,就會因為體積的表面積變大,容易失去體溫。所以在寒冷地帶演化的物種,耳朵等突出部位通常都會比較小。

雖然意外地能走很長距離,但企鵝仍然主要屬於在寒冷地區游泳的鳥類,為此演化出的短腿跟蹲著的姿勢,必須讓身體左右搖晃走路來補足才更有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2023 年 8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