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政治的意識形態和快樂程度有關?

活躍星系核_96
・2015/03/27 ・2920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49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新媒體世代 | What’s Next for New Media

如果被問說,覺得哪個政黨的支持者比較快樂,你當下的反應可能是:阿,快樂與否和政治意識形態有關聯嗎?在美國的發現是,對,政治意識型態和對生活的滿意程度的確有關。

長久以來,社會科學家透過問卷研究發現,政治保守派(多為親共和黨)比政治自由派(多為親民主黨),有更高的比例會回答他們對生活滿意度高,且來得快樂。這個現象被稱為「意識形態的快樂鴻溝」(ideological happiness gap)。[註1]

當部分社會科學家將研究聚焦在找出造成鴻溝的成因會不會是因為價值觀、個性等等原因時,有一組研究團隊透過研究社群媒體上的大數據發現:這個鴻溝本身可能不是正確,甚至是相反的。這個研究也在前幾天,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7/6227/1243.abstract截圖
圖片:science 截圖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心理學暨社會行為系的研究員發現,如果不是分析受試者自己回報快樂程度的問卷調查,而是直接分析他們的實際行為,將會發現自由派民眾比起保守派更容易出現象徵快樂的行為和表情,雖然這個差異微小,但在統計上來說卻是顯著的。

他們的行為研究分成幾大部分,其中有兩個部分是基於社群媒體的大數據研究。第一個是觀察推特推文,他們分析來自超過 4,000 個推特用戶分享的 47,257 則推文,透過專業語言分析系統,發現政黨傾向偏民主黨的用戶,更常發布含有正面情緒字句的推文,而政黨傾向偏共和黨的用戶則較常使用含有負面情緒的字句。[註2]

圖片:http://agbeat.com/social-media/twitter-dumps-linkedin-best-thing-happen-linkedin/
圖片:Social Media

另一部分的研究,則是分析 457 張美國最大職涯社群網站 LinkedIn 上的公開大頭照,透過臉部表情辨識系統(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以及合格的辨識員來分析大頭照上的微笑表情。而樣本的政治傾向,則是根據他們在 LinkedIn 上填寫的工作組織來判定;因此只有在具政治意識的工作組織的雇員,才會被納入分析樣本中。

研究發現,在偏保守派或自由派的組織工作,不會影響雇員「嘴角上揚」的微笑表現(分析標準是嘴角周圍的肌肉是否有上升)。但有趣的是研究也發現,在偏保守派組織裡工作的雇員比較少出現「發自內心(真摯)的微笑」(判定標準為笑容是否有牽動眼周的肌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在保守派組織的工作者,比起在偏自由派組織工作的雇員,更常出現所謂的「禮貌性微笑 / 皮笑肉不笑」(non-Duchenne smiling;也就是嘴角上揚,但是眼部周圍肌肉沒有明顯變化,下圖A)。

A(左圖):non-Duchenne smiling,也就是只有嘴角上揚,但眼周肌肉沒有變化; B(右圖):Duchenne smiling,不只嘴角上揚,眼周肌肉也有出力(較容易讓人感覺真摯)(圖片來源:https://blog.bufferapp.com/the-science-of-smiling-a-guide-to-humans-most-powerful-gesture)
A(左圖):non-Duchenne smiling,也就是只有嘴角上揚,但眼周肌肉沒有變化。                                    B(右圖):Duchenne smiling,不只嘴角上揚,眼周肌肉也有出力(較容易讓人感覺真摯)。                (圖片來源:Buffer app

在他們做的另一部分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當他們分析 113 屆國會約五百位議員的公開照片時,同樣發現意識形態偏保守派的議員(根據他們的投票紀錄認定),比較少會出現「真摯的微笑」,也就是眼周肌肉沒有變化。(他們也發現美國國會的保守派議員,比起自由派議員,更常出現「禮貌性微笑」,雖然這個結果在統計上並不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利用線上大數據外,作者們也深入分析長達18年,超過四億三千萬字的國會紀錄(Congressional Record)。結果發現傾向自由派的民主黨議員比傾向保守派的共和黨議員,較常使用正面字句,這個發現也吻合前述的研究結果。

文章作者們也進行了問卷研究,發現類似早期的研究結果,也就是政治保守派比起自由派,更容易回報對生活滿足且快樂。研究人員表示,問卷因為是自我描述答案,所以容易受到個人因素像是「自我提升 / 膨脹」(self-enhancement)動機的影響,也就是給出比實際狀況來得樂觀的回答,他們問卷調查也發現,保守派更容易出現所謂「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註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研究者也強調,他們的研究並不該用來宣稱,自由派在客觀上來說就是比較快樂,或是保守派容易較容易有感覺良好的狀況,就是不好的。其他相關領域學者也表示,雖然這是個有趣的研究,但兩種政治意識形態者在很多快樂指標上的差距,雖然統計上顯著但卻相差不多,如何解讀是門學問。學者們普遍認為未來還需要深入研究相關因素,包括怎麼樣來定義快樂。

圖片來源:Read Pure
圖片來源:Read Pure

大部分的民眾應該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這些社群媒體上的公開個人資料,都是社會科學家的研究資料庫,希望透過這篇研究導讀,能帶大家一起來了解,社會科學家如何透過這些大數據,在新媒體世代進行早期無法做到的研究分析。同時,也希望能夠看到臺灣的相關研究,或許在不遠的一天,我們就能知道「到底那個黨派的支持者,誰比較快樂(以及誰比較常會有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 vs. 皮笑肉不笑),或是誰比較容易自我感覺良好」了!

備註:

  1. 在近代美國,共和黨一般被認為是保守派的代表政黨,他們支持小政府主義,不喜歡政府過度干預,期待降低稅收以及削減福利;而民主黨則被看作是自由派大本營,他們的支持者偏向大政府主義,關注於解決經濟及社會制度上的不平等。皮尤研究中心發現,偏共和黨支持者中,有大約五成是堅定保守派和商界保守派,只有約兩成認為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偏自由派;而偏民主黨支持者中,有超過七成是堅定自由派,及在社會政策上較保守的信念自由派及新世代左派,只有遠低於一成的支持者認為自己是保守派。這邊也可以看出,政黨和政治意識形態間的關聯性其實非常複雜。
  2. 這邊的政黨傾向,是從用戶追蹤的政黨來判斷,如果用戶同時在推特上追蹤雙方政黨的官方帳號,那該樣本將會從研究中剔除。研究假設,如果用戶會只追蹤特定單一政黨,那表示他和該政黨擁有相似的政治信念。
  3. 文章中使用 flattering self-assessment。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Wojcik et al., (2015). Conservatives report, but liberals display, greater happiness.Science. 347 (6227): 1243-1246. DOI: 10.1126/science.1260817
  2. Happiness Gap May Favor Liberals.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12 2015]
  3.  A Closer Look at who identifies as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Pew Research Center. [July 1, 2014]

——————————————————————————————————

本文轉載自新媒體世代 | What’s Next for New Media

新媒體世代是由一個大眾傳播博士班學生和另一個關心新媒體的夥伴,一起成立的新部落格。我們希望藉由「新媒體世代」,讓各領域工作者能更深入認識新媒體架構出的新世界,並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交會之際掌握趨勢。目前內容以分享歐美新媒體相關資訊,以及國內外新媒體圈大事件為主。網站文章除了以長篇形式,深入分析各新媒體事件外,還會以短摘形式,為大家精選更多新媒體訊息。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訂閱我們的 Facebook 專頁,獲得更多新媒體資訊!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微笑會讓自己變快樂嗎?「假裝」的心理學——《怪咖心理學之鍛鍊正能量思維》
azothbooks_96
・2023/06/02 ・209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大腦「裝假成真」的實驗

幾年前,科學家決定對詹姆斯的假說展開終極的測試,他們對受測者進行腦部掃描,請受測者做出害怕的表情。研究者從機器窺探受測者的大腦,他們看到杏仁核非常活躍,因此推論受測者的確有恐懼的感覺。所以,研究人員得到了終極的證據,證明假裝感受可以直接影響大腦。

一九六○年代末期,年輕的詹姆斯.萊爾德(James Laird) 在羅切斯特大學攻讀臨床心理學博士。在某次實習課程中,指導教授要求他訪問患者,同時教授透過單面鏡在一旁觀察。訪談過程中,患者的臉上突然出現一抹不尋常的微笑,那微笑引起萊爾德的好奇,他想知道患者露出那不尋常的表情時是什麼感受。

患者不尋常的微笑勾起萊爾德的好奇心。圖/giphy

他開車回家的途中,腦中一再浮現那次訪問的情況,對那抹微笑益發好奇。最後他逼自己做出同樣的表情,以了解那是什麼感受。他驚訝地發現那微笑讓他瞬間快樂了起來。好奇之下,他接著嘗試皺眉,心情馬上難過了起來。那次開車回家的奇怪體驗,從此改變了萊爾德的職業生涯。

當晚他回到家後,馬上走到書架前,查詢情感心理學的相關資訊。巧的是,他拿起的第一本書就是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笑就會變得快樂

萊爾德閱讀詹姆斯失傳已久的理論,覺得那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在車內微笑後馬上變得更快樂了。他也意外發現那理論已歸入史書,從來沒做過應有的測試。為了測試,萊爾德邀一些志願受測者到他的實驗室,讓他們微笑或皺眉,然後告知感受。根據詹姆斯的理論,微笑的人應該會比皺眉的人快樂許多。

不過,萊爾德擔心受測者可能會迎合他,說出他想聽的結果,所以他必須想辦法在隱瞞實驗的真實目的下,讓他們微笑或皺眉。

後來,他巧立了一個名目。他告訴受測者,他們參與的實驗是研究臉部肌肉的電流活動,並在受測者的眉宇間、嘴角和下巴邊緣裝上電極。接著,他向受測者解釋,情緒的變化會影響實驗結果,為了避免情緒造成誤差,要求他們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告知情緒變化。

萊爾德決定進行表情與情緒關聯的實驗。圖/envatoelements

電極器當然是假的,但是那個巧立的名目讓萊爾德可以偷偷地把受測者的表情轉為笑臉或苦臉。為了塑造憤怒的表情,他叫受測者把眉宇間的電極器往下拉,用咬牙切齒的方式收縮下巴上的電極器。為了塑造快樂的表情,他叫受測者把嘴角的電極器往上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測者依照要求改變表情後,接著他給受測者一張表格, 上面列了一些情感的項目(例如,激動、不安、快樂、懊悔等等),請受測者評估各種情感的感受度。結果相當驚人,跟詹姆斯在十九世紀末的預測一樣。受測者在做出微笑的表情後,覺得更快樂;在皺眉後,覺得更生氣了。

研究過後,萊爾德訪問受測者,問他們是否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實驗中會有那些不同的感受。只有少數幾人把新感受歸因於臉部表情的操控,其他人都無法解釋感受的轉變。其中一位把表情轉為皺眉的受測者表示:「我其實毫無怒氣,卻不自覺地想到令我發怒的事情。這實在有點荒謬,我知道我正在接受測試,沒理由生氣,但我就是控制不了。」

受試者因為皺眉的表情感到憤怒的情緒。圖/envatoelements

立刻就快樂起來的方法

十九世紀初,俄國戲劇導演康斯坦丁.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發明了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 顛覆了戲劇界。這種表演方法的關鍵在於鼓勵演員以控制行為的方式,在舞台上體驗真實情感。

這種方法常稱為「魔力假使」(the magic if)(「假使我真的有這種感受,我會怎麼表現?」),一些知名演員也採用這種方式。例如,馬龍白蘭度、華倫比提、勞勃狄尼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樣的方法也用於探討「裝假成真」原理的實驗室研究中。假設你現在參與驗證「裝假成真」原理的研究,首先,用 1 到 10 來評估你目前快樂的程度,1 代表你剛跌進水溝裡的心情,10 則代表你看到最痛恨的敵人跌進水溝裡的心情。

接著,請開始微笑。不過,我要的不是短暫擠出沒什麼感覺的微笑,請依照以下的指示微笑: 

  1. 坐在鏡子前。
  2. 放鬆額頭和臉頰的肌肉,嘴唇微開。在科學界,你現在的表情稱為「中立」,像一張空白的畫布。
  3. 將嘴角肌肉往後拉向耳朵,盡量把笑容拉大,笑到眼晴周圍產生紋路。最後,把眉部肌肉輕輕揚起,維持這個表情約二十秒。
  4. 收起表情,想想你現在的感受。

——本文摘自《怪咖心理學之鍛鍊正能量思維,用科學方法讓好事成真》,2023 年 4 月,漫遊者文化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zothbooks_96
53 篇文章 ・ 21 位粉絲
漫遊也許有原因,卻沒有目的。 漫遊者的原因就是自由。文學、人文、藝術、商業、學習、生活雜學,以及問題解決的實用學,這些都是「漫遊者」的範疇,「漫遊者」希望在其中找到未來的閱讀形式,尋找新的面貌,為出版文化找尋新風景。

0

5
2

文字

分享

0
5
2
工作能讓你的腦快樂?——《別讓大腦不開心》
馬可孛羅_96
・2022/02/06 ・1319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
  • 譯者/鄧子衿
工作真的能讓人比較快樂?

給腦作「功」

「功」最基本的定義是「完成一件任務時所耗費的能量與心力」。所有的工作與任務都需要你耗費能量、付出某種形式的心力,可能是身體勞動,也可能是腦力消耗。就算在這最粗糙簡單的層次,工作對於腦部的影響亦顯而易見,可以讓人感到比較快樂,也可能真的讓人比較快樂。

許多證據指出,身體愈是活動,腦部的運作也會愈好。這自有道理,因腦是身體中的一個器官,需要能量與養分(而且需求量較其他器官要多)。身體活動增加,能夠改善心臟健康,加強心臟力量,降低體內脂肪與膽固醇含量,提高新陳代謝,這全都有助於提供血液和養分到腦中,使腦部的各種能力都得到提升。

身體活動能讓腦源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分泌量增加,刺激腦細胞的生長與數量,對於腦部還有更為「直接」的影響。這也說明身體活動為何能對神經系統帶來種種好處,例如促進學習能力與記憶、增加海馬回體積及整腦部灰質中較高層的部位。研究也指出,兒童若參加更多肢體活動和運動,學業測驗分數也會比較高。

圖/envato elements

如果你的工作得付出身體勞力,那麼對於腦部的正面影響能夠讓人快樂。雖然有句話說「有些事不要知道比較幸福」,學習與其他相關的能力增加(或許)能夠讓人比較聰明,有證據指出比較聰明能夠讓人稍微快樂一點。還有,運動能夠刺激腦內啡的釋放,在第一章中討論了這種「快樂化合物」。此外,身體整體比較健康,也代表更有能力去從事讓自己快樂的事,不會因為缺乏運動造成不適與緊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樣地,心智活動顯然對於腦和身體有利,對於準時上班、不需要耗費身體勞力的工作者來說,是個好消息。研究指出,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不容易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驗屍的結果也指出,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就算腦部因為這種疾病而嚴重退損,但是到死都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總的來說,愈活躍的腦也愈強韌。

研究指出,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不容易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

我們知道腦有彈性與適應力,會持續產生新的連結,並強化已存在的連結,還會消除不需要的連結。腦的運作方式有點遵守「用進廢退」政策,因此愈是用腦,腦中的連結與灰質就愈多。當然,年紀和熱力學定律最後還是會占上風,但經常使用的腦衰退速度會更慢,我們通常會說這樣的腦有比較大的「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腦子愈用會愈聰明。

所以說,工作不是要付出體力,就是要付出腦力,而這些最終都增進了腦的功能,讓我們更聰明也更快樂,真是好棒棒。

馬可孛羅_96
25 篇文章 ・ 19 位粉絲
馬可孛羅文化為台灣「城邦文化出版集團」的一個品牌,成立於1998年,經營的書系多元,包含旅行文學、探險經典、文史、社科、文學小說,以及本土華文作品,期望為全球中文讀者提供一個更開闊、可以縱橫古今、和全世界對話的新閱讀空間。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混合原料,放入烤箱。叮!情緒完成了——《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商周出版_96
・2020/05/27 ・247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26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 (Lisa Feldman Barrett, Ph.D.);
    譯者/李明芝
  • 編按:關於情緒的產生,巴瑞特博士跳脫過往舊思維提出「情緒建構論」,其中指出我們的情緒並不是被引發的,而是由自己所建構。

情緒建構理論不再使用的不只是身體指紋,還包括大腦的。它也避開了暗示有神經指紋存在的問題,例如「觸發恐懼的神經元在哪裡?」

「在哪裡」這幾個字內建了一個假設:每當你或地球上的任一個人感到害怕時,就有一組特定的神經元會活化。

大腦如果是廚房,情緒就是餅乾

在情緒建構理論中,悲傷、恐懼或生氣這樣的情緒種類,沒有明確的大腦位置,而情緒的各個實例,都是需要研究和了解的全腦狀態。因此,我們要問的是情緒如何、而不是在哪裡生成。比較中性的問題,例如「大腦如何製造恐懼的一個實例?」,並沒有假定其背後存在著神經指紋,只認為恐懼的經驗和知覺真實且值得研究。

建構情緒的複雜因素,就好像廚房裡的原料。圖/pxhere

如果情緒的實例像是餅乾,那麼大腦就像廚房,存放著一些常見的原料,像是麵粉、水、糖和鹽。1 我們從這些原料開始,可以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食物,像是餅乾、麵包、蛋糕、瑪芬、比司吉和司康餅。同樣的,你的大腦也備有核心「原料」,我們在第一章稱之為核心系統。

它們以複雜的方式(大約可類比為食譜)結合,產生快樂、悲傷、生氣、恐懼等等的多樣實例。原料本身的用途很多,不是專用於情緒,而是參與情緒的建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種不同情緒,可以用相似的原料製成。圖/giphy

兩種不同情緒種類(例如恐懼和生氣)的實例,可以用相似的原料製成,就像餅乾和麵包都含有麵粉。相反的,相同情緒種類(像是恐懼)的兩個實例,其中的原料也會有些變化,就像有些餅乾含有堅果、其他的則沒有。

這個現象是我們的老朋友──簡並性──在作用:恐懼的各實例都是由整個大腦中不同組合的核心系統建構而成。

我們可以用大腦活動的模式,整體描述恐懼的所有實例,但這個模式只是統計總結,不需要描述任一實際的恐懼實例。就跟所有的科學類比一樣,我的廚房類比也有其局限。

情緒是大腦網絡交互作用下的產物

作為核心系統的大腦網絡,並不是像麵粉或鹽的「東西」。從統計上來說,它是我們視為一個單位的神經元集合,但在任何特定時間,都只有部分的神經元參與。2如果你有十種恐懼感受跟一個特定的大腦網絡有關,各種感受在大腦網絡中涉及的神經元可能不同。3 這是在網絡層次的簡並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餅乾和麵包是個別的實質物體,但情緒的實例卻是連續大腦活動的瞬間片段,我們僅僅是把這些片段知覺成個別事件。儘管如此,或許你會發現,廚房類比有助於你想像互動的網絡如何產生多樣的心智狀態。

建構心智的核心系統以複雜的方式交互作用,沒有任何總管或負責人主導一切。然而,這些系統如果分開就無法理解,就像機器拆下來的零件,或像所謂的情緒模組或器官。那是因為,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了光是零件本身並不存在的新屬性。

這些原料經過複雜的化學作用產生迥異的口感。圖/pxfuel

用我的類比來說,當你用麵粉、酵母、水和鹽烤麵包時,這些原料經過複雜的化學作用出現新的產品。麵包有自己新興的屬性,像是「脆脆的」和「QQ 的」,光是原料本身並沒有這些屬性。事實上,如果你試圖在吃烤好的麵包後認出所有的原料,你很快會遇到困難。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拿鹽來說,麵包嘗起來其實不鹹,但鹽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同樣的,恐懼的實例無法化約到只剩原料。恐懼不是一個身體模式(就像麵包不是麵粉),而是從核心系統的交互作用中顯現。

恐懼的實例具有在原料本身找不到的新興屬性且無法化約,像是不愉快(你的車子在濕滑的高速公路上打滑失控)或愉快(坐在高高低低的雲霄飛車上)。你不可能倒著食譜的步驟,還原恐懼實例的恐懼感受。

想了解情緒的生成?絕對不能只討論「鹽」

即便確實知道情緒的原料有哪些,但倘若只單獨研究這些原料,我們會錯誤地理解原料如何共同作用來建構情緒。

如果我們藉由嘗一嘗和秤一秤來單獨研究鹽,不會了解鹽如何有助於製作麵包。因為鹽在烘烤的過程中,會跟其他原料產生化學作用:控制酵母生長、緊實麵團裡的麵筋,還有最重要的是增添風味。

若想了解鹽如何改變麵包的食譜,你必須在做麵包的脈絡下觀察它的作用。同樣的,若想研究情緒的各種原料,那就不能不考慮造成影響的大腦其餘部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照書煮,味道還是會不一樣的原因。圖/giphy

名為整體論的這種哲學,解釋了為什麼每次我在自己的廚房烤麵包時,即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食譜,卻做出不同的結果。

  • 每一種原料我都秤重;我揉麵團的時間相同;
  • 我的烤箱設定在相同溫度;
  • 我計算往烤箱噴水的次數,好讓麵包表皮酥脆。

一切都非常系統化,結果卻是有時比較發、有時不太發、有時比較甜。因為烤麵包還有其他食譜沒提到的背景因素,像是我揉麵團的力道有多大、廚房的濕度有多高,以及發麵團的精確溫度是多少。

註釋:

  1. 「糖和鹽」(sugar, and salt):Barrett 2009.
  2. 「在任何特定時間,都只有部分的神經元參與」(participate at any given time):Marder & Taylor 2011.
  3. 如果你偏好用運動來類比,可以把大腦網絡想像成一支棒球隊。在某個特定時刻,全隊 25 個人中只有 9 人上場比賽,每次參加比賽的 9 個人可能不同,但我們會說「這一隊」獲勝或失敗。
  4. 「你很快會遇到困難」(in for a difficult time):請你想像在吃完可頌後試著逆向製作一個可頌,參見heam.info/croissant。逆向工程的問題在於你只處理浮現的線索(Barrett 2011a),亦即那個系統有成分總和以外的屬性。參見heam.inof/emergence-1.

——本書摘自《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2020 年 3 月,商周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商周出版_96
119 篇文章 ・ 360 位粉絲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周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