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存開關的啟動只與熱量有關,無論是吃軟糖,還是喝汽水,高果糖玉米糖漿所產生的作用理當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喝糖通常比吃糖更糟得多。為什麼會這樣?生存開關是由於肝臟中的 ATP 濃度下降所觸發,因此關鍵在於有多少果糖到達肝臟。如果肝臟接收到大量果糖,則 ATP 會大幅下降,刺激生存開關強烈反應。倘若只有少量果糖到達肝臟,果糖代謝效應會比較溫和。這意味著,儘管我們在談論生存開關時,一直將它簡化為一種按鈕,可控制為開或關,但實際狀況比較像是可調整強度的旋轉鈕,會根據狀況產生強弱不同的反應。
許多科學家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在早期通常會表現出兩種顯著的特徵。首先,患者大腦中的某些區域,會減少對葡萄糖的吸收和代謝,因此有人將阿茲海默症稱為「大腦糖尿病」或「第三型糖尿病」。其次,大腦神經元內的能量工廠粒線體,不論是數量或功能都出現下滑,導致 ATP 產量減少。這兩項特徵都顯示生存開關可能涉入其中。
生存開關活化導致特定腦區的功能受到短期抑制,一開始的確能帶來生存優勢,但如果是反覆或慢性的刺激,反而可能導致腦部損傷。這些重要的神經元長期得不到足夠的葡萄糖,最終可能因為營養不良而功能受損。而且果糖代謝會對粒線體造成氧化壓力,使得 ATP 產量減少,更使狀況進一步惡化。一旦 ATP 濃度過低,神經元會死亡,最後的結果就是阿茲海默症。依此觀點來看,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後續變化,例如澱粉樣蛋白和濤蛋白的積累,都是次要的,而阿茲海默症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生存開關慢性活化。
這些少女原本是參與哈佛的現代成長研究(Growing up Today Study)的研究參與者,也就是第二次護士健康研究( Nurses’ Health Study II)裡,總共16,875位來自美國各州的兒童。一開始並沒有人有初經提早的現象,但是研究結束之後發現3%(159人)的小朋友有初經提早現象。研究人員回頭檢視他們曾定期以問卷調查這些女孩的一些飲食習慣,包括她們對一些不同飲品的平均飲用頻率,諸如:一杯/罐的汽水或是健怡汽水(像是可樂的碳酸飲料)、一杯非碳酸飲料(像是檸檬汁、軟酒精飲品賓治酒或是非碳酸果汁飲料)、或是一杯/罐/瓶的含糖冰茶飲。這些飲品都有添加不同形式的糖,像是蔗糖、葡萄糖或是玉米糖漿等,而可樂及冰茶則多了一些咖啡因。研究者調查健怡可樂和果汁則是為了評估人工添加或是自然甜味的飲品是否有不同影響。
J.L. Carwile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age at menarche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US girls. Human Reproduction, 2015 DOI:10.1093/humrep/deu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