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
現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府系。
林教授每年均參與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及政大選研中心
「政治學計量方法研習營」(Institute for Political Methodology)的教學工作,
並每兩年5-6月在台大政治系開授「理性行為分析專論」密集課程。
林教授的中文部落格多為文學、藝術、政治、社會、及文化評論。
常用關鍵字
林澤民
・2018/09/14
數學只是一種語言,一種媒體。 Paul Samuelson 的《經濟分析原理》首頁便題有J. Willard Gibbs 的名言:「Mathematics is a language」。使用數學,讓我們的論述能夠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consistency)。批評數學模式應該批評模式之錯誤或不完全的假設,而不是批評數學。不使用數學的論述,難道就一定會更好?
林澤民
・2019/03/19
本文以淺顯的方式介紹貝式定理的邏輯和計算方法,不僅期望讀者在學貝氏定理時確實理解那些複雜公式的由來,也希望讀者將貝式定理的邏輯思維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要學會貝氏定理才能避免「基率謬誤」,正確地用新事件的資訊來更新我們原所信仰的先驗機率。
林澤民
・2019/07/04
民進黨初選民調,其五個執行單位的結果一致且相近,是否值得懷疑?關於民進黨的解釋,民進黨應該解釋的是五單位民調的結果並沒有相近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而不是說相異過大才值得擔憂。民調太相近或太相異都是品質可能有問題的跡象。
林澤民
・2019/10/29
當一個統計學家發現老婆的孕期長達310天,越想越不對勁,但這機率終究還是比中樂透容易,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假設與驗算,拿不定主意的統計學家應該要表現出對婚姻的無比信心,還是坦然面對自己的疑惑?
林澤民
・2020/01/15
總統大選的蓋牌效應和棄保效應具有政治上及民調研究上的重要性。「蓋牌」跟棄保都是選舉策略,如果它們有效,則它們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不待多言。在民調研究上,如果它們有效,那麼選前的民調,特別是封關前民調,預測選舉結果的能力都會受到質疑,民調機構必須嚴肅以對。
林澤民
・2020/04/28
最近因為大家關心新冠病毒是否要全面篩檢的問題,媒體上常見一些醫事檢驗學的術語,這些名詞都與新冠病毒檢測的準確度有關。本文嘗試用基本統計檢定概念來詮釋這些名詞,更進一步探討醫療檢測的準確度。
林澤民
・2020/05/07
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 4 月 28 日的例行記者會中,就新冠病毒普篩的偽陽性、偽陰性問題以實際數據進行了分析。陳時中的數據顯示,快篩在這四種組合都會產生數萬到數十萬的偽陽性,而連 PCR 都會有數百到數千的偽陽性。這就引起了一個問題:如果快篩的精密性那麼低,而 PCR 也有問題,那防疫中心之前採檢的結果還值得信賴嗎?那四百多個確診個案難道沒有偽陽性嗎?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貝氏統計學的解釋。
林澤民
・2020/06/03
很多公衛專家因此主張抗體檢測是估算盛行率較好的方法,但CDC的指導方針卻為血清抗體檢測的精密性投下震撼彈。這提醒我們應謹慎解讀抗體檢測的結果,以免貿然解封、復工可能帶來的災難。
林澤民
・2020/10/06
近期中國在台海附近頻頻演練,連日騷擾台灣領空,是常見於國際協商談判的懦夫賽局中,使用的「危險邊緣」策略,是逼對方讓步的手段。但這個策略能夠奏效嗎?本文將從懦夫賽局以及囚徒困局切入討論。
林澤民
・2020/11/19
從美國總統開票結果回看民調,以紐約時報在佛羅里達州民調為例,深入理解抽樣誤差和設計效應。看似客觀的統計推估,媒體若不經嚴謹處理,仍可能誤導大眾。
[LOG] 02:49:11:141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02:49:11:147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2:49:11:226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2:49:11:226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2:49:11:381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2:49:11:382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