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題不是要殺人,是因為對我而言,南極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鳥地方,因為能夠在南極大陸上度冬生存的動物,就只有身為鳥類的企鵝了XD
這麼說一定會有人指正,因為人類也能在南極大陸上度冬啊,可是我們畢竟還是要靠一大堆的裝備和物資啊!有部生態記錄片《企鵝寶貝:南極的旅程》(March of the Penguins), 是由法國人拍攝的,內容描繪處於南極洲的皇帝企鵝每年為了生存和繁衍而進行的艱苦旅程。 在2006年,此片獲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這部生態記錄片在美國上映時,非常的叫好又叫座,在影廳放映了好幾個月,在社會和媒體上得到極大 的迴響。為了拍攝皇帝企鵝如何度過極度嚴寒且暗無天日的冬天,拍攝小組是冒死在南極度冬和活動!老法拍攝生態記錄片不屈不撓的精神,非常令人欽佩!
南極真的是一個令人充滿想像的地方啊。2011年,日本TBS電視台為了慶祝60週年台慶,製作了一部紀念性電視劇《南極大陸》。改編自由北村泰一所著的 《南極越冬隊太郎次郎的真實》( 南極越冬隊タロジロの真実 )一書,並由木村拓哉擔任主演,後來爆紅的堺雅人也和木村拓哉演對手戲,是亦敵亦友的關係。
《南極大陸》的故事發生在1955年間,戰後十年左右,日本為了重振過去經濟上的雄風,舉國上下都拚命打拚,可是各國仍把日本視為「戰敗國」或者「模仿之 國」。當時,世界各地觀測地球的活動很活躍。以美國、蘇聯為中心成立了國際地球觀測年特別委員會,計劃在南極大陸進行觀測。故事中,東京大學的教授白崎優 與倉持岳志二人參加了關於南極觀測的國際協調會議,二人回國後致力推動日本參與南極觀測。作為亞洲唯一參加該計畫的國家,日本被分配到的觀測地點是在地圖 上被標示為「無法靠近」(Inaccessible)的哈拉爾王子海岸(Prince Harald Coast),那裡攝氏零下50度,充斥著每秒風速高達百米的暴風雪,是最惡劣的地方,完全不被世人所期待。在資金匱乏,並且沒有遠航船隻等困難重重之 下,克難成軍的日本南極觀測隊終於在兩年後,帶同十幾頭樺太犬向著遙遠的南極進發……
南極大陸和澳洲大陸是世界上僅有的被海洋包圍的兩塊大陸,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閉狀態,是一塊遠離其他 大陸,與文明世界完全隔絕的大陸,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學考察人員輪流在為數不多的考察站臨時居住和工作。南極是各先進國家正積極研究的新 天地,過去各國探險家相繼發現了南極大陸的不同區域,英國、紐西蘭、德國、南非、澳洲、法國、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的政府先後對南極洲的部分地區正式 提出主權要求,使這塊冰封的淨土籠罩上國際糾紛的陰影。還好從1961年6月通過的各式《南極條約》(Antarctic Treaty),凍結了以上國家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南極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它屬於全人類!
出自各種各樣的原因,台灣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參與南極的考察其中。不過到了2009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正修科技大學、東華大學、中山大學與中國南極考 察隊攜手合作,台灣研究人員得以藉由中國大陸研究船海龍號和研究站前往南極收集第一手資料,帶回包括土壤和各類生物高達數百個樣本,讓台灣正式踏上南極科 學考察之旅。
圖文並茂的《零下任務:臺灣科學界第一次南極長征》就是記錄著海生館等組成的台灣南極考察隊的零下任務。《零下任務》是探訪南極的台灣考察團員共同撰寫的,從各種不同角度述說他們在南極的見聞,是寓教於樂的作品,不僅可以當科普書讀,也可當遊記讀,如果有機會(雖然不大)去南極,也能當參考書XD
《零下任務》記錄了他們如何零度C下的垂釣和出海採集,還有逗趣地帝王企鵝的新鮮糞便。除了採集,他們也走訪智利、烏拉圭、韓國、俄羅斯極地站,還有超環 保的澳洲站和只見貨櫃屋的印度站,以及丘陵上的雷達天線陣。雖然沒有共襄盛舉,不過看到內陸隊在冰穹上拚搏的故事,真的非常欽佩這些為了科學研究,能夠冒 死和忍受孤獨的勇者!
在南極生存,真的不易,不僅嚴寒和風暴會危脅研究和工作人員,連平時能夠輕易處理的意外,在那人煙罕至之處,也可能釀成大禍。《零下任務》描寫了從冰山崩 塌現場死裡逃生,還有漂流受困冰洋中,以及工安意外釀成的低氣壓。《零下任務》也提到了過去在嚴寒的天氣下出了門就再也回不去的研究人員,以及他們幾年後 才發現保存完好的屍體。
最有趣的是,《零下任務》中的南極生活,在船上的日子以及極地食衣住行等等,連發一個簡單的電郵都不容易,要花錢還要等待。有趣的是,在他們工作站中食物 是自取,以致回到現實生活中,隊員常常上商店拿了東西沒付錢就走XD 掛病號當然不是件樂事,不過在南極掛病號,也算是個難得的經驗,在極地過年當然更算是難得。
《零下任務》也 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他們採集的成果,如令人驚豔的水底世界,還有超耐寒的極地生物,牠們不僅形態逗趣,也有特殊的生理。不過很不幸的,南極也非淨土了,他們 採了企鵝的樣本,測試結果發現,企鵝體內各種污染物的含量居然比地球其他地方的動物還高,顯示我們人類製造的污染之無遠弗屆XD
除了海生館領導和中國合作的考察隊,台灣科學家也相繼踏上南極大陸作科學之旅,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講座教授陳丕燊領軍的「天壇陣列國際合作計畫」(Askaryan Radio Array, ARA),從2011年開始預計用四年時間在南極大陸架設37座天線測量站,範圍達100平方公里的無線電天線陣列,深埋於海拔3,000公尺高的南極冰原中,完工後將是全世界最大微中子天文台,將用於偵測穿透南極冰層內的高能宇宙微中子,藉此探索宇宙的邊際。
我幾年前有次到信義誠品剛好遇到陳丕燊教授的科普演講,講述他在南極捕捉微中子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南極是各國展現科研實力的戰場,希望台灣不會因為要 做「有用」的研究,短視地失去邁向科研大國的機會了!我們現在享有的科技突破,有多少是當初發現時,就馬上想到用處的?當初日本百廢待興時,仍奮力克難地 參與南極考察,這樣堅毅的精神,不是他們後來成為科技大國的助力嗎?
本文原刊登於【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The Sky of 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