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紀錄】微型點子對撞機-夢春 | M.I.C. XVIII

小斑
・2014/02/14 ・426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28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ic18_original

在1/18 寒冷的冬夜,PanSci 泛科學在夢想館跟大家一起「夢春」。這個月的微型點子對撞機 M.I.C. ,不只有熱情的講者和聽眾,還首次來到行動@夢想館, 大家一路拿著專屬智慧型手機,玩AR擴充實境、360度大螢幕、體感偵測等互動式科技。(雖然個人最愛是可以搔智慧型手機中電子寵物的癢)

接著就是臉紅心跳地等著《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的作者劉育志、LovePalz 平台總監陳律宇和天工開物技術總監蔡宇翔,從科學和科技角度分析人之大慾──性……咳,還有夢想。

PanSCi M.I.C. 18 夢春

為什麼會選這個主題呢? 實在是因為我們都知道「生命會自行找到出路」,但我們更想知道中間的過程,卻很少人科學地解釋清楚。

性.愛.科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uaIT8yDjo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暢銷作家劉育志醫師既然都寫《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出書了,一上台也不廢話,從2萬5000年地壁畫開始,解釋「性」在人類生活中非常重要。像是埃及的神廟會直接畫陰莖,創世神話中認為尼羅河是神自慰產生的精液,因此劉醫師反問大家:「若是尼羅河發生問題,神的兒子法老王要怎麼辦?」,全場一怔,劉醫師自顧自接下去:「當然就是去尼羅河邊打手搶啊!」,自此整場臉紅心跳、笑聲不斷。

生殖崇拜可不是埃及人的專利,劉醫師一連放了三個中文字:「且」、「育」、「也」。

→「且」

「且」代表陰莖和祖先、「育」基本上就是小孩從陰道出來,以此類推也可以看出來「也」是陰道的意思,舉凡「地」、「池」就是配這樣的形符。除了這些以外,劉醫師開始如達文西密碼般畫著正三角形以及倒立的三角形,說是向上的三角形代表男性的生殖器官,向下的三角形代表女生(以前沒穿衣服,很容易就看到女生的陰部外觀看起來像是倒三角)。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中文拆解,「合」是男女交合、「侖」是禁止交合、「不」是月經,「」是性交(予),那「臾」是什麼?「很明顯是自慰! 但你知道是哪個中文字嗎?」老實說,我端詳了很久還是猜不出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顯然自慰是人類從很久以前就有的行為。」劉醫師總結。但自慰的比例有多少呢? 根據一份調查(資料來源?) ,男生約八成,女生約六成,隨著年齡增加,女性和男性的自慰比例都會下降,但男性下降得比較晚。之後也有聽眾好奇:「那為什麼還是有兩成的人不會自慰?」「顯然他們說謊啊!」劉醫師氣定神閒答道。

既然說自慰是天生的,那動物也會自慰嗎?是的,觀察到很多哺乳動物都會自慰。不過自慰到底對動物有什麼好處? 我是說除了快感以外,有醫師就做實驗找人測試,平均精子不良率是 34%,請參加者回家一個禮拜每天都自慰後,精子不良率降到 26 %,據此推測也許是一種生殖策略──維持精液品質。也另有研究提到一夫一妻非社會性的靈長類,自慰頻率較低。不過相關的研究不多,還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自慰不只是一種生理現象或是生理渴望,也是一種社會現象。千百年來,西方文化認為自慰會導致失明、邪惡、耗損(中國也有精盡人亡之說),甚至有鋼做的尖刺陰莖套環,只要陰莖一勃起就會被刺到流血。即便現代醫學研究指出自慰能紓壓、提升自尊、減低失眠和憂鬱等好處,仍有6成青少年在自慰後有罪惡感。

「但這就是生物本能啊!」劉醫師秀出投影片,諄諄教誨:「自慰的好處多多:零懷孕、零性病、零花費、零墮胎、零負擔,只是不能減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育志醫師談自慰好處

劉醫師說,大家認為自慰不妥恐怕是認為不能有性幻想,但事實上研究指出若是性幻想想像力越豐富,更容易性興奮,實在不失為鍛鍊腦子的好方法。

除了自慰以外,許多男性朋友可能也很有興趣的問題就是怎樣才算是早洩?若是要賣弄專有名詞,則不妨稱作「陰道內射精前驅時間」,醫學上嚴謹的定義是短於1 分鐘才算早洩。不過很少男生會比短不比長,知道早洩是一分鐘的數據後可能還是會擔心。一個醫學研究找了 5個國家 500 對性伴侶,測量多久之後會射精,取其中位數是 5.4 分鐘,發現割包皮、戴保險套沒有影響。

其實人類希望做愛能做得久是一件奇怪的事,畢竟對動物來說,生殖很重要但是做愛很危險─緊要關頭有天敵甚至情敵出現應該很麻煩─因此對動物而言做愛要盡快,且次數比時間長短重要太多了。劉醫師告訴男生不要擔心陰道內射精前區時間,中國人的智慧早就告訴你了:「臾,自慰的甲骨文就是『臾』,古人都跟你說『須臾』了!」

更多自慰故事:《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一個人的性愛 ─ 自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按:一是不同學者對於甲骨文文義詮釋有很多不同,亦有人說「且」為祭祀祖先時分肉、「也」為蛇等,甲骨文也有許多字形。最接近劉醫師解釋甲骨文的方式可參考《情色文化史(上、下冊):性的解放與禁錮:從雜交、春宮到房中術》。二是身為女性,實在很可惜沒聽到女性自慰對女性生殖策略有什麼幫助的研究。XD)

讓科技成為愛的伴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LX7rVFoL1U

俗話說:「愛情無國界」,但有些事情不是寫個信、講個電話就可解的相思之情。

LovePalz 平台總監陳律宇創立LovePalz,立志為現代的牛郎織女一解相思,開發出了絕對令人驚豔的產品。現在大家要打視訊電話都很方便,但陳律宇發現大家還是有想要被觸碰的感覺。針對這點,市場上已經有不少產品,像是remote control的按摩棒或是按摩內褲等。可參考電影<男女生了沒>的片段,知道若是遺失遙控器可能會發生的爆笑後果。不過遙控器已經落伍了,新一代Fundawear的甚至是可以用智慧型手機,在手機螢幕上滑動操作,更有撫摸的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這些都只是前戲。」陳律宇說:「我們的目標是實際解決情侶的親密需求。」當大家還在談論未來的前戲,LovePalz 在 2012 年發表新產品,定位為「The real sex over the internet」,未來的真實性愛。

其基本概念為一支類似陰莖的「希拉」給女生用,以及一支類似陰道凹洞的「宙斯」給男生用,不若一般情趣用品,這一套是可以偵測另外一支正在使用的速度、大小、角度、收縮幅度跟頻率等,透過網路接收到訊號,達到同步做愛的功效。簡而言之就是透過產品忠實反映你另一位伴侶當下的生理反應。

lovepalz-01

tech-behind-lovepalz

LovePalz 仍持續改進第二代產品,包括用顆粒矽膠鋪在管道中模擬陰道、螺旋縮放模擬陰莖能有更多長度變化等。

也不一定一次買就得買一組,LovePalz也在計畫未來可在網路上提供不同模式可供下載至自己的機器裡,一個人也可以使用,甚至配合影片等成人娛樂形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訂價一支$189美金,換算新台幣約五千多塊。

你不知道的行動夢想館-淺談夢想館建置秘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9gmLsO4MI

 

天工開物技術總監蔡宇翔,電機系畢業後就順其自然地當了工程師,下班後因為自己的興趣去學 3D 動畫。後來就因為這兩樣專長進入天工開物工作。

天工開物是一家做多媒體互動式裝置的公司,這次台北市花博園區內的第二代夢想館──行動夢想館就是由天工開物的團隊一手打造的。標榜「行動」夢想館是因為相較於第一代花博夢想館使用 RFID 技術讓觀眾與裝置互動,行動夢想館是與華碩合作用華碩的 Padphone 改造而成,充分利用手機的各項功能。由於把各種功能都用上,一個場次結束後,只剩30%~40%的電力,工作人員必須趕快回收充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allery_post_06
搔癢他會咯咯笑

行動夢想館由於是人手一支經過改造後的特殊手機與各個展覽裝置互動,會有場次限制,每次有固定名額。這次則是泛科學的夥伴們一起走這趟以「夢想」貫穿的旅程。按照順序走會經過五個廳。

夢想館 序廳

序廳是由60台60吋電視組合而成的像是大螢幕同時播放關於夢想的影片迎接大家。蔡宇翔說電視柱他們只花了12小時裝置完成,但是在裝置電視牆之前,為了要把電視柱的位置安排的有藝術感又能展現出螢幕,工作人員可是高高掛起白布條,再用投影機投影,讓導演能研究電視柱要放哪裡比較好。

gallery_post_01_pic02

一廳則是充滿了各式布局精巧的櫥窗,拿著所謂的夢想時光儀對上去,就會看到自己變成廚師或者是模特兒在那個小房間內移動(進場館前要先拍照),這就是AR擴增實境。若是出現喜歡的畫面則可以拍下來,但我必須說軟體會把你的臉改成很機車的樣子說:「我想賺大錢!」那手上一般的手機是怎麼知道對到的房間該播放超人還是科學家呢?設計者會事先在櫥窗裡擺好幾個標示,手機只要偵測到一個就會知道是什麼樣職業的櫥窗了。

gallery_post_02_pic03

二廳則是有專業演員帶領大家,透過點擊手機對應鼓聲甚至大叫來讓中央的 寶石發亮。

gallery_post_03_pic02

三廳就是騎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Youbike(不要懷疑,腳踏車不會動),看360度的台北景色最後再跟著放煙火。

gallery_post_04_pic04

四廳則是會從館場提供的手機中讀取資訊(之前拍的照片),讓你選擇夢想究竟是要健康、事業、愛情之類的,之後就會有一架紙飛機投影從機台上飛出。出口前還有個體感測器,透過張開雙手調整手臂高度來控制紙飛機的飛行方向。最酷的當然還是像科幻電影中的登機台,最後大家也會拿到自己的登機證。四廳也是這次M.I.C. 舉辦的地點,美輪美奐又科幻,攝影志工開心拼命拍照,更多美美照片請見下面Flickr相簿。


本次活動感謝貓頭鷹出版社贊助好書 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從G點、隆乳、自慰到同性戀,醫生這樣談性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小斑
16 篇文章 ・ 1 位粉絲
PanSci實習編輯。 一顆在各個學科間漂流的腦袋~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7/02 ・379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與 威力暘電子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想像一下,當你每天啟動汽車時,啟動的不再只是一台車,而是一百台電腦同步運作。但如果這些「電腦」突然集體當機,後果會有多嚴重?方向盤可能瞬間失靈,安全氣囊無法啟動,整台車就像失控的高科技廢鐵。這樣的「系統崩潰」風險並非誇張劇情,而是真實存在於你我日常的駕駛過程中。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汽車電子系統「逆天改運」的科學奧秘。究竟,汽車的「大腦」—電子控制單元(ECU),是如何從單一功能,暴增至上百個獨立系統?而全球頂尖的工程師們,又為何正傾盡全力,試圖將這些複雜的系統「砍掉重練」、整合優化?

第一顆「汽車大腦」的誕生

時間回到 1980 年代,當時的汽車工程師們面臨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把汽油引擎的每一滴燃油都壓榨出最大動力?「省油即省錢」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他們發現,關鍵其實潛藏在一個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的瞬間:火星塞的點火時機,也就是「點火正時」。

如果能把點火的精準度控制在「兩毫秒」以內,這大約是你眨眼時間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引擎效率就能提升整整一成!這不僅意味著車子開起來更順暢,還能直接省下一成的油耗。那麼,要如何跨過這道門檻?答案就是:「電腦」的加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程師們引入了「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顆專注於特定任務的迷你電腦晶片。它能即時讀取引擎轉速、進氣壓力、油門深度、甚至異常爆震等各種感測器的訊號。透過內建的演算法,在千分之一秒、甚至微秒等級的時間內,精準計算出最佳的點火角度,並立刻執行。

從此,引擎的性能表現大躍進,油耗也更漂亮。這正是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ECU 的失控暴增與甜蜜的負荷

第一顆 ECU 的成功,在 1980 年代後期點燃了工程師們的想像:「這 ECU 這麼好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能用?」於是,ECU 的應用範圍不再僅限於點火,燃油噴射量、怠速穩定性、變速箱換檔平順度、ABS 防鎖死煞車,甚至安全氣囊的引爆時機……各種功能都交給專屬的 ECU 負責 。

然而,問題來了:這麼多「小電腦」,它們之間該如何有效溝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6 年,德國的博世(Bosch)公司推出了一項劃時代的發明:控制器區域網路(CAN Bus)。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條專為 ECU 打造的「神經網路」。各個 ECU 只需連接到這條共用的線路上,就能將訊息「廣播」給其他單元。

更重要的是,CAN Bus 還具備「優先通行」機制。例如,煞車指令或安全氣囊引爆訊號這類攸關人命的重要訊息,絕對能搶先通過,避免因資訊堵塞而延誤。儘管 CAN Bus 解決了 ECU 之間的溝通問題,但每顆 ECU 依然需要獨立的電源線、接地線,並連接各種感測器和致動器。結果就是,一輛汽車的電線總長度可能達到 2 到 4 公里,總重量更高達 50 到 60 公斤,等同於憑空多載了一位乘客的重量。

另一方面,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更別提這些密密麻麻的線束,簡直是設計師和維修技師的惡夢。要檢修這些電子故障,無疑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汽車電子革命:從「百腦亂舞」到集中治理

到了2010年代,汽車電子架構迎來一場大改革,「分區架構(Zonal Architecture)」搭配「中央高效能運算(HPC)」逐漸成為主流。簡單來說,這就像在車內建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管理系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想像,整輛車被劃分為幾個大型區域,像是車頭、車尾、車身兩側與駕駛艙,就像數個「大都會」。每個區域控制單元(ZCU)就像「市政府」,負責收集該區所有的感測器訊號、初步處理與整合,並直接驅動該區的馬達、燈光等致動器。區域先自理,就不必大小事都等中央拍板。

而「中央政府」則由車用高效能運算平台(HPC)擔任,統籌負責更複雜的運算任務,例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所需的環境感知、物體辨識,或是車載娛樂系統、導航功能,甚至是未來自動駕駛的決策,通通交由車輛正中央的這顆「超級大腦」執行。

乘著這波汽車電子架構的轉型浪潮中, 2008 年成立的台灣本土企業威力暘電子,便精準地切入了這個趨勢,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他們專精於開發電子排檔、多功能方向盤等各式汽車電子控制模組。為了確保各部件之間的溝通順暢,威力暘提供的解決方案,就像是將好幾個「分區管理員」的職責,甚至一部分「超級大腦」的功能,都整合到一個更強大的硬體平台上。

這些模組不僅擁有強大的晶片運算能力,可同時支援 ADAS 與車載娛樂,還能兼容多種通訊協定,大幅簡化車內網路架構。如此一來,車廠在追求輕量化和高效率的同時,也能顧及穩定性與安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8 年威力暘電子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萬無一失的「汽車大腦」:威力暘的四大策略

然而,「做出來」與「做好」之間,還是有差別。要如何確保這顆集結所有功能的「汽車大腦」不出錯?具體來說,威力暘電子憑藉以下四大策略,築起其產品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1. AUTOSAR : 導入開放且標準化的汽車軟體架構 AUTOSAR。分為應用層、運行環境層(RTE)和基礎軟體層(BSW)。就像在玩「樂高積木」,ECU 開發者能靈活組合模組,專注在核心功能開發,從根本上提升軟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 V-Model 開發流程:這是一種強調嚴謹、能在早期發現錯誤的軟體開發流程。就像打勾 V 字形般,左側從上而下逐步執行,右側則由下而上層層檢驗,確保每個階段的安全要求都確實落實。
  3. 基於模型的設計 MBD(Model-Based Design) 威力暘的工程師們會利用 MatLab®/Simulink® 等工具,把整個 ECU 要控制的系統(如煞車),用數學模型搭建起來,然後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大量的模擬和測試。這等於在實體 ECU 誕生前,就能在「數位雙生」世界中反覆演練、預先排除設計缺陷,,並驗證安全機制是否有效。
  4. Automotive SPICE (ASPICE) : ASPICE 是國際公認的汽車軟體「品質管理系統」,它不直接評估最終 ECU 產品本身的安全性,而是深入檢視團隊在軟體開發的「整個過程」,也就是「方法論」和「管理紀律」是否夠成熟、夠系統化,並只根據數據來評估品質。

既然 ECU 掌管了整輛車的運作,其能否正常運作,自然被視為最優先項目。為此,威力暘嚴格遵循汽車業中一本堪稱「安全聖經」的國際標準:ISO 26262。這套國際標準可視為一本針對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特別是 ECU)的「超嚴格品管手冊」和「開發流程指南」,從概念、設計、測試到生產和報廢,都詳細規範了每個安全要求和驗證方法,唯一目標就是把任何潛在風險降到最低

有了上述這四項策略,威力暘確保其產品從設計、生產到交付都符合嚴苛的安全標準,才能通過 ISO 26262 的嚴格檢驗。

然而,ECU 的演進並未就此停下腳步。當ECU 的數量開始精簡,「大腦」變得更集中、更強大後,汽車產業又迎來了新一波革命:「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軟體定義汽車 SDV:你的愛車也能「升級」!

未來的汽車,會越來越像你手中的智慧型手機。過去,車輛功能在出廠時幾乎就「定終身」,想升級?多半只能換車。但在軟體定義汽車(SDV)時代,汽車將搖身一變成為具備強大運算能力與高速網路連線的「行動伺服器」,能夠「二次覺醒」、不斷升級。透過 OTA(Over-the-Air)技術,車廠能像推送 App 更新一樣,遠端傳送新功能、性能優化或安全修補包到你的車上。

不過,這種美好願景也將帶來全新的挑戰:資安風險。當汽車連上網路,就等於向駭客敞開潛在的攻擊入口。如果車上的 ECU 或雲端伺服器被駭,輕則個資外洩,重則車輛被遠端鎖定或惡意操控。為了打造安全的 SDV,業界必須遵循像 ISO 21434 這樣的車用資安標準。

威力暘電子運用前面提到的四大核心策略,確保自家產品能符合從 ISO 26262 到 ISO 21434 的國際認證。從品質管理、軟體開發流程,到安全認證,這些努力,讓威力暘的模組擁有最高的網路與功能安全。他們的產品不僅展現「台灣智造」的彈性與創新,也擁有與國際大廠比肩的「車規級可靠度」。憑藉這些實力,威力暘已成功打進日本 YAMAHA、Toyota,以及歐美 ZF、Autoliv 等全球一線供應鏈,更成為 DENSO 在台灣少數核准的控制模組夥伴,以商用車熱系統專案成功打入日系核心供應鏈,並自 2025 年起與 DENSO 共同展開平台化量產,驗證其流程與品質。

毫無疑問,未來車輛將有更多運作交由電腦與 AI 判斷,交由電腦判斷,比交由人類駕駛還要安全的那一天,離我們不遠了。而人類的角色,將從操作者轉為監督者,負責在故障或斷網時擔任最後的保險。透過科技讓車子更聰明、更安全,人類甘願當一個「最弱兵器」,其實也不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西方天才聚集的17世紀,東方在做什麼?
LIS_96
・2016/04/18 ・153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39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宋應星

文/唐啟軒

十七世紀被稱為是天才的世紀,我們所熟知的牛頓、克普勒還有波以耳,都是活躍於這個年代。而這些天才們,也讓當代科學有了很大的躍進。但好像聽來聽去,怎麼好像天才都在歐洲,偉大的發現也都是洋人的東西。難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歐洲人都是好棒棒,亞洲人都好笨笨嗎?

其實科學的發展,不只是有靠科學家日以繼夜的研究,其實也跟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歐洲剛經歷數百年的大航海時期,除了各國在海上的競爭時,對於技術力的要求提高以外,引進美洲作物也解決了長期的糧食不足問題。而資本主義的興盛,更讓歐洲的經濟逆風高飛。在這個歐洲錢淹腳目的年代,物質充足後,人們就開始追求科學或藝術這類較高的目標。

而這個時候,我們的亞洲鄰居在做什麼呢?中國恰逢明朝末年,當時大概就是民不聊生,痛苦指數超高,只差沒有被說是鬼島。這時候就算是崇禎皇帝高呼一聲:「十萬青年十萬肝,GG 輪班救明代!」,大概也不會一群人搶破頭去熬夜做科學研究來救國家的經濟。不過那個年代的中國科學也不是完全沒有新發現,十七世紀初,有個人叫做宋應星。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唐代以來,中國最夯的全民運動就是考科舉。而這位宋應星宋先生就是一位專業考生,第一次就通過了鄉試,當時通過率才不到百分之一,差不多就是考上建中的難度。只可惜好景不常,接下來應星他陸續考了十五年的會試都名落孫山。(古代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考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宋應星

話雖如此,十五年之間赴京趕考的過程中,視野也寬闊了許多,後來被聘為縣學教師。任教期間他有感而發:「這些權貴跟書呆子,吃米不知道米怎麼來,會穿絲綢衣服卻不會養蠶,五告逼哀!」。於是他開始動筆記錄下關於耕作、養殖、冶煉、製造……等等生產技術,並將這些記錄整理成書,書名由巧奪天工與開物成務各取二字,即為:《天工開物》。這本書被後世稱為技術的百科全書,許多技術至今仍被使用。雖由技術的角度出發,但像是人工養蠶或種植作物時,可以靠人為的技巧來控制遺傳變因,或是冶煉金屬時排除雜質與氣體等等;都使得當時的生物學、力學、熱學、化學等等科學有了較系統化的解釋。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圖/科普文化

此外,他也經常做一些科學的實驗。在《論氣》一書中曾記載,「人一息不食氣則不生,魚一息不食水則死」,意指人需要呼吸空氣,而魚離開水則死。並且經由實驗發現,魚即使活在水中,若水不與空氣接觸,則同樣無法存活。此外,陸地上的生物即使在空氣中,若是在不通風的密閉空間依然會死,其稱之為「氣死」,由此可知動物都需要空氣中的某一種特定的氣。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這就是氧氣,而沒有氧氣就會窒息,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樣的理論是十分新穎的,甚至領先了西方世界數十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樣聽起來,東方的天才們其實不輸西方,那究竟是什麼造成如此大的差異呢?在東方,我們經常會問「我學/研究這個有什麼用?」這是一種十分務實的研究態度,但也正因這務實,使得這些技術無法舉一反三,終究沒辦法跨出單一領域的應用,成為一個很完整的學門。把時間拉到近代,證明電磁波存在的赫茲曾在課堂上被學生問到:「電磁波傳送有什麼用途?」,而赫茲聳了聳肩回答:「一點用也沒有。」但在百年後的現在,手機、WiFi、微波爐、eTag 通通都需要用到電磁波。其實有時候我們學習或研究,沒有辦法應用未必就是徒勞無功,只是我們還沒遇到需要用到這些知識的時候,亦或是它只是讓我們完整一個知識拼圖的其中一塊。即使最後真的用不上,但那些對於知識的渴望以及求知的過程,也會是最美的徒勞無功。

本文轉載自LIS線上教學平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LIS_96
22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LIS ( Learning in Science )情境科學教材,成立於2013年7月,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為國中小自然教師及學生,設計有別於填鴨教育的科學教材,協助教師進行STEAM和科學素養導向的教學,讓教師更簡單地進行教學創新,幫助更多孩子找回對科學的學習動機,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 Youtube 頻道【LIS情境科學教材】上,我們會即時更新所有LIS教材的影片,而完整的教案、學習單,亦同步上傳於【LIS教材平台網】歡迎您前往瀏覽完整內容。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Gene思書齋】19 個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問題,是人一定要看!
Gene Ng_96
・2016/01/30 ・230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08 ・六年級

悠遊卡公司為了一張波多野結衣的悠遊卡就弄得灰頭土臉,新聞爆出那幾天,臉書動態充滿波多野結衣文,想不認識這位日本 AV 女優還真難,想必當時一定有啥政商醜聞要掩蓋吧。

以下文字相當不清新,小正太、小蘿莉請在父母陪同下閱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色性也,誰沒看過 A 片呢?每個正常的男人電腦都在所謂的 D 槽和 E 槽,乃至 F、G、H 槽(編出的字母就像 AV 女優的罩杯一樣愈來愈大),放著一堆名字和裡頭的檔案完全不符的資料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我中學在東南亞一個保守的小城鎮唸,還是經驗過對性很好奇,可惜民風實在太保守,連生物學上人類生殖器官,有同學問了很無害的問題,就被班導警告了。性教育也不是我們這些放牛班能上的,我們只好想像沒上過的性教育,是男女老師當場示範……

為了滿足好奇心,偷偷摸摸在學校偷看寫真集,同學一旦發現老爸私藏的三級片錄影帶(現在很多讀者應該從來不知 VHS 錄影帶的模樣,更甭提聽過統計顯示播放器快轉功能有七成是用在看色情片的),大家就舉家……哦不……呼朋引伴趁同學爸媽出差時偷偷潛入去看,出發前只差沒齋戒沐浴。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三級片,和現在時下流行的日本 AV 相比,口味簡直就是太清淡了。

當我們這些東南亞來的僑生到了台灣這個開放的社會,簡直就是嘆為觀止,當年台大有些宿舍的交誼廳深夜還公開播A片。不否認,在性教育較保守的亞洲社會,我們對性的瞭解,在破處前,大多是從 A 片而來的,只是面對到現實,才發現怎麼往往和 A 片裡不太一樣。很多宅男也擔心,A 片看太多會導致不舉嗎?還好《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用科學研究來說明,讓許多 D 槽滿滿的宅男鬆了口氣吧。

為了解答眾多朋友很想問又不知該不該問的問題,小志志與白映俞這對醫師夫婦,繼 2014 年推出《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從 G 點、隆乳、自慰到同性戀,醫生這樣談性》,他們再接再厲為大家的性福加油,再度推出《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潮吹、春藥與按摩棒,專業醫師的性愛解析》,小志志與白映俞翻遍醫療研究、古代典籍、民間傳說,專業地從醫學角度剖析那些令人好奇誤解、又不敢公然啟齒的羞羞疑問。讀了《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才知道,我們還真甭羞羞啊,我們的老祖宗不分中外,都為了性愛所作過各種可歌可泣的努力(請參見〈你不可不知的好色醫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副標所示,《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解釋了「潮吹」的液體是從哪裡來。AV 中女優示範的一種特技「潮吹」,我想大部分讀者都知道是啥,不需再多加解釋。除了 AV 女優會表演,台日軍方也演示過。2012 年 9 月 25 日,為了宣示主權與漁權的目的,台日雙方的官方艦艇在釣魚台(尖閣)海域進行互相噴水,史稱「潮吹之戰」!

讀了《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 引用的古文,看來古人口味並不清淡啊,一堆對性事的描述讓人看了真是臉紅心跳。不過想想也很合理,我們畢竟全都是好色之徒的後代啊,在沒有成熟避孕法的千百年來,不熟衷享受性事者,基因早就被淘汰了。

在性笑話中,大小是常見的題材,男人之間最愛開的低級玩笑,就是嘲笑朋友的雞雞太小,女人要羞辱色狼,最有效的也是鎮定地嘲笑他們那麼小也敢出來丟人現眼吧?於是,古今中外男性為了追求更久更大更猛,發明了哪些奇招?《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於是就探討了乳房和小雞雞的大小,還有包皮割不割、陰毛刮不刮等等。令人嘖嘖稱奇是,連迷信古人連乳房、陰莖、陰毛、腋毛等都不放過,居然還能用來作體相算命!

人類是個非常獨特的物種,人類沒有發情期,一年四季都能發情,也能發卡。女人排卵時,甭說旁人,連她們自己都不見得一定能料到,所以才會有不少男人栽在所謂的安全期上,含淚為尿布和奶粉錢做牛做馬後半輩子。很多動物的交配都是在光天化日下進行的,被人和同類看到也不羞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人類嘛,甭說公然啪啪啪,有些人連提到都感到十分羞羞。據說就是因為人類男女是躲起來偷偷嘿咻,所以才不必像其他動物擔心被同伴破壞或天敵殘害而草草了事,所以才提得到所謂的「持久」,千古以來,還在這問題上作研究。可是真的是愈持久愈好嗎?且看《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來解答。

《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探討的大問題,還有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陰道嗎?腎虧損身,精盡人亡?吃鞭補鞭,睪丸可以回春?男人也有更年期?男人老了膀胱就無力?男人可以懷孕嗎?月經是靈丹妙藥?引刀自宮,武林至尊?《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每篇末更有有趣的性學小知識。如公共廁所的馬桶會不會傳染性病?費洛蒙香水真的能增加性吸引力?陰蒂與尿道口的距離如何決定女性高潮的難易度?還有健身房內的某種器材,竟然會令使用者達到高潮?多做運動果然有益身心健康啊~

有趣的是,經過《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 的調教,才曉得原來「按摩棒」的發明,原本是為了治療歇斯底里的醫療器材,真是失敬了!還想知道那些疑問的答案嗎?別再羞羞了,讓《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2》令你邁向真正的「性」福生活吧!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The Sky of Gen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ene Ng_96
295 篇文章 ・ 32 位粉絲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 Sky of 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