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貓心
貓心
76 篇文章・ 123 位粉絲
心理作家。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藉由依附理論的實際應用,讓缺乏安全感的人,了解安全感構成的要素,進而找到具有安全感的對象,並學習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對於安全感,許多人有一個想法:「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但在實際上,安全感其實是透過成長過程中,從照顧者對自己敏感而支持的回應,逐漸內化而來的。 因此我認為,獲得安全感的兩個關鍵在於:找到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感的伴侶,並透過能夠創造安全感的說話方式與對方互動,建立起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個人專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個人攝影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otographer/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5年 重設

・2015/12/06
雖然,我們總是很擔心在一段關係裡面,對方和其他異性有人的互動,會不會影響到這段關係的發展;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把對方管得緊緊的,掌握對方的一切行蹤,而是給予這份關係充分的滋養,讓這段關係成長茁壯,其他人自然而然就沒辦法破壞這段間而不催的感情了。
・2015/11/13
你是否也碰過這樣子的困擾,明明知道我和這個人再這樣下去就是不會有未來、明明知道我和他已經試過各種能試的方法了,卻還是不斷地吵架,但我仍然放不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也許,心理學的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的方向。
・2015/10/26
每一天的生活當中,不論是在選舉前的議題辯論上、情侶的大小爭執上、課堂的討論課程上,往往可以看到爭執的雙方帶著「我的思考比較合理、理性」的態度和對方爭辯。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思考當中,總是充滿了許多可能的謬誤,事實上,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看到客觀理性的事實,因為客觀理性的事實或許從來都不存在。
・2015/08/31
但是,隨著科學的進展,來到了現今的我們,真能確保我們所知的一切就是事實嗎?就好比中古時代的人,以當時的社會、科學背景,並無從突破當時的知識,現今的我們,同樣難以突破我們所見所聞的一切,只能活在現有的知識背景之下而已
・2015/08/10
柯P上任後,靠著line的行政團隊協調,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協調各部門內處理完畢。但是,用Line、Facebook等通訊軟體談論公事,真的是一個有效率的做法嗎?我想許多讀者跟我有一樣的困惑吧!每次用Facebook群組對話框討論事情,大家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回著,搞到最後提問的人很惱很焦慮,卻還是一事無成!
・2015/07/14
所謂的操作制約,指的就是:「當一個個體主動探索環境,而受到環境給予的回饋之後,會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聽起來很文謅謅,簡單來說就像是小孩子罵髒話時,大人會處罰他,小孩子就會減少罵髒話的頻率;小孩子乖乖做家事時,大人給他吃糖果,小孩子就會更常去做家事了。
・2015/05/25
「那個同事好討厭喔,每次他都這樣」「唉呀,工作別想這麼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了」,這麼一回,你以為要替對方排解工作上的困難,卻反而讓對方不想回話或甚至更加生氣。或許你會好奇,我明明都有「好好地」跟對方溝通,但為什麼還是有溝沒有通呢?
・2015/05/18
記得幾個月前,我寫了一篇關於脆弱高自尊的文章──〈尋找健康的高自尊──《鋼鐵人醫生》告訴我們的事情〉,曾經淺談過關於脆弱高自尊的大小事,不過並沒有很詳盡的說明;在上個月,Z編找我去為「Pansci微型點子對撞機」講一場演講,我才真正把脆弱高自尊的文獻回顧整理過一遍,但是也許有些人懶得花那20分鐘把影片給看完,於是我很好心(?)的把那場演講整理成這篇文章,供大家閱讀。
・2015/04/07
我們總是去責怪第三者,以及劈了腿的那個人,他帶著他的幸福走了,留下了另一半,以及碎了滿地的心。但是John Gottman告訴我們,其實真正愛情中的背叛,並不是小三,而是我們一次又一次,沒有在滑動門時刻面向我們的伴侶。
・2015/03/23
當你遇到挫折時,你總是怎麼面對你自己的呢?你會告訴自己「我下次會變得更好的」,還是「我真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